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建筑施工測量方案(16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27208
2022-07-04
15頁
823KB
1、XX假日風景工程(A4,A9) 施工測量方案 編制單位: XX置業集團有限公司 第 項目部 編制時間: 二 年 月 目 錄第一章、編制依據3第二章、工程概況32.1工程總體概況32.2單位工程基本情況4第三章、施工測量部署43.1施測原則53.2勞動力安排53.3工作安排53.4施工順序53.5主要施測方法5第四章、施測準備54.1技術準備54.2現場準備64.3儀器準備74.4其他施工準備74.5測量放線的工作條件7第五章、施測方法及技術要求75.1控制網的布設75.2軸線的傳遞85.3高程的豎向傳遞95.4細部放線115.5建筑裝飾施工測量115.6管道安裝測量125.7施工測量放線的復測2、預驗收125.8記錄12第六章、變形監測12第七章、施測的質量標準及保證措施12第八章、測量成果保護措施13第九章、安全注意事項13第一章、編制依據序號名 稱編 號1XX假日風景工程(A4,A9)施工圖紙2 XX假日風景工程(A4,A9)施工組織設計3地質報告工程編號SDYT-K-2011-754鋼筋砼高層混凝土結構技術規范JGJ3-20035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DB11/T446-20076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7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19978工程測量規范GB500026-20079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DB11/T446-2007第二章、工程概況工程位于XXXXXXX3、XXX路交匯處,建筑面積約9.9萬平米,其中包括地上建筑面積約7.6萬平方米,地下車庫約2.3萬平方米;共包括12棟樓,其中2棟5層的多層,1棟9層的小高層,5棟11層的小高層,1棟15層的高層,2棟18層的高層,1棟25層的高層,其中多層建筑面積約0.6萬平方米,小高層建筑面積約2.9萬平方米,高層建筑面積約3.5萬平方米,配套及商業建筑面積約0.6萬平方米。2.1工程總體概況序號項目內 容1工程名稱XX假日風景工程(A4,A9)2工程地址3建設單位4設計單位5監理單位6質量監督單位7施工總承包單位8資金來源私募10合同工期11合同質量目標合格,市優質獎,確保省級安全文明工地。2.2單位工程4、基本情況序號項目內容1建筑功能民用住宅2建筑面積總建筑面積:99000地上部分建筑面積:76000地下車庫建筑面積:約230003建筑層數2棟5層的多層,1棟9層的小高層,5棟11層的小高層,1棟15層的高層,2棟18層的高層,1棟25層的高層。4建筑層高地下:地上:5基礎底絕對標高A4區24#、37#樓為15.000米,25#、35#、36#、38#樓為14.500米,車庫基礎底最高為15.800米。A9區57#、58#、59#樓為17.500米,47#樓為16.500米,48#、56#樓及車庫基礎底最高為18.800米。6建筑平面橫軸編號115縱軸編號AE橫軸間距A4:101050mm;縱5、軸間距A4:117000mm; A9:125530mmA9:118700mm第三章、施工測量部署3.1施測原則 嚴格執行測量規范;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確定平面控制網,后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各局部軸線的定位放線。必須嚴格審核測量原始數據的準確性,堅持測量放線與計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測量工作執行自檢、互檢合格后再報檢的工作制度。 測量方法要簡捷,儀器使用要熟練,在滿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爭做到省工省時省費用。明確為工程服務,按圖施工,質量第一的宗旨。