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層建筑案例—京基100(20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26872
2022-07-01
20頁
1.16MB
1、超高層建筑案例京基1001.項目概況項目概況京基100,樓高441.8米,共100層,是目前深圳第一高樓、中國內地第三高樓、全球第八高樓。位于我國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由來自英國的兩大國際著名建筑設計公司-TFP和ARUP聯合設計,結構形式采用核心筒和桁架結構,高寬比為9.51。塔樓外墻采用全玻璃幕墻,顯得華麗而高雅。集超5A甲級寫字樓、國際商業KK-MALL,鉑金五星級瑞吉酒店于一身。由京基100大廈了涵蓋全市74%的銀行機構、80%的保險機構和40%的證券機構,集中了全市60%的金融資產、90%的外資銀行,區域價值得天獨厚,全球第五大金融中心。2.京基京基100核心筒設計核心筒設計2.1京基2、100垂直功能分區京基金融中心大廈共100層,高度為441.8m,功能甲級辦公樓和白金五星級豪華酒店。1-72層為辦公,建筑面積約為17.6萬;75-100層為酒店,建筑積約為4.6萬,擁有客房298間客房,圍繞中庭環形布局,酒店接待大廳設于94層,其上為獨具特色的鵝蛋形餐飲空間。大廈在18層及19層兩層、37層及38層兩層、55層及56層兩層、73層及74層、91層及92層設置了避難區及設備層,用敞開樓梯將18層及19層、37層及38層、55層及56層連接成兩層敞開避難空間。2.2京基100核心筒設計京基金融中心大廈辦公層平面近似為長方形,南北兩個長邊為向外的弧形,長邊長57.6m,短邊長約3、為44-49m,核心筒位于中部;低區核心筒尺寸為37.823.1m,到了高區由于取消了從負一層及首層往返于39層及40層的辦公4穿梭電梯,核心筒尺寸縮小為34.423.1m。辦公標準層建筑面積約為2400-2600,核心筒建筑面積為715-872,整個核心筒位于平面中部,周邊形成采光良好、視野開闊的辦公空間,辦公進深為9-13m,含公共走道面積的辦公使用率達到66%-73.5%,不含公共走道面積的辦公使用率約為60%。經統計,該超高層建筑核心筒內各項服務配套功能的指標包括:辦公標準層最多的電梯井道有34個,含辦公分區客用電梯20臺(共4組),辦公雙轎廂穿梭電梯6臺,從首層直接到94層酒店大堂的4、酒店穿梭電梯4臺,消防電梯兼服務電梯2臺,從地下層直接到74層酒店服務層的酒店服務電梯2臺;消防疏散樓梯間及前室三個,其中兩部疏散樓梯與消防電梯前室合用;公共衛生間設在分區電梯不停靠層的電梯廳位置,衛生間及茶水間的建筑面積約為60;空調機房兩間,面積共為88;新風井面積12;排風井面積10;強、弱電間面積為18;給排水管井面積約為6。通常辦公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積為總建筑面積的70%左右,當超高層辦公建筑標準層面積約在2000時,核心筒各項服務功能的參考指標如下:1).兩部防煙樓梯間及兩臺消防電梯(兼服務電梯),前室可合用;2).辦公建筑內公共衛生間按辦公人數每25人設一個大便器及洗手盆;3).空5、調機房:一般500-800辦公面積設計一個空調機房,機房面積一般為20-30,每標準層空調機房面積約為40-60;4).強、弱電間面積約為13-15;5).給、排水管井面積約為4-5;6).分區客用電梯群組及前室。3.京基京基100電梯設計電梯設計3.1案例分析電梯設計是超高層建筑核心筒設計的重要環節。電梯的性能主要取決于建筑物內人口密度、電梯的數量和類型以及電梯所服務的樓層數等因素。對辦公大樓來說,早晨上班時刻出現上行高峰客流;中午午餐時間出現強度稍小的一個下行高峰及一個上行高峰;下班時刻出現一個最為強烈的下行高峰。上行高峰形成是由于雇主要求雇員在某一時刻之前到達辦公地點并開始工作,下班下行6、時,乘客對候梯時間的容忍程度較強,所以辦公大樓交通計算一般以解決上班時上行高峰客流為目標。