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建筑施工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安全技術要求(3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420903
2022-06-24
32頁
1.66MB
1、武漢市建筑施工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安全技術要求一、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安全專項方案編制內容應符合以下要求:(一)工程概況1、工程總體概況,分項工程概況,架體附著處構筑物的結構情況,項目周邊環境狀況2、附著式升降腳手架施工平面布置情況,構筑物對架體立面布置的特殊要求情況(二)編制依據現行相關法規、行政文件、技術標準、規范及圖紙、施工組織設計等。(三)施工計劃分項工程施工進度計劃、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工程配合施工進度計劃,架體搭設材料與設備進場程序計劃。(四)附著式升降腳手架施工工藝技術1、 施工過程中的危險源辨識與分析2、 工藝參數3、 搭設與升降前后以及使用中檢查驗收要求4、 支撐與附著件的預埋形式與要求2、(五)附著式升降腳手架施工安全保證措施1、建立安全施工組織保障體系,制定、落實施工人員安全生產培訓、教育制度,明確參建各方安全職責2、搭設、安裝、使用、升降、拆除的技術措施3、制定升降和使用施工過程中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4、非標構配件使用部位和特殊部位的架體搭設、升降、拆除的安全技術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5、使用過程中,定期維護保養計劃(六)勞動力計劃: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等。(七)季節性施工安全技術要求(八)計算書:附著支撐結構的驗算,支承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的建筑結構構件驗算(九)相關圖示:機位布置平面圖、架體構造立面圖、架體關鍵部位安裝方法圖;架體特殊部位加強措施示圖、電氣或液壓控3、制系統原理圖等。(十)其他須在方案中明確的事項。二、附著式升降腳手架搭設與使用應執行建筑施工工具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202-2010),同時還應符合下列要求:(一)結構構造尺寸應符合以下規定:1、架體高度不應大于5倍樓層高,且不得大于18 m。2、架體寬度不應大于1.2m;3、直線布置的架體支承跨度不應大于6.5m;折線布置只允許一跨二折,其支撐跨度不應大于5m,且折點外邊離該跨中心不得大于2 m。4、架體的水平懸挑長度不得大于2 m,且不得大于跨度的1/2。5、升降和使用工況下,架體懸臂高度均不得大于架體高度的2/5,且不得大于6m。6、架體全高與支承跨度的乘積不應大于100。(二4、)附著式升降腳手架應在附著支承部位設置與架體高度相等的豎向主框架。豎向主框架應是桁架或剛架結構,其桿件連接的節點應采用焊接或螺栓連接,并應與水平支承桁架和架體構架構成有足夠強度和支撐剛度的結構;(三)豎向主框架的底部應設置水平支承桁架,桁架各桿件的軸線應交匯于一點,宜采用節點板構造連接,節點板的厚度不得小于6mm;當水平支承桁架不能連續設置時,局部可采用腳手架桿件連接,但其長度不得大于2 m,且應采取加強措施,確保其強度和剛度不低于原有桁架。(四)豎向主框架所覆蓋的每個樓層均應設置附著支承結構。附著支承結構采用錨固螺栓與建筑物連接,應采用雙螺母固定,螺桿露出螺母端部不少于3扣,不小于10 mm5、。墊板尺寸應設計確定,且不得小于100mm100mm10mm;建筑物上連接處的混凝土強度應按設計確定,且不得小于C20。