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TOD模式研究綜述及案例分析報告(舊金山灣區、日本、香港等).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偷****
編號:419053
2022-06-24
30頁
5.98MB
該文檔所屬資源包:
國內外TOD開發模式案例分析研究報告
1、國內外TOD模式發展研究綜述模式綜述模式綜述及案例分析及案例分析商品條形碼概述1.1發展背景與理念TOD是美國郊區化進入新階段的產物,建立在新城市主義思潮基礎上,以區域公交發展為導向貫徹精明增長(smart growth)理念。TOD一般被認為是遏制城市空間蔓延增長的有效手段。從90年代以來,國內在軌道交通沿線土地開發過程中引入TOD的理念。近年來,TOD又開始與低碳城市、宜居城市、緊湊城市、城市綜合體等等新型概念結合起來。(示例:參考資料05的“總體要求”)概念篇1.2概念辨析概念的提出TOD概念最早由美國建筑設計師哈里森弗雷克(現任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建筑學院院長)提出,是為了解決二戰后美國2、城市的無限制蔓延而采取的為了解決二戰后美國城市的無限制蔓延而采取的一種以公共交通為中樞、綜合發展的步行化城區一種以公共交通為中樞、綜合發展的步行化城區。其中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鐵、輕軌等軌道交通及巴士干線,然后以公交站點為中心、以以公交站點為中心、以 400-800 400-800 米米(5-105-10分鐘步行路程)為半徑建立中心廣場或城市中心,其特點在于集工分鐘步行路程)為半徑建立中心廣場或城市中心,其特點在于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為一身的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等為一身的“混和用途混和用途”。建筑師和規劃師彼得.卡爾索普是TOD的代表人物,他認為TODTOD強調強調“在區域在區域3、層次整合交通體系層次整合交通體系”及及“社區層次營建宜人的步行環境社區層次營建宜人的步行環境”。TOD區別于傳統規劃思路的準則:區域的增長結構和公共交通發展方向一致,采用更緊湊的城市結構;以混合使用、適合步行的規劃原則取代單一用途的區劃控制(zoning)原則;城市設計面向公共領域,以人的尺度為導向,而不是傾向私人地域和小汽車空間。概念篇商品條形碼概述1.2概念辨析概念表述國外對TOD概念的定義十分廣泛。總的來說,以軌道站點周邊開發為主,對于城市空間結構調整層面較少。概念篇1.3類型劃分TOD的用地類型根據步行尺度來定義空間限制,強調下限最低密度和最小用地面積,而非通行規劃體系中的上限。鄰里型4、TOD( Neighborhood TOD )和城市型TOD(Urban TOD)是最基礎的兩種分類。在此基礎之上,根據實際研究需要而進行不同的細化。兩個示例概念篇商品條形碼概述1.3類型劃分概念篇商品條形碼概述1.3類型劃分概念篇1.3國外案例概念篇美國舊金山灣區詳見參考資料_TOD理論及案例研究這是一個從區域到地方的TOD實施案例,要點包括區域層面的實施歷程和政策原則灣區具有不同類型TOD所帶來的特點和經驗個案:個案:Emery Station項目、項目、Fruitvale 公交村公交村TOD發展經驗(概括性)灣區發展TOD的機遇與挑戰分析TOD資金來源商品條形碼概述1.3國外案例概念篇東5、京大都市圈和大巴黎地區案例詳見參考資料2_東京巴黎案例兩個關于城市群/城際軌道的TOD開發案例包括線路設計、融資建設、運營管理、扶植政策等方面的介紹和總結總結了城際軌道交通在建設運營方面的經驗2.1TOD指導原則在區域規劃的層面上組織增長,使其成為緊湊的、由公共交通系統支撐的城鎮模式;在公交站點周圍適于步行的范圍內布置商業居住、就業崗位和公共設施;創造適于步行的道路網絡營造適合于行人心理感受的街道空間在各個目的地之間提供便捷、直接的聯系通道;提供多種價格、密度的住宅類型;保護生態敏感區、濱水區,以及高質量的開敞空間;使公共空間成為人們活動的中心并且為建筑所占據而不是停車場;鼓勵在已有發展區域內6、的公共交通線路周邊進行填入式開發和改造。