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鄰建筑物構筑物防護專項施工方案(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27180
2022-07-04
4頁
22KB
1、毗鄰建筑物(構筑物)防護專項施工方案民營科技2012年第2期建筑?規劃?設計毗鄰建筑物(構筑物)防護專項施工方案李鳳香(牡丹江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黑龍江牡丹江157000)摘要:通過實踐分析,重點討論建筑物施工對周圍建筑物的影響,介紹了施工中對相鄰建筑的安全保護措施以及應急搶救措施.關鍵詞:建筑物施工;周圍環境影響;保護措施1施工中對相鄰建筑的安全保護措施1.1基礎施工前,項目部應認真研究地質勘察資料,與設計部門充分溝通,確定正確的施工方案.甚至采取必要減震隔振措施,基施工前和施T過程中應建立和加強對可能產生影響的毗鄰建筑物的觀測,跟蹤記錄其有無裂縫以及發生發展情況,并與有關部門協商采取相應的有2、效對策.lI2對要建的建筑物周圍,不宜堆放大量的建筑材料或土方等,以免地面堆載引起建筑物附加沉降.開挖深基坑及降水工程,應做好基坑支護,采取相應措施防止土體變形與地下水位變化對鄰近建筑物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1.3對原有鄰近建筑物,為保證施工期間及其以后的安全和正常使用,一股青況新設計的基礎埋深不宜大于原有相鄰建筑的基礎埋深.設臨時加固支撐,打板樁,地下連續墻等施工措施,或加固原有建筑物地基,以免開挖基坑時,原有建筑物的地基松動.但由于新建筑為高層并設有地下室,基坑支護采用深基坑鉆(挖)孔排樁支護并在基坑內設支撐結構方案,支護樁由鉆孔灌注樁和水泥土攪拌樁組成,鋼筋混凝土鉆孔灌注樁的直徑為10003、mm,長度分別為1317m,其頂部設置鋼筋混凝土冠梁GL,斷面為1000mmxl000mm.水泥土攪拌樁設兩排,布樁方式為500350,前后左右相互重疊組成止水帷幕,樁長11-13m,水泥摻量15%,且每米(深度)55kg,采用二噴三攪工藝.坑內設置上下兩道鋼筋混凝土支撐,第一道支撐斷面為:主撐ZClO00mmxlOOOmm,斜撐XC1800mmx1000mm,斜撐XC6OOmmx600mm,第二道支撐斷面為:主撐ZC1000ram1000mm,斜撐XC2800mmx1000mm,腰梁YLlOOOmmxlOOOmm.第一道支撐標高為1.3m,第二道支撐標高為-2.7m,由于屬大型地下室基坑,在4、基坑內設置36根鋼構柱作為內支撐的中間支座.1.4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施工現場及毗鄰區域內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通信,廣播電視等地下管線資料,氣象和水文觀測資料,相鄰建筑物和構筑物,地下丁程的有關資料,充分掌握相關資料,熟悉地下管線隋況,做好對相鄰建筑和有關設施的保護措施.1.5基坑開挖之前,要按照土質情況,基坑深度以及周邊環境確定支護方案,其內容應包括;放坡要求,支護結構設計,機械選擇,開挖時問,開順序,分層開挖深度,坡道位置,車輛進出道路,降水措施及監測要求等.1.6支撐拆除.1)內支撐拆除時應觀察周圍的環境青況來決定,制定周詳的施工作業方案是根據先置換然后在拆除的原則進行的,應認真5、的進行施工操作,在拆除每層內支撐的前后過程中一定要加大對附近環境的監控力度,如果突然出現特殊情況要立刻停止拆除,然后馬上采取相應的措施來防護,這樣就能保證換撐安全,可靠.2)內支撐相應層的主體結構達到規定的強度等級,并可承受該層內支撐的內力時,按規定的換撐方式將支護結構的支撐荷載傳送到主體結構后,方可拆除該層內支撐,在拆除下層內支撐時,支撐立柱及支護結構在一定時期還