(五)架體構架設置在兩豎向主框架之間,宜采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其結構構造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JGJ130),立桿應設置在水平支承桁架的節點上。(六)架體外立面必須沿全高設置剪刀撐,剪刀撐跨度不得大于6m,其水平夾角為4560,并應將豎向主框架、架體水平梁架和構架連成一體;(七)架體結構在以下部位應采取可靠的加強構造措施:1、與附著支承結構的連接處;2、架體上升降機構的設置處;3、架體上防傾、防墜裝置的設置處;4、架體吊拉點設置處;5、架體平面的轉角處;6、架體因碰到塔吊、施工6、電梯、物料平臺等設施而需要斷開或開洞處;7、 其它有加強要求的部位。(八)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在各種工況下必須具有防傾覆、防墜落和同步升降控制的安全裝置。1、在升降和使用兩種工況下,防傾裝置中的導向件不得少于2個,最上和最下一個防傾覆支承點之間的最小間距不得小于2.8m或架體全高的1/4;2、防墜裝置應設置在豎向主框架部位,且每一升降點處不少于一個,在使用和升降工況都必須起作用。鋼吊桿式防墜落裝置的鋼吊桿應由計算確定且不應小于25mm。 3、附著升降腳手架必須具備限制荷載或水平高差的同步控制系統。(九)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的升降動力設備宜采用環鏈葫蘆,按設計選型。升降吊點超過兩點時,不能使用手動葫蘆。7、(十)附著升降腳手架的架體外立面必須用密目安全網、鋼板網兩道圍護;水平支承桁架最底層滿鋪腳手板,與建筑物墻面之間設置可翻轉的腳手板,進行全封閉,在腳手板的下面應采用安全網兜底;作業層架體外側設置1.2m防護欄桿和180mm擋腳板;(十一)物料平臺不得與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各部位和各結構構件相連,其荷載應直接傳遞給建筑工程結構。三、支承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的結構構件驗算目 錄1 說明01.1附著支承結構構件11.2建筑物結構構件12 荷載及荷載組合設計值23 吊拉式附著升降腳手架附著支承結構內力及建筑物結構構件荷載43.1使用及墜落工況43.1.1斜拉桿上端位于建筑物外周邊框架梁(墻)43.1.2斜拉桿8、上端位于陽臺封口梁內側框架梁(墻)103.1.3具有斜撐的附著支承結構133.2升降及墜落工況173.2.1斜拉桿上端位于建筑物外周邊框架梁(墻)173.2.2斜拉桿上端位于陽臺封口梁內側框架梁(墻)183.2.3具有斜撐的附著支承結構194 導軌式附著升降腳手架附著支承結構內力及建筑物結構構件荷載204.1使用及墜落工況204.2升降及墜落工況22支承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的結構構件驗算1 說明支承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的結構為附著支承結構及建筑物結構。鑒于進入施工現場的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具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鑒定或驗收的合格證書,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為合格定型產品,故本驗算不包括附著升降腳手架的豎向主框9、架、水平支承桁架、架體桿件及扣件、定型附墻支座、定型防傾及防墜裝置的驗算內容。附著支承結構的加高件,系依現場具體情況確定;豎向主框架的連墻桿(件),系依安裝、提升、拆卸的情況確定,故本驗算不包括該部分內容。考慮到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的荷載通過附著支承結構傳給建筑物結構構件,建筑物的平面形狀、層高等,導致附著支承結構的設置及建筑物結構構件不同于鑒定時的情況,現針對以下情況給出內力及荷載,用于附著支承結構及建筑物結構構件的驗算:、附著式升降腳手架與建筑物結構連接的附著支承結構構件。