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華府別墅高支模施工方案(3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故事
編號:426065
2022-06-30
37頁
423.50KB
1、目 錄一、編制依據及編制說明1二、概況1三、材料要求2四、搭設方法2五、安全保證措施6六、應急預案7七、監測9附件:計算書9高支模施工方案一、編制依據及編制說明1.1編制依據:1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2木結構設計規程(GB50005-2003);3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50204-2002);4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02);5東方華府12、14幢,13幢,16、17幢,18幢施工圖紙;6建筑施工計算手冊(第四版縮印本)等。1.2編制說明本方案主要針對東方華府1218幢局部地方存在超過5m高度的支撐體系編制。二、概況2、1.工程總體概況本工程位于東莞市體育路,毗鄰天源電腦城東面,由東莞市富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投資興建,東莞市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設計,廣東華工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實施監理。工程總占地面積約1504.33,總建筑面積約5121.5,由地下一層、地上6棟3層別墅組成。本工程負一層為車庫、儲藏室、娛樂室等, 層高為:12、14棟以及16-18棟3.0 米、13棟3.6米。地上由6棟3層別墅組成。12#/14#/16#/17#/18#別墅一、二、三層層高分別為3.9、3.6、3.6米,建筑高度為11.40米。13#別墅一、二、三層層高分別為3.95、3.6、3.6米,建筑高度為13.50米。2.高支模搭設3、區域概況12、14幢高支模部位為:A軸B軸交1軸3軸,3軸4軸交D軸,首層至二層;搭設面積約60,三層板板厚150mm,該層設計活荷載為2.0KN/;高支模搭設高度為7.35m(3.9+3.6-0.15);16、17幢高支模部位為:B軸E軸交3軸4軸,首層至二層;搭設面積約25,三層板板厚150mm,該層設計活荷載為2.0KN/;高支模搭設高度為7.35m(3.9+3.6-0.15);18幢高支模部位為:B軸C軸交3軸5軸,首層至二層;搭設面積約30,三層板板厚150mm,該層設計活荷載為2.0KN/;高支模搭設高度為7.35m(3.9+3.6-0.15);13幢高支模部位為:B軸D軸交2軸34、軸(和A軸B軸交2軸3軸,首層至二層門樓屋面),首層至三層;搭設面積約25,四層板板厚150mm,該層設計活荷載為2.0KN/;高支模搭設在三層板設置16#國標工字鋼作為立桿底座,從三層開始搭設至四層板,搭設高度為3.45m(3.6-0.15)。1218幢高支模搭設總面積約60*2+15+25*3+20+30=260, 樓層設計活荷載均為2.0KN/,頂板厚度均為150mm,1218高支模搭設區域內梁截面尺寸只有200*700和200*600兩種,搭設最大跨度為7.75m,最大高度7.35m。高支模部分的結構施工模板支撐體系采用鋼管腳手架搭設。三、材料要求3.1機械設備配置的木工機械如下:圓盤5、鋸:6臺;手電鉆:3臺;以及其他工人支模時所須的小型機具扳手、鉗子、吊線錘等。3.2材料準備模板:915183018mm的木膠合板模板;木枋:501002000的木枋;對拉螺桿:14的對拉螺桿;脫模劑:YJA-脫模劑;16#國標工字鋼;483.5鋼管、扣件,用于內外楞及支撐體系;鋼管及接頭扣件材質應滿足拉強度,伸長率,屈服點等的規范要求,不得使用不合格品,不得有裂紋、氣孔,也不得有疏松、砂眼或其它影響使用性能的構造缺陷。鋼管使用前應進行防銹處理,涂刷二道防銹漆。頂托及下托、蝴蝶扣、鉛絲等;輔材:2cm寬粘帶紙、鐵錘、鐵釘、鐵線、刷子、小鐵鏟、撬棍等;四、搭設方法4.1工藝流程彈線內架搭設調整標6、高、剪力墻及柱接頭模板安裝安裝梁底模安裝梁側模安裝板底龍骨鋪底板模堵縫、清理綁梁鋼筋綁板底筋、水電管線安裝筋綁扎板預應力鋼筋綁板板面筋、預埋件、插筋、封邊模自檢、互檢合格后驗收,辦交接手續,移交砼工種。4.2支撐體系搭設12、14、1618幢高支模搭設:支撐體系均采用滿堂鋼管架支撐體系,搭設高度為7.35m,最大梁截面為200700mm。滿堂鋼管架搭設前,先布置在框架梁兩側的鋼管,再按現場次梁位置布置鋼管,最后再均勻布置板的支撐鋼管。主梁底兩側鋼管間距為1200mm,沿梁跨度方向間距為600mm;次梁底兩側鋼管間距為1200mm,沿梁跨度方向間距為1200mm。搭設過程中應根據柱距控制好立桿間7、距、保證立桿間距不大于1.2m。板底整個滿堂腳手架的間距為12001200,離地200mm設置一道掃地桿,架體歩距均為1.5m,當最上步架高超過750mm時,頂托底部的立桿頂端沿縱橫向設置水平桿。梁底水平橫桿采用雙扣件防滑措施。主梁底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架體縱橫立桿每隔四排立桿設置縱向剪刀撐,剪刀撐沿高度方向連續設置。施工圖如下:13幢高支模搭設:支撐體系均采用滿堂鋼管架支撐體系,搭設高度為3.45m,最大梁截面為200700mm。高支模搭設區域為7.75m*3.2m,搭設時在三層板沿板長邊方向間距1.2m設置16#國標工字鋼,高支模立桿支固在工字鋼上,從三層板搭設至四層板,搭設高度為7.058、m,其他的搭設要求同12、14、1618幢。