酒店主要的交通模式時段是在客人入住(17:00-19:00)及退房(08:00-10:00)。這兩段時間內,客人會同時進出客房及餐廳,進入及離開酒店,所以客人會乘坐電梯上行及下行。故此酒店客梯系統根據上行及下行之交通情況來模擬。在開始時間前的某一個5分鐘范圍內,乘客的集中率達到高峰,即采用“5分鐘輸送能力”來衡量解決這一個5分鐘范圍內乘客的集中高峰的程度。也就是說5分鐘輸送能力指在5分鐘內電梯所能輸送的人數占要輸送乘客總人數的百分比。京基電梯垂直分布示意京基金融中心大廈電梯系統設計采用國際甲級辦公室的客梯7、計算標準:5分鐘輸送能力在上行高峰期12%;平均運行間隔30s;人員密度12m/人;實際人員占總人數的比例=85%,電梯負載率80%。酒店位于京基金融中心大廈辦公樓層之上,為白金五星級酒店,在核心筒的右側設置4臺酒店高速穿梭客梯來服務賓客從酒店首層大堂直接到94層的酒店接待大廳,然后賓客可從94層酒店大堂向下轉乘酒店客梯到達酒店客房樓層、中餐廳、商務中心及健身俱樂部。3.2案例總結1)200m高的超高層辦公(或酒店)建筑,一般層數為40多層,根據消防的要求要設置避難層,兩個避難層之間一般不超過15層,200m高的超高層建筑要設置兩個避難層,豎向交通通常按消防避難層的設置采取分區停靠的方式,分為8、低、中、高三個區。2)400多米高的超高層建筑,層數大都在100層左右,建筑內人員多,為提高輸送效率和減少核心筒面積,可配置雙層轎廂電梯,通常采取設轉換廳+分區停靠方式,有效設計超高層建筑的電梯的關鍵是運用各種局部電梯進行服務,并把局部區域電梯系統地組織起來,為人們提供快速、高效、平穩的垂直服務,電梯分區宜以建筑高度50m或10-12個電梯停靠站為一個區。3)高層辦公樓電梯的數量是根據人數、高峰等候時間確定,一般可按下列數據估算:(1)每人使用面積為4-10m/人,或按總建筑面積的67-73%(一般取70%)計算使用面積。(2)高峰等候時間為30-35s、40s、50s。(3)電梯載重量為139、50-1600kg。(4)辦公建筑一臺1000kg客梯服務的建筑面積為4000-5000m,超高層辦公1000kg客梯服務的建筑面積可為3000m。為提高效率,超高層辦公電梯載重量可取1600kg。4)辦公乘客電梯高峰期5分鐘內運客量按13-15%計算,或按30分鐘內運載總人數90%計。5)酒店客梯的數量是根據酒店星級確定的,一般可按每70-100間客房配置1臺載重量為1000-1600kg的客梯。6)電梯間隔時間及候梯時間:電梯間隔時間一般是指轎廂從門廳出發的平均時間。候梯時間常取間隔時間的60%。不同的建筑類型電梯間隔時間不同:酒店電梯間隔時間可取40-60s;多機構辦公建筑上樓峰值無下樓10、時電梯間隔時間取25-30s,上樓峰值有10%下樓時電梯間隔時間取30-35s,雙向峰值上下樓各50%時電梯間隔時間取35-45s。7)分區時乘客在轎廂內停留的時間一般小于60s較為理想,90-120s為極限。8)電梯速度分為低速(2.5m/s)、中速(2.5-5m/s)、高速(5m/s)和超高速(6-10m/s)。9)第1個50m電梯速度可采用1.75m/s,然后每隔50m升一級,速度加1-1.5m/s,超高層建筑可取高值。10)通往最高層的觀光層電梯應是直達。11)單組電梯的數量不應多于8部。12)候梯廳的深度應不小于3m,且不宜大于4.5m4結語通過京基100超高層核心筒與電梯設計的研究,我們深刻體會到這兩方面事關項目品質成敗,在方案之初就應組織多輪研討,詳細科學分析計算。超高層建筑的核心筒集合了電梯井道、消防樓梯間和前室、機電設備機房、管道井及衛生間等服務性空間,核心筒的大小、位置和布局與建筑功能、建筑體型及平面形狀等因素密切相關。此外,在超高層建筑中電梯作為垂直交通工具,其數量的配置、控制方式及有關參數的選定不僅直接影響建筑物的一次投資,而且還將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經營服務質量。恰當地選用電梯的臺數、容量、運行速度、控制方式非常重要,且電梯一經選定和安裝使用就幾乎成了永久的事實,因此,在設計中尤其對電梯的配置應予以充分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