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成都市錦城綠道總體規劃方案(3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415948
2022-06-21
36頁
30.55MB
1、錦城綠道規劃發展簡介建世界水準天府綠道再現水潤天府蜀川畫卷一軸兩山三環七帶錦江綠道(200公里)龍泉山森林綠道(350公里)龍門山森林綠道(200公里)熊貓綠道(沿三環路,100公里)錦城綠道(沿繞城高速,200公里)田園綠道(沿二繞,300公里)濱河綠道(沿走馬河、江安河、金馬河、楊柳河-西河-斜江河-江河-臨溪河、東風渠、沱江-絳溪河、毗河等七條水系廊道,570公里)(1)區域級綠道體系為:(2)規劃形成約1920公里區域級綠道全域規劃形成區域級綠道、城區級綠道、社區級綠道三級綠道體系系統,打造天府綠道體系。一、市域天府綠道體系規劃環城生態區生態用地規模133.11平方公里共涉及11個區開2、放式開放式、多功能的環狀生態公園、多功能的環狀生態公園展現天府文化的蜀川畫卷展現天府文化的蜀川畫卷體現世界水準的天府綠道體現世界水準的天府綠道2. 規劃定位1. 規劃愿景依托環城生態區,規劃建設錦城綠道建設展現天府文化體現國際水準的天府綠道建設展現天府文化體現國際水準的天府綠道描繪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蜀川畫卷描繪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蜀川畫卷二、錦城綠道總體規劃3. 八大功能生態保障,慢行交通,休閑游覽,城鄉統籌文化創意,體育運動,農業景觀,應急避難以人民為中心,以綠道為主線,以生態為本底,以田園為基調,以文化為特色。4. 規劃理念可進入、可參與, 景觀化景區化500 公里錦城綠道23、00公里主干綠道300公里支線綠道4 級配套服務體系特色小鎮形態的一級驛站特色園形態的二級驛站林盤院落形態的三級驛站亭臺樓閣形態的四級驛站20 平方公里多樣水體“六湖 八濕地 四河”為主體的多樣水體100 平方公里生態農業景觀區35.2平方公里基本農田65平方公里其他農用地和園林綠地5. 規劃內容數娛港灣主干綠道200公里結構:一環九射寬度:自行車道4-6米;人行步道2.5米全分離獨立路權,串聯主要景觀區域與重要設施,與城市慢行系統互聯互通,可舉辦自行車、馬拉松等國際體育賽事5.1 綠道體系支線綠道300公里對主干綠道進行補充,形成綠道網絡,豐富微循環,與城市慢行系統互聯互通寬度:自行車道3.4、5米;人行步道2.5米一環、九射城市慢行系統北湖道(暫名)金沙道(暫名)江安道(暫名)錦江南道(暫名)青龍道(暫名)安靖道(暫名)川藏道(暫名)龍潭道(暫名)三圣道(暫名)機動車禁入、騎行與步行分離主干綠道騎行道 6米寬步行道2.5米寬支線綠道騎行道3.5米寬支線綠道步行道2.5米寬人非分離寬度:自行車道3.5米人行道2.5米200公里主干綠道結構:一環九射人車分離人非分離寬度:自行車道4-6米人行步道2.5米全程無障礙貫通300公里支線綠道騎行步行分離多樣化的綠道濱水綠道游林綠道觀田綠道賞花綠道 一級驛站:16個 方式:融入特色小鎮 位置:生態區外圍的產業用地內 功能:綜合服務+旅游服務+特5、色主題(暫定)5.2 四級配套體系一級驛站特色小鎮特色主題(暫定)所在區驛站功能規模(公頃)備 注江安水鎮水鄉武侯區約10各鎮具體規模,根據規劃調整確定星光大道時尚購物雙流區約10樂活水岸濕地高新區約10數娛港灣數碼約10極速公園賽車錦江區約10創藝湖城文創龍泉驛區約10匠心工場工藝展示約10熊貓小鎮熊貓成華區約10東山茶谷茗茶約10新知學園樂學新都區約10錦門古街蜀道文化約10古蜀秘境古蜀金牛區約10西華樂坊音樂郫都區約10蜀繡水鄉蜀繡約10愛心蜀鄉公益溫江區約10蜀仙古鎮神話青羊區約10合 計約160【極速公園】【東山茶谷】【熊貓小鎮】【錦門古街】【蜀繡水鄉】【古蜀秘境】【蜀仙古鎮】【西華6、樂坊】【樂活水岸】【愛心蜀鄉】【江安水鎮】【星光大道】【創藝湖城】【新知學園】【匠心工場】【數娛港灣】特色小鎮容積率容積率1.5建筑密度建筑密度50%-80%建筑高度建筑高度15m特色鎮布局圖一級驛站| 特色鎮創藝湖城數娛港灣匠心工場二級驛站:30個特色園主題:特色文化、特色植物、特色景觀功能:綜合服務+精品景區游覽位置:133平方公里生態用地的主要節點(根據資源條件、文化特色、已建成游園項目等情況確定)控制要求:按照環城生態區總規、控規要求、建設低密度、高品質的特色園,對其建筑密度、高度等進行景點化、公園化、特色化控制。