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華強北片區整體城市設計及二層連廊交通改善規劃設計方案(112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413751
2022-06-17
112頁
32.85MB
1、深 圳香港SHENZHENHONGKONG華強北片區HUAQIANGBEI DISTRICT市級三大商圈之一深 圳SHENZHENHONGKONG紅荔路振興路振華路振中路深南路華富路上步路華強北路華發路燕南路中航路1.45km2“賽格大廈、華強廣場中國電子第一街”“巴蜀風、雨花西餐、肯德雞”印象 . . 華強北“曼哈商城、茂業百貨、群星廣場”“女人世界、男人世界”“人多車堵”“逛街、美容、K歌”華強北意味著什么 ? 城市的公共生活空間 城市的公共生活空間市場、聚會場所、交通空間 城市的公共生活空間城市設計做什么 ? 更多的爭取與設計城市公共空間華強北城市設計 設計適合華強北的城市公共空間華強北2、需要什么樣的城市公共空間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的上步工業區電子元器件通信器材IT設備電器華強北城市公共空間的根本特征:“街道街道”“街道” 是對原有工業區空間格局的記憶和延續以行人為空間的主要支配對象強調多種交通模式的易達性,尤其是步行圍繞“街道”的城市公共空間,應該是:開敞與共享、能夠容納豐富的城市公共生活活動華強北的“街道”城市公共空間現狀:汽車正成為空間的主要支配對象汽車交通占主導,步行空間被割裂與壓縮由于缺少步行空間與環境品質下降,步行簡化為必需的交通功能,城市公共生活活動缺失華強北需要復興體現街道公共生活、塑造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間華強北復興城市公共空間的目標多方利益均衡一、為了實現政3、府發展更新定位的需求,華強北需要:? 較高的開發密度和優質的公共空間環境以容納和吸引國際性投資? 便捷的公共交通和易達性高端電子信息服務交易中心城市重要的商業中心多業態共榮的城市綜合功能區? 混合功能以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高端電子信息服務交易中心二、為了適應商家成功經營運作的需求,華強北需要:? 立體空間資源開發以爭取用地的最大經濟效益? 提供更多的沿街商業鋪面以吸引人氣? 創造令人記憶深刻的建筑空間形態或特色景觀環境三、為了滿足市民體驗城市公共生活的需求,華強北需要:? 小尺度地塊以增加行人對商業的接觸和公共交流機會? 聯系方便與直接、滲透性強的公共設施交通聯系? 安全舒適、滿足行人多樣行為需4、求的公共空間環境體現街道公共生活、塑造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間線索目標要素較高的開發密度和優質的公共空間環境以容納和吸引國際性投資便捷的公共交通和易達性立體空間資源開發以爭取用地的最大經濟效益提供更多的沿街商業鋪面以吸引人氣小尺度地塊以增加行人對商業接觸和公共交流機會聯系方便與直接、滲透性強的公共設施交通聯系街區結構開發模式空間秩序設施環境混合功能以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創造令人記憶深刻的建筑空間形態或特色景觀環境安全舒適、滿足行人多樣行為需求的公共空間環境空間容量交通系統功能組織街區結構交通系統原則多方利益均衡體現街道公共生活、塑造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間多方利益均衡管理制度設計圖則宣傳資料基于設計要素5、特征條件的對策性思考現狀與特征就設計策略和要素提供結構性設計約束與機會設計方案設計落實落實控制設計要求到行動保障體系較高的開發密度和優質的公共空間環境以容納和吸引國際性投資設計策略空間容量交通系統功能組織設施環境開發模式便捷的公共交通和易達性混合功能以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立體空間資源開發以爭取用地的最大經濟效益提供更多的沿街商業鋪面以吸引人氣創造令人記憶深刻的建筑空間形態或特色景觀環境小尺度地塊以增加行人對商業接觸和公共交流機會聯系方便與直接、滲透性強的公共設施交通聯系聯系方便與直接、滲透性強的公共設施交通聯系街區結構空間秩序設計策略設計方案設計落實DESIGN