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住宅建筑施工圖審查報告(11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420545
2022-06-24
11頁
148KB
1、綠色建筑施工圖審查報告(住宅建筑)項 目 名 稱: 建設單位名稱:設計單位名稱: 設 計 星 級:年 月 日填寫說明1.本報告適用于深圳市按照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設計的住宅建筑。2.本報告由報審單位和審圖單位按照項目情況如實填寫。3.“達標自評”項和“達標判定”項的填寫方式:滿足要求的項在中填寫“”;不滿足要求的項在中填寫“”;不參評的項在中填寫“”,規劃設計階段不參評的項已用“”標出。如因項目實際情況致使某些條文不參評,請在該條文“主要內容”中闡明原因。4.若審查處某項不達標,須在“備注”中說明原因。4.1 節地與室外環境名稱類別編號標準條文達標自評達標判定備注節地2、與室外環境控制項場地建設不破壞當地文物、自然水系、濕地、基本農田、森林和其他保護區。建筑場地選址無洪澇災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脅。建筑場地安全范圍內無電磁輻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質等危險源。人均居住用地指標:低層不高于43、多層不高于28、中高層不高于24、高層不高于15。住區建筑布局保證室內外的日照環境、采光和通風的要求,滿足現行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 50180中有關住宅建筑日照標準的要求。種植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鄉土植物,選用少維護、耐候性強、病蟲害少、對人體無害的植物。 住區的綠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不低于1。住區內部無排放超標的污染源。施工過程中制定并實3、施保護環境的具體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的大氣污染、土壤污染、噪聲影響、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對場地周邊區域的影響。設計階段不參評。一般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按規劃配建,合理采用綜合建筑并與周邊地區共享。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舊建筑。住區環境噪聲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 3096的規定。住區室外日平均熱島強度不高于1.5。住區風環境有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適及過渡季、夏季的自然通風。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點,栽植多種類型植物,喬、灌、草結合構成多層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綠地上不少于3株喬木。選址和住區出入口的設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網絡。住區出入口到達公共交通站點的步行距離不超4、過500m。住區非機動車道路、地面停車場和其他硬質鋪地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園林綠化提供遮陽。室外透水地面面積比不小于45%。優選項4.1.17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合理選用廢棄場地進行建設。對已被污染的廢棄地,進行處理并達到有關標準。 4.2 節能與能源利用名稱類別編號標準條文達標自評達標判定備注節能與能源利用控制項住宅建筑熱工設計和暖通空調設計符合國家和地方居住建筑節能標準的規定。當采用集中空調系統時,所選用的冷水機組或單元式空調機組的性能系數、能效比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中的有關規定值。采用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調系統的住宅,設置室溫調節和熱量計量設施。一般項5、利用場地自然條件,合理設計建筑體形、朝向、樓距和窗墻面積比,使住宅獲得良好的日照、通風和采光,并根據需要設遮陽設施。選用效率高的用能設備和系統。集中采暖系統熱水循環水泵的耗電輸熱比,集中空調系統風機單位風量耗功率和冷熱水輸送能效比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的規定。當采用集中空調系統時,所選用的冷水機組或單元式空調機組的性能系數、能效比比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中的有關規定值高一個等級。公共場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燈具和低損耗鎮流器等附件,并采取其它節能控制措施,在有自然采光的區域設定時或光電控制。采用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調系統的住宅6、,設置能量回收系統(裝置)。根據當地氣候和自然資源條件,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總能耗的比例大于5%。優選項采暖和(或)空調能耗不高于國家和地方建筑節能標準規定值的80%。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總能耗的比例大于10%。4.3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名稱類別編號標準條文達標自評達標判定備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控制項在方案、規劃階段制定水系統規劃方案,統籌、綜合利用各種水資源。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網漏損。采用節水器具和設備,節水率不低于8。景觀用水不應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備地下水井供水。使用非傳統水源時,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得對人體健康與周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一般項合理7、規劃地表與屋面雨水徑流途徑,降低地表徑流,采用多種滲透措施增加雨水滲透量。綠化用水、洗車用水等非飲用用水采用再生水和(或)雨水等非傳統水源。綠化灌溉采用噴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方式。