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社群營銷怎么做(7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大寶
編號:25488
2021-01-12
7頁
16.63K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社區團購拼購社群營銷與運營方案方法技巧學習資料
1、小賢玩營銷:家長社群營銷怎么做很多教育企業都建有微信群,但是成功用群做好招生,帶動成交的很少,出了發紅包的時候出來幾個人,幾乎家長群就變成了一潭死水。做一件事情很簡單,但是做好一件事情卻要費一番功夫,招生是一個系統行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社群招生同樣需要系統性的營銷策略。那么,系統性的社群營銷到底該怎么打呢?一、什么是社群?一個真正的社群是具有社會屬性的。群里所有的人都應該有角色分配,這個角色是由群的運營人員分配的,就像一個班級,需要有班長、組織委員、文藝委員等等。建立有組織的群,就能把每一個成員的群體屬性激發出來。每一個成員就是一個自組織,他能進行自我繁殖,自我擴散,自我傳播,前景是不可2、估量的,這樣的群才是一個有前途的群。最常見的社群營銷錯誤就是,把家長社群當成一個簡單的群體,被動讓家長接受,而忽略了大家共同的參與。很多社群都是用某位專家講師的號召力來做社群,最后家長們都成為這個講師的粉絲,等待講師的分享,一旦講師不在群里分享了,這個群就沉寂了。因此,讓群里的每個人具有群里屬性,參與到社群活動中來,是一個社群成功的基礎。二、明確目的,你才有恒心運營通過運營家長群,我們要達到的目的有兩個:第一個目的是降低退課。通過讓教學過程透明化,減少信息不對稱,讓家長看到教師和機構的工作和付出,而不是單純以最后的學生考試成績作為標準;第二個目的比較隱形,卻更加重要,就是招生。未來真正切實有效3、的招生一定是一個長期準備的過程。招生以后將不再是招生,而是一個另類的續報當家長享受了你的無償服務并產生信任后,才會把孩子放心的“續報”到你的機構。而班級家長群是機構最優質的存量資源,他們認同機構的教學,是機構向外傳播信息的擴音器。三、家長微信群運營“七步走”,在不動聲色間將客戶納入池中運營家長群也要有產品思維,最怕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關懷家長”,應該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想家長需要什么。這就是我們上面為什么說,運營家長群應該是一個體系,而不是隨意的動作。1.發布內容專業性+有針對性教師發到班級家長群里的授課內容家長看不懂,那還發不發?當然要發。大夫在給我們診病時,也會說一大堆我們聽不懂的醫學術語,4、但卻更加凸顯了他的專業性。但是別忘了,大夫還會補充“醫囑”,這部分是病人都能聽得懂的。同理,老師在發布授課內容后,要有一些課堂評價(課堂測驗成績也是很好的課堂評價),而且一定要針對表現的好或考的好的同學做特殊點評,并“”相關家長。須知“羨慕嫉妒恨”才是所有人類自發行為的第一推動力。2.設定群目的,發布群任務基于興趣或某些間接聯系(如家長是因為孩子在一起讀書才有間接聯系)等弱聯系建立的陌生人群,如果靠自發運作,最終都將走向無序和混亂,難逃廣告群或死群的命運。成熟的社群不是群成員簡單地疊加在一起,它是有機的,因此必須是有序的。而設定群目的,圍繞群目的下達群任務并及時接收反饋是創建群秩序的最有效途徑5、。比如,班級家長群的目的是續報和招生,圍繞這個目的,考查學生單詞、監督學生完成某些作業等都是很有效的群任務。對于高年級學生,這類參與往往不太現實家長已經沒能力進行內容參與了。即使如此,新東方還是強制要求家長每次課后必須在微信群中“打卡”家長已經收到作業通知并監督孩子完成作業了。關于家長對群任務的執行力,我們完全不用擔心。在家長群,家長本來就很有動力去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只是很多時候無從插手,或找不到插手理由,因為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愿意和家長討論學習的。