施工圖如下:4.3模板的加固梁: (小于等于700mm),兩側采用模板斜撐間距0.9米加固;當700梁高1000時,14對拉螺桿一道,按0.5*0.5m布置,背枋501002000枋條250mm,背楞采用鋼管加固;梁底立桿間距1200mm,所有梁底支撐均按此方法執行。主梁跨度超過4m時,在梁模的跨中按梁跨的2度起拱。板:模板采用膠合木模板,立桿支撐采用可調式鋼管支撐。板底下立桿上加設頂托,頂托伸出長度250mm,頂托內設置雙鋼管,順梁長方向設置,在鋼管上沿垂直梁長方向鋪設木枋,木枋間距為250mm。雙鋼管托梁間距為1200。4.4拆模時間規定柱、剪力9、墻模應砼強度能保證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損壞時,方可拆除,一般情況下為24小時;梁板模拆除以項目部根據同條件養護試塊強度達到規范(梁底模達到強度的75%以上方可拆除,懸臂構件需達到強度的100%方可拆除)允許拆除強度后,應由木工工長填寫拆除許可令,報技術負責人審批后,方可拆除。各部位構件拆模時所需混凝土強度:結構類型結構跨度(m)按設計的混凝土強度標準值的百分率計(%)板2502,8758100梁87581004.4.1模板拆除注意事項拆除順序:與支模順序相反(柱(墻側)模梁側模板底模梁底模)。1)、梁板模板拆除前應先在滿堂架適當部位橫桿(滿足操作要求)鋪上腳手板以滿足操作時安全需要及防止拆10、下的模板直接從高處往下落。2)、拆模時操作人員嚴禁站在拆除部位的正下方,并用專用撬棍拆除梁板模,禁止野蠻施工。3)、拆下的模板由人工往下傳遞,層高超過4m樓面底模由人工通過繩子吊運落地,嚴禁往下扔,以防止模板損壞。4)、當天拆下的模板當天轉運至指定地方并及時清理干凈,撬出鐵釘并刷脫模劑,禁止待一樓層模板全部拆除后,再一次清運。五、安全保證措施1)、木枋、模板進場后應有防雨措施或入庫或加蓋編織布,避免受潮變形,影響安裝質量。2)、模板支撐架與外架應分離,樓層外腳手架應高出作業層。3)、上料平臺作成整體移動式平臺,由專人拆除和安裝,不能圖方便擅自搭設。4)、立桿、木方、穿墻螺桿、柱箍間距應符合設計11、要求,梁板模架應加防滑扣件。5)、模板上堆放鋼筋,砼必須分散堆放,不得集中堆放。6)、模板必須驗收合格后方可進入下道工序施工。7)、層與層之間的支模立桿基本上要上下對齊。8)、作業人員應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和現場安全操作規程。9)、拆下的模板木枋及時將鐵釘拔出,以防扎腳。10)、吊裝模板時應使模板穩定后,操作人員方可協助就位,禁止在擺動中硬拉硬扯。11)、嚴禁木工順手拆除或搬運搭設外架的專用鋼管、扣件。12)、高支模拆除時應系好安全帶,防止墜落。13)、模板拆除時應畫出警界線,并派專人指揮操作,閑雜人等不得入警界線。14)腳手架搭設人員應有勞動部門頒發的上崗證,應經過專門的技術培訓的熟練工人。1512、)架子工在作業時嚴禁喝酒或帶病作業。16)架子工在上架時必須戴安全帽、安全帶,穿防滑鞋等。六、應急預案本工程可能會出現高空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觸電、坍塌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因此,必須組織應急領導機構。6.1項目部應急領導機構組成人員如下:組長:蔣庚平() 全面負責應急處理工作,領導應急處理的指揮和協調,向公司急領導小組、安全生產委員會和總經理報告應急處理工作;負責組織應急情況的處理,指揮重大事故的救治和善后;通訊聯絡、車輛調度,和地方消防、醫療機構聯絡溝通;負責本項目部應急情況的指揮和協調。組 員:何一帆()負責組織緊急救治和現場保護; 組織對人員和財產的搶救工作;負責應急處理的物資準備13、及調度,協助副組長處理應急情況;成立義務消防隊,負責火災應急義務消防, 現場保安和班組長為義務消防隊員。6.2應急預防及措施:1、施工現場配備擔架1副,配備急救箱2只,內置急救包等外傷急救醫療衛生用品及消炎鎮疼藥材等;2、施工前項目安全員對工程所在地120急救中心/就近醫院、傷科醫院等就近醫療機構地點、交通線路、聯系電話了解清楚,打印張貼在安全宣傳欄;3、培訓項目部對進場員工尤其農民工,要認真細致地進行安全培訓,做好三級安全教育,認真講解“發生緊急情況急救措施和報告辦法”和“本崗位預防事故的辦法”,并做好記錄;4、保險項目部為員工購買意外傷害保險。5、急救程序1)急救小組組長、副組長在第一時間14、內趕赴現場,就地組織員工及時搶救傷員至安全地帶,同時撤出死亡人員;2)工地救護員對重傷員進行止血急救措施,全部傷員立即轉送醫院診斷救護。對傷亡人員立即轉送醫院,請求醫療診斷,提出結論。6、現場警戒保安人員在第一時間內到達現場,負責警戒,保護現場,阻止一切無關人員進入,以等待調查。7、報告和溝通1)項目部應立即向公司電話和書面報告人員傷亡情況,對于死亡事故,項目部應于12小時內報告局工程部;2)項目綜合辦配合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將重大傷亡事故通報當地建設主管部門,請求協助;3)項目綜合辦協助公司按當地政府和上級主管單位規定做好傷亡人員家屬及善后工作。8、恢復生產1)項目應急小組在公司應急小組領導下15、對事故進行調查,經現場照相、訪問、提取物證后,項目部應急小組寫出事故調查報告,報公司應急小組以及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必要時還應報告上級主管部門及政府相關部門;2)項目應急小組調查結束后,經公司應急小組檢查符合開工要求條件,方可發出生產指令。3)項目應急小組召開員工大會,通報事故情況,總結教訓,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提出下續工作的安全生產目標。七、監測1、監測項目:滿堂模板支撐體系整體穩定狀況、梁、墻柱模板澆筑時模板受力變形狀況、澆筑砼時模板沉降變形情況等。