繽紛彩林園特色園特色園規模每處園約300-800畝,其中配套設施約占園面7、積的3%建筑高度建筑高度10m(環城生態區總規要求)特色園主題分類分特色文化、特色植物、特色景觀三類,突出各個特色園獨有的主題特色與建筑風貌。濕地科普園多彩田園五丁開山園詩詞文化園香城濕地園金沙文化園桑蠶文化園古跡文化園西蜀景園水光瀲滟園繽紛彩林園盛麗海棠園國際友城園花田濕地秀麗東方香雪櫻花園彩葉山林園北湖三友園煙雨荷風園林澤園囿園玄奘紀念園蠶叢紀念園天府芙蓉園文翁紀念園六藝園水杉白鷺園玉石濕地揚雄紀念園桃李春風園浣紗文化園特色文化特色景觀特色植物特色園布局圖5.2 四級配套體系二級驛站國際友城園內建:陽初館(大氣實驗室)內建:成都美術館水杉白鷺園科普濕地園內建:成都國際友城館二級驛站| 特色8、園區花田濕地園將蜀川勝概圖景點植入園區,整體打造形成具有天府文化特色的體驗景觀節點芳草渡香雪櫻花園因地制宜,由原生場地自然生長的林盤、花田、果林、長堤、湖區修復而成的生產、藝術、運動、時尚、休閑于一體的城市生態公園。玉石濕地園結合青龍湖場地,寫意打造“蜀川勝概圖”, 在宋代成都東門外的墨池景觀。二級驛站| 特色園區三級驛站:170個林盤院落(其中保護利用現有林盤150余處) 方式:保留現狀條件較好的林盤院落,對風貌、功能進行提升改造 功能:基礎服務+特色功能 規模(建筑基地占地面積分別為8000、3000、1000): 大型院落(31個):增配精品酒店、博物館等 中型院落(55個):增配特色購9、物、畫廊畫室等 小型院落(84個):基礎服務 建筑高度10m(環城生態區總規要求) 建筑密度60%林盤院落布局圖5.2 四級配套體系三級驛站業態支撐:考古藝術中心,文物展示、學術交流、資料收集、文物庫房、辦公科研。農產品加工、檢驗、網上銷售。餐飲、客棧、精品酒店、民宿。花卉物流中心配套用房。位于青龍湖的“明蜀王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暨考古文化研究中心”三級驛站| 林盤院落業態支撐:書吧、茶坊、花房餐廳藝術家工作室汽車露營、體育俱樂部餐飲、休閑、農耕文化體驗區、農業展示市民會所石刻、奇石、雕塑等技藝展示、作坊、藝術研究、創作體驗區業態支撐:配套服務管理用房小型商業大林盤中林盤小林盤四級驛站: 若干亭10、臺樓閣 功能:一般休憩、自行車停車點、自助售貨等功能。亭臺樓閣服務半徑200-500米建筑高度建筑高度10m(環城生態區總規要求)亭臺樓閣主題特色在結合本地特色,對亭臺樓閣的類型和風貌進行控制。功能組成基礎服務設施:公廁(按500米半徑選擇性布置)、休息設施時尚旅游設施:時尚休閑小品文化設施:文化雕塑、涂鴉等體育設施:居民健身設施5.2 四級配套體系四級驛站5.3 配套服務設施文化、體育設施結合各級驛站設置各類文化設施約640處 文化展示:小型博物館、藝術館、雕塑等 文化體驗:露天音樂場、露天劇場、書吧等 科普教育:詩社、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文化設施分布圖結合各級驛站設置各類體育設施約1050處群11、眾體育場地:足球場、籃球場、乒乓球場、門球場、羽毛球場、網球場、健身設施等特色運動場地:滿足垂釣、滑板、戶外拓展、跑酷等活動體育設施分布圖結合各級驛站設置各類旅游配套設施約410處 設置游客中心、民宿客棧、精品酒店、露營地、特色餐飲、酒吧、咖啡館、茶館等設施5.3 