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華1號大橋空心薄壁墩施工技術方案(2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424510
2022-06-29
26頁
187.50KB
1、光華1號大橋(薄壁墩身)施工方案 空心薄壁墩施工技術方案一、工程概況光華1號大橋橋梁中心樁號為K194+220(ZK194+230),左線全長480m,右線全長440m。橋墩薄壁墩身長6m、寬2.6m。3#右幅墩身高35.9m ;4#左幅墩身高23.1m,右幅墩身高33.45m; 5#左幅墩身高17.81m,右幅墩身高34.06m; 6#左幅墩身高27.52m,右幅墩身高38.67m; 7#左幅墩身高42.92m,右幅墩身高37.87m; 8#左幅墩身高23.22m,右幅墩身高24.57m;薄壁墩身采用C40混凝土,共2715.9m3。級鋼筋43117Kg,級鋼筋503186.8Kg。二、施工2、進度計劃依據總體施工進度,結合現場實際情況,我部對薄壁墩身工期安排如下:左幅:計劃開工日期2009年12月1日;計劃完工日期:2010年7月30日。右幅:計劃開工日期2009年12月1日;計劃完工日期:2010年5月30日。三、實測項目及檢驗方法項次檢查項目規定值或允許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和頻率權值1混凝土強度(Mpa)在合格標準內按附錄D檢查32相鄰間距(mm)20尺或全站儀測量:檢查頂、中、底3處13豎直度(mm)0.3H且不大于20吊垂線或經緯儀:測量2處24柱(墩)頂高程(mm)10水準儀:測量3處25軸線偏位(mm)10全站儀或經緯儀:縱、橫各測量2點26斷面尺寸(mm)15尺量:檢查33、個斷面17節段間錯臺(mm)3尺量:每節檢查2-4處1四、人員到位情況薄壁墩身的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均已到位。現場管理人員3人,勞力20人。投入本工程的人員進場一覽表姓名職務與工種數量備注張云梅質檢負責人薛凱工程隊長周世榮技術員王威東技術員王威東測量員田雪峰測量隊長候福林實驗室主任劉艷偉實驗員馬偉安全員勞力20人五、機械到位情況薄壁墩身的施工機械、設備均已到位。進 場 機 械 設 備 表承包單位:山西路橋第一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合同段:6監理單位:山西省公路工程監理技術咨詢公司 編 號: 機械名稱規格型號數量制造時間及生產廠家使用年限及狀 況進場日期砼罐車3臺良好混凝土攪拌站750型2臺山東圓友良4、好吊車25T1臺浦沅良好彎曲機1臺良好電焊機4臺良好切割機1臺良好砼振搗棒505臺良好發電機50KW1臺良好液壓管路及附件2套良好液壓控制臺2臺良好千斤頂HM-10010臺良好項目經理日期監理工程師日期六、原材料技術要求1、水泥:采用中條山52.5號水泥,初凝時間不少于2.5h。水泥進場時附有廠家的水泥品質試驗報告等合格證明文件。2、粗集料:采用級配良好,堅硬的碎石,其最大粒徑不宜超過20mm。3、細集料:采用級配良好、潔凈、硬質的中砂。4、水:采用飲用水。5、鋼材:普通鋼筋采用R235和HRB335鋼筋,鋼筋應符合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光圓鋼筋(GB13013-1991)和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5、(GB1499-1998)的規定。