2、監測方案:a、施工時加強質量控制和檢查力度,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落實整改;b、砼澆筑作業時安排專人檢查支撐系統受力情況,檢查梁、柱模板受力變形16、情況;澆筑過程中,派人檢查支架和支承情況,發現下沉、松動和變形情況及時解決;c、在已澆筑樓面頂部安排專人用水準儀檢查模板變形情況,觀測頻率不得大于1次/30min,保證施工作業在受控狀態;觀測方法:1)采用水準儀進行觀測。2)澆砼前進行第一次觀測,以后每半小時進行一次觀測。并作好記錄。d、嚴格控制砼料高度,不得超過40cm高,及時將砼振搗鋪平;e、支撐架內部備用木枋及長短鋼管,根據實際情況及時進行加固處理。附件:計算書一、150mm厚板計算書高支撐架的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17、009-2001)、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等規范編制。因本工程模板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據有關文獻建議,如果僅按規范計算,架體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證。為此計算中還參考了施工技術2002(3):扣件式鋼管模板高支撐架設計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內容。一、參數信息1.模板支架參數橫向間距或排距(m):1.20;縱距(m):1.20;步距(m):1.50;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m):0.20;模板支架搭設高度(m):7.15;采用的鋼管(mm):483.5 ;板底支撐連接方式:方木支撐;立桿承重連接方式:可調托座;2.荷載參數模板與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與18、鋼筋自重(kN/m3):25.00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2.000;3.材料參數面板采用膠合面板,厚度為18mm;板底支撐采用方木;面板彈性模量E(N/mm2):95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3;木方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400;木方的間隔距離(mm):250.000;木方彈性模量E(N/mm2):9000.000;木方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3.000;木方的截面寬度(mm):5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00;托梁材料為:鋼管(雙鋼管) :483.5;4.樓板參數樓板的計算厚度(mm):150.00; 圖2 樓板支撐架荷載計19、算單元二、模板面板計算模板面板為受彎構件,按三跨連續梁對面板進行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模板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 1201.82/6 = 64.8 cm3;I = 1201.83/12 = 58.32 cm4;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連續梁計算。 面板計算簡圖1、荷載計算(1)靜荷載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1 = 250.151.2+0.351.2 = 4.92 kN/m;(2)活荷載為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kN/m):q2 = 21.2= 2.4 kN/m;2、強度計算計算公式如下:M=0.1ql2其中:q=1.24.92+1.42.4= 9.264kN20、/m最大彎矩 M=0.19.2642502= 57900 Nm;面板最大應力計算值 =M/W= 57900/64800 = 0.894 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 N/mm2;面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為 0.894 N/mm2 小于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13 N/mm2,滿足要求!3、撓度計算撓度計算公式為=0.677ql4/(100EI)=l/250其中q =q1=4.92kN/m面板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4.922504/(100950058.32104)=0.023 mm; 面板最大允許撓度 =250/ 250=1 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023 mm 小于 21、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 1 mm,滿足要求!三、模板支撐方木的計算方木按照兩跨連續梁計算,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bh2/6=51010/6 = 83.33 cm3;I=bh3/12=5101010/12 = 416.67 cm4; 方木楞計算簡圖1.