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The-Star商業文化綜合體概念總體規劃方案(51頁).ppt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413505
2022-06-17
49頁
7.34MB
1、新加坡新加坡The Star商業文化綜合體商業文化綜合體 Andrew Bromberg of Aedas建筑師:AndrewBrombergofAedas地點:新加坡,1VistaExchangeGreen客戶:RockProductionsPteLtdandCapitaMallsAsiaLimited面積:62,000sqm年份:2012攝影:CourtesyofAedas文字來自建筑師。該項目旨在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據點,它擁有一家5000座的文化劇場和以餐飲 為主的零售部門,兩者相互協作,努力提高彼此的生存與發展能力。建筑基地位于新加坡BuonaVista一個更大的總體規劃項目緯壹科2、技城之中,這里將建成一個區域中心,為種類多樣的城市及文化活動提供場所,并推動創新和創造力。在符合緯壹科技城大膽前景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是在建筑設計上響應客戶的設計需求,在地標性建筑的外形內整合功能和技術方面的要求。建筑基地位于新加坡BuonaVista一個更大的總體規劃項目緯壹科技城之中,這里將建成一個區域中心,為種類多樣的城市及文化活動提供場所,并推動創新和創造力。在符合緯壹科技城大膽前景的基礎上,最重要的是在建筑設計上響應客戶的設計需求,在地標性建筑的外形內整合功能和技術方面的要求。此外,總體規劃在步行的連通性、建筑外圍護結構、高度限制、基地地貌保持、關鍵的基地特色,以及保留/移植重要的成熟3、樹木等方面制定了詳細的規劃約束條件。自然地勢的保留城市規劃指導方針要求保留原始地形的水平高度,并突出某些重要的基地特色。建筑物呼應了水平面高度參差不齊的情況(從+118.50FFL到+111.00FFL),將一層分為兩個高度,分別為Level1(從南部、東南部和西部進入)和Level2(從北部和東北部進入)。開放的廣場上綜合了高度從+111.0FFL到+115.0FFL的各種入口與下車地點,歡迎來自所有主要交通節點的游客。山頂的高度從+111.00FFL到+118.50FFL,其特色通過一連串的階梯式露臺得到了重現,星宇表演藝術中心的VIP下車處也位于這里。步行的連通性一塊自然通風的多孔地面板4、及其核心位置的35米高大型廣場向來自地鐵系統、緯壹公園及其他未來發展項目的主要人流敞開了懷抱。市民空間一體化考慮周到的設計師將非正式的市民空間與建筑地下一層、二層和三層結合起來,創建了幾個景觀美化的公共區域,在這里可以舉行表演、展覽、會議及其他公民活動。設計要求對市民活動區域和文化區域的總建筑面積(GFA)有一定的限制,因而需要對機電系統進行優化布置,盡量將其堆疊擺放,空出更多空間用于更加重要的演出、休息及循環通道空間。TheStarVista購物中心零售空間的設計響應了富有挑戰性的現場地形,因為該地區向內盤旋,經過主要入口處,最終到達一個開放的圓形劇場。該綜合體既能在建筑內部舉辦豐富多彩的活5、動,同時也能保持一定的功能性。立面采用小塊玻璃的設計,不但分解了大塊體量,還創造了一種正負空間的動態組合以及一種平衡感。南立面完全開放,其設施從外面清晰可見。該建筑成了一個向公眾開放、期待他們發現的有機體。人們可以經由一系列復雜的坡道、自動扶梯、階地和公共花園在綜合體內爬下爬上、縱橫穿行。所有的循環通道、設備運轉及內部形式都是溫和而蜿蜒的,就好像其內部是由公民活動發展而來的。在面向公眾開放的零售空間與私營的封閉劇院之間實現了柔和的垂直過渡。這一過渡從視覺上和空間上均與33米高的宏偉大堂聯系起來,連接著地下的零售區域和劇院主要大堂的頂部玻璃樓層,并展現出了漂浮在上方的體量。 星宇表演藝術中心星宇6、表演藝術中心的市民與公眾活動空間是綜合體的重中之重,從外觀看起來極富表現力。其南立面與TheStarVista購物中心一樣對外開放,展示了內部可見部分的設施運營狀況。