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建筑設計方案說明(8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26733
2022-07-01
8頁
21.90KB
1、XXX小一、項目背景:設計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2)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區建筑設計方案說明三、項目設計理念:以創造現代、文明、自然的生活方式為出發點,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和別具特色的單體設計全面提升生活層次,目的是創造出新穎、健康的建筑內外環境。考慮當地實際的消費模式及習慣,結合我們對住宅建筑發展潮流、趨勢的研究與判斷,總結確立了以下幾條設計原則:現代的社區應該包括開放的內涵,體現在空間、功能等模塊的設計上,另如:戶外空間,道路的通向開放性的社區活動和人際交往,私人家庭的對外接納與交流。從宏觀上在設計中貫穿可持續發展原則,使小區環境生態得到最大的保護、利用。3、時代性適應時代的2、發展和科技的進步,e生活寬帶傳輸、電子商務、SOHO 、VOD 視頻點播等不僅是一種時尚,且已上升為必需,小區內按照國標進行智能化配備,為此提供基礎。對自然條件的關注成為在設計中情趣與感性表現的基礎。人類的外在環境已不再是過去的自然生態系統,它是一種復合人工生態系統。自然形態與建成形態之間的界線變得日益模糊,自然要素投入建筑,建筑構成景觀的框架。而對自然條件的理解現在已經擴展到對人文、歷史等因素的關注。結合本地特定的自然環境條件,在設計階段充分體現對小區建設生態性的關注尤為重要。四、規劃設計1、規劃指導思想本項目規劃設計充分考慮地塊場地特征與地方文脈的獨特品質使小區環境和房型能在較長時期保持實3、用性,最大限度滿足小區業主日益增加的對環境雅致的良好居住空間,體現出新世紀充滿社區歸屬感的生活風貌。為倡導健康品位的生活方式,小區遍布室內外健身設施、兒童游戲。設置休閑觀賞性設施,更有毛石景壇、拼花鋪底等點綴小區文化景觀。2、空間布局空間:內虛外實,內陰外陽。入口空間的層次和序列,引導序列和高潮增加進深感,有精致的小區又有擴大的開放空間。整體空間是以小區集中綠化形成的大空間逐漸滲透到庭院空間的綠化體系中,形成一個主次分明的空間體系。3、活動空間體系,滿足不同的活動需要。(3)兒童及健身活動場地根據各自特點,分開布置,滿足每個組團的服務要求,內部布置活動器械和場地。4、道路交通系統設計;(1)居4、住區建成后應具備良好的外部交通條件。居住區道路在保證內外交通聯系便利、暢順的前提下,創造適度的人車分流交通系統。同時又將道路設計與住區形成一個組團的聯系,入戶車行道路呈枝形放射到達每家每戶。人行系統與休閑步適、中央綠地、組團綠地室外廣場相結合。(3)小區機動車停放采用室內停車位及地面停車兩種形式。5、綠化景觀系統設計:城市的高度聚集造成了擁擠和喧鬧的現代“一個城市病態”,快速的生活節奏使人們的生活蛻變為家與公司兩點一線奔波。創造一個寧靜的生活環溫馨的家,對忙碌了一天的業主來說可謂是沙漠里的綠洲、駭浪中避風港。在這有品位的環境中,有業主渴望交往的休閑空間,同時又有充滿陽光與朝氣的健身環境,因此通5、過以下手法營造出一個“都市綠洲” 這種生態文化型的理想生活居住空間;中央綠地設置景觀節點,靠近城市道路局考慮要求,錯落有致,形成了一個有序空間。各具有特色的四季喬木、灌木、鮮花草坪,質感強烈的壓模仿石小徑、古樹草亭、木制曲廊、特色宅前花園圍墻、林蔭道、休閑座椅等構成了一副動人的美景。而地面鋪砌動與靜、平與濕、光滑與粗糙,規則與不規則形成的場所感。總之,以上手法的運用使整個小區環境設計在講述均好性的基礎本工程配套設計包括給排水規劃設計(其中排水設計為雨污分流式),電力、電訊規劃設計,燈具工程設計,監控設計等。六、建筑設計:(一)住宅單體建筑設計:1、總體原則:基于對本地塊形狀況、景觀條件、社會需6、求等方面的研究,本著“豐富內涵的同時注重其外延,追求其文化附加值,力求創造一個格調高尚、戶型多樣、成熟、切和實際的高品位、高質量的生活空間。2、里面造型鑒于項目開發量較大,如何做出特定環境下的特定形式,從地域與地段、歷史與文化,傳統與當地關系等角度研究,都必須對小區的開發做出一個負一切為住戶著想”的原則進行設計,從功能平面到造型風格進行深入探提煉與概括,巧妙運用建筑符號如凸窗等,通過材質的場面、色彩、肌理的表現、結合現代建筑對比例、尺度的理解和把握,使建筑造型整體簡潔大方,達至簡練成熟的視覺效果,并充分體現住宅作為一種特別的生活方式所包容的生活情趣。建筑設計注重參與性及周圍住宅的和諧對話,既在7、體量、形式、色彩上成為獨特亮點又與環境融為一體。整體造型上力求體現簡潔、明了的風格。夾著“(二)公共建筑設計1、總體原則:根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xxxx0-93的要一切為住戶著想”的原則進行設計。