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控制要點及質量通病防治措施(11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415076
2022-06-20
11頁
449.99KB
1、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控制要點及質量通病防治措施一、裝配式建筑施工質量控制要點1、預制構件進場檢驗1.1 預制構件進場時應全數檢查外觀質量, 不得有嚴重缺陷,且不應有一般缺陷。結構外觀質量缺陷名稱現象未按設計要求將結合面結合面設置成粗糙面或鍵槽以及配置抗剪 (抗拉)鋼筋露筋構件內鋼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漏混凝土表面缺少水泥砂漿而形成石子外漏混凝土中孔穴深度和長度均超過保護層厚度混凝土中夾有雜物且深度超過保護層厚度混凝土中局部不密實縫隙從混凝土表面延伸至混凝土內部構件連接處混凝土缺陷及連接鋼筋、 連接件松動缺棱角、 棱角不直、翹曲不平、飛邊凸肋等構件表面麻面、 掉皮、起砂、沾污等嚴重缺陷未設置粗糙面;2、鍵槽或抗剪(抗拉) 鋼筋缺失或不符合設計要求縱向受力鋼筋有露筋一般缺陷設置的粗糙面不符合設計要求其他鋼筋有少量露筋蜂窩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窩其他部位有少量蜂窩孔洞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孔洞其他部位有少量孔洞夾渣疏松裂縫連接部位缺陷外形缺陷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夾渣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疏松構件主要受力部位有影響結構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縫連接部位有影響結構傳力性能的缺陷清水混凝土構件有影響使用功能或裝飾效果的外形缺陷具有重要裝飾效果的清水混凝土構件有外表缺陷其他部位有少量夾渣其他部位有少量疏松其他部位有少量不影響結構性能或使用功能的裂縫連接部位有少量不影響結構傳力性能的缺陷其他混凝土構件有不影響使用功能的外形3、缺陷其他混凝土構件有不影響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外表缺陷1.2 預制構件的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應符合下表要求,應全數檢查,預制構件有粗糙面時,粗糙面相關的尺寸允許偏差可適當放松。預制構件尺寸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項目12m長度板、梁、柱、桁架12m且18m18m墻板寬度、高(厚)度板、梁、柱、桁架截面尺寸墻板的高度、厚度板、梁、柱、墻板內表面墻板外表面板、梁、柱側向彎曲墻板、桁架板墻板板墻板、門窗口梁、板、桁架設計起拱梁、板、桁架、下垂中心線位置孔尺寸中心位置洞口尺寸、深度中心線位置寬度、高度預埋件錨板中心線位置預埋件錨板與混凝土面平面高差預埋螺栓中心線位置預埋螺栓外漏長度預埋套筒、螺母中心線位置預埋件4、預埋套筒、螺母與混凝土面平面高差線管、電盒、木磚、吊環在構件平面的中心線位置偏差線管、電盒、木磚、吊環與構件表面混凝土高差預留插筋鍵槽中心線位置外露長度中心線位置允許偏差(mm)5102045353鋼尺量一端及中部,取其中偏差絕對值較大處2m靠尺和塞尺檢查拉線、鋼尺量最大側向彎曲處尺量檢查檢驗方法表面平整度l/750且20l/1000且20翹曲l/750l/10001051005510105350,-52+10,-520,-520調平尺在兩端量測對角線差鋼尺量兩個對角線拉線、鋼尺量最大彎曲處尺量檢查撓度變形預留孔預留洞尺量檢查門窗口尺量檢查尺量檢查0,-103+5,-55尺量檢查尺量檢查長度、5、寬度、深度注:1 1l為構件最長邊的長度(mm);5 2 2 檢查中心線、螺栓和孔道位置時,應沿縱橫兩個方向量測,并取其中偏差較大值。