緊密配合施工,發揚團結協作、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工作作風。3.2勞動力安排現場配備放線員3名,配合人員6名,驗線員3名。3.3工作安排6、本工程的控制測量由項目部負責;細部施測工作由勞務分包方承擔,項目部指派6名專業技術人員和配合勞務技術人員進行日常管理工作;測量檢驗由項目部技術部門及專業測量人員共同負責; 3.4施工順序平面控制網測設高程控制網測設工程細部測設施工過程測量和控制檢驗測量(驗線)。3.5主要施測方法施工平面控制網測設擬采用全站儀坐標測量;基礎及地下樓層放線主要采取經緯儀方向線法進行測量放線;0.000以上軸線傳遞擬采用激光鉛直內控法。高程控制擬采用S3水準儀;高程傳遞擬S3水準儀50米大尺進行傳遞。 第四章、施測準備4.1技術準備4.1.1對進場的測量儀器設備進行計量檢定,工程開工確保器具在受控狀態下使用,并定期7、對儀器進行校驗。4.1.2熟悉圖紙、了解建筑定位及樓層放線的相關要求,校核圖紙中相關數據,掌握測量放線所需要的幾何尺寸及相關數據。在測量施工開始前,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詳細的設計圖紙審核。總平面圖的審核:建設用地紅線樁點(界址點)坐標與角度、距離是否對應;建筑物定位依據及定位條件是否明確,合理;建筑物的幾何關系;首層室內地坪設計高程、室外設計高程及有關坡度是否合理、對應。建筑施工圖的校核:建筑物各軸線的間距等幾何關系;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及節點大樣圖的軸線尺寸;各層標高(相對高程)與總平面圖中相關部分是否對應。結構施工圖的校核:核對軸線尺寸、層高、結構尺寸(如墻厚、柱斷面、梁斷面及跨度、樓板厚度等8、);對照建筑圖,核對兩者相關部位的軸線、尺寸、標高是否對應。安裝施工圖的校核:對照建筑、結構施工圖,核對有關的軸線、尺寸及標高是否對應;核對設備基礎、預留孔洞、預埋件位置、尺寸、標高是否與土建圖一致。4.1.3向監理提供所用測量儀器的計量檢定證書。4.1.4由技術負責人對測量放線工進行技術交底。4.2現場準備4.2.1交樁進場后,會同監理單位與業主單位辦理紅線樁、控制樁的交接手續和測量資料交接工作。建設單位已給定紅線及紅線樁點為測量施工時主要使用的控制樁點。建設單位提供一個水準控制點,兩個坐標控制點。4.2.2原始測量資料校核對甲方所提供的普通測量成果上高程控制點、坐標控制點進行復測檢查,校測9、合格后,方可作為本工程的高程、平面基準點。為保證建筑物定位依據點的準確可靠,坐標控制點使用前應進行外業校測,建設單位給定的坐標控制點數量兩個。校測樁點的允許誤差,按地方規范要求執行,點位相對誤差5cm。經校核,如果紅線樁點誤差超過允許誤差時,應及時分析出時那個或那幾個紅線樁點或數據存在問題。將分析結果及時通知工程監理人員或建設單位駐現場代表人員,由其決定是否剔除誤差較大的數據還是由城市規劃部門重新進行補測。建設單位提供的水準點是確定建筑物高程的基本依據,建設單位提供一個水準點。使用前用復核法進行校測,其允許閉和差為 mm(n為測站數)。經校核若高程誤差超出允許誤差,應及時分析出是那些高程控制點10、誤差較小,能夠作為高程控制的起始點,將分析結果及時通知工程監理人員或建設單位駐現場代表人員,由其決定是否采用誤差最小的點作為最后的高程控制樁點,或由城市規劃部門重新進行補測,提高高程控制的起始精度。起始數據校核完畢后,應及時將校核結果通知工程監理人員或建設單位駐現場代表人員,并與建設方辦理紅線樁、水準點及相關測量原始資料的交接手續。對移交后的樁點進行妥善保護,防止樁點受到擾動破壞。4.3儀器準備名 稱精 度數 量用 途全站儀2mm+2ppm21臺控制網主軸線等重要部位測設、校核;測量基準的傳遞與復驗;局部主軸線測設、坐標放樣、測距,施工控制測量。S2經緯儀22臺施測面的角度測量、次要軸線的豎向11、傳遞,變形觀測,鋼結構安裝。水準儀S33臺常規水準測量激光鉛直儀102臺控制軸線的豎向傳遞鋼卷尺50m4把量距對講機BFDX(北峰)10臺通信聯絡(項目部人員用)計算機6臺內業計算與管理、測量數據庫。凡進入施工現場使用的所有測量儀器均應按規定進行計量檢定。全站儀、經緯儀、光學水準儀及50m大尺需經有資質計量檢定部門進行檢定,檢定周期一年;對于測力計、盒尺、水平尺等普通計量器具應按照公司的相關規定進行自檢;對于在檢定期內的經緯儀、水準儀每三個月進行一次自檢。