3、利用話題“去老師中心化”群主中心化的社群往往面臨很大的風險:當群主缺席討論或群主拋出的知識或話題不能引起大家興趣的時候,群的活躍度和壽命會大大降6、低。所以,我們要致力于班級家長群的“去教師中心化”,鼓勵并引導家長產生話題參與討論。比如,每次機構公眾號發出的教學咨詢或家庭教育內容等,都是非常好的討論主題,教師將文章扔到群中帶領大家討論,不但可以提高群活躍度,而且能提高文章的轉發率。另外,媽媽們對于除上課外的非正式內容也是有很大興趣的,如果在群中看到了孩子上課的照片,或者下課時孩子們休息或做作業的小視頻片段,都會非常意外且興奮。4、發展種子家長良好的社群需要組織架構,但教師個人的影響力有限,并不能輻射到每個家長,所以,就需要發展班級家長群中的種子家長。何謂種子家長?我們一般指的種子家長是:孩子的成績較為突出,非常樂于主動分享自己孩子情況并給7、對方提建議的家長。辨別種子家長并和種子家長建立相對更深度的聯系,將會在教師運營班級家長群的過程中,傳遞更多聲音,更有效的擴大機構的影響力。比如,有許多孩子是學寫作文的,有的是學習各種樂器的,我們就可以考慮運營一個項目,比如為孩子出一本書,或者出一本畫冊等。如果要給孩子出一本書,家長肯定就會興奮起來,自己孩子的作品可以寫到書里,供大家觀看,那就趕緊參與進去吧。在此過程中,你可以在群里呼吁:哪位家長有時間可以幫忙征集篩選文章?而每篇文章的格式什么都是不一樣的。誰能過來給我們做編輯呢?有人跟印刷廠熟悉嗎,可以給聯系下這方面的人嗎?如果要做成電子書,有沒有對互聯網很了解的呢?這時肯定就有家長積極參與了8、,這就是角色分配。角色分配之后,分配到角色的人,肯定就特別有存在感、參與感、成就感,他們也就會成為你的種子用戶。尤其,當你在這本書署上他們的名字,他們肯定會去給他們的親戚分享,給他們的朋友分享,給別的家長分享,這個群就會發生裂變,這樣還會愁沒人加群了嗎?5. 明確的觸發場景固定的時間既然要培養家長的期待,你首先要知道人不可能一天24小時都有期待,而且每個人至少有十個左右的群。所以,你不可能占有家長的所有時間,也不要指望著家長對你全天候保持期待。那我們怎樣做到讓家長在被占據期間,對家長群充滿期待呢?這就需要我們設計能夠觸發他們期待的場景。最簡單的觸發場景是“時間”,通過固定時間來觸發家長的期待。9、比如“槽邊往事”的天空圖是每天早上8:20準時推送,“羅輯思維”發語音的時間大約是6:30,“插坐學院”的發文時間是21:21。所以,你需要把你的活動固定下來,比如周一發文章分享,周三話題討論,周五來個紅包福利等,不要想一出是一出,活動太隨機,沒辦法培養家長的期待,反而會造成這個群很隨意的感覺,接下來可能就會出現各種灌水、廣告,防不勝防。6. 明確的觸發場景具體事件除了固定的時間以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場景呢?某個“具體事件”也可以成為能夠激發期待的場景,就好比你精神狀態好時不在意,但當你困了累了的時候,就會來一罐紅牛提神醒腦。“困了累了”就是具體事件。家長群可以怎么利用“具體事件”呢?比如,我們10、可以在學生每次月考后,在群里進行試卷分析、在學生各個節假日放假期間分享復習計劃和資料等。這里的“月考”和“法定節假日”就是“具體事件”,長期下來,家長就會形成每次孩子月考后就來群里找試卷分析,每到孩子放假就來找復習資料的習慣。所以,我們要通過固定的時間或事件作為觸發家長的場景,從而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我們儀式化的活動中去。7. 設計互動活動:比如PK并及時反饋形成1x3的網絡效應什么是PK并及時反饋形成1x3的網絡效應?比如,讓孩子之間去PK找到幾十個數所使用的時間長短。讓每一個家長邀請兩個人,三個人一組來PK,看誰成長得最快。媽媽們都是喜歡玩數字游戲的,當她們帶著孩子PK的時候,你可以給她一些精神上或物質上的激勵,比如小紅包,比如曬圖得積分。“曬”是人性的一部分,她這樣一曬就停不下來了。這樣的比賽就形成了1x3的網絡效應,這樣的群就會發生裂變,群成員數量就會有個飛躍式的增長。最后,定位要清晰最后要提醒的是,家長群存在的目的絕對不是代替原有的電話和面談家長會,而是創造更多的與家長溝通的機會和理由。與家長溝通的最好方式還是面談,其次是電話,再其次才是微信。效率的提高不應該帶來效果的下降。定期的微信群家長會,做好了可以成為正式家長會的有效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