1.3 預制構件進場檢查合格后應構件上進行合格標識。2、吊裝精度控制與校核2.1 吊裝質量的控制重點在于施工測量的精度控制方面。 為達到構件整體拼裝的嚴密性, 避免因累計誤差超過允許偏差值而使后續構件無法正常吊裝就位等問題的出現, 吊裝前須對所有吊裝控制線進行認真的復檢, 構件安裝就位后須由項目部質檢員會同監理工程師驗收構件的安裝精度。 安裝精度經驗收簽字通過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2.2 軸線、柱、墻定位邊線及 200mm 或 300mm 控制線、結構 1m 6、線、 建筑 1m 線、 支撐定位點在放線完成后及時進行標識。現場吊裝完成后及時依據下表結合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發的工程實體質量實測實量標準進行檢查,標識完整,實測上墻。裝配式結構構件位置和尺寸允許偏差及檢驗方法項目構件軸線位置標高豎向構件(柱、墻、桁架)水平構件(梁、樓板)梁、柱、墻板樓板底面或頂面柱、墻板安裝后的高度6m6m允許偏差(mm)8555105外露不外露外露355檢驗方法經緯儀及尺量水準儀或拉線、尺量經緯儀或吊線、尺量經緯儀或吊線、尺量2m靠尺和塞尺量測構件垂直度構件傾斜度梁、桁架梁、樓板底面柱、墻板相鄰構件平整度不外露構件擱置長度支座、支墊中心位置梁、板810尺量板、梁、7、柱、墻、桁架墻板接縫寬度105尺量尺量3、墻板吊裝施工3.1 吊裝前對外墻分割線進行統籌分割, 盡量將現澆結構的施工誤差進行平差,防止預制構件因誤差累積而無法進行。3.2 吊裝應依次鋪開,不宜間隔吊裝。3.3 吊裝前, 在樓面板上根據定位軸線放出預制墻體定位邊線及 200mm 控制線,檢查豎向連接鋼筋,針對偏位鋼筋用鋼套管進行矯正。3.4 吊裝就位后應用靠尺核準墻體垂直度, 調整斜向支撐, 固定斜向支撐,最后才可摘鉤。4、套筒灌漿施工4.1 拌制專用灌漿料應進行漿料流動性檢測, 留置試塊, 然后才可以進行灌漿。4.2 一個階段灌漿作業結束后,應立即清洗灌漿泵。4.3 灌漿泵內殘留的灌漿料漿液如8、已超過 30 分鐘(自制漿加水開始計算),不得繼續使用,應廢棄。4.4 在預制墻板灌漿施工之前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 通過培訓增強操作人員對灌漿質量重要性的意識, 明確該操作行為的一次性, 且不可逆的特點, 從思想上重視其所從事的灌漿操作; 另外,通過工作人員灌漿作業的模擬操作培訓,規范灌漿作業操作流程,熟練掌握灌漿操作要領及其控制要點。4.5 現場存放灌漿料時需搭設專門的灌漿料儲存倉庫, 要求該倉庫防雨、 通風, 倉庫內搭設放置灌漿料存放架 (離地一定高度) ,使灌漿料處于干燥、陰涼處。4.6 預制墻板與現澆結構結合部分表面應清理干凈, 不得有油污、浮灰、粘貼物、木屑等雜物,構件周邊封堵應嚴密9、,不漏漿。5、疊合板吊裝施工5.1 預制疊合板按照吊裝計劃按編號依次疊放。 吊裝順序盡量依次鋪開,不宜間隔吊裝。5.2板底支撐不得大于2m, 每根支撐之間高差不得大于2mm、標高差不得大于 3mm,懸挑板外端比內端支撐盡量調高 2mm。