凡鋼筋直徑12mm者,采用HRB335熱軋帶肋鋼筋;凡鋼筋直徑12mm者,采用R235(A3)鋼筋。七、薄壁墩身的施工工藝一、翻模準備工作首先用全站儀進行放樣,在承臺頂放出薄壁墩身的中心位置及四角的點位,并將承臺頂面與墩身接觸面鑿毛、沖洗、保持表面清潔。待底面沖洗干凈,達到組裝條件時,進行測量放線工作,由測量隊給出設計輪廓線和十字中心線。由測量隊給出的點、輪廓線和中心線進行整體組裝。組裝完畢進行驗收后,完成鋼筋綁扎,模板封堵。鋼筋在加工場加工完成后,再由加工廠運至現場指定位置。在墩身旁邊布置一臺塔吊進行鋼筋的垂直運輸?;炷恋乃竭\輸由混凝土攪拌車運至現場,通6、過塔吊垂直輸送到翻模工作盤上,再經過翻模工作盤上搭設的溜槽輸送到倉號。 翻模施工的特點是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翻模平行作業,各工序連續進行互相適應。 翻轉模是由3節段大塊組合模板及支架、內外工作平臺、塔式起重機、手動葫蘆組合而成的成套模具。每一節段翻轉模主要由內外模板、模板固定架、圍帶、拉桿等構成。根據該橋實際,翻轉模板是用大塊組合模板拼成,每一節段模板高25 m(見圖一)。 (圖1 翻轉模結構) 2 施工工藝 施工時第1節模板支立于墩身基頂上,第2節模板支立于第1節段模板上,第3節段模板支立于第2節段模板上。當第3節段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3 MPa,且第1節段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10 MPa時,7、此時墩身自重及施工荷可由已硬化的墩身混凝土傳至基頂,即可拆除第1節模板。待第1節模板作少量松動后,利用模板內外固定架和塔式起重機、手動葫蘆將其翻升至第4層。依此循環向上形成拆模、翻升立模、模板組拼、搭設內外工作平臺、鋼筋綁扎焊接、接長泵送管道、灌注混凝土、養生和測量定位、標高測量的不間斷作業,直至達到墩身設計高度。施工工藝流程見圖2。測量放樣施工準備承臺墩身接頭鋼筋整理組拼模板安裝內外圍帶模板調試、檢查校正緊固拉桿安裝內外作業平臺安裝欄桿、掛安全網鋼筋綁扎焊接灌注混凝土混凝土養生至三階段完工拆除底層欄桿、作業平臺拆除圍帶、脫模吊運模板清理刷油調換模板施工四階段以上直至墩頂拆除模板 圖2 工藝流8、程 3 施工關鍵工序 模板安裝 根據基頂中心放出立模邊線,立模邊線外用砂漿找平,找平層用水平尺分段抄平,待砂漿硬化后由線路中心向兩側立模。模板用塔式起重機吊裝,人工輔助就位。先選擇墩身一個側面拼裝外模,然后逐次將整個墩身第1節段外模板組拼完畢。隨后吊裝內模板,用M12300螺栓將內外模板連成整體,然后吊裝圍帶和拉桿。模板成型后檢查各部安裝尺寸,符合安裝標準后吊裝模板固定架,為保持已安裝模板的整體穩定性,模板固定架采用間隔法安裝。最后安裝防護欄桿和安全網,搭設內外作業平臺。第1節段模板安裝后,用水準儀和全站儀檢查模板頂面標高和墩身中心及平面尺寸,符合標準后進行下道工序。 鋼筋和混凝土作業 第1節9、段模板安裝后,在內外模板之問綁扎墩身骨架鋼筋及安裝混凝土灌注漏斗,混凝土經輸送泵送至翻轉模板內施工平臺上的混凝土儲存盤內,通過漏斗人工鏟送入模。墩身混凝土采用水平分層灌注,每層厚度一般為50 cm,用插入式震搗器振搗,灌注完的混凝土要及時養生。混凝土試塊抗壓強度達到3MPa以上時(視天氣情況約12 d)清除混凝土表面浮漿并鑿毛,然后按工藝流程進行第2、第3節段施工。第3節段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3 MPa、第1節段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10 MPa以上時,鑿毛清理第3節段混凝土表面,準備第4節段墩身施工。 