TACTICDESIGN PRO6、JECTDESIGN OPERATE設計策略基于設計要素特征條件的對策性思考DESIGN TACTIC地鐵站點500米影響范圍空間容量?借鑒深圳既往建設經驗,地鐵站點周邊500米影響范圍內地塊的平均毛容積率在3.0以上。研究經驗:研究依據?在市政基礎設施供給的彈性條件之下,主要圍繞地鐵站點對周邊地塊開發強度的影響關系開展片區的開發容量研究。?借鑒國際同類型國家和地區(日本 / 香港)的開發經驗總結:1、根據地鐵站點所處城市地區功能等級的不同,地塊的開發強度控制有所區別:市級商務中心地塊的平均毛容積率一般控制在6-8左右,市級零售商業中心地塊的平均毛容積率一般控制在4-6左右。2、根據地鐵站點交7、通職能類型的不同,地塊的開發強度也有所差異:地鐵站點以交通綜合樞紐功能為主的,周邊地塊適宜高強度開發,平均毛容積率一般控制在5-8;地鐵站點以交通接駁和換乘功能為主的,周邊地塊適宜中高強度開發,平均毛容積率一般控制在3.55左右 。華強北地鐵站點影響范圍研究結論:?綜合以上開發經驗判斷,華強北片區的合理開發強度:毛容積率宜控制在 4 左右。?華強北現狀毛容積率為430 145 = 3,上步發展規劃研究的容量為450萬平方米,則華強北未來合理的開發容量為:450 X(43)= 600(萬平方米)容量分配?基本原則:依據用地權屬和街坊現狀劃分16個城市更新單元,原則上盡量均分開發增量以體現發展公平8、。?彈性原則:地鐵站點200米核心區、城市重要入口、城市重要界面等區域可適當側重增量分配比重,以體現市場規律價值。16個城市更新單元華強北價值影響區間示意空間容量華強北商業街區香港旺角商業街區深圳CBD街區日本東京銀座商業街區街區結構華強北商業街區香港旺角商業街區深圳CBD街區日本東京銀座商業街區街區結構華強北線形公共空間結構,滲透性有限,人氣值有限香港旺角、日本東京銀座網絡形公共空間結構,滲透性強,人氣值高深圳CBD獨立形公共空間結構,滲透性弱,人氣值低街區結構地塊尺度華強北香港旺角日本東京銀座深圳CBD0.2-0.5ha59%0.4-0.8ha51%3-7ha 64%街區結構路網密度華強北9、香港旺角日本東京銀座深圳CBD(比例 100%)(地區)27%33%41%16%?小地塊、密路網的結構更有利于以街道為基本特征的街區形成網絡化的商業系統秩序相關經驗:街區結構女人世界用地1.1公頃總建筑面積35000m2容積率3建筑層數6層茂業大廈用地1.1公頃總建筑面積93000m2容積率8.5建筑層數30層開發模式設單位地塊面積0.5公頃按容積率為8計則建筑總面積為40000m2設建筑平均層面積為1600m2則建筑層數為25層設單位地塊面積0.5公頃按現狀空間模型計建筑平均層面積為1600m2建筑層數6層則建筑總面積為19200m2同等容量的開發可以通過不同的空間模式組織同等容量的開發可以10、通過不同的空間模式組織各增加7層單位面積各增加5層單位面積各增加3層單位面積12340000m2 _ 19200m2 開發模式圍合街區的空間開發模式較之塔式街區能形成更多宜人尺度的、富于情趣變化的、承載多樣社會活動的公共空間開發模式功能組織華強北現狀土地利用情況功能混合是華強北現狀空間功能組織的特征功能組織華強北現狀建筑性質立體分布圖華強北現狀行業立體分布圖華強北現狀行業立體空間分布特征:?13層功能混合利用率最高?較高層功能組織較為單一13層交通便利,可達性高,行業的混合及密集程度也最高,行業類型主要為居民服務類,包括餐飲、百貨零售、文娛、金融等,其行業在數量和建筑面積所占比重上都超過電子等11、生產服務類。