5.3 在預制板吊裝結束后,就可以分段進行管線預埋的施工,在滿足設計管道流程基礎上結合疊合板規格合理地規劃線盒位置、管線走向,使其合理化,線盒需根據管網綜合布置圖預埋在預制板中,疊合層僅有8cm,疊合層中杜絕多層管線交錯,最多只允許兩根線管交叉在一起。5.4 疊合層混凝土澆搗結束后, 應適時對上表面進行抹面、 收光作業,作業分粗刮平、細抹面、精收光三個階段完成。10、混凝土應及時灑水養護,使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灑水次數不得少于4次/天,養護時間不得少于 7 天。6、樓梯施工質量控制要點6.1 預制樓梯段安裝時要校對標高, 安裝預制段時除校對標高外,還應校對預制段斜向長度,以避免預制樓梯段支座處接觸不實或搭接長度不夠而引起的支承不良。6.2 嚴禁干擺浮擱。 安裝時應嚴格按設計要求安裝樓梯與墻體連接件,安裝后及時對樓梯孔洞處進行灌漿封堵。6.3 安裝休息板應注意標高及水平位置線的準確性。 避免因抄平放線不準而導致休息板面與踏步板面接槎不齊。二、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預制構件齡期達不到要求就安裝,造成個別構件安裝后出現質量問題。防治措施:預制構件在安裝前,預制構11、件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混凝土同條件立方體抗壓強度不宜小于混凝土強度等級值的 75%。2、安裝精度差,墻板、掛板軸線偏位,墻板與墻板縫隙及相鄰高差大、墻板與現澆結構錯縫等。防治措施:2.1 編制針對性安裝方案,做好技術交底和人員教育培;2.2 裝配式結構施工前,宜選擇有代表性的單元或構件進行試安裝,根據試安裝結果及時調整完善施工方案,確定施工工藝及工序;2.3 安裝施工前應按工序要求檢查核對已施工完成結構部分的質量,測量放線后,做好安裝定位標志;2.4 強化預制構件吊裝校核與調整:預制墻板、預制柱等豎向構件安裝后應對安裝位置、安裝標高、垂直度、累計垂直度進行校核與調整12、:預制疊合類構件、預制梁等橫向構件安裝后應對安裝位置、安裝標高進行校核與調整 ;相鄰預制板類構件,應對相鄰預制構件平整度、高差、拼縫尺寸進行校核與調整 ;預制裝飾類構件應對裝飾面的完整性進行校核與調整;2.5 強化安裝過程質量控制與驗收,提高安裝精度。3、疊合樓板及鋼筋深入梁、墻尺寸不符合要求;疊合樓板之間縫處理不好,造成后期開裂;疊合樓板安裝后樓板產生小裂縫。防治措施:3.1 疊合樓板的預制板的板端與支座(梁或剪力墻)擱置長度不應少于 15mm;3.2 板端支座處,預制板內的縱向受力鋼筋宜從板端伸出并錨入支座梁或墻的現澆混凝土層中, 在支座內錨固長度不應小于5d 且宜伸過支座中心線。單向預制13、板的板側支座處,鋼筋可不伸出,支座處宜貼預制板頂面在現澆混凝土中設置附加鋼筋;3.3 單向預制疊合板板側的分離式接縫應配置附加鋼筋,并用專用的嵌縫砂漿嵌縫;3.4 模板支撐、起拱以及拆模進行嚴格控制,以防疊合樓板安裝后樓板產生裂縫。4、安裝順序不對,疊合樓梯安放困難等,而工人操作時亂撬硬安,導致鋼筋偏位,構件安裝精度差。防治措施:加強技術交底,嚴格按程序安裝,對于復雜接點可用 BIM 技術在電腦上先模擬,再安裝。5、 鋼筋套筒灌漿連接或鋼筋漿錨搭接連接的連接鋼筋偏位,安裝困難,影響連接質量。防治措施:5.1 豎向預制墻預留鋼筋和孔洞位置、尺寸應準確;5.2 采取定位架或格柵網等輔助措施,提高精14、度,保證預留鋼筋位置準確。對于個別偏位的鋼筋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處理。6 墻板找平墊塊不規范,灌漿不規范。防治措施:6.1 墻板找平墊塊宜采用螺栓墊塊找平,抄平時直接轉動調節螺栓,對其找平。