荷載的計算(1)靜荷載為鋼筋混凝土樓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q1= 250.250.15+0.350.25 = 1.025 kN/m ;(2)活荷載為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kN/m):q2 = 20.25 = 0.5 kN/m;2.強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M=0.125ql2均布荷載 q = 1.2 q1 + 1.4 q2 = 1.22、21.025+1.40.5 = 1.93 kN/m;最大彎矩 M = 0.125ql2 = 0.1251.931.22 = 0.347 kNm;方木最大應力計算值 = M /W = 0.347106/83333.33 = 4.169 N/mm2;方木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000 N/mm2;方木的最大應力計算值為 4.169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13 N/mm2,滿足要求!3.抗剪驗算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 = 3V/2bhn 其中最大剪力: V = 0.6251.931.2 = 1.448 kN;方木受剪應力計算值 = 3 1.448103/(2 50100) = 023、.434 N/mm2;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 = 1.4 N/mm2;方木的受剪應力計算值 0.434 N/mm2 小于 方木的抗剪強度設計值 1.4 N/mm2,滿足要求!4.撓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0.521ql4/(100EI)=l/400均布荷載 q = q1 = 1.025 kN/m;最大撓度計算值 = 0.5211.02512004 /(10090004166666.667)= 0.295 mm;最大允許撓度 =1200/ 250=4.8 mm;方木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295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許撓度 4.8 mm,滿足要求!四、托梁材料計算托梁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24、算;托梁采用:鋼管(雙鋼管) :483.5;W=10.16 cm3;I=24.38 cm4;集中荷載P取縱向板底支撐傳遞力,P2.779kN; 托梁計算簡圖 托梁計算彎矩圖(kNm) 托梁計算變形圖(mm) 托梁計算剪力圖(kN) 最大彎矩 Mmax = 1.637 kNm ;最大變形 Vmax = 3.186 mm ;最大支座力 Qmax = 14.727 kN ;最大應力 = 1636881.25/10160 = 161.11 N/mm2;托梁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205 N/mm2;托梁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61.11 N/mm2 小于 托梁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205 N/mm2,滿足要求!25、托梁的最大撓度為 3.186mm 小于 1200/150與10 mm,滿足要求!五、模板支架立桿荷載設計值(軸力)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載包括靜荷載和活荷載。1.靜荷載標準值包括以下內容(1)腳手架的自重(kN):NG1 = 0.1387.15 = 0.99 kN;鋼管的自重計算參照扣件式規范附錄A。(2)模板的自重(kN):NG2 = 0.351.21.2 = 0.504 kN;(3)鋼筋混凝土樓板自重(kN):NG3 = 250.151.21.2 = 5.4 kN;經計算得到,靜荷載標準值 NG = NG1+NG2+NG3 = 6.894 kN;2.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26、載經計算得到,活荷載標準值 NQ = (2+2 ) 1.21.2 = 5.76 kN;3.不考慮風荷載時,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計算N = 1.2NG + 1.4NQ = 16.336 kN;六、立桿的穩定性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N/(A)f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kN) :N = 16.336 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cm) :i = 1.58 cm;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cm2):A = 4.89 cm2; W - 立桿凈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5.08 cm3; - 鋼管立桿最大應27、力計算值 (N/mm2); f-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05 N/mm2; L0- 計算長度 (m);按下式計算: l0 = h+2a = 1.5+0.22 = 1.9 m; a -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 = 0.2 m;l0/i = 1900 / 15.8 = 120 ;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452 ;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6336.272/(0.452489) = 73.91 N/mm2;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73.91 N/mm2 小于 鋼管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 205 N/mm228、,滿足要求!如果考慮到高支撐架的安全因素,建議按下式計算l0 = k1k2(h+2a)= 1.1671.01(1.5+0.22) = 2.239 m;k1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按照表1取值1.167;k2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h+2a = 1.9 按照表2取值1.01 ;Lo/i = 2239.473 / 15.8 = 142 ;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34 ;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16336.272/(0.34489) = 98.257 N/mm2;鋼管立桿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 98.257 N/mm2 小于 鋼管立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 f =29、 205 N/mm2,滿足要求! 模板承重架應盡量利用剪力墻或柱作為連接連墻件,否則存在安全隱患。 二、L1(200*700)梁計算書高支撐架的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等規范編制。高支撐架的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0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09-2001)、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等規范編制。因本工30、程梁支架高度大于4米,根據有關文獻建議,如果僅按規范計算,架體安全性仍不能得到完全保證。為此計算中還參考了施工技術2002(3):扣件式鋼管模板高支撐架設計和使用安全中的部分內容。一、參數信息1.模板支撐及構造參數梁截面寬度 B(m):0.20;梁截面高度 D(m):0.70;混凝土板厚度(mm):150.00;立桿沿梁跨度方向間距La(m):0.60;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a(m):0.20;立桿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桿橫向間距或排距Lb(m):1.20;梁支撐架搭設高度H(m):6.70;梁兩側立桿間距(m):1.20;承重架支撐形式:梁底支撐小楞平行梁截面方向;梁底增加31、承重立桿根數:0;采用的鋼管類型為483.5;立桿承重連接方式:雙扣件,考慮扣件質量及保養情況,取扣件抗滑承載力折減系數:1.00;2.荷載參數新澆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30;鋼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2.0;新澆混凝土側壓力標準值(kN/m2):17.8;振搗混凝土對梁底模板荷載(kN/m2):2.0;振搗混凝土對梁側模板荷載(kN/m2):4.0;3.材料參數木材品種:柏木;木材彈性模量E(N/mm2):9000.0;木材抗壓強度設計值fc(N/mm):16.0;木材抗彎強度設計值fm(N/mm2):32、17.0;木材抗剪強度設計值fv(N/mm2):1.7;面板材質:膠合面板;面板厚度(mm):18.00;面板彈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彎強度設計值fm(N/mm2):13.0;4.梁底模板參數梁底方木截面寬度b(mm):5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100.0;梁底模板支撐的間距(mm):200.0;5.梁側模板參數次楞間距(mm):250;主楞豎向根數:2;穿梁螺栓直徑(mm):M14;穿梁螺栓水平間距(mm):500;主楞到梁底距離依次是:100mm,400mm;主楞材料:圓鋼管;直徑(mm):48.00;壁厚(mm):3.50;主楞合并根數:2;次楞材料:木33、方;寬度(mm):50.00;高度(mm):100.00;二、梁側模板荷載計算按施工手冊,新澆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側壓力,按下列公式計算,并取其中的較小值: F=0.22t12V1/2 F=H其中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澆混凝土的初凝時間,取2.