社區養老的可行性分析報告(22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大寶
編號:137247
2021-05-28
22頁
115.50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養老社區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合集
1、社區養老的可行性分析社區養老的可行性分析 二組 一 社區養老的定義 把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的最佳結合點集 中在社區:讓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繼續 得到家人照顧的同時,由社區的有關服務 機構和人士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或托老服 務。 二二 社區養老產生的背景社區養老產生的背景 (一)傳統養老服務方式受到挑戰(一)傳統養老服務方式受到挑戰 1 家庭養老功能弱化 在我國,家庭一直是贍養老人的中堅力量,從傳統 文化觀念講,贍養老人被認為是家庭和子女的傳統 美德和責任,“養兒防老”是中國人重要的生育觀 和家庭觀,因此家庭養老是中華民族贍養老年人的 傳統方式。 隨著我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越 來越多的青年人都2、去參加社會生產活動, 由于工作的流動性或者其他原因使子女不 能留在父母身邊,很多人是迫于社會工作 的壓力不能夠很好的照顧父母,使不少人 士陷入“事業人士”的社會角色與“孝順 子女”的家庭角色這兩種角色的沖突中。 從家庭結構的角度來說,我國現在由兩 代人組成的核心家庭正逐漸成為現代社會 家庭結構的主體模式,也就是說越來越多 的老人不會與她們的成年子女生活在一起, 至少地理上的距離都會給子女照顧老人帶 來一定的困難,同時家庭規模的小型化給 家庭成員贍養老人帶來了一定的社會輿論 負擔。 在家庭中需要人照顧的老人大部分都是 由配偶和子女照顧,而提供照顧的配偶也 往往存在著被照顧的潛在風險中,子女又 往3、往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無暇顧及父母的生 活。照顧父母的生活子女有時是“心有余 而力不足”,當然不排除那種就是不想贍 養老人的子女。 由于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的不斷下降,國 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強制實施,使“四二一” 的家庭模式逐漸成為主要模式,贍養老人 的負擔逐漸加重。 2 機構養老不受老年人的青睞 隨著人口老齡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老年 人日益增加的生活照料需求和家庭能為老 年人提供的服務日益減少的矛盾日漸突出, 很自然地人們就將解決問題的目光投向了 養老機構,但養老院等社會養老機構并不受 老年人的青睞。 一些子女把老年人送進養老院后就很少 關心和探視他們,雖然老年人生活在養老 院衣食無缺、有其他老年人相伴,但是由 于思想交流僅限于老年人之間,使老年人 更容易產生傷感、恐懼的心理,使得老年 人倍感孤獨。老年人需要親情交流、更需 要精神慰藉,這些都是養老機構無法提供 的。 機構養老是一種高成本的養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