6.2 灌漿前應制訂灌漿操作的專項質量保證措施,灌漿操作全過程應有專職檢驗人員負責現場監督并保留影像資料;6.3 灌漿料應按配比要求計量灌漿材料和水的用量,經攪拌均勻后測定其流動度滿足規范要求后方可灌注;6.4 灌漿作業應采取壓漿法從下口灌注,當漿料從上口流出時應及時封堵,持壓 30s 后再封堵下口;6.5 灌漿作業應及時做好施工質量檢查記錄,每工作班應制作一組且每層不應少于 3 組 40 40 160 的長15、方體試件;6.6 灌漿作業時應保證漿料在 48h 凝結硬化過程中連接部位溫度不低于 10。7.現澆混凝土澆注前,模板或連接處縫隙封堵不好,有的用發泡劑、有的占現澆結構根部,影響觀感和連接質量。防治措施:7.1 澆注混凝土前,模板或連接處縫隙不能用發泡劑封堵,因為發泡材料易進入現澆結構里面,建議用打膠封堵;7.2 模板或連接處縫隙封堵應加強質量控制與驗收,保證現澆結構質量。8、與預制墻板連接的現澆短肢墻模板安裝不規范,影響現澆結構質量。防治措施:8.1 與預制墻板連接的現澆短肢墻模板應位置、尺寸準確,固定牢固,防止脹縮模及偏位,并注意成型后的現澆結構與預制構件之間平整、不錯位;8.2 宜采用定型16、鋼模版、鋁模板,并用專用夾具固定,提高混凝土觀感。9、模板支撐、斜撐安裝與拆除不規范。防治措施:9.1 疊合板作為水平模板使用時,其下部龍骨應垂直于疊合板桁架鋼筋,豎向支撐可采用定型獨立鋼支柱、碗扣式、插接式和盤銷式鋼管架等,其上部可調支座與鋼管豎向中心線一致,伸出長度符合要求,不得過長,支撐間距應符合要求并進行必要的驗算;當疊合層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和標準要求時,方可拆除支撐;9.2 預制墻板臨時支撐安放在背后, 通過預留孔(預埋件)與墻板連接,不宜少于2 道,當墻板底部沒有水平約束時,墻板每道支撐應包括上部斜撐和下部支撐, 上部斜撐距板底的距離不宜小于板高的 2 /3,且不應小于板高的 1/17、2。支撐應在預制構件與結構可靠連接后,且上部構件吊裝完成后方可拆除。10、疊合樓板、疊合墻板開裂,疊合樓板之問連接縫開裂,外掛板裂縫,外掛板與外掛板縫、內隔墻與周邊裂縫。防治措施:10.1 疊合墻板開裂防治主要從提高疊合墻板質量, 加強進場驗收,不合格的不準使用。疊合墻板固定和澆注混凝土時應有防疊合墻板開裂的措施,可使用自密實混凝土。與現澆結構、其它墻體連接部位應有相應的構造加強措施;10.2 外掛板裂縫,外掛板與外掛板縫防治。提高安裝精度,控制縫隙寬度,選擇合適的嵌縫材料和密封膠。外掛板安裝后不要受到額外應力;10.3內隔墻與周邊裂縫防治, 內隔墻與周邊應有鋼筋、 鍵槽、粗糙面等連接構造措施18、。縫隙應選擇合適的嵌縫材料處理,并用鋼筋網片或耐堿網布補強;10.4加強成品保護,嚴禁在預制構件時開槽打洞。11、外墻滲漏11.1預制外墻板的接縫和門窗洞口等防水薄弱部位, 宜采用構造防水和材料防水相結合的防排水做法, 并應滿足熱工、 防水、防火、環保、隔聲及建筑裝飾等要求,做到材料耐久、便于制作和安裝;11.2預制外墻板接縫采用構造防水時, 水平縫宜采用外低內高的高低縫或企口縫,豎縫宜采用雙直槽縫,并在預制外墻板一字縫部位每隔三層設置排水管引水外流;11.3預制外墻板接縫采用材料防水時,應采用防水性能、相容性、耐候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優良的硅酮防水密封膠作嵌縫材料。板縫寬不宜大于 20mm ,嵌縫深度不應小于 20mm ;11.4對外墻接縫應進行防水性能抽查,并做淋水試驗。對滲漏部位應進行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