選取3-15層和30層以上作界限研究分析,行業類型較之1-3層發生較大變化,以電子行業、企業管理辦公、公寓住宅等為主。提倡功能混合利用,以促進單位土地價值的最優化;集約化利用公共配套設施資源;減弱對平面交通的依賴而有利改善片區的交通環境壓力。圍繞生活服務類的功能混合模式地鐵、停車地下商業開發酒店辦公公寓地下一層地下二層地上裙樓(1-3層)地上塔樓零售與旗艦商業、文娛、創意產業圍繞生產服務類的功能混合模式停車生產服務(物流集散配送)交易市場科技辦公地下一層地下二層地上裙樓(1-3層)地上塔樓金融、展示、功能組織交通空間交流空間行駛相對于行走的優先權造成公共空間品質和吸引力下降私家車的12、迅猛增長造成不斷犧牲公共空間來滿足交通需求問題與現象: 道路交通循環不暢、堵車、停車難交通方式發展不均衡影響公共空間社會功能的發揮 公交列車化、乘車難 人車搶道、步行空間范圍狹窄交通系統行駛與行走對公共空間的爭奪交通系統機動車活動空間步行活動空間公共空間 行駛 or 行走 ?交通 or 交流 ?交通系統公共空間 行駛 or 行走 ?交通 or 交流 ?關注步行活動方式軌道交通站點布局對步行導向的巨大吸引力軌道站點附近提供一定的公共開放空間對步行路線選擇的顯著影響力小地塊有利于提高步行滲透性和可達性電子、百貨等主要人流源與軌道站點應具有最直接的步行路線聯系交通系統創造更多行人使用空間集中地面停車13、以提供更多可供步行使用的積極空間通過用途合并以取消或減少不必要的小汽車交通路徑(合建地面停車庫或打通地下停車庫)集中地面停車區域打通地下停車空間用途合并以減少機動車交通路徑區域交通系統提高步行交通效率鼓勵公交站點和軌道站點、不同軌道站點之間建立方便步行直接聯系的公共空間與貨運通道重疊區域可考慮設置二層連廊或在建筑底層開辟騎樓解決步行交通系統鼓勵擴展地下商業街和軌道站點、地下停車場之間建立方便步行直接聯系的公共空間商業停車停車地面出入口(以華強北路貿業段為例)現狀商業停車停車步行二層連廊地鐵共同溝地下商業街(以華強北路貿業段為例)共同溝商業停車停車規劃建立二層直達通道交通系統提高步行交通效率地標14、邊界強化重要入口和可視性強區域的形象肌理重點塑造反映城市特征形象的空間界面空間秩序以意向圖片和照片處理為意象表現紐約中央公園城市邊界塑造深圳中心區城市邊界塑造空間秩序華強北城市邊界塑造強化反映城市輪廓特征的界面空間秩序塑造連續性的街區商業空間界面連續清晰的界面體驗連續性弱、特征缺乏的界面體驗空間秩序VS空間秩序連續清晰的界面體驗連續性弱、特征缺乏的界面體驗塑造連續性的街區商業空間界面通過建筑組群模式、肌理等線索強調功能主題性“南電”“北商”空間秩序1、建筑組群開發模式3、建筑立面的線條關系(橫豎關系、比例)4、廣告標識的布局設置VS空間秩序2、建筑高度通過建筑組群模式、肌理等線索強調功能主題性15、設施環境松弛安全的交流性聚合型的空間需求選擇性活動需求停留休憩觀望游戲(半公共性和私密性為主)快速無阻的交通性流線型的空間需求必要性活動需求上下班通勤趕車買賣送貨(公共性和開敞性為主)設施環境生理和心理需求遮陽、避雨、休息停留無障礙設計行為支配性節點強調行為需求(綠化景觀)(小型私密空間)(休憩設施)(方便步行者作出行為選擇和判斷的路徑節點)(主要路徑節點、明顯的區域分界節點)強調外在表達(標志性建筑或裝飾構筑物)(大型開放空間)(廣告標識)主題提示性節點環境景觀重視空間細節處理以體現人性關懷設施環境(主要路徑節點、明顯的區域分界節點)強調外在表達(標志性建筑或裝飾構筑物)(大型開放空間)(廣16、告標識)主題提示性節點行為支配性節點強調行為需求(綠化景觀)(小型私密空間)(休憩設施)(方便步行者作出行為選擇和判斷的路徑節點)環境景觀重視空間細節處理以體現人性關懷設施環境1、運用通透材質使空間看起來“開放”2、處理中部區域造成視覺中斷吸引行人視線設施環境環境景觀重視空間細節處理以體現人性關懷4、在底部設置活動設施環境3、通過橫向線條擴大空間感5、增強地面的吸引力設施環境環境景觀重視空間細節處理以體現人性關懷1、立面分割 橫向分段控制不鼓勵設計建設過長的、連續不間斷的建筑正立面,應合理出入口設置 縱向分段控制以促進形成舒適步行感受的1:3或1:2的街道高寬比作為建筑立面縱向分段標準,依據不17、同道路寬度和建筑特點設置立面分段形式(以振興路為例)設施環境環境景觀重視空間要素控制以改善商業氛圍2、立面進退 建筑后退紅線控制沿同一街道面鼓勵相同的建筑退后紅線以形成較連續的步行視覺可達性(重點控制深南路、紅荔路沿線建筑退線)設施環境環境景觀重視空間要素控制以改善商業氛圍3、空間肌理轉換與重組設施環境環境景觀重視空間要素控制以改善商業氛圍? 