非飲用水采用再生水時,優先利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廠的再生水;附近沒有集中再生水廠時,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合理選擇其他再生水水源和處理技術。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區,通過技術經濟比較,合理確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非傳統水源利用率不低于10。優選項非傳統水源利用率不低于30。 4.4 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名稱類別編號標準條文達標自評達標判定備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控制項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質含量符合現行國家標準GB 1858018588和8、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要求。設計階段不參評。建筑造型要素簡約,無大量裝飾性構件。一般項施工現場500km以內生產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總重量的70以上。設計階段不參評。現澆混凝土采用預拌混凝土。建筑結構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強度鋼。將建筑施工、舊建筑拆除和場地清理時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分類處理,并將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環材料回收和再利用。設計階段不參評。在建筑設計選材時考慮使用材料的可再循環使用性能。在保證安全和不污染環境的情況下,可再循環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總重量的10以上。土建與裝修工程一體化設計施工,不破壞和拆除已有的建筑構件及設施。在保證性能的前提下,使用9、以廢棄物為原料生產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類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設計階段不參評。優選項采用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小的建筑結構體系。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設計階段不參評。 4.5 室內環境質量名稱類別編號標準條文達標自評達標判定備注室內環境質量控制項每套住宅至少有1個居住空間滿足日照標準的要求。當有4個及4個以上居住空間時,至少有2個居住空間滿足日照標準的要求。建筑場地選址無洪災、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脅,建筑場地安全范圍內無電磁輻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質等危險源。對建筑圍護結構采取有效的隔聲、減噪措施。臥室、起居室的允許噪聲級在關窗狀態下白天不大于45 dB(A),夜間不大于35 dB10、(A)。樓板和分戶墻的空氣聲計權隔聲量不小于45dB,樓板的計權標準化撞擊聲聲壓級不大于70dB。戶門的空氣聲計權隔聲量不小于30dB;外窗的空氣聲計權隔聲量不小于25dB,沿街時不小于30dB。居住空間能自然通風,通風開口面積在夏熱冬暖和夏熱冬冷地區不小于該房間地板面積的8%,在其他地區不小于5%。室內游離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氣污染物濃度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 50325的規定。設計階段不參評。一般項居住空間開窗具有良好的視野,且避免戶間居住空間的視線干擾。當1套住宅設有2個及2個以上衛生間時,至少有1個衛生間設有外窗。屋面、地面、外墻和外窗的內表面在室內11、溫、濕度設計條件下無結露現象。在自然通風條件下,房間的屋頂和東、西外墻內表面的最高溫度滿足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 50176的要求。設采暖和(或)空調系統(設備)的住宅,運行時用戶可根據需要對室溫進行調控。采用可調節外遮陽裝置,防止夏季太陽輻射透過窗戶玻璃直接進入室內。設置通風換氣裝置或室內空氣質量監測裝置。優選項臥室、起居室(廳)使用蓄能、調濕或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功能材料。設計階段不參評。4.6 運營管理名稱類別編號標準條文達標自評達標判定備注運營管理控制項制定并實施節能、節水、節材與綠化管理制度。設計階段不參評。住宅水、電、燃氣分戶、分類計量與收費。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對垃圾物12、流進行有效控制,對廢品進行分類收集,防止垃圾無序傾倒和二次污染。設計階段不參評。設置密閉的垃圾容器,并有嚴格的保潔清洗措施,生活垃圾袋裝化存放。設計階段不參評。一般項垃圾站(間)設沖洗和排水設施。存放垃圾及時清運,不污染環境,不散發臭味。設計階段不參評。智能化系統定位正確,采用的技術先進、實用、可靠,達到安全防范子系統、管理與設備監控子系統與信息網絡子系統的基本配置要求。采用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技術,規范殺蟲劑、除草劑、化肥、農藥等化學藥品的使用,有效避免對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的損害。設計階段不參評。栽種和移植的樹木成活率大于90%,植物生長狀態良好。設計階段不參評。物業管理部門通過ISO14001環13、境管理體系認證。設計階段不參評。垃圾分類收集率(實行垃圾分類收集的住戶占總住戶數的比例)達90%以上。設計階段不參評。設備、管道的設置便于維修、改造和更換。優選項對可生物降解垃圾進行單獨收集或設置可生物降解垃圾處理房。垃圾收集或垃圾處理房設有風道或排風、沖洗和排水設施,處理過程無二次污染。設計階段不參評。 國家 星級綠色建筑施工圖審查意見表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優選項數控制項總項數自評達標項數不參評項數審核達標項數不參評項數一般項標準要求總項數星級自評達標項數不參評項數審核達標項數不參評項數審查意見:1、該項目各控制項 符合 不符合 標準要求;2、該項目一般項共 項達標,符合 不符合 標準要求;3、該項目優選項共 項達標,符合 不符合 標準要求;4、該項目申報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識 星級,設計方案 符合 不符合 標準要求;5、其他審查意見:審查單位:審查單位蓋章:日期:二 年 月 日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14
11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14
1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