垃圾房放置沿東側道路,方便垃圾的外運,具體位置詳總平面圖。5、配電房:小區內在隱蔽位置設置了配電房,滿足小區住戶的用電需要。具體位置詳總平面圖。6、機動車停車場地:小區內機動車停放采用內外兼顧的方式,該小區設置室內停車場地217個;室外停車以綠地停車和路邊停車為主,其地停車與樹陣式綠地相結合,可提供停車位8、自行車停放:小區內每棟住宅樓底層均設計了自行車必須停入儲藏室內,提升小區檔次同時也便于8、管理。(三)消防設計小區主要道路與城市道路緊密相連,小區內道路循環連通,道路寬為40輛。2.50m高的儲藏室兼自行車庫,儲藏室面積滿足規劃要求(47m.滿足消防要求。1.5輛/戶)。小區物業要求1、各現行有關設計規范、規程: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J19-87);砌體設計規范(GBJ3-88);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89);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J11-89);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7-89);建筑樁基技術規范(GBJ94-94);多孔磚 KPI 型建筑抗震設計與施工規程(JGJ68-90);住宅廚房、衛生間會所2.0千牛/平方米1.5千牛/平方米0.4千牛/平方米0.4千牛/平9、方米(2)基本風壓(3)基本雪壓3、結構重要性及安全等級:本工程類別為乙級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框架抗震等級4級。(二)結構選型與計算方案:本工程多層住宅,擬采用磚混結構;對空間有一定要求的會所擬采用框架結構。本工程結構計算采用計算輔助設計完成,所有構件尺寸選定及配筋計算均由程序進行,并加以人工干預。計算機所使用程序將采用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PK 、 PMCAD 工程部編制的結構計算系列軟件包。(三)地基基礎:人工換土)淺基。八、給排水設計說明(一)設計依據:1、建筑給排水設計規范(GBJ15-88)2、室外給排水設計規范(GBJ13-86)3、室外給排水設計規范(GBJ14-87)4、建筑10、設計防火規范(GBJ1687)(xxxx年版)5、泵站設計規范(GB/Txxxx5-97)水壓為P=0.2Mpa,室外給水管道采用給水鑄鐵管,環狀供水,沿管道敷設,給水管徑為150N,埋深不小于0.7M,此管網供給各小于12單體建筑(此類建筑不設消防給水)的生活給水系統、超過12米建筑的底下四層的生活給水及綠化用水。同時,室外消防設置2個消防栓,室外消防水量120/s,消防栓保護間距為120米,沿道路設置。為超過12米的建筑的生活給水底下四層由室外生活與消防合用系統直接給水,四層以上由變頻水泵供應。水泵引入水管為防泵房設在地下室,消防水源利用水景水流。生活水泵房和消防水泵房合用。2、生活污、廢11、水及處理系統;本工程嚴格執行雨,污水分流的排放體制。污水排水量按生活水的90%計算,最高日生活排水量100M2/日。室內生活污、廢分流,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派入市政污水管網。污水管網采用UPVC排水管。DN150,出(二)設計范圍:1、小區內變配電所電氣設計2、小區內各建筑單體的室內電氣設計(三)供電設計:(一)電力1、負荷等級:住宅的主要用電設備為住宅內的照明和各類家用電器,公共建筑內的照明、空調設備、水泵、防報警設備,配電電壓為防用電設備按二級負荷設計,其余均按三級符合設計。2、供電電源及電壓:由城市電力網電力電纜引入本住宅區,在區內設電力開關站,按供電引1.5 m居住建筑設一座,戶外箱式變12、供電和公建低壓用電,高壓電纜以,1萬住宅照明插座設計按國家住宅規范要求設計,計算到戶。公建按用點單位計算,其他用電可按分計算收費。配電線路采用塑料銅芯線穿阻燃PVC 管敷設。(二)弱電1、市內電話標注及測量:標準:居住建筑:2線對/戶公建:1線對/100平方米測量:居住建筑:2150戶=300線對其他:20線對2、有線電視:每戶住宅按2只電視終端設計,公建部分按實際需要設計。3、寬帶網絡及保安系統:設計考慮寬帶管線入口預留接口,住戶及公建相關信息以總線方式通過環網,傳輸至物業管理系統,網絡系統具有以下功能:(1)與國際互聯網絡連接。、煤氣)出戶抄表。住戶三表信息通中心,進行紀錄儲存。十、環保衛生4、各設備(水泵)采用低噪音設備。5、生活污水經地理式WSHA 生活污水厭氧處理,達到國家地面水排水標準后排放。6、各污、廢水立管均設室內透氣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