整體設計策略1、小地塊、密路網的街區結構5、通過集中或地下停車置換更多步行公共空間6、提倡混合功能而非功能分區7、強調對步行近人尺度空間細節環境的處理及現有廠房建筑的改造再利用3、圍繞地鐵的密度開發控制原則4、加強街區入口和重要城市界面的形象塑造2、圍合18、空間的開發模式設計方案基于約束和機會條件下的探索性思考DESIGN PROJECT整體空間設計策略與城市周邊功能的聯系:強調南北向城市組團的功能銜接,策略上通過南北向道路系統的聯系加強提供支持與城市開放空間的聯系:重點強調與城市中央公園的東西方向上的聯系,策略上通過東西方向開放空間的結構性建立提供支持設計構思推演空間圖底關系保留建筑規劃情況空間聯系發展條件價值區域空間布局總平面城市更新以深圳市城市更新辦法(試行)為指導,打破用地權屬界限,結合地鐵站點建設,突出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優先,反映市場價值,避免大拆大建,建立具有廣泛借鑒意義的城市可持續更新操作規則。劃分更新單元區分更新類型研究更新規模制訂19、更新規則研究片區更新的可增長空間指標以原上步規劃確定的450萬總建筑容量為依據,考慮地鐵加密的影響,借鑒國內外類似地區發展經驗,開展研究上步片區的合理空間總容量(如600萬),明確可增長潛力空間容量規模(如150萬)。界定片區更新的控制管理單元規模以既有街坊為基礎,將上步片區共劃分為16個更新單元,為可增長潛力容量的分配提供便于管理和規劃控制的物質空間基礎。評估片區各單元的更新力度和時序以區位交通條件、用地權屬、建筑質量、開發審批情況等因素,劃分成熟型單元(如中航苑區塊)、重點更新單元(如新增地鐵站點周邊區塊)、一般更新單元(如二辦區塊),作為評估各單元更新容量分配比例和更新時序的參考依據制訂20、針對各類型更新單元的操作辦法落實上步發展規劃內容和市政配套設施建設要求,以控制公共空間為手段維護政府公眾利益,兼顧業主更新意愿,協調城改辦與業主談判等手段落實有關更新指標,剛彈性控制,體現社會公平。16個更新單元3大類更新類型開發容量規劃及分配方案規劃總容量:599萬平方米方案規劃總容量:599萬平方米規劃與現狀權屬關系規劃開發總容量:599萬平方米重點單元空間效果重點單元空間效果重點單元空間效果重點單元空間效果重點單元空間效果重點單元空間效果重點單元空間效果服務主導功能區商務補充功能區服務主導功能區居住功能區辦公功能區商業主導功能區配套補充功能區上步片區發展規劃功能結構商業主導功能區居住功能21、區片區商業軸城市發展軸商業步行環本次規劃完善功能結構商務及商業配套服務功能區商務綜合功能區商務及商業配套服務功能區辦公功能區電子產業功能補充拓展區電子元器件及配套產品專業市場商務綜合功能區居住功能區消費類電子產品展示及銷售市場居住功能區辦公功能區片區商業主軸城市發展軸片區商業副軸商業步行環城市大型商業綜合功能區功能混合組織功能混合組織地下空間開發原則整體開發:地下空間是地面空間的擴展與衍生,二者互為補充,開發具有統一性。網絡結構:依托地鐵網絡,以圍繞地鐵站點作為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核心,以聯系城市大型公共設施為軸線建立系統化的地下空間系統。步行快速聯系:強調建立城市公共設施地下空間與地鐵交通集散22、站點之間的最短距離的步行聯系。物流輔助:針對業態特征,建立電子市場功能區的地下便通聯系。分步實施:結合地鐵線路建設周期和更新單元改造時序分期安排開發區域,通過預留通道等手段賦予開發以彈性控制。