模板翻身作業 混凝土強度達到可拆模時在第2節段模板內外圍帶或模板固定架上掛小型載人吊籃,用人工拆10、除第1節段內外模板固定架,用手動葫蘆掛住第1節段鋼模板,松開內外模板之問拉桿,卸下第1節段內外圍帶,用塔式起重機將鋼模板及拉桿等吊運到第3節段混凝土頂面平臺上。然后按第1節段的安裝次序安裝其余部分。每節模板安裝時可在兩節模板間的縫隙用051 mm薄鋼板塞填以便糾偏。 橫隔板施工 為避免分次澆筑引起混凝土開裂和影響墩身線形,墩身與同一節段內的橫隔板混凝土一次澆筑成型。墩身施工至接近橫隔板時,需提前安裝預埋件。施工時要定位準確,確保牛腿焊接質量。安裝工字鋼,上鋪橫木,然后鋪底模,安裝側、端模。施工橫聯時,墩身內側翻模需拆除,其余3面仍利用,并與橫聯模板緊密聯接。由兩壁外側模板之間縱向設置穿過橫聯的11、通長拉桿,使橫聯模板系統形成整體。橫聯混凝土灌筑后,按墩身施工工藝恢復翻轉模施工方式,繼續進行墩身翻模施工。 墩頂封閉 當模板翻升至墩頂封閉段底模設計起點標高時,暫停施工,在內側模板上安裝封閉段底模板。其底模支架采用焊接的鋼桁架,模板用刨光的厚5 cm的木板,拼縫要嚴密,刷脫模劑后綁扎鋼筋,鋼筋隱檢后,安裝外模板、圍帶、模板固定架、搭設外側施工平臺和安裝防護欄桿,掛好安全網,灌筑墩頂封閉段混凝土,養生達到規定強度。 模板拆除施工至墩頂后,墩頂仍保留3個節段模板,墩身混凝土強度大于10 MPa后,拆除模板。拆除時按底節段、中節段、頂節段的順序進行,每節段模板拆除按安全網、欄桿、腳手板、平臺和模板12、固定架、圍帶、連接螺栓、鋼拉桿、鋼模板的順序進行。為方便拆除,在墩頂預埋吊裝環,利用吊裝環懸掛載人小吊籃和手動葫蘆進行拆除吊運作業。用塔式起重機吊運拆除模板,待分別解體后同先期拆下的模板及模板組件一并吊運至存放場整修、存放。二、滑模準備工作首先用全站儀進行放樣,在承臺頂放出薄壁墩身的中心位置及四角的點位,并將承臺頂面與墩身接觸面鑿毛、沖洗、保持表面清潔。滑模組裝調試,為滑模驗收開盤做好準備。滑模組裝檢查合格后,安裝千斤頂 ,液壓系統,插入爬桿并進行加固,然后進行試滑升35個行程,對提升系統、液壓控制系統、盤面及模板變形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施工順利進行?;=M裝好后,應對接茬13、處進行沖洗,清撬浮渣、錨噴空洞處理,完成底板混凝土面鑿毛和沖洗工作。待底面沖洗干凈,達到組裝條件時,進行測量放線工作,由測量隊給出設計輪廓線和十字中心線。由測量隊給出的點、輪廓線和中心線進行整體組裝。組裝完畢進行驗收后,完成鋼筋綁扎和千斤頂、爬桿安裝,模板封堵。鋼筋在加工場加工完成后,再由加工廠運至現場指定位置。因墩身沒安裝高架起重設備,在墩身旁邊布置一臺25T汽車吊車進行鋼筋的垂直運輸。混凝土的水平運輸由混凝土攪拌車運至現場,通過汽車吊車垂直輸送到滑模工作盤上,再經過滑模工作盤上搭設的溜槽輸送到倉號。 滑模施工的特點是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滑?;叫凶鳂I,各工序連續進行互相適應。2、鋼筋綁14、扎、爬桿延長模體組裝調試就位后,嚴格按照設計圖紙進行鋼筋綁扎、焊接,搭接及焊接要符合設計規范要求。根據實際施工情況,加強箍筋原設計為焊接現改為綁扎?;┕ぶ?,混凝土澆筑后必須露出最上面一層橫筋,鋼筋綁扎間距符合要求,每層水平鋼筋基本上呈水平面,上下層之間接頭要錯開。豎筋間距按設計布置均勻,相鄰鋼筋的接頭要錯開,同時利用提升架焊鋼管控制鋼筋保護層。