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工藝指引(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420423
2022-06-24
11頁
224.50KB
1、地產集團工程施工工藝指引編寫說明【編寫目的】根據建筑施工規范并借鑒多年來各地區公司住宅開發建設的施工經驗,制定相關的施工工藝指引,規范和指引各地區公司工程施工的開展。【實施原則】 地產集團工程施工工藝指引自下發之日起實施。【使用說明】1、 地產集團工程施工工藝指引必須在滿足國家、地方施工規范及設計要求的前提下,結合地區公司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采用(非強制要求)。2、實施過程中如有疑問、建議,或地區公司現有可行實用的工藝,可函告管理及監察中心,我們將采納有益的建議,在必要的時候進行補充、完善、更新,向全國進行推廣,共享經驗。【編制部門】集團管理及監察中心管理及監察中心2015年7月15日2、第一部分:水電暖通類1 低溫熱水地板輻射采暖系統施工工藝1.1施工條件(1)設計圖紙及其它技術文件齊全,圖紙已進行會審,施工方案已通過審批,并已進行技術交底。(2)結構施工基本結束,具備室內采暖系統安裝作業面,建筑已提供準確的各樓層地面標高線,主要作業條件滿足施工要求。(3)現場施工用水、用電、材料采購、主要施工機具等能滿足施工需要。1.2工藝流程材料進場、報驗檢查作業面固定分、集水器鋪設絕熱層苯板鋪設地暖反射膜敷設地暖管連接分水器試壓(第一次試壓)帶壓回填混凝土試壓(第二次試壓)地面層施工1.3施工方法與工藝要求一、材料進場驗收根據集團住宅設計標準要求“采暖水管管材,采暖熱表至戶內分集水器采3、用PPR管,管材等級4級,管系列S4,熱熔連接;低溫地板輻射采暖盤管采用PE-RT管”。集水器、分水器、管材及絕熱層等材料的材質、尺寸、規格應符合設計及合同要求,進場材料按相關要求驗收,做好驗收記錄并及時歸檔。二、分、集水器安裝(1)墻面抹灰完成后,在墻上劃線確定分集水器安裝位置及標高,安裝時要求橫平豎直。(2)水平安裝時,宜將分水器安裝在上,集水器安裝在下,按設計要求距地面高度處固定。如右示意圖:(3)熱集水器入口閥組采用PE-RT管件熱熔容易造成管口不同程度縮徑,造成供暖熱水流量減小影響供熱效果,建議采用熱鍍鋅鋼管連接,避免該情況出現。三、絕熱層鋪裝(以擠塑聚苯板為例)(1)地板采暖工程施4、工前要求將地面清掃干凈,確保地面平整,無凹凸不平、起殼空鼓、基層開裂、沙石碎塊、鋼筋頭等現象。(2)絕熱材料鋪設在平整的結構層或平整的地面上,要求鋪設平整、搭接嚴密,邊縫擠滿。直接與土壤接觸或有潮濕氣體侵入的地面,在鋪放絕熱層之前應先鋪一層防潮層。(3)門口等不規則部位鋪設時,要按實際形狀采用刀割成型后鋪設。(4)盤管前,質檢員須按設計圖紙重新核對一次,無誤后方可轉入下一道工序。四、輻射層及鋼絲網鋪裝輻射層材料應鋪平鋪嚴,接縫處用密封膠帶封嚴。將鋼絲網平整鋪設在輻射層上面,要求鋪平鋪嚴,邊角網絲上翹處需作處理。五、地暖管鋪設(1)地暖管敷設前應檢查管外觀質量,管內部不得有雜質;切割時應采用專用5、剪子斷管,斷口平整,斷面垂直管軸線。(2)地暖管應按設計圖紙標定的管間距和走向敷設,保持平直,每環路為一根管,安裝時加熱管材不允許有接頭、死彎等情況。安裝間斷或完畢時,敞口處應隨時封堵。(3)加熱管彎曲部分不得出現硬折彎現象,塑料管曲率半徑不應小于管道外徑的8倍。