規劃篇商品條形碼概述2.2TOD設計特征土地混合開發(Diversity)TOD區域采用開發高密度住宅、商業、辦公用地,同時開發服務業、娛樂、體育等公共設施的混合利用模式。混合用途的土地使用能夠有效的減少出行次數,降低出行距離,并且促進非機動方式的出行高密度建設(Density)高密度的開發,能夠促進公交方式的選擇。有研究表明,在距離軌道交通站點相同距離時,高密度的住宅區的公交出行比例搞出30。宜人的空間設計(Design)傳統的鄰里、狹窄的街道、宜人的公共空間、尺度的多樣性、與公交站點之間舒適的步行空間,有利于提高公交出行的吸引力。到交通站點的距離(D7、istance)規劃篇商品條形碼概述2.3TOD實施方式改造以公交擴展為框架,幫助內城區重新改造、集中發展,以實現用地模式集約化的轉變。在改造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公交系統、適于步行、更高開發強度和聯通的用地結構,但必須協調現存社區的保護,并意識到改造形式并不適用于所有地區。填入與改造區的區位類似,填入式開發項目可以在郊區也可以位于內城,但填入式開發通常被建成社區所包圍,并且用地規模更大可建設較為完善的TOD,周圍的社區可以作為TOD的支撐腹地;填入式開發不僅僅是簡單的補充社區中缺失的用地要素,它還必須提供與周圍社區的步行連接。郊區商業地塊附近的大型停車場改造為填入式開發提供良機。新建新建項目的規劃8、和建設是最容易的,從經濟角度它們是最適宜發展的,但是,除了它可能導致蔓延的發生之外,由于公共交通建設進度的滯后,可能導致過渡時期公交服務的缺失。規劃篇2.4確立規劃體系通過規劃體系建立,可以更加合理地對軌道周邊地區進行規劃布局,減少不同地區規劃的盲目性。根據軌道周邊地區的開發特點、規劃條件及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規劃控制標準,保障開發建設的順利進行,塑造具有特色的空間形象。示例近代東北鐵路城市規劃:細分類型等級、構筑布局體系、建立基本的空間結構模式以及制定相應的規劃控制標準。深圳:建立與交通規劃、城市規劃相協調的TOD框架體系,確定TOD站點的空間尺度范圍、對用地功能進行劃分和控制、對城市9、設計與環境要素進行指引(主要包括開放空間、地下空間和標識系統)以及對交通設施、接駁方式進行規劃控制。規劃篇商品條形碼概述2.5類型等級研究等級劃分等級劃分針對TOD站點的規模等級,劃分TOD的基本類型。可以分為“城市型”和“社區型”兩類,其中“城市型”可以細分為不同“區域級”和“地區級”兩類。這一階段的類型劃分,更多地考慮站區的規模等級,反映TOD站點分類的基本特征。功能劃分功能劃分在等級劃分的基礎上,結合不同站點的區位特征及功能需求,劃分為較細的功能類型。等級劃分方時考慮的要素相對全面,綜合考慮了TOD的等級和功能、區位等其它特征,在具體規劃布局中,可以更明確地對不同軌道站點進行定位。建立綜10、合體系建立綜合體系在規劃工作中,建議綜合考慮TOD的等級和功能特點,采用綜合的類型劃分方法,建立完善的TOD類型體系。即分等與分類相結合分等與分類相結合的原則示例:1990美國薩克門托縣、東京、2006丹佛、香港規劃篇商品條形碼概述2.6布局模式規劃篇布局結構布局結構TOD站點對地區開發的帶動作用通過圈層的形式向外輻射,其用地的基本模式也以圈層結構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圈層結構往往與放射狀的骨架相結合,但形式并不絕對。服務半徑服務半徑半徑200米內為核心腹地核心腹地;500-800米作為軌道站位的直接服務半徑,此范圍內的區域為其直接腹地直接腹地;以自行車或常規公共交通5-10分鐘的喂給距離(1511、00-3000米)作為最大服務半徑,在此范圍扣除直接腹地的環狀區域為其間接腹地間接腹地。功能分布功能分布公共功能主要集中在核心腹地,直接腹地范圍形成復合開發,間接腹地接受到的輻射較小,開發強度較弱。改良形態改良形態TOD的模式是與之協同的規劃的設計原則,是一種理念、模式,但不是教條2.6布局模式規劃篇美國美國TOD的圈層模式與用地布局美國TOD的圈層結構美國部分主要城市TOD的空間覆蓋范圍2.6布局模式規劃篇香港香港部分軌道站點的輻射范圍2.6布局模式規劃篇日本日本東京2050概念規劃中的軌道沿線開發的圈層結構與服務半徑多摩地區核心區級站點的結構以及核心區級站點與社區級站點的布局關系國分寺站(12、社區級)站點周邊地區規劃布局 武藏小金井站(社區級)站點周邊地區規劃布局2.7網絡格局規劃篇區域層面的TOD框架格局,主要表現為軸帶發展的特征。