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溫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澆筑速度,取1.500m/h; H - 混凝土側壓力計算位置處至新澆混凝土頂面總高度,取0.750m; 1- 外加劑影響修正系數,取1.200; 2- 混凝土坍落度影響修正系數,取1.150。分別計算得 17.848 kN/m2、18.00034、 kN/m2,取較小值17.848 kN/m2作為本工程計算荷載。三、梁側模板面板的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剛度。強度驗算要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和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新澆混凝土側壓力。 面板計算簡圖(單位:mm)1.強度計算材料抗彎強度驗算公式如下: M/W f其中,W - 面板的凈截面抵抗矩,W = 551.81.8/6=29.7cm3; M - 面板的最大彎矩(Nmm); - 面板的彎曲應力計算值(N/mm2); f -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按照均布活荷載最不利布置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Mmax = 0.1q1l2+0.117q2l2其中 ,35、q - 作用在模板上的側壓力,包括:新澆混凝土側壓力設計值: q1= 1.20.5517.85=11.78kN/m;振搗混凝土荷載設計值: q2= 1.40.554=3.08kN/m;計算跨度: l = 250mm;面板的最大彎矩 M = 0.111.782502 + 0.117 3.082502 = 9.61104Nmm;面板的最大支座反力為:N=1.1q1l+1.2q2l=1.111.780.25+1.23.080.25=4.163kN;經計算得到,面板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 9.61104 / 2.97104=3.2N/mm2;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13N/mm2;面板的受彎應36、力計算值 =3.2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N/mm2,滿足要求! 2.撓度驗算=0.677ql4/(100EI)l/250 q-作用在模板上的新澆筑混凝土側壓力線荷載設計值: q=11.78N/mm; l-計算跨度: l = 250mm; E-面板材質的彈性模量: E = 9500N/mm2; I-面板的截面慣性矩: I = 551.81.81.8/12=26.73cm4;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11.782504/(10095002.67105) = 0.123 mm;面板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l/250 =250/250 = 1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37、算值 =0.123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1mm,滿足要求!四、梁側模板支撐的計算1.次楞計算次楞直接承受模板傳遞的荷載,按照均布荷載作用下的簡支梁計算。次楞均布荷載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計算寬度得到:q=4.163/(0.700-0.150)=7.570kN/m本工程中,次楞采用木方,寬度50mm,高度100mm,截面慣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彈性模量E分別為:W = 151010/6 = 83.33cm3;I = 15101010/12 = 416.67cm4;E = 9000.00 N/mm2; 計算簡圖 剪力圖(kN) 彎矩圖(kNm) 變形圖(mm)經過計算得到最大彎矩38、 M = 0.085 kNm,最大支座反力 R= 2.429 kN,最大變形 = 0.020 mm(1)次楞強度驗算強度驗算計算公式如下: = M/Wf經計算得到,次楞的最大受彎應力計算值 = 8.52104/8.33104 = 1 N/mm2;次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17N/mm2;次楞最大受彎應力計算值 = 1 N/mm2 小于 次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7N/mm2,滿足要求!(2)次楞的撓度驗算次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300/400=0.75mm;次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02mm 小于 次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0.75mm,滿足要求!2.