、與附著支承結構連接的建筑物結構構件。1.1附著支承結構構件根據建筑施工工具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202-2010)10、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等,附著支承結構構件應進行以下驗算:、拉桿、吊具、鋼絲繩的受拉承載力;、懸臂鋼梁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載力、穩定及變形;、壓桿的受壓承載力和穩定;、附墻支座的受彎、受剪、焊縫;、穿墻螺栓的受剪和受拉承載力;、穿墻螺栓墊板的受壓承載力。1.2建筑物結構構件根據建筑施工工具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202-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等,支承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的建筑物結構構件應進行以下驗算:、穿墻螺栓在螺栓孔處,梁及剪力墻混凝土的局部受壓承載力;、穿墻螺栓所在陽臺封口梁的受彎、受剪扭承載力及變形,支承該陽臺封口梁的懸臂梁受彎、受剪11、承載力及變形;、穿墻螺栓所在陽臺封口梁,梁平面外的受彎、受剪承載力;、穿墻螺栓所在框架梁,梁平面內、外的受彎及受剪扭承載力;、穿墻螺栓所在剪力墻,剪力墻抗沖切及平面外受彎承載力。2 荷載及荷載組合設計值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的附著支承結構驗算、與附著支承結構連接的建筑物結構構件驗算,應按實際選取承受架體荷載最大的附墻支座。根據建筑施工工具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202-2010)4.1規定,附著式升降腳手架的恒荷載按實際計算,各工況作用在附著支承結構及建筑物結構構件上的活荷載、荷載不均勻系數2及荷載沖擊系數3(均可取2.0)、用于驗算的荷載效應組合設計值表達式S,按表2.1計算,并取各種工況下較12、大的S乘以2.0,進行附著支承結構及建筑物結構構件驗算。表2.1 活荷載及用于驗算的荷載效應組合設計值表達式S2.0序號構件類別工況類別同時作業層數每層活荷載標準值(kN/m2)荷載不均勻系數2(荷載沖擊系數3)受力的附墻支座個數用于驗算的荷載效應組合設計值表達式S荷載不均勻系數2(荷載沖擊系數3)1附著支承結構構件:拉桿壓桿吊具鋼絲繩懸臂鋼梁附墻支座穿墻螺栓建筑物結構構件:混凝土局部承壓混凝土梁受彎、受剪、受剪扭剪力墻抗沖切、平面外受彎使 用工 況結 構(裝修)施 工2(3)3.0(2.0)2.0多于一 個式中:恒荷載分項系數,取1.2;活荷載分項系數,取1.4;恒荷載效應標準值(kN);活13、荷載效應標準值(kN)。2升 降工 況20.52.0一個3墜 落工 況(結 構或 裝修 施工)2(3)3.0(2.0)2.0多于一 個4墜 落工 況(架 體升 降)20.52.0一個注:表中“受力的附墻支座個數”,系指一個主框架豎向范圍內的附墻支座(或吊掛件)個數。3 吊拉式附著升降腳手架附著支承結構內力及建筑物結構構件荷載3.1使用及墜落工況斜拉桿上端位于建筑物外周邊框架梁(墻)假定虛線1-1以上架體荷載P1作用在節點B,由斜拉桿AB、水平撐桿BC承受,虛線1-1以下架體荷載作用在P2節點D,由斜拉桿CD、水平撐桿DE承受。在垂直荷載作用下,節點B、D可視為半剛性連接,為便于計算,將其簡化為14、圖3.1.1.1所示的鉸接和剛接體系。桿件參數:斜拉桿EI1,水平撐桿EI2。圖3.1.1.1斜拉桿上端位于建筑物外周邊框架梁(墻)考慮使用及使用過程中墜落,P1 、P2均為相應S,按表2.1序號1使用工況、序號3墜落工況計算,圖.1中,M1為架體荷載P1對節點B的彎矩M1 = P1a/2,a為架體內、外側立桿外邊緣間的距離,下同。1 模型1受力計算 計算模型1 計算模型1受力圖圖3.1.1.2 計算模型1及受力圖2 模型2受力計算模型2為一次超靜定結構,采用力法計算,基本體系及、圖見圖.3。