在這一格局下,不同等級、類型的TOD站點之間形成相互影響的空間關系。隨著軌道建設的逐步開展,TOD結構在軸帶格局的基礎上,逐漸表現出網絡化的特征。不同層面的TOD系統在相互結合的時候,也會形成“串”狀的結構。2.8規劃要素指標規劃篇土地利用用地性質混合利用密度分布交通銜接慢行系統機動車停車設施城市設計建筑形態空間景觀標識系統對各要素的內涵及指標設計詳見參考資料03_國內外TOD項目規劃布局及指標體系案例研究05_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沿線土地綜合利用總體規13、劃綱要(第五章)3.1總體原則開發篇分類引導原則科學劃分城際軌道交通沿線土地綜合開發的類型,明確開發的功能導向,合理制定不同類型地區的交通銜接、土地綜合開發的導則以及相關規劃指引,有針對性地引導土地綜合開發。新舊結合原則充分利用城際軌道交通建設機遇,以TOD開發理念統籌新區建設和舊區改造工作,新區建設嚴格落實相關規劃指引,統一部署,成片開發,舊區改造應在調整規劃的基礎上,以站點為中心按序逐步推進。緊湊開發原則集約利用站點周邊土地,形成緊湊的用地布局,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遏制城市的蔓延擴張,優化珠三角地區城鎮空間結構,引領建成集約、高效的新型城區。混合使用原則根據站點定位選擇彼此兼容的功能,鼓14、勵土地的混合使用和建筑物用途的多功能化,籍此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提升地區活力,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方式,并促進非機動方式出行。公共開放原則確保公共活動空間面積,營造以慢行交通系統串接的、連續無障礙的、高質量的、適宜尺度的公共空間,便于居民開展公共活動,促進交流和參與,豐富社區文化,體現城區活力。公平共享原則兼顧各方利益,通過合理的規劃設計,使城際軌道交通建設所帶來的利益惠及所有站點輻射范圍的受眾,同時在新區建設和舊區改造中遵循平等、共享原則,確保有關各方利益均衡,彰顯社會公平,促進社會和諧。3.1總體原則開發篇哥本哈根:強勢政府下實現土地利用與交通互動新加坡:強勢政府下硬件投資與軟件政策的配置多15、倫多:弱勢政府如何用規劃影響公交投資美國三藩市:灣區捷運系統(BART)的導向發展東京:私營模式的TOD經驗香港:政府與私營合作的TOD開發經驗深圳:羅湖火車站改造的探索與實踐3.2案例研究開發篇確定TOD發展模式,明確政府、企業角色和定位“政府控制型”:政府在TOD規劃建設中處于主導地位,以新加坡為代表。“市場導向型” :在企業“追求利潤”的市場導向作用下形成車站周邊綜合開發,典型的代表是日本東京。“政府資助、政策導向型” :政府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等保障體系,通過公交導向發展規劃引導公交導向發展模式實施,以香港為典型代表。3.3經驗總結開發篇建立公交導向規劃設計體系,構建土地與交通規劃溝通平臺16、宏觀層面應提出城市TOD總體發展目標、戰略和政策建議,研究適應城市發展要求的TOD發展模式,引導城市空間的有序擴張,支撐新城建設和城市更新;中觀層面通過分區和片區發展指引,識別TOD建設重點地區及影響地區,并針對性提出各片區適合發展的TOD類型,為分區層面的城市規劃和交通規劃提供參考;微觀層面提出不同TOD類型的交通設施和土地開發的規劃設計要點,為法定圖則控制性詳細規劃、詳細藍圖以及片區交通設施的規劃設計提供依據。3.3經驗總結開發篇細化規劃要點,量化規劃設計標準TOD規劃建設指引創新規劃建設管理方法,完善規劃建設管理手段3.3經驗總結開發篇香港TOD分層的開發控制方法開展TOD地區詳細規劃,協調規劃和開發過程九龍站物業開發流程3.3經驗總結開發篇制定積極靈活的獎懲措施,健全配套保障政策完善軌道交通的投融資機制,鼓勵上蓋物業的聯合開發九龍站物業開發流程3.3經驗總結開發篇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