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陶瓷領域專利無效案件統計分析(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26670
2022-07-01
3頁
26.86KB
1、中國建筑陶瓷領域專利無效案件統計分析摘 要:本文以中國建筑陶瓷領域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無效案件為統計分析樣本,通過對其進行統計分析,全面了解我國建筑陶瓷領域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無效案件狀況。統計表明,在建筑陶瓷領域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無效案件數量僅為61件,并以陶瓷機械設備專利為主。本文著重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以便今后發展建筑陶瓷領域專利工作的提供指導意義。 關鍵詞:建筑陶瓷;專利;無效;統計1 前言專利權,簡稱“專利”,是發明創造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特定的發明創造在一定期限內依法享有的獨占實施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我國自2009年10月1日實施的最新專利法中,第四十五條規定:“自國務院專利行政部2、門公告授予專利權之日起,任何單位或者個人認為該專利權的授予不符合本法有關規定的,可以請求專利復審委員會宣告該專利權無效。” 可見,專利無效過程是專利申請人(專利權人)和其利害關系人的一種申訴途徑體現,更是專利價值和專利利害關系人利益的集中訴求與爭奪。通常經過無效過程的專利也是本領域的核心專利,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因此具有很高的分析價值。建筑陶瓷屬于傳統產業,分析此領域專利文獻資料較少,尤其對專利無效案件的分析未見報道。為了更好的把握建筑陶瓷領域專利無效情況,為本領域知識產權發展提供數據參考,本文對國家知識產權公布的建筑陶瓷領域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無效案件進行了系統分析,數據來源soopat數據庫3、里的中國專利復審無效數據庫,數據篩選方法為技術關鍵詞檢索后下載全部數據,人工分揀并結合計算機軟件進行分析。2 建筑陶瓷領域無效專利案件統計結果分析通過人工分揀以上檢索式所得數據,得到屬于建筑陶瓷領域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無效案件數量僅為61件。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從業經驗,認為造成以上結果的理由如下:(1) 建筑陶瓷領域專利保護意識不強,業內模仿抄襲現象嚴重;(2) 基礎專利較少,改進型專利較多;(3) 專利維權成本高,賠償金額低,企業更愿意通過技術機密形式來保護自己的創新;(4) 缺少熟悉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專利人才,多數專利的獨立權利要求中非必要技術特征過多,造成保護范圍過窄,容易被競爭對手規避;4、(5) 專利布局零散,沒有完善的保護體系,專利申請存在單一性思維,技術人員對專利知識嚴重缺乏,企業內部管理多為兼職;(6) 專利申請目的不正確,很多不是為了保護自身知識產權而是有其它目的,例如: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完成項目驗收指標、商業宣傳等。在以上統計的無效案件中,發明為20件(占比32.79%),實用新型為41件(占比67.21%)。以上數據說明在建陶陶瓷領域容易確權的實用新型專利是無效案件的主體,這也與專利無效案件的整體統計一致。實用新型專利只保護占有一定空間結構的產品,易確權、易得到侵權證據,而且對創造性要求較低,一直是傳統行業專利訴訟糾紛的主體。在以上統計的無效案件中,目前法律狀態為無5、權的案件為46件(占比75.41%),其中,被復審委做出決議無效的案件為19件,而因為未繳年費造成無權的案件為18件,這也進一步說明在建筑陶瓷領域專利權維持期較短,即使經歷過無效訴訟的案件,也有很大比例因未交年費而造成專利權失效。