爬桿在同一水平內接頭不超過1/4,因此第一套爬桿要有4種以上長度規格(2.5m、3.0m、 3.5m、4.0m),錯開布置,正?;龝r,每根爬桿長3.0m ,要求平整無銹皮,當千斤頂 滑升距爬桿頂端小于350mm時,應接長爬桿,接頭對齊,不平處用角磨15、機找平,爬桿同環筋相連焊接加固。根據“等強代換”的原則,在不影響鋼筋強度的情況下,爬桿代替相應位置豎筋。3、混凝土澆筑滑模施工按以下順序進行:下料-平倉振搗-滑升-鋼筋綁扎-下料。滑?;髮ΨQ均勻下料,滑?;炷烈笏涠?4-16cm,正常施工按分層30cm一層進行,采用插入式振搗器振搗,經常變換振搗方向,并避免直接振動爬桿及模板,振搗器插入深度不得超過下層混凝土內50mm,模板滑升時停止振搗。滑模正?;鶕┕がF場混凝土初凝、混凝土供料、施工配合等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滑升速度,按分層澆筑間隔時間不超過允許間隔時間。正常滑升每次間隔2小時。4、模板滑升模板初次滑升要緩慢進行,并在此過程中16、對提升系統、液壓控制系統、盤面及模板變形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待一切正常后方可進行正常澆筑和滑升。 施工進入正常澆筑和滑升時,應盡量保持連續施工,并設專人觀察和分析混凝土表面情況,根據現場條件確定合理的滑升速度和分層澆筑厚度。依據下列情況進行鑒別:滑升過程中能聽到“沙沙”的聲音;出模的混凝土無流淌和拉裂現象,手按有硬的感覺,并留有1mm左右的指印;能用抹子抹平。滑升過程中有專人檢查千斤頂的情況,觀察爬桿上的壓痕和受力狀態是否正常,檢查滑模中心線及操作盤的水平度。5、表面修整及養護 表面修整是關系到結構外表和保護層質量的工序,當混凝土脫模后,須立即進行此項工作。現場采用抹子在混凝土17、表面作原漿壓平或修補,如表面平整亦可不做修整。為使已澆筑的混凝土具有適宜的硬化條件,減少裂縫,在輔助盤上設灑水管對混凝土進行養護。6、 ?;胧┘笆┕たp處理 滑模施工要連續進行,意外停滑時將采取“停滑措施”,混凝土停止澆筑后,每隔0.5-1小時,滑升1-2個行程,直到混凝土與模板不再粘結。由于施工造成施工縫,根據滑模施工規范,預先作施工縫處理,然后在復工前將混凝土表面殘渣除掉,用水沖凈,先澆一層減半的骨料混凝土或水泥砂漿,然后再澆筑原配混凝土。7、滑??刂?滑模中線控制:為保證結構中心不發生偏移,利用桁架梁固定外模4根垂線進行中心測量控制,同時也保證其它部位的測量要求?;K娇刂疲阂皇抢们?8、斤頂的同步器進行水平控制,二是利用水準儀測量,進行水平檢查。8、滑模拆除 當混凝土澆筑到設計高程時,將模體滑空 ,利用吊車配合懸吊將模體整體拆除,如吊車不能整體吊動時,也可分拆模體進行下吊模體?;sw拆除注意以下事項:1必須在跟班班長統一指揮下進行,并預先編制安全措施。 2操作人員必須配帶安全繩及安全帶。 3拆卸的滑模部件要嚴格檢查,捆綁牢固后下放。9、滑模施工中出現問題及處理滑模施工中常出現問題有:滑模操作盤傾斜、滑模盤平移、扭轉、模板變形、混凝土表面缺陷、爬桿彎曲等,其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千斤頂工作不同步,荷載不均勻,澆筑不對稱,糾偏過急等。因此,在施工中首先把好質量關,加強觀測檢查工作,確19、保良好運行狀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1)糾偏: 利用千斤頂自身糾偏,即關閉五分之一的千斤頂,然后滑升2-3行程,再打開全部千斤頂滑升2-3行程,反復數次逐步調整至設計要求。并針對各種不同情況,施加一定外力給予糾偏。所有糾偏工作不能操之過急,以免造成混凝土表面拉裂、死彎、滑模變形、爬桿彎曲等事故發生。