主楞計算主楞承受次楞傳遞的集中39、力,取次楞的最大支座力2.429kN,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本工程中,主楞采用圓鋼管,直徑48mm,壁厚3.5mm,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W = 25.078=10.16cm3;I = 212.187=24.37cm4;E = 206000.00 N/mm2; 主楞計算簡圖 主楞計算剪力圖(kN) 主楞計算彎矩圖(kNm) 主楞計算變形圖(mm)經過計算得到最大彎矩 M = 0.273 kNm,最大支座反力 R= 5.405 kN,最大變形 = 0.090 mm(1)主楞抗彎強度驗算 = M/Wf經計算得到,主楞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 2.73105/1.02104 40、= 26.9 N/mm2;主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 = 205N/mm2;主楞的受彎應力計算值 =26.9N/mm2 小于 主楞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205N/mm2,滿足要求!(2)主楞的撓度驗算根據連續梁計算得到主楞的最大撓度為 0.090 mm主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 500/400=1.25mm;主楞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09mm 小于 主楞的最大容許撓度值 =1.25mm,滿足要求!五、梁底模板計算面板為受彎結構,需要驗算其抗彎強度和撓度。強度驗算要考慮模板結構自重荷載、新澆混凝土自重荷載、鋼筋自重荷載和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撓度驗算只考慮模板結構自重、新澆混凝土自重、鋼筋自41、重荷載。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 = 2001818/6 = 1.08104mm3; I = 200181818/12 = 9.72104mm4; 1.抗彎強度驗算按以下公式進行面板抗彎強度驗算: = M/Wf新澆混凝土及鋼筋荷載設計值:q1: 1.2(24.00+1.50)0.200.70=4.284kN/m;模板結構自重荷載設計值:q2:1.20.300.20=0.072kN/m;施工荷載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q3: 1.4(2.00+2.00)0.20=1.120kN/m;最大彎矩計算公式如下:Mmax=0.1(q1+ q2)l2+0.117q3l42、2= 0.1(4.284+0.072)2002+0.1171.122002=2.27104Nmm; =Mmax/W=2.27104/1.08104=2.1N/mm2;梁底模面板計算應力 =2.1 N/mm2 小于 梁底模面板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13N/mm2,滿足要求!2.撓度驗算根據建筑施工計算手冊剛度驗算采用標準荷載,同時不考慮振動荷載作用。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 0.677ql4/(100EI)=l/250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壓力線荷載:q =q1+q2=4.284+0.072=4.356kN/m; l-計算跨度(梁底支撐間距): l =200.00mm; E-面板的彈性模量: 43、E = 9500.0N/mm2;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200.00/250 = 0.800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 0.6774.3562004/(10095009.72104)=0.051mm;面板的最大撓度計算值: =0.051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許撓度值: =0.8mm,滿足要求!六、梁底支撐木方的計算1.荷載的計算(1)鋼筋混凝土梁和模板自重設計值(kN/m): q1 = 1.2(24+1.5)0.70.2+0.30.2(20.55+0.2)/ 0.2=4.752 kN/m;(2)施工荷載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kN/m): q2 = 1.4(2+2)0.2=144、.12 kN/m;均布荷載設計值 q = 4.752+1.120 = 5.872 kN/m;梁兩側樓板荷載以集中荷載的形式傳遞,其設計值: p=0.201.20.1524.00+1.4(2.00+2.00)(1.20-0.20)/4=0.496kN2.支撐方木驗算本工程梁底支撐采用方木,方木的截面慣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彈性模量E分別為:W=51010/6 = 8.33101 cm3;I=5101010/12 = 4.17102 cm4;E= 9000 N/mm2;計算簡圖及內力、變形圖如下: 簡圖(kNm) 剪力圖(kN) 彎矩圖(kNm) 變形圖(mm)方木的支座力:N1=N2=1.08345、 kN;最大彎矩:M= 0.570kNm最大剪力:V= 1.083 kN方木最大正應力計算值 : =M/W=0.57106 /8.33104=6.8 N/mm2;方木最大剪應力計算值 : =3V/(2bh0)=31.0831000/(250100)=0.325N/mm2;方木的最大撓度: =2.834 mm;方木的允許撓度: =1.2001000/250=4.800 mm;方木最大應力計算值 6.837 N/mm2 小于 方木抗彎強度設計值 f=17.000 N/mm2,滿足要求!