計算模型2 基本體系計算模型2 圖 計算模型2 圖圖3.1.1.3 計算模型2由可得模型2的彎矩圖,見15、圖.4。圖3.1.1.4 計算模型2實際M圖支座反力及斜桿拉力為:由于層高相同,斜拉桿CD、水平撐桿DE的桿件參數分別與斜拉桿AB、水平撐桿BC相同,僅所承受荷載為P2。同理可求出斜拉桿CD、水平撐桿DE的內力,僅需將中的P1、M1、用P2、M2、替代,如可按下式計算:3 用于驗算附著支承結構、建筑物結構構件的內力及荷載設計值(1)水平撐桿BC壓力:式中:、;為所驗算機位范圍內,附墻支座承受的風荷載設計值,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第條計算,下同。為層高,下同;近似取為架體內排立桿外邊緣至建筑物結構構件外邊緣的距離,下同。(2)斜拉桿AB拉力:式中: (316、)水平撐桿BC與建筑結構連接處(C點)螺栓剪力:軸向壓力:(4)水平撐桿BC處混凝土梁(墻)螺栓孔處混凝土局部壓力:豎向集中荷載:水平集中荷載:混凝土梁承受的扭矩按圖.5計算:式中:為梁寬,下同;為水平集中荷載至梁截面形心軸的距離,引起的扭矩與豎向集中荷載引起的扭矩同方向時取+號。圖3.1.1.5扭矩計算圖混凝土墻墻端平面外彎矩:,為墻厚,下同。(5)斜拉桿AB上端處螺栓剪力:軸向拉力:螺栓墊片壓力:(6)斜拉桿AB上端處混凝土梁(墻)螺栓孔處混凝土局部壓力:豎向集中荷載:水平集中荷載:混凝土梁承受的扭矩按圖.6計算:式中:為水平集中荷載至梁截面形心軸的距離,引起的扭矩與豎向集中荷載引起的扭矩17、同方向時取+號。圖3.1.1.6扭矩計算圖混凝土墻墻端平面外彎矩:。3.1.2斜拉桿上端位于陽臺封口梁內側框架梁(墻)假定虛線1-1以上架體荷載P1作用在節點B,由斜拉桿AB、水平撐桿BC承受,虛線1-1以下架體荷載作用在P2節點D,由斜拉桿DF、水平撐桿DE承受。在垂直荷載作用下,節點B、D可視為半剛性連接,為便于計算,將其簡化為圖3.1.2所示的鉸接和剛接體系。桿件參數:斜拉桿EI1,水平撐桿EI2。圖3.1.2斜拉桿上端位于陽臺封口梁內側梁(墻)考慮使用及使用過程中墜落,P1 、P2均為相應S,按表2.1序號1使用工況、序號3墜落工況計算,圖中,M1為架體荷載P1對節點B的彎矩M1 =P18、1a/2。1 模型受力計算由于計算模型類似于,模型受力計算結果可按3.1.1采用,僅水平撐桿EI2、L取實際值。2 用于驗算附著支承結構、建筑物結構構件的內力及荷載設計值(1)水平撐桿BC壓力:式中:;(2)斜拉桿AB斜拉桿拉力:式中:(3) 水平撐桿BC與建筑結構連接處(C點)螺栓:剪力:軸向壓力:(4)陽臺封口梁螺栓孔處混凝土局部壓力:豎向集中荷載:水平集中荷載:混凝土梁承受的扭矩按圖.5計算:式中的符號及解釋同圖.5。(5)陽臺內側梁處螺栓剪力:軸向拉力:螺栓墊片壓力:(6)陽臺內側梁(墻)螺栓孔處混凝土局部壓力:豎向集中荷載:水平集中荷載:混凝土梁承受的扭矩按圖.6計算:式中的符號及解19、釋圖.6。混凝土墻墻端平面外彎矩:。3.1.3具有斜撐的附著支承結構假定虛線1-1以上架體荷載P1作用在節點A,由斜撐桿AC、水平拉桿AB承受,虛線1-1和2-2間架體荷載由節點D承受,虛線2-2以下架體荷載由節點E承受。在垂直荷載作用下,節點A可視為半剛性連接,為便于計算,將其簡化為圖3.1.3.1所示的鉸接和剛接體系。桿件參數:水平鋼構件EI1,斜撐EI2。圖3.1.3.1具有斜撐的附著支承結構受力情況考慮使用及使用過程中墜落,P1 為相應S,按表2.1序號1使用工況、序號3墜落工況計算,M1為架體荷載P1對節點A的彎矩M1 =P1a/2。1 模型1受力計算計算模型1 模型1受力圖圖3.120、.3.2 計算模型1及受力圖2 模型2受力計算模型2為一次超靜定結構,采用力法計算,基本體系和、圖見圖3.1.3.3。計算模型2 基本體系計算模型2 圖 計算模型2 圖圖3.1.3.3 計算模型2由可得模型2的彎矩圖,見圖3.1.3.4。圖3.1.3.4 計算模型2實際M圖支座反力及斜撐壓力為:3 用于驗算附著支承結構、建筑物結構構件的內力及荷載設計值(1)水平拉桿AB拉力:(2)斜撐AC壓力:式中: (3)水平拉桿AB與建筑結構連接處(B點)螺栓剪力:軸向拉力:螺栓墊片壓力:(4)水平拉桿處混凝土梁(墻)螺栓孔處混凝土局部壓力:豎向集中荷載:水平集中荷載:混凝土梁承受的扭矩,可按圖.5計算:21、式中的其他符號及解釋同圖.5。