(4)地板輻射采暖常用的布管方式有平行排管式、蛇形排管式及回字形盤管式,應房間用途,房間熱工熱性,遵循溫度均勻分布原則而確定布管方式。(4)盤管時從分集水器開始安裝,加熱管應加以固定,采用扎帶將加熱管綁扎在鋪設于絕熱層表面的鋼絲網上。加熱管固定點要求直管段不應大于500mm、彎曲管段不應大于300mm進行設置。(5)加熱管露出地面至分6、水器的管段,應設置塑料蛇皮套管,以防局部光照老化。(6)管間距小于等于10厘米、或過墻處、或伸縮縫處須安裝螺紋套管或柔性套管,穿墻套管出墻部分不少于5厘米。(7)地暖管主管敷設時要盡量避免與給水管交叉,如交叉時要求給水管加設過橋管件,保證管道不超高。(8)已交樓項目部分住戶供暖達不到要求,經通球試驗發現是由于采暖管PE-RT管在修復損壞的管線時采用熱熔連接造成管徑縮口所致,影響供暖效果(如右圖)。因此,采暖管PE-RT管若損壞修補后應及時進行通球試驗,及早發現問題。六、設置伸縮縫在與內外墻、柱等垂直構件交接處應留不間斷的伸縮縫,伸縮縫填充材料應采用搭接方式連接,搭接寬度不應少于10mm,伸縮縫7、填充材料與墻、柱應有可靠的固定措施,與地面絕熱層連接緊密,伸縮縫寬度不宜少于10mm,填充材料可采用高發泡聚乙烯泡沫塑料。當地面形狀比較規則且面積超過30m2或邊長超過6m時,應按不大于6m設置伸縮縫,縫寬不少于8mm。當地面形狀有較大變化時,除滿足上述設置要求外,在變化處必須設置伸縮縫。伸縮縫應從絕熱層上邊緣做到填充層的上邊緣。七、打壓測試(1)在以下階段,應通過水壓或氣壓檢驗盤管系統是否合格,并及時檢測施工過程中盤管系統是否處于正常狀態。打壓測試階段打壓壓力合格標準目的盤管系統安裝完畢后,砼填充層澆筑前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穩壓1h內壓力降不大于0.05 MPa8、盤管系統中間驗收砼填充層澆筑工作壓力壓力保持穩定施工過程檢測填充層養護期完成后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穩壓1h內壓力降不大于0.05 MPa盤管系統中間驗收上部土建施工過程或工作面移交及地面裝修施工過程工作壓力壓力保持穩定施工過程檢測;工作面交接責任介定分戶驗收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穩壓1h內壓力降不大于0.05 MPa交樓前驗收(2)打壓測試要求每套分、集水器系統各個環路連通打壓,水壓試壓壓力和持續時間符合規范要求,驗收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道施工工序。采用水壓打壓試驗后應及時將管內積水吹凈,避免冬季結冰。八、填充層施工(1)在試壓合格后,將9、管內壓力降至工作壓力,在澆筑混凝土填充層時,保持管內壓力在工作壓力范圍內。(2)在澆筑混凝土填充層前,應按要求設置伸縮縫。(3)采用細石混凝土進行填充層的澆搗施工,標號應不小于C15,骨料粒徑不宜大于12mm,并宜摻入適量防止龜裂的添加劑,然后進行找平。(4)細石混凝土填充層的養護周期不應少于21d。抗壓強度達到5MPa后,方可上人行走。(5)在填充層養護期滿之后再進行一次打壓試驗,合格后方可進行地面層的施工。(6)在地面層施工時,不得剔鑿填充層或向填充層楔入釘子等物品。嚴禁在鋪設有地暖房間的地面上使用電爐和生火。(7)填充層受材料伸縮、溫度變化等原因容易產生裂縫,應從以下方面做好混凝土防開裂10、措施:保證基層的平整度控制在2mm為宜。