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城市發展概念規劃方案(70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410741
2022-06-15
70頁
11.97MB
1、汕頭城市發展概念規劃汕頭城市發展概念規劃(中期)(中期)Strategic Concept Planning of Shantou City基本觀點與研究框架總報告基礎與環境目標與理念領域與策略專題研究專題一:中心城市地位與區域發展格局研究 附錄:城市競爭力評價 城市與港口關系研究 區域綜合交通研究專題二:城市化模式與城鎮空間整合研究專題三:經濟增長與產業對策研究專題四:產業布局研究專題五:空間形態與空間結構專題六:資源分析與空間管理專題七:潮汕文化解讀和城市文化重塑基礎與環境 資源與制約:中心地位下降,競爭能力滯后產業基礎薄弱,發展動力不足城鄉混合發展,建設空間蔓延資源粗放利用,遭遇發展瓶頸2、整合能力薄弱,發展效率降低資源與制約資源與制約中心地位下降競爭能力滯后廣東9市19952002國內生產總值比較汕頭在廣東省的經濟地位,2001年國內生產總值在21市中列第8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列第11位。廣東省21市基本比較在閩粵贛經濟協作區中,汕頭與廈門同屬區域性中心城市,但汕頭在目前競爭中實力稍遜。閩粵贛經濟協作區內各城市之間經濟實力差異較大。沿海城市(廈門、泉州、漳州、汕頭、潮州)實力較強,內陸城市較弱。區域整體外向性程度較高。 揭陽市經濟總量已與汕頭市相差不遠,近年來的增長速度一直超過汕頭,與汕頭市構成相當競爭關系。潮州、梅州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勢必形成激烈競爭的格局。資源與制約資源與制3、約產業基礎薄弱發展動力不足主導產業不突出,輕加工業比重大企業規模小低附加值加工型,產業轉型滯后對外部依賴 ,內生動力不足資源與制約資源與制約產業基礎薄弱發展動力不足1978年至“六五”期末,汕頭的年均經濟增長率為8.68%,其中勞動力投入帶動經濟增長3.52個百分點,勞動力投入帶動經濟增長占整個GDP增長的40.56%。 進入九十年代,汕頭的經濟增長逐步朝著向內涵擴大再生產的方向發展,但整個經濟仍然主要依靠加大資本投入,這個時期資本投入帶動經濟增長份額占GDP增長的份額達40%至50%。汕頭市工業與全市汕頭市工業與全市GDPGDP增長中技術進步變動比較(增長中技術進步變動比較(% %)項 目 4、GDP增長率 勞動力貢獻份額 資金貢獻份 額 技術進步貢獻份額 技術進步技術進步貢獻率貢獻率 1978-1989 12.54 2.38 6.43 3.73 29.78 29.78 其中:工業(1979-1990) 21.48 4.08 8.67 8.73 40.62 40.62 1978-1995 14.77 2.91 6.95 4.91 33.22 33.22 其中:工業 19.10 0.60 12.15 6.37 33.33 33.33 1979-1998 15.17 2.68 6.14 6.34 41.89 41.89 其中:工業 21.05 1.38 12.09 7.58 36.00 5、36.00 國有及限額以上工業總產值分組比例情況國有及限額以上工業總產值分組總值單位:萬元汕頭工業總產值構成中,外商投資企業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占84.28%。汕頭對外資依賴程度要遠遠大于周邊城市。85個工業園區中,規劃用地在200畝以下的就有31個,占36.5。85個工業園區,規劃用地11.38萬畝,實際用地3.83萬畝,60多未被開發利用。工業布局不合理,單位土地產出率低市區28個工業園區,平均每個不到1平方公里 資源與制約資源與制約資源粗放利用遭遇發展瓶頸資源與制約資源與制約調控能力薄弱發展效率降低 資源與制約資源與制約城鄉混合發展建設空間蔓延挑戰與機遇挑戰與機遇重整崛起的機遇伴隨更激6、烈的競爭環境經濟結構的轉型面臨突出的資源與環境問題蔓延低效的空間應對新工業化城市化進程重大設施的建設帶來中心與邊緣的雙重影響競爭能力的提升考驗城市調控資源的能力 鐵路國道廣州高速公路福州廈門深圳汕頭廣州珠海湛江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3000000(萬元)總額(萬元)(元)(人)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 城鄉居民儲蓄年末 職工平均工資高等學校揭陽潮州汕梅州汕頭粵東五市客貨運總量比較梅州作為粵東沿海地區與內陸腹地的連接樞紐地區,在客貨運總量中占據相當比重。 