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136噸設施蔬菜栽培基地新建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4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e****97
編號:297399
2022-03-03
43頁
318KB
1、第一章項目概要1. 1項目名稱:2012年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136噸設施蔬菜栽培基 地新建項目12項目建設地點:通遼市庫倫旗庫倫鎮元寶山村13項目建設單位:庫倫旗希望農資農民專業合作社14建設規模:年產136噸設施蔬菜栽培基地建設和相關設施15主要建設內容該項目總占地面積20畝。建筑物主體為蔬菜日光溫室大棚,每座溫室大 棚面積670平方米,寬6. 7米,長100米,最高處為3.6米,為鋼架結構, 行架距09米,9米間距設一個水泥立柱,方位偏西南5度。項目總建設 日光溫室大棚10座,總建筑面積為670平方米。 每個蔬菜日光溫室大棚 每平米造價為91.05元, 總造價61萬元。該項目的輔助工2、程為項目區打一眼電機井,造價2萬元,建井房20平方米,配電室2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價500元,井房和配電 室需2萬元。16項目效益該項目正常年份產各種蔬菜136噸,年實現銷售收入38. 3萬元,項目區戶均實現銷售收入3. 83萬元,人均實現銷售收入9714元。該項目正常年份年實現利潤17.77萬元。項目投資利潤率為19.52%,財務內部收益率為34.41%。銷售利潤率為46.39%,資本金利潤率為36.26%,通過項目的實施,對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提 高農副產品附加值,實現農民增收,企業增效,進而提高農產品在WTO環 境下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既可擴大3、出口,增 加地方財政收入,又可有效地拉動農牧民收入的提高,加快邊遠少數民族 貧困地區農牧民脫貧致富步伐。我國加入WTO后,農業面臨國際市場的強大沖擊,因此農民必須打破傳統的耕作方式,引導農民按照國際標準,采用先進生 產技術,進行有機化生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以此形 成農產品出口創匯又一新的經濟增長點。與傳統的農耕不同的 是, 大棚蔬菜生產屬技術密集型產業, 從大棚蔬菜發展的趨勢看,提高生產集約化程度是搶占市場的必由之路。這就需要生產形式 由過去的單產分散型向聯產規模型發展,從過去的副生產轉向專 業生產,本項目的實施可推動蔬菜基地產業化盡快形成,使之成 為“創匯農業”、“富民工程”。由此使我旗設施農業產業成為農 產品出口創匯的一項優勢產業。該項目就是擴大基地建設,壯大 大棚蔬菜規模。第二章建設方案及投資概算21建設方案產品方案和建設規模產品方案:采用日光溫室生產尖椒、香瓜、黃瓜等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