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中心的定位論研究報告.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170104
2021-08-08
8頁
31KB
1、一. 定位理論的來源 定位是由美國營銷廣告界的兩位鬼才杰克.特勞特和艾爾.里斯 (Jack Trout 海南第一 Mall, 規劃中的商業面積120,000, 位于海口市秀英港旁, 離市中心只有10分鐘車程, 也 是2005年開業, 現在則尚存一口氣在那兒痛苦的掙扎。 反觀加拿大的西埃德蒙頓購物中心(West Edmonton), 商業面積353,000, 座落于一個名 不見經傳、只有73萬人口的城市近郊, 1981年開業, 年均客流量2,820萬人次, 年均營業額 12億美元。 英國第一大購物中心美羅中心(MetroCentre), 商業面積168,900, 位于只有7.8萬人 口的小鎮邊陲2、地帶, 該地塊原本是傾倒電廠廢料的荒地, 重新開發后, 于1986年開業, 年 均客流量2,400萬人次, 年均營業額超過10億美元以上。 從上述的中外案例來看的話, 無論是 ICSC, 或是加拿大 Altus Insite Market, 兩者所發表 的定義固然極具代表性, 但要應用在中國市場, 則必須格外地謹慎從事, 如果沒有非常明 確的論證依據, 業者還是得再進行更深度的調研求證, 一味地盲目引用, 難免誤導了項目 定位決策的方向。 第二, 兩者的實踐論證基礎是在北美洲進行, 并不在中國, 換言之, 研究對象是以美國和 加拿大的購物中心為主, 尤其是我國顧客群的生活水平與消費習性和北美洲3、完全不同, 例 如, 北美洲每百戶家庭汽車擁有率超過80%以上, 顧客也樂于周末期間全家老小駕車1、2個 小時外出購物或休閑娛樂, 幾乎已成了固定的消費模式, 因而大多數的購物中心均座落于 較偏遠的郊區, 亦不愁沒有來客上門光顧。 反觀我國, 根據2007年上海汽車行業協會的資料顯示, 城鎮居民家庭每百戶擁有汽車, 東 部10.67輛、中部2.20輛、西部3.79輛、東北2.18輛, 由此可見, 大多數的中國消費者前往 購物中心所使用的交通工具, 肯定不像北美洲消費者是開著私家車去的, 此外, 據國際專 業性學術期刊“購物中心調研雜志”(Journal of Shopping Centre Research)于2005年 發表的一篇名為中國購物中心的發展機會與挑戰 上海案例研究(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Shopping Centre Develo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