配套服務設施旅游配套設施、出入口旅游設施分布圖服務省外觀光游客、周邊城市自駕人群、城市居民,共設置出入口118個通過新建改造高速路收費站設置出入口:26個在環城生態區布局軌道站點并設置出入口:37個結合城市主要道路設置出入口:55個間隔500-1000米設置一處服務周邊居民的出入口結合高速收費站的出入口結合主干道的出入口結合軌道站點12、的出入口綠道民生服務應用綠道綜合管理應用文化旅游信息平臺電子票務手機APP綠道WIFI綜合安防監控系統GPS車船調度系統智能停車場系統應急指揮中心綠道綜合管理平臺共享單車統一管理平臺自助終端微信公眾號地理信息系統5.3 配套服務設施智能化管理及服務系統智能手機APP服務智能停車系統共享單車智能服務智能管理5.4 配套設施用地保障嚴格按照成都市環城生態區保護條例要求保護各區生態用地規模不減少配套設施用地指標由環城生態區規劃53.54平方公里開發建設用地中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調整保障四級配套服務體系分布均衡建設用地指標在各區范圍內平衡原規劃漂浮指標(ha)本次配套設施規劃用地總量(ha)需調整建設用13、地量(ha)成華區5.4613.25 7.79 高新區2.8310.43 7.60 金牛區5.9212.17 6.25 錦江區3.187.48 4.30 龍泉驛區5.2821.10 15.82 郫都區6.067.12 1.06 青羊區3.056.39 3.34 雙流區4.0715.81 11.74 溫江區1.832.06 0.23 武侯區4.95.97 1.07 新都區7.4115.35 7.94 合計50117.13 67.13 配套設施用地指標各區平衡方案本次規劃各類設施共需用地1.17平方公里原規劃漂浮指標0.5平方公里用于配套設施建設,調整原規劃53.54平方公里開發建設用地中商業服務14、業設施用地0.67平方公里補充為配套設施用地。各區平衡方案具體見右表基本原則用地保障方案注1:龍泉驛區新增配套設施用地由十陵片區城市建設用地指標平衡注2:雙流區新增配套設施用地由原規劃環城生態區住宅用地指標平衡12青龍湖青龍湖北北 湖湖安靖安靖水網濕地水網濕地金金 沙沙水網濕地水網濕地江江 安安水網濕地水網濕地玉石濕地玉石濕地龍潭濕地龍潭濕地香城濕地香城濕地白鷺灣濕地白鷺灣濕地中和濕地中和濕地錦城湖錦城湖青龍青龍濕地濕地水系規劃實施路徑水系規劃實施路徑 -“先成網“先成網 、后成湖”、后成湖”江安湖、金沙湖、安靖湖,目前按小型水庫項目報國土資源部審批用地事項,暫未獲批,擬采取“先成網、后成湖”15、方式開展湖區建設:按照區域歷史情況修復水系,待水庫項目獲批后,形成規劃湖區。北湖,全力推進水庫立項報批工作。青龍湖二期,已取得小型水庫立項及用地審批,隨錦城綠道同步實施。八濕地,結合“渠塘成網”工作優化方案后,隨錦城綠道同步實施。35.5 多樣水體水網成湖渠塘成網西段水稻油菜 景觀農業帶東段果樹茶葉 景觀農業帶南段花卉苗木 景觀農業帶三段特色主題基本農田面積35.2平方公里按照耕地保護要求剛性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形成糧油農作物景觀區其他農用地面積約65平方公里打造果園、花卉苗木、林地、經濟作物等都市觀光農業景觀區和苗木集中區5.6 生態農業景觀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備注油菜深綠金黃色金黃16、色黃色嫩綠草綠深綠旱生小麥深綠深綠黃色珍珠色嫩綠草綠深綠旱生高粱嫩綠草綠深綠紅色深紅色旱生向日葵嫩綠黃綠色金黃色金黃色黃色旱生 植物輪作(以油菜、小麥、高粱、向日葵為例)田園景觀荷塘景觀花田景觀森林景觀一道兩湖四濕地四鎮七園卅六院千畝森林萬畝景田三、錦城綠道一期建設方案一道:錦城綠道兩湖:錦城湖、青龍湖四濕地:中和濕地、白鷺灣濕地、花田濕地、玉石濕地四鎮:數娛港灣、匠心工場 