處于T作狀態,必須小心斷開支撐與立柱,支撐與支護樁的節點,使其不受損傷,最后拆除支撐立柱時,必須作好立柱穿越底板位置的加強防水處理.3)第一,第二道支撐凈距2.3m,為減少變形,在拆除方法上采用人工拆除,平緩完成支撐體系的轉換.1.6、7施丁方案的制定必須針對施T工藝結合作業條件,對施_I二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坍塌因素和作業條件的安全及防止周邊建筑,道路等產生不均勻沉降,設計制定具體可行措施,并在施工中付諸實施.2施工中的質量保證措施2.1挖土與基坑支護兩方案同時會審,相互配合,確保質量.挖土時,承臺改為人工挖土.基坑邊沿要間隔一承臺也要采用人T挖土,其基坑內邊多留三角土,增加被動側壓力.2.2基坑挖到基底時,必須抓緊做磚模及時刻底(墊層),進入地下室施工.側壁板施工完畢后在側壁外四周及時回填,采用素土分層夯實.2.3挖土時要經常觀測土體的變形,并做好全面記錄.要做到信息化施工,若有意外情況及時采取應急措施.為確保設計質量,施T7、時除了嚴格按圖紙施工外,還必須在施丁時加強質量管理.1)開T前,組織施工人員認真學習基坑支護施工方案,并對可能出現的的問題提出應急處理措施.2)對整個施工過程,均實行崗位責任制,定人定點責任,做好施工質量監督檢測工作.工程技術組全面負責整個支護結構工程的質量,確保每道工序符合設計圖紙與施工方案,達到優質要求.3)嚴格把住鋼材,電焊條等材料的質量關,杜絕不合格的建材進入_T地.4)加強質量管理,對每個施工環節嚴格把關,對坑壁垂直度,鋼管平整度,焊接質量等進行嚴格監督檢查.5)做好隱蔽T程施工記錄,特別是人土鋼管插入長度,必須進行丈量.6)基坑支護屬于動態施工,在確保質量前擔下允許按實際睛況予以調8、整.3基坑監測工作基坑的監測.T二作請有資質的監測單位進行監測,施工單位與監測單位密切配合,做好檢測元件的安放和保護工作.基坑的環境監測是確保基坑支護安全,避免事故發生的必要措施,它是整個基坑支護施T過程中的天氣預報,可以達到信息化施工.3.1監測內容.1)支護結構頂部水平位移與沉降監測;2)基坑周邊影響范圍內建構筑物及道路,管網等的沉降觀測;3)事先對地面上建構筑物作出原位原縫監測,作出監定預報.3.2監測頻率.在基坑開挖期間每天監一次,變形較大處每天測二次.觀測周期至地下室底板澆完為止.3_3監測報警值與變形速率.報警值如粘土為基坑深度的0.5%,一般淤泥為1%,流塑狀淤泥為2%.每天變形9、速率一天內不超過5mm.34監測資料整理.根據觀測記錄把如下內容進行整理留檔,內容包括工程名稱,平面布置,各測點水平位移與沉降的實測值,最大變形值,發展方向,發展速率等.3_5監測結果的分析與評價.在獲取監測結果后及時進行分析,確保產生變形值的原因,全面分析對周邊環境及支護結構安全的影響程度,若發現水平位移速率呈增大趨勢且不收斂時,應及時予以報報警,以便擬定補強方案與應急措施,及時排除險隋.4應急搶險措施對相鄰建筑物和有關設施的保護措施問題,既涉及到基坑的穩定問題,又包含了基坑的變形問題,同時還涉及到土與支護結構相互作用問題,這些問題又受到工程現場的地質,水文,環境,荷載,天氣等諸多因素牽制約束問題.由于地基土質復雜,環境條件的不同,開挖方法的不同,在開挖過程中可能發生預想不到的事故.因此,在土方開挖前要根據以往的經驗和本T程各種條件分析,預測在開挖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預先做好應急措施和補救的準備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對相鄰建筑和有關設施的安全風險和經濟損失.并按制定應急求援預案實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1
2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