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自治區貴港市地下水開發利用與保護區規劃方案建議書(三)(11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258804
2022-01-17
11頁
907.74KB
1、2.土洞和塌陷成因地質環境條件:該區處于孤峰平原區,該區處于地下水徑流強烈,巖溶洼地極其發育;該區原始地下水水位埋深淺,基覆界面附近土體往往存軟塑和流塑狀,土體抗潛蝕的能力較弱;該區基巖以灰巖夾泥質巖、硅質巖為主,巖層產狀平緩,溶槽溶溝極其發育, 如釣魚臺基坑壁揭露的地層顯示, 7m 埋深以上發育大量的小溶溝,溶槽寬度 0.53m 不等,最大溶溝寬達 15m,最大深度達到 30m;該區土層厚度普遍在 26m,土洞頂板往往較薄,有利于塌陷的發生。人為因素該區南東側為釣魚臺基坑, 基坑開挖深度達到 912m, 基坑排水量達到 17003900m3/d,豐水期降水深度達到 79m, 降水在基坑北西側2、方向形成的降落漏斗達到500m;在基坑附近地下水水位波動極大,降水導致地下水水力坡度加大,加劇了地下水對充填型溶洞中的土體的潛蝕作用,導致大量未充填性溶洞產生;降水引起的地下水反復波動利于大量土洞形成。另外塌陷導致大量排水管道開裂漏水, 地下水對土體亦產生了嚴重的潛蝕作用,加劇了土洞的形成;車輛振動也為塌陷的形成提供了動力條件,導致土洞頂板垮塌形成塌陷。(三)棉村白黃屯、三英屯巖溶地面塌陷集中發育區1.棉村白黃屯、 三英屯巖溶地面塌陷集中發育區位于貴港市港北區港城鎮棉村和白黃屯、三英屯。塌陷主要發生時間為 1989、1990 年春季。據訪問,該區共發生有記錄的巖溶地面塌陷 20 多處。平面位置3、見圖 2-6-6。據訪問,塌陷坑形狀以圓形為主,直徑 12.5m 不等,塌陷可測深度 1.52.5m 不等,剖面形狀以柱型為主;該區有三處民房開挖遇到土洞,共遇到土洞 5 處,土洞頂板厚度 12m 不等,洞高1.02.0m 不等,土洞和塌陷坑內都未見到地下水。1992 年后,該區仍舊零星有巖溶地面塌陷發生。90年代初當地居民從塌陷坑內挖民井取水, 揭露塌陷區土層厚度一般為46m,下部往往存在軟塑狀-流塑狀粘土層; 在巖溶地面塌陷點下部往往能挖到巖溶管道,多以半充填型為主。據監測資料,現狀該區豐水期地下水埋深 1.52.5m,枯水期地下水埋深 45m,但根據訪問資料塌陷集中發育時期為大干旱時期,當時枯水期地下水埋深在 68m。圖 2-6-6巖溶地面塌陷點平面位置圖鉆孔揭露的軟塑-流塑狀粘土圖 2-6-7TX08 開挖揭露的地質剖面示意圖2.塌陷產生的地質環境條件巖溶發育程度和第四系厚度、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