混凝土墻墻端平面外彎矩:。3.2升降及墜落工況斜拉桿上端位于建筑物外周邊框架梁(墻)升降工況時,僅有一處附著支承結構承受該機位范圍內的架體全部豎向荷載P。考慮升降及升降時墜落,P為相應S,按表2.1序號2升降工況、序號4墜落工況計算,偏安全考慮,假定防墜頂桿頂住防墜齒,P作用于B點,由斜拉桿AB、水平撐桿BC承受。在垂直荷載作用下,節點B可視為半剛性連接,為便于計算,將其簡化為圖3.2.1所示的鉸接和剛接體系。桿件參數:斜拉桿EI1,水平撐桿EI2。由于計算模型同,用于驗算附著支承結構、建筑物結構構件的內力及荷載設計值可按3.1.1采用,但應以P、M (M =Pa22、/2)分別替代3.1.1中的P1、M1 ,水平撐桿幾何信息取本工況實際值。圖 斜拉桿上端位于建筑物外周邊框架梁(墻)3.2.2斜拉桿上端位于陽臺封口梁內側框架梁(墻)升降工況時,僅有一處附著支承結構承受該機位范圍內的架體全部豎向荷載P。考慮升降及升降時墜落,P為相應S,按表2.1序號2升降工況、序號4墜落工況計算。偏安全考慮,假定防墜頂桿頂住防墜齒,P作用于B點,由斜拉桿AB、水平撐桿BC承受。在垂直荷載作用下,節點B可視為半剛性連接,為便于計算,將其簡化為圖3.2.2所示的鉸接和剛接體系,桿件參數:斜拉桿EI1,水平撐桿EI2。由于計算模型同,用于驗算附著支承結構、建筑物結構構件的內力及荷載23、設計值可按3.1.2采用,但應以P、M (M =Pa/2)分別替代3.1.2中的P1、M1 ,水平撐桿幾何信息取本工況實際值。圖 斜拉桿上端位于陽臺封口梁內側梁(墻)3.2.3具有斜撐的附著支承結構升降工況時,僅有一處附著支承結構承受該機位范圍內的架體全部豎向荷載P,考慮升降及升降時墜落,P為相應S,按表2.1序號2升降工況、序號4墜落工況計算。偏安全考慮,假定防墜頂桿頂住防墜齒,P作用于節點A點,由斜撐桿AC、水平拉桿AB承受。在垂直荷載作用下,節點A可視為半剛性連接,為便于計算,將其簡化為圖3.2.3所示的鉸接和剛接體系,桿件參數:水平鋼構件EI1,斜撐EI2。由于計算模型同,用于驗算附著24、支承結構、建筑物結構構件的內力及荷載設計值可按3.1.3采用,但應以P、M (M =Pa/2)分別替代3.1.3中的P1、M1 。圖3.2.3 具有斜撐的附著支承結構受力情況4 導軌式附著升降腳手架附著支承結構內力及建筑物結構構件荷載4.1使用及墜落工況(1) 附墻支座受力計算使用工況下,導軌式附著升降腳手架的附墻支座一般為3個。假定虛線1-1以上架體荷載P1由節點A承受,虛線1-1和2-2間架體荷載由節點C承受,虛線2-2以下架體荷載由節點E承受。考慮使用及使用過程中墜落,P1為相應S,按表2.1序號1使用工況、序號3墜落工況計算。圖4.1導軌式附著架使用時附著支承結構受力情況考慮使用及使用25、過程中墜落,計算附墻支座水平反力時,應考慮設該機位范圍內架體的全部豎向荷載P,P為相應S,按表2.1序號1使用工況、序號3墜落工況計算,M為架體荷載P 對節點B產生的附加彎矩:M =P(L+a/2)M對附墻支座產生水平拉、壓力,假定建筑物樓層層高均為H,則3個附墻支座的距離相等,可近似認為位于中間的附墻支座不承受水平力,即X2 =0,簡化計算模型見圖4.1,附加彎矩M引起的附墻支座水平力為:(2)用于驗算附著支承結構、建筑物結構構件的內力及荷載設計值螺栓剪力:軸向拉力:螺栓墊片壓力:混凝土梁(墻)螺栓孔處混凝土局部壓力:豎向集中荷載:水平集中荷載:混凝土梁承受的扭矩,可將圖.5中的壓力改成拉力計算:式中的符號及解釋同圖.5。混凝土墻墻端平面外彎矩:。4.2升降及墜落工況升降工況時,僅有一處附著支承結構承受該機位范圍內的架體全部豎向荷載P,考慮升降及升降過程中墜落,P為相應S,按表2.1序號2升降工況、序號4墜落工況計算。圖6.2導軌式附著架升降時吊掛件受力情況用于驗算螺栓和混凝土構件的荷載設計值為:螺栓剪力:混凝土梁(墻)螺栓孔處混凝土局部壓力:豎向集中荷載:混凝土梁承受的扭矩:混凝土墻墻端平面外彎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