區域性交通干線的逐步建設,汕頭與梅州在物流交通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 廣梅汕鐵路客運能力為800萬人次7、/年,貨運能力為300萬噸/年。而現狀客貨運量遠小于設計吞吐能力,鐵路的運力有較大潛力可挖。 汕頭各種運輸方式貨運量比較 2001年汕頭市擁有港口泊位81個(500噸級以上),貨物吞吐量1191.3萬噸,集裝箱11.54萬標箱,分別占其吞吐能力的52%、16%。港口吞吐能力在沿海組合港區中還處于較弱位置。判斷和認識經濟發展階段工業化初期,經濟增長動力城市化的取向 基于區域整體范圍內探索城鄉的合作和人口城市化的合理取向。空間規模與空間容量 空間發展的幾種可能性目標與理念 戰略目標戰略目標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為核心,建成粵東地區中心城市,確立東南沿海大都市的地位。 戰略指向戰略指向城市與區域的關系時8、間與空間的關系規模與質量的關系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戰略與領域 戰略領域一 區域合作與區域重組:區域合作與區域重組:形成形成區域協調整體發展的整合力整合力戰略領域二 產業發展與功能創新:產業發展與功能創新:增強增強經濟起動功能優化的推動力推動力戰略領域三 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運籌運籌生態保護資源利用的持續力持續力戰略領域四 空間整合與結構生長:空間整合與結構生長:培育培育空間管理控制引導的生長力生長力戰略領域五 環境提升與形象再塑:環境提升與形象再塑:提高提高適居環境生活品質的吸引力吸引力戰略領域六 管理管理與策略推進:管理管理與策略推進:確立確立遠景戰略循序推進的保障力保障力戰9、略領域一區域合作與區域重組強化沿海通道,構筑成長三角改善集輸條件,確立樞紐地位粵東整體協調,強化潮汕聯盟重組城鄉關系,實現區域發展城市群分布潮汕密集圈戰略領域二產業發展與功能創新強化區域性服務中心和生活中心以產業競爭力為核心培育產業集群以產業園區為核心推進產業積聚培養新興產業群,帶動城市整體的創新 高等學校人數、職工平均工資、城鄉居民儲蓄年末總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方面汕頭均占首位戰略領域三生態保護與資源利用 疏解生態壓力,保護生態地區實施空間管理,引導非均衡發展構筑與自然融合的城市化空間系統戰略領域四空間整合與結構生長地域結構以核心要素統領發展壓力以組團引導緩解交通體系依區域完善高效城鎮空間10、以軸向整合生長生態基質以網絡修復培育空間策略以彈性整合生長戰略領域五生活環境與城市形象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具有親和力的城市戰略領域六高效管理與策略推進高效的城市管理(政府職能轉變)高效的城市運作(城市經營策略)空間推進的時序安排:基礎設施戰略性建設重視戰略性開發的作用(歷史地區、濱水地區、城市中心、產業園區、生態地區)Thanks!閩粵贛經濟協作區閩粵贛經濟協作區土地面積近1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國土面積的1/60;人口近5000萬,約占全國人口的1/26;GDP總值近3800億元,約占全國GDP總值的1/21。包括:福建西部廈門市、漳州市、泉州市、龍巖市、三明市廣東東部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汕11、尾市、梅州市江西南部贛州地區、撫州地區、鷹潭市等分屬三省的十三地市所組成。該經濟協作區在中國沿海經濟增長帶中屬于薄弱地帶,經濟發展很不平衡,人口眾多,幅員遼闊,腹地空間可延伸至江西境內,承擔了連接長江三角洲與珠江三角洲的競爭與協作。汕頭、廈門作為閩粵贛經濟協作區兩大中心城市,在該區域存在中心城市強大的導向和輻射責任,同時也存在擴大屬于自身市場潛力的巨大商機。公路同江至三亞國道主干線(海灣大橋)、國道G324線、G206線,可直達福建、江西、云南省。高速公路深汕高速、汕汾高速。鐵路廣梅汕鐵路,連接黃埔、汕頭、湛江、深圳,同京九鐵路接軌。港口老港區、珠池深水港區、廣澳港、東海港碼頭、潮陽海門港、關埠港、澄海萊蕪港、南澳前江碼頭等。民航外砂機場,軍民兩用機場,國內國際航線42條,通航城市44個,年吞吐能力300萬人。戰略領域戰略領域一:區域合作與區域重組強化沿海通道,構筑成長三角改善集輸條件,確立樞紐地位重組城鄉關系,實現區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