(2)爬桿彎曲處理: 爬桿彎曲時,采用加焊鋼筋或斜支撐,彎曲嚴重時切斷,接入 爬桿重新與下部 爬桿焊接,并加焊“人”字型斜支撐。(3)模板變形處理: 對部分變形較小的模板采用撐桿加壓復原,變形嚴重時,將模板拆除修復。(4)混凝土表面缺陷處理:采用局部立模,補上比原標號高一級的膨脹細骨料混凝土并用抹子20、抹平。八、施工技術措施1、滑模施工各工種必須密切配合,各工序必須銜接,以保證連續均衡施工。2、施工前,對混凝土的配合比、外加劑進行試驗工作,測定混凝土的塌落度、凝固時間,為滑模做好技術交底。3、安裝完畢的滑模,總體檢查驗收后,才允許投入生產。4、從滑模組裝到混凝土澆筑施工,嚴格按照周邊線中心垂線進行控制,確保其垂直度,偏差要符合施工質量技術要求。5、嚴格按照分層、平起、對稱、均勻地澆筑混凝土,各層澆筑的間隔時間,不得超過允許間隔時間。每次澆筑高度控制在300mm。6、振搗混凝土時,不得將振搗器觸及支撐桿、預埋件、鋼筋、模板,振搗器插入下層混凝土的深度,易為50 mm左右,模板滑動時嚴禁振搗混凝21、土。7、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應及時把粘在模板、支撐桿上的沙漿、鋼筋上的油漬和被油污的混凝土清除干凈。8、對脫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必須及時修整。及時灑水養護,養護期不應少于14天。9、每次澆筑后必須露出最上面一層橫筋,鋼筋綁扎間距符合要求,每層鋼筋基本上呈水平面,上下層之間接頭要錯開,豎筋間距按設計布置均勻,相鄰鋼筋的接頭要錯開,在同一水平面的鋼筋接頭數應小于總數的1/5。10、混凝土施工期間的預埋件應精心施工,預埋件不得超出混凝土澆筑表面,其位置偏差應小于10mm,必須安裝牢固,出模后應及時使其外露。11、在滑升的過程中,每次滑升要進行一次測量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每次滑升前應嚴格檢查并排除妨22、礙滑升的障礙物。12、交接班應在工作面進行,了解上班滑升情況和發現問題,制定本班的滑升方式,并滑升2-3個行程進行測定。13、加強設備的使用和維護工作,控制箱在每次滑升前油泵空轉1-2分鐘,給油終了時間20秒,回油時間不少于30秒,在滑升過程中應了解設備運行狀態,有無漏油和其它異常現象,工作不正常的千斤頂要及時更換,拆開檢修備用。14、因故停止澆筑混凝土超過2小時,應采取“緊急?;胧辈ν9ぴ斐傻氖┕たp認真處理。九、質量保證及主要措施1、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質量組織機構附后)。2、嚴格按照監理工程師指令,各個班組之間實行“三檢”(自檢、互檢、交接檢)制度,開展四個“結合”,即重點檢查和23、全面檢查相結合、定期檢查和經常檢查相結合、專業檢查與群眾檢查相結合、內部檢查與外部檢查相結合。3、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及施工規范,對不符合標準、達不到規范和要求的工程堅決返工,同時嚴格具體管理辦法,實行“五不施工”。即:未進行技術交底不施工、圖紙的技術標準不清楚不施工、資料未經批復不施工、隱蔽工程未經檢查不施工、材料不合格或試驗不合格不施工。4、開展質量教育和培訓工作,開工前進行全員質量教育和培訓、培養質量意識,牢記質量目標。5、建立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成立質量管理機構,制訂質量控制,質量保證辦法,使各個工序管理、各個崗位管理,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認真開展監督檢查工作,保證質量管理體系運行。