功能混合組織人行主、次通道轉換處與地面規劃的廣場綠化結合;地塊內地下空間借助地面綠化用地留有采光通風口。功能混合組織功能混合組織單元混合功能組織示意交通系統設計現狀道路交通密度結構現狀道路密度27%本次城市設計道路交通密度結構完善后道路密度33%交通系統設計道路等級結構交通系統設計交通流線組織交通系統設計車行入口控制交通系統設計車行出口控制交通系統設計地面步行交通組織交通系統設計地下步行交通組織交通系統設23、計二層步行交通組織交通系統設計二層步行交通組織交通系統設計二層步行交通組織交通系統設計地面及以上停車交通系統設計地下停車交通系統設計特別交通改善建議紅荔路紅荔路建議沿紅荔路開辟公交專用道,分流沿紅荔路的車流量,提高片區外圍交通效率現狀規劃交通系統設計特別交通改善建議建議沿華強北路開辟地下公交專用道,分流沿華強北路的車流量,改善沿路的通過性交通效率,并有利公交車與地鐵的快速系統接駁。現狀規劃更新后的上步片區將形成地下、地面、地上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組織系統;地下公交系統快速接駁、地面人車各行其道、地上行人自由流動空間。交通系統設計立體交通組織結構重點更新反映城市風貌特征的空間界面空間秩序控制沿紅荔24、路城市更新空間界面沿上步路城市更新空間界面空間秩序控制空間秩序控制通過加建商業建筑的方式,統一沿深南路的建筑退線以形成連續完整的城市風貌景觀界面,同時也積極探討了賦予單一功能綠化帶以更有生機和價值的利用方式。空間秩序控制現狀商業空間秩序:單一線性的商業空間序列組織無法形成滲透性強的步行空間交通環境,使得偏離城市道路的地塊商業空間價值得不到有效發揮,城市商業活力有限。規劃商業空間秩序:蜿蜒變化的商業空間序列組織有利于形成滲透性強的、感受豐富與活躍的步行交通環境,同時也能有效增加商業界面數量,有利于積極發揮地塊的商業價值潛力。空間秩序控制單元空間秩序改善示意工業建筑改造更新示意設施環境改善工業建筑25、改造更新示意設施環境改善設施環境改善進行中設計落實DESIGN OPERATE提供管理機構執行設計方案的操作指南以試點更新單元作啟動為全面更新提供經驗借鑒單元更新基本原則試點更新單元規劃?地鐵線路兩側及站點核心區域的單元優先更新;現狀權屬清晰且土地到期年限短的單元優先更新?單元更新應強調地上地下的立體系統化更新完善?以改善公共空間、完善公共配套設施、創造商業機會為更新目標?打破宗地權屬限制,統一協調管理,利用地價、容積率、政策等杠桿手段實現利益均衡,體現發展公平?允許合理的空間資源轉換重組和功能置換重組?現有工業廠房建筑質量優良的應通過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方式實現更新,避免一味的拆除重建1.位置合26、適本單元位于華強北核心區的東部,更新改造不影響整體商業氛圍。.單元合適改造用地權屬相對單一,同時有CEC集團統籌協調更新。3. 時機合適地鐵2號線施工周期和站點線位,為單元的先期更新建設創造了機會。試點更新單元的選擇華強北核心商業區地鐵站點地鐵二號線華強北核心商業區地鐵站點地鐵二號線更新單元試點范圍更新單元試點范圍試點更新單元規劃現狀權屬建筑質量更新條件試點單元更新方案試點更新單元規劃試點單元現狀衛片華 發桑達雅苑桑達大廈華 美金茂禮都蘭 光萬通達中 聯蘇 發華 發桑達雅苑桑達大廈華 美金茂禮都蘭 光萬通達中 聯蘇 發試點更新單元規劃置換公共空間,改善環境品質提供公交場站,提高交通效能現狀建設量30萬更新建設量42萬改善商業環境,提升商業價值更新增量約12萬華 發華 發桑達大廈蘭 光萬通達中 聯蘇 發桑達大廈蘭 光萬通達中 聯蘇 發試點更新單元規劃現狀建設量30萬更新建設量42萬更新增量約12萬試點單元更新效果待續 2、就每一更新單元的開發建設提出詳細的設計指引?下一步工作1、協調地下空間組,就街區的立體開發范圍和開發方式整合方案謝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