仿佛漂浮的劇院體量在小塊玻璃的設計中被分解了,并采用了定制的帶狀聲學底層來包裹劇院,這樣有助于分解、割裂上部的體量,在玩味對正負空間的解讀的同時,與下方的虛實空間保持平衡。劇院有超過5000個座位以及兩個包廂,是迄今為止新加坡最大的同類型場地,能夠上演音樂劇、音樂會及其他大型演出。空心墻系統能擋住來自休息廳和外部環境的噪音與振動。劇院的整體鋼結構都以傳統的“盒中盒”的設計方法實現可持續性星綜合體首先是一種社會建筑物。它的設計目的是7、通過公開的前院和零售區域為附近居民提供一個活躍的、受人歡迎的社會界面。一系列具有改善氣候效果的戶外空間強調自然的空氣流動,它們的創建是為了保護游客免遭新加坡熱帶大雨的洗禮和烈日的烘烤,同時為戶外的顧客提供生理降溫。為了避免限制公共空間,也為了不像新加坡許多其他公共場所那樣使用空調,建筑的外形經過設計,可收集盛行的從南北兩個方向刮來的微風,并使其加速通過室外空間,為顧客營造舒適的戶外座位區,讓人們能在健康的戶外環境中交往。在建筑上安裝了雨篷,可避免人們直接受到暴曬或淋到雨水,并進一步收集微風,控制內部和外部環境之間的視覺對比,提高居住者的舒適度。本建筑的愿望是成為可持續和被動式節能設計的典范。它8、以被動式設計的使用為首要原則,成為環境的補充,并與之密切結合。計算流體動力學是用來優化自然和生理通風效果的,共同為公共空間和循環通道創造了舒適的熱度條件,否則這些地方就需要使用空調了。另外還使用了混合通風策略,最大化實現各區域的舒適條件,這種條件只依靠自然通風是無法達成的。機械輔助蒸發冷卻系統采用高容量、低轉速的風扇,將它安裝在地下市民廣場中,可提供戶外熱舒適度所必需的空氣流動,同時避免了機械制冷。該發展項目的定向利用建筑物理技術實現了最優化。設計師對白天的太陽能得熱、眩光和熱舒適度都進行了分析。盡量減少東方和西方的曝光率,使太陽能得熱最小化。立面的設計、性能和窗墻比都得到了優化處理,以在使用9、區域最大化利用日光,并進一步控制太陽能得熱。除了上述作為第一設計原則的整體被動式設計,該發展項目也運用了多種策略來降低整體能耗:具有變頻調速和睡眠模式的節能電梯和自動扶梯的特點是能減少能源消耗。在樓梯和衛生間等公共空間安裝運動傳感器照明控制裝置,可減少照明能耗。在禮堂的地板內安裝置換通風系統,可減少制冷需求和能源消耗,為溫度較高的已使用樓層帶來清涼的空氣。裝有一氧化碳傳感器的無導管風扇用于地下室停車場,可最小化系統熱阻,并減少能源消耗。零售空間的開放式設計在空氣調節方面具有巨大的節能效果。目前,本項目在空調系統、空調熱泵和冷卻塔上分別節約了20%、39.1%和29%的能耗。當下的總體節能水平是10、,估計比未按照可持續方針設計的項目節省15%的能耗,據估計約為499千瓦時/平方米/年。這些數據符合BCA綠色標志黃金級認證的要求。項目的設計也側重于減少飲用水的消耗和水污染。對雨水和空調冷凝水進行收集,并用作灌溉種植區域的替代水源。這種替代水源也用于冷卻塔,由城市的新生水(經過處理的未使用的水)來補充,無需使用飲用水此外,遍布整個基地的入滲溝有助于減少雨水徑流,最大化減小對當地基礎設施造成的壓力,并減少污染。除了這些措施之外,所有主要用水計量分表都與建筑管理系統相連,以監控用水量,有助于在未來建立節水的指導方針。除了盡最大可能增加人體舒適性、減少資源消耗之外,運輸、廢物處理和空氣質量等問題在11、設計之時也得到了精心的考慮。下面的列表列出了在基地得以實施的額外舉措。在施工期間移走現場的原始樹木,竣工后重新栽回。回收園藝垃圾用于堆肥。為操作性廢物轉移提供了垃圾箱。建筑的位置靠近BuonaVista地鐵站和公共汽車站,促進了公共交通的使用。提供自行車停車場及相關設施。在停車場設有混合動力車和電動汽車充電站。在停車場安裝導引系統,方便分區,并在必要時暫時關閉沒人使用的地方。安裝了制冷劑泄漏檢測系統,以免制冷劑泄漏。為保護室內空氣質量,使用了低揮發性有機物涂料和低甲醛黏合劑。為盡量減小對整體環境的影響,在施工中采用了環境規劃方案。在租賃協議中限制租戶的能耗水平。該發展項目在社會、經濟、環境和生態方面均高水平融入了這個密集的城市環境中,并在熱帶地區設立了全新的先進公共空間的設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