6、實24、行全面質量管理,根據質量控制、質量保證辦法制訂相應的質量責任制。7、認真開展質量自檢、互檢制度,項目部組織不定期的質量檢查,實行質量一票否決制度。十、安全措施1、滑模施工隊接受項目部安全管理機構的統一管理,遵守項目部各項安全規章制度,在項目部統一指揮下,組織好安全生產工作。2、施工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安全技術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訓,考試合格方可上崗。3、成立項目安全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任組長,副經理、總工任副組長,各部門負責人和各作業隊隊長任成員,項目部設專職安全員一名,各作業隊設兼職安全員一名,負責本部門和作業隊日常安全工作(安全組織機構附后)。4、所有施工人員進入工地必須佩帶安全帽,嚴禁酒后進入25、工地;高空作業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帶。施工人員要作到三不傷害,既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5、電工、電焊工、氣焊工等特殊工種施工人員做到持證上崗。6、嚴格管理和文明施工,防止墜人和墜物事故發生。7、滑模試滑升階段,安排專人對模體結構和焊接部位進行全面檢查,發現異常立即進行補強和處理,達到正常方可進入正常施工。8、滑模操作盤和輔助盤要鋪設嚴密,盤面保持清潔,防止人員墜落和墜物傷人。9、滑模施工電氣設施由專人負責,施工電氣有可靠的接地和漏電保護裝置,刮風和下雨要作好電氣設施的防護,防止觸電事故發生。10、滑模液壓控制系統設專人操作,并經常檢查設備和供油管路連接,發現問題立即解決,防止高壓油26、管傷人。11、滑模施工起吊鋼筋,吊具要安全牢靠,鋼絲繩要定期檢查,捆綁牢靠。不同鋼筋分類吊裝。12、堅持班前會制度,熟悉安全措施,預知安全隱患,將安全事故消滅于萌芽狀態之中。13、堅持工作面交接班制度,對上班施工情況和安全隱患查清,指定本班安全措施。14、施工用勞動保護用品按時發放,施工期間要認真佩帶勞動保護用品。15、所有進入工作面施工人員和其他人員必須接受當班班長和安全員的指揮。班長和安全員對于違章施工有權制止和責令停止工作,有權將違章人員清理出工作面。16、施工隊長和各班班長、安全員接受項目部安全部門統一領導,盡職盡責完成安全管理工作,并接受群眾監督,將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保證滑模安全順利27、施工。十一、環境措施1、澆筑砼時,所使用的砼攪拌機及振搗器應減少空載時間,控制噪聲排放。2、現場合理布置,施工區內道路暢通、平坦、整潔、不亂堆放。3、調整工作時間,盡量減少夜間施工。 4、班組必須作好操作后場地清理,隨做隨清。十二、工期保證措施保證在合同工期內完工,爭取提前竣工。 按照管理處下發的總目標及階段目標仔細劃分目標任務書,傳達到每個工程隊,并與每個作業隊簽定目標責任書,層層分解目標,確保優質高效按時完成施工任務。 質量組織機構技術負責人:敬哲分項工程負責人:薛凱質檢負責人:靳文強技術員:周世榮實驗負責人:候福林 安全組織機構組 長:杜建政副組長:劉繩平專職安全員:李明光安全員:馬偉安全員:秘建軍環境保證機構組 長:杜建政副組長:劉繩平 薛凱 周世榮李明光質量保證體系框圖安全保證體系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