地暖管布設時應避免環境溫度過低和雨天作業。地暖管道固定時一定要平實,牢固,嚴禁管道翹起。在填充層作業時應當配合檢查,切不可存在管道漂起的現象,保證管道上部的混凝土的厚度(應不少于30mm)。遵循溫度均勻分布原則確定合理的布管方式,并正確設置伸縮縫。保證填充混凝土的強度不低于C15(以標號C20比較適宜),并摻入適量防止龜裂的添加劑。地暖地面的收面至少分兩次成型,第一遍在混凝土初凝前進行收面,找平,第二遍在混凝土收水后(初凝后終凝前),消除混凝土表面缺陷,防止產生收縮裂縫。保證填充層混凝土不少于21天的養護期及防止過早上人。將鋼絲網敷設在地暖管之上,可以有11、效的防止填充層的開裂,但成本較高,只能綜合考慮,個例采用。九、采暖系統調試(1)地板輻射采暖系統未經調試,嚴禁運行使用。(2)具備供熱條件時,調試應在竣工驗收階段進行;不具備供熱條件時,經協商可延期至采暖期進行。同時檢查系統管道坡度、閥門及排氣情況。(3)調試時初次通暖應緩慢升溫,先將水溫控制在2530oC范圍內運行24h,以后每隔24h升溫不超過5oC,直至達到設計水溫。(4)調試過程應持續在設計水溫條件下連續供暖24h,并調節每一環路水溫達到正常水平,待穩定后對室內溫度進行測定和調整1.4質量要求1)竣工驗收時,應具備下列資料:施工圖、竣工圖和設計變更文件;主要材料、制品和零件的檢驗合格證12、和出廠合格證;中間驗收記錄;試壓和沖洗記錄;工程質量檢查評定記錄;調試記錄。2)竣工驗收標準。按設計要求進行驗收。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低溫熱水地板輻射采暖系統安裝的質量檢驗和驗收可以參照下表:序號檢驗內容檢驗方法主控項目1地面下敷設的盤管埋地部分不應有接頭隱蔽前現場查看2盤管隱蔽前必須進行水壓試驗,試驗壓力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小于0.6MPa穩壓1h內壓力降不大于0.05 MPa3加熱管彎曲部分不得出現硬折彎現象,曲率半徑應符合下列規定(1) 塑料管:不應小于管道外徑的8倍。(2) 復合管:不應小于管道外徑的5倍。尺量檢查一般項目1分、集器型號、規格、公稱壓力及安裝位置、高度應符合設計要13、求對照圖紙及產品說明書2加熱盤管管徑、間距和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間距偏差不大于10mm接線和尺量檢查3防潮層、防水層、隔熱層及伸縮縫應符合設計要求填充澆筑前觀察檢查4填充層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作試塊抗壓試驗第二部分:園林園建類1 人工湖防滲漏施工工藝1.1施工條件現場已按設計完成湖體駁岸結構,并做好變形縫的設置,北方地區還須做好抗凍裂處理措施(如設置防凍帶)。湖底已完成初步造型,基層以下的各種水、電管線及排水口預埋工作已按設計完成。1.2工藝流程湖底平整夯實 *排水泄氣盲管放線、開挖 *盲管鋪設 鋪墊層 防水層鋪設 保護覆蓋層施工注:*排水泄氣為非必要工序,視項目需要而定。各工藝層設置以設計圖紙要求為準。1.3施工方法與工藝要求1.3.1 湖底基層處理要點(1)地基設計承載力要求120KPa。當地基為軟土層,需制定專項的置換或處理方案,如填入三七灰土、石料、換土、翻曬地基土后夯實、打樁等措施提高地基的承載力。濕陷性黃土地質條件不適合設計人工湖。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