、極速公園、創藝湖城七園:國際友城院、生態科普園、秀麗東方、水杉白鷺園、花田濕地園、玉石濕地園、香雪櫻花園卅六院:36個大中小三級院落林盤千畝森林:錦江森林片區萬畝良田:綠道沿線景觀農業區三環路二環路一環路天府大道與錦江綠17、道銜接與熊貓綠道銜接錦江圖例一級綠道二級綠道特色園特色小鎮林盤院落香雪櫻花園玉石濕地園生態科普園益州大道科華南路成自瀘高速成洛路國際友城園秀麗東方水杉白鷺園花田濕地園極速公園匠心工場創藝湖城數娛港灣概況成昆線成洛路總體設計一期實施范圍從成昆線至成洛路(繞城高速22.5km)項目一期(錦城湖成洛路)范圍面積28.6平方公里一級綠道長度37km(2017年34km)二級綠道長度104km(2017年54km)特色鎮4個特色園個數7個林盤數36個亭臺樓閣116個綠道設計湖中綠道(錦城湖)熒光綠道(桂溪生態公園)濕地綠道(中和濕地)淺丘綠道(桂溪生態公園)主干綠道37公里(自行車道寬度:6米)與城市慢18、行系統互聯互通,環保材質鋪裝,可舉辦自行車、馬拉松等國際體育賽事支線綠道104公里(自行車道寬度:3.5米;步行道寬度:2.5米)串聯主要景觀,形成綠道網絡,形成園區內部環線綠道設計田園綠道(玉石濕地)花田綠道(花田濕地)櫻花綠道(青龍湖)空中綠道(白鷺灣濕地)支線綠道104公里(自行車道寬度:3.5米;步行道寬度:2.5米)串聯主要景觀,形成綠道網絡,形成園區內部環線主干綠道37公里(自行車道寬度:6米)與城市慢行系統互聯互通,環保材質鋪裝,可舉辦自行車、馬拉松等國際體育賽事綠道跨線橋劍南大道(1#橋)主線跨越劍南大道長139.1m,滿足步行、騎行及應急車輛通行,引橋部分縱坡控制在3%之內。19、光 影設計概念“光影”欄板采用燈柱柱列設計,利用湖面倒影效果創造獨特夜景。文脈呼應:概念源自四川省古老的傳統民俗活動成都燈會。圖案祥云紋祥云紋:橋面下方頂板的裝飾采用傳統的祥云紋,寓意吉祥平安。綠道跨線橋天府大道(3#橋)橋梁全長281m,滿足步行、騎行及應急車輛通行,橋面雙向橫坡1.5% 。設計概念“月牙”由于環球中心大體量的存在,設計力圖采用簡潔優雅的風格。V形橋墩展現結構的輕盈優美。橋身微弧,猶如一道月牙,簡潔淡雅。綠道跨線橋錦江(4#橋)橋梁總長為約700m,主橋長170m,為鋼結構桅桿式斜拉橋,滿足步行、騎行及應急車輛通行。設計概念“竹橋”利用結構自身的特點展現韻律感,形成穿過竹林的20、意向。簡潔輕盈、呼應江景。斜拉索形式獨特,設計優雅,形成類似皇冠的意向。橋梁全長1436m,滿足步行、騎行及應急車輛通行,引橋部分縱坡控制在3%之內。綠道跨線橋成自瀘高速(5#橋)設計概念 “揚波”引入波浪漣漪的線形,在跨越高速路主線及兩處匝道處各設置一對波峰裝拱肋,之間通過欄桿線條的延伸形成波紋連綿之感。綠道跨線橋成龍大道(6#橋)主線跨越成龍大道長100m,滿足步行、騎行及應急車輛通行,引橋部分縱坡控制在3%之內。設計概念“屋橋”橋的立面造型汲取四川傳統民居的山墻輪廓及廊橋的線條,兩者有機組成了富于變化的流線型形體。呼應民居和廊橋的傳統造型。構件顏色采用古代木家具的紫檀色。立面桿件間的連接21、形式采用錯動的機理,手法源自傳統民居山墻面的結構連接構件。主線跨越驛都大道長85.7m,滿足步行、騎行及應急車輛通行,引橋部分縱坡控制在3%之內。綠道跨線橋驛都大道(7#橋)設計概念“嬉雁”現代工業技術作為依托,輔以防腐木橋面的田園風格。整個橋型方案凸顯、結構之美,剛柔并濟。在錦城綠道慢下腳步, 靜下心來, 親近自然, 享受生活!讓世界,為成都停留。成都城不改其址,城不改其名,成都城不改其址,城不改其名,23002300年。年。錦城綠道,錦城綠道,500500公里。公里。千年天府文明,絢麗多彩,我們沒有可能去穿越那段歷史。千年天府文明,絢麗多彩,我們沒有可能去穿越那段歷史。錦城綠道,以錦城綠道,以1616座小鎮,座小鎮,3030個特色園,個特色園,170170個林盤院落,個林盤院落,100100平方公里景觀農業記錄時代變遷。平方公里景觀農業記錄時代變遷。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讓世界停留,讓世界停留,這次,只因錦城綠道。這次,只因錦城綠道。THANKS!THANKS!成都天府綠道建設投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