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生態型綠地系統規劃方案建議說明書(2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十二
編號:255061
2022-01-13
24頁
948.54KB
1、制定生態型綠地系統規劃制定生態型綠地系統規劃奠定城市可持續發展基礎奠定城市可持續發展基礎一、前言一、前言城市綠化是現代都市的重要基礎設施,是促進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的協調發展,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城市綠化水平與生態環境質量是建設現代化城市的重要內容, 所以必須研究和制定與城市可持續發展相協調的城市綠地系統,加強蘇州市綠化建設的科學性和延續性,促進蘇州城市發展更上新臺階。綠地系統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切合點,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美化城市景觀,生態可持續發展創造先決條件。二、蘇州城市綠地系統規劃二、蘇州城市綠地系統規劃1蘇州市綠地系統規劃結構依據2、山水,構筑五片八園、四楔三帶、一環九溪的綠地結構全市地勢靠山瀕湖,西高東低,城市位于山水之間。地貌屬江南丘陵山地的一部分,由低山丘陵過渡到山麓平原,洪積平原,廣積平原。城市西南臨太湖,湖區有島嶼。多低山丘陵,近郊有虎丘、何山、獅子山、天平山、靈巖山、七子山;遠郊有陽山、鄧尉山、穹窿山、清明山、洞庭東、西山。群山海拔高度一般為 100-300 米,最高峰穹窿山高 341 米,西山縹緲峰 336.6 米,東山莫厘峰 296.6 米。山勢渾圓,一般坡度不超過 2025。城市東部地勢低平,多大小湖泊,有陽澄湖、金雞湖、獨墅湖、黃天蕩、石湖、澹臺湖,水系網絡主要有太湖和三江(吳淞江、婁江、東江) ,京杭3、大運河等。古城區地形平坦,河流縱橫,為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海拔標高為 4.2-4.5 米,郊區一般 3.8 米左右(吳淞高程)。古城內河道縱橫密布,宋平江圖上河道長 82 公里,橋 325座,至清中期開始逐呈衰落趨勢,至清末僅剩河道約 55 公里,橋 241 座。民國期間又陸續填沒,現今保存著“三橫三直”骨干水系,河道 35.28 公里,橋梁 163 座,其中古橋約 70 座,仍為我國河橋最多的城市之一,形成街坊臨河而建,居民依水而生“家家戶戶泊舟航” , “小橋流水人家”的獨具特色的江南水鄉城市風貌。根據蘇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河湖水系、自然山體及豐富的人文景觀,開辟各類城市綠地,形成五片八園、四楔三帶、一環九溪的結構體系,構成環形帶狀加楔形綠地的點、線、面相結合的“人工山水城中園、自然山水園中城”的城市綠地系統,創造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五片:中心城區分區片、虎丘高新區分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