方木受剪應力計算值 0.325 N/mm2 小于 方木抗剪強度設計值 fv=1.700 N/mm2,滿足要求!方木46、的最大撓度 =2.834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許撓度 =4.800 mm,滿足要求!七、梁跨度方向鋼管的計算作用于梁跨度方向鋼管的集中荷載為梁底支撐方木的支座反力。鋼管的截面慣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彈性模量E分別為:W=5.08 cm3;I=12.19 cm4;E= 206000 N/mm2;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集中力P= 1.083 kN 支撐鋼管計算簡圖 支撐鋼管計算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計算變形圖(mm) 支撐鋼管計算剪力圖(kN)最大彎矩 Mmax = 0.173 kNm ;最大變形 max = 0.177 mm ;最大支座力 Rmax = 3.539 47、kN ;最大應力 =M/W= 0.173106 /(5.08103 )=34.1 N/mm2;支撐鋼管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f=205 N/mm2;支撐鋼管的最大應力計算值 34.1 N/mm2 小于 支撐鋼管的抗彎強度設計值 205 N/mm2,滿足要求!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max=0.177mm小于600/150與10 mm,滿足要求!八、扣件抗滑移的計算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培訓講座劉群主編,P96頁,雙扣件承載力設計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1.00,該工程實際的旋轉雙扣件承載力取值為16.00kN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48、算(規范5.2.5): R Rc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16.00 kN; R - 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計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根據前面計算結果得到 R=3.539 kN;R 16.00 kN,所以雙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 九、立桿的穩定性計算立桿的穩定性計算公式 = N/(A)f1.梁兩側立桿穩定性驗算其中 N - 立桿的軸心壓力設計值,它包括:縱向鋼管的最大支座反力: N1 =3.539 kN ;腳手架鋼管的自重: N2 = 1.20.1296.7=1.038 kN;樓板混凝土、模板及鋼筋的自重:N3=1.2(1.200/2+(1.20049、-0.200)/4)0.6000.300+(1.200/2+(1.200-0.200)/4)0.6000.150(1.500+24.000)=2.524 kN;施工荷載與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設計值:N4=1.4(2.000+2.000)1.200/2+(1.200-0.200)/40.600= 2.856 kN;N =N1+N2+N3+N4=3.539+1.038+2.524+2.856=9.957 kN; - 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由長細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計算立桿的截面回轉半徑 (cm):i = 1.58; A - 立桿凈截面面積 (cm2): A = 4.89; W -50、 立桿凈截面抵抗矩(cm3):W = 5.08; - 鋼管立桿軸心受壓應力計算值 ( N/mm2); f -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設計值:f =205 N/mm2; lo - 計算長度 (m); 根據扣件式規范,立桿計算長度lo有兩個計算公式lo=kh和lo=h+2a, 為安全計,取二者間的大值,即: lo = Max1.1671.71.5,1.5+20.2= 2.976 m; k - 計算長度附加系數,取值為:1.167 ; - 計算長度系數,參照扣件式規范表,=1.7; a - 立桿上端伸出頂層橫桿中心線至模板支撐點的長度;a=0.2m; 得到計算結果: 立桿的計算長度 lo/i = 2975.85 / 15.8 = 188 ;由長細比 lo/i 的結果查表得到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 0.203 ;鋼管立桿受壓應力計算值 ;=9957.026/(0.203489) = 100.3 N/mm2;鋼管立桿穩定性計算 = 100.3 N/mm2 小于 鋼管立桿抗壓強度的設計值 f = 205 N/mm2,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