歷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公布的無效決定數量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2005年以前,專利復審委做出無效審查決定案件很少,2005年以后數量急速上升(除2012年外),這說明隨著人們對專利保護意識的逐漸加強,國家對專利保護力度逐步加大,使得專利訴訟糾紛案件逐年增多,通過抄襲模仿,無償使用別人知識產權的日子將一去不返。3 建筑陶瓷領域專利無效案件技術主題統計分析為更好地6、對中國建筑陶瓷領域專利無效案件技術主題進行統計,筆者按照專利文獻公開的技術主題內容,將其分為:原材料(指建筑陶瓷生產所用原料及其生產工藝)、機械設備(指建筑陶瓷生產過程中所用到的機械設備)、窯爐(指燒制建筑陶瓷產品所用的窯爐)、產品(指建筑陶瓷制品及其生產工藝)四個技術主題。統計結果為:原材料為9件(占比14.75%)、機械設備為34件(占比55.74%)、窯爐為3件(占比4.92%)、產品為15件(占比24.59%),其詳情如圖2所示。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出,無效案件中機械設備所占比例最大,是本領域技術主題爭議的焦點。筆者認為造成以上比例分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1) 容易確權的機械設備專利7、是無效訴訟的焦點。通常無效請求人是因為專利權人對其提出專利訴訟才會提出無效訴訟。原材料專利多涉及原材料的制造方法或配方組分,這種專利難以確權,而且更難以取證;對于此類中組分配方的專利,目前多數的撰寫方式是對原材料的配方組分進行限定,而市面上可購買的是最終原材料成品,兩者多數情況下有一定差異,這就更不易確定是否侵權。機械設備可以通過觀察拆解確定其結構,很容易確定是否侵權,而且產品也易于購得(大型設備除外)。因此,是本領域無效案件爭議的焦點。窯爐多是窯爐設計公司按照委托公司需求進行設計,其圖紙和技術方案對于競爭對手基本是保密的,而且很少有供應商起訴自己客戶的情況,所以窯爐專利無效案件較少。產品專利8、和原材料專利類似,多涉及制造方法或產品配方組分,同樣難以確權和取證。(2) 處于產業鏈上游的技術主題是建筑陶瓷領域專利訴訟爭議的焦點原材料、機械設備、窯爐處于建筑陶瓷產業鏈的上游產業,同時也是建筑陶瓷領域創新的集中地,產業鏈下游的產品需要創新很多需要上游產業提供技術支持。圖2的數據顯示,原材料、機械設備、窯爐三者的占無效訴訟案件為46件,是產品的三倍多,也驗證了以上的論斷。(3) 機械設備專利多為實用新型專利機械設備專利多為實用新型專利,因此只需進行形式審查,而且對創造性要求低(注:在專利法22條3款中規定“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具有實質9、性特點和進步。”)。在上述機械設備無效案件中,發明專利有5件(占比14.71%),實用新型專利有29件(占比83.29%),沒有進行實審的機械設備專利申請很容易授權,另外,由于其易于確權,所以經常被拿來作為訴訟的武器。另外,通過對產品技術主題的專利無效案件進行分析,案件中披露的技術方案多集中在有特殊功能或裝飾效果的產品上。這些技術,可以引領行業潮流,而且能在一定時間內帶來良好市場收益,因而成為侵權的重點。4 爭議焦點專利爭議焦點專利是指至少經歷過兩次無效程序的專利,其中,公開的技術通常具有特別高的實用價值。表1為建筑陶瓷領域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的爭議焦點專利,其中法律狀態為無權的專利已經成為公知10、技術,可以無償應用。5 結語對建筑陶瓷領域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無效案件進行統計分析,可以斷定隨著我國專利保護體系逐步完善、專利保護力度逐漸加大,以及科技創新投入的不斷增加,即使對于像建筑陶瓷領域這樣的傳統領域,專利糾紛也會以幾何級數暴增。因此,提早做好專利工作也意味著搶占了未來競爭的先機。筆者認為要做好建筑陶瓷的專利工作首先要加大創新投入,特別是對產業鏈上游的原材料和機械設備更要側重投入,因為其是專利糾紛的焦點,更是推動產業進步的關鍵;其次,要培養熟悉本領域技術的專利人才,改變目前因跨行業代理造成專利質量不能保證的現狀;再次,要注重專利保護范圍和專利布局策略,而不是本末倒置,為了專利證書而申請專利;最后,要利用好專利數據庫推動創新。表1爭議焦點專利的情況
地產商業
上傳時間:2022-04-25
10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