保證所有測量器具均在有效檢測期內使用。4.4其他施工準備準備各種測量用記錄、表格。所用表格采用技術資料管理規程的表格。準備好各種測量用輔助材12、料(如:木樁、小線、紅藍鉛筆等)4.5測量放線的工作條件在測量區域內要保證通視條件和量距條件以及牢固的操作平臺。第五章、施測方法及技術要求5.1控制網的布設5.1.1平面控制網的布設從便于施測的角度出發,以建設單位給定的坐標控制樁作為首級控制網,首級控制網作為建筑物整體控制的依據;以首級控制網為基礎,按照本工程特點:A4區縱向以1軸向東平移0.7米,15軸向西平移2米,橫向以B軸向北平移2米,c軸向南平移1米,形成的網格作為A4區第二級平面控制網。(見控制網附圖);A9區縱向取通軸1軸,橫向取57#樓的A軸,形成的網格作為47#、57#、58#樓的第二級平面控制網。縱向取通軸32軸,橫向取5613、#樓的E軸,形成的網格作為48#、56#、59#樓的第二級平面控制網。兩者形成整體上對A9區的控制網(見控制網附圖),第二級平面控制網為與建筑物矩形主軸線平行的矩形控制網,是細部測量的控制依據。第二級平面控制網的樁點采用全站儀坐標測量的方法進行布置。第二級平面控制網的布置應處在施工影響區外,并訂樁作為標記。第二級平面控制網的精度要求:測角精度量距精度第二級控制網101/150005.1.2高程控制網布設依據建設單位提供的一個高程控制點作為本工程的首級高程控制網,在首級高程控制網的基礎上,布設二級高程控制網。二級控制網由兩個高程控制點構成。兩高程控制點直線間距不大于100m,0.000以上施工開14、始后要保證每個樓號外墻至少有一個二級控制網,且在施工過程中不受施工影響。二級高程控制網采用S3水準儀符合路線測量方式進行測設。 二級控制網測設精度測量精度備注第二級高程控制網n為測站數5.1.3控制樁點的設定與保護凡需要在施工階段予以保留的控制樁、水準點,樁的形式均 為截面50mm以上木樁頂訂鋼釘。樁的埋深不小于800mm,樁周設C20cm的砼予以保護,樁頭高出砼面的高度不大于5cm。控制樁四周設鋼管圍欄,并設有醒目的標識,樁點附近不得堆壓材料,防止控制樁被碾軋擾動。各相應控制點間要保留暢捷的測量通道,確保視線的暢通。5.2軸線的傳遞5.2.1 0.00以下施測時,采用經緯儀方向線法、正倒鏡挑15、直線方法,將控制軸線投設到待測層,進行閉合調整后,方可進行細部測量。5.2.2 0.00以上施測時,軸線豎向傳遞采用激光鉛直儀內控法。在首層地面設置投測基點。在首層地面鋼筋綁扎施工時,在欲設置激光投測點的位置預埋100100mm鐵板,鐵板上表面略高于砼上表面。激光投測點的選擇要綜合考慮流水段的劃分,分別在布設激光投測點。施工至首層平面時,對各主軸線樁點進行距離、角度校核,校核合格后再進行首層平面放線。放線后,再將各激光投測點測定在預埋鐵板上,并再次校核,合格后方可進行施工。每層頂板應在各激光投測點相應的位置上預200200mm的接收孔。投測時將激光鉛直儀置于首層控制點上,在施工層用有機玻璃板貼16、紙接收。每個點的投測均要用誤差圓取圓心的方法確定投測點。即:每個點的投測應將儀器分別旋轉90、180、270、360投測四個點,這四個點形成的誤差圓取其圓心作為投測點。每層投測完后均要進行閉合校核,確保投測無誤,再放其它軸線及墻邊線、柱邊線。(如下圖)5.2.3軸線豎向傳遞的精度:3mm/層,15mm/總高。5.3高程的豎向傳遞5.3.1 0.00以下高程傳遞采用水準儀+5m標尺進行傳遞。0.00以下高程測設示意圖5.3.2 0.00以上高程傳遞以首層的標準點位,沿建筑物的大角用鋼尺鉛直向上傳遞。每個施測面至少由兩個點同時向上傳遞,再對傳遞到待測層的兩個高程校核調整后方可使用(以其平均點引測水17、平線)。0.00以上高程測設示意圖5.3.3在各層抄平時,盡量將水準儀安置在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墻柱鋼筋綁扎完成后,在豎向主筋上測設結構標高(500mm線),并用油漆標注,作為支模和澆注混凝土的依據。在墻體、柱上彈距地面(建筑設計標高)的1m控制線作為上層樓板、梁以及裝修施工時的標高依據,水平線標高的允許誤差為1mm。在每層1m控制線位置標注建筑物的相對高程。5.3.4高程傳遞的精度:3mm/層,15mm/總高。5.4細部放線5.4.1 樓層放線施測流程:投設控制點到待測面測設主控制線測設控制線與軸線或次級控制線的交點測設細部軸線或相應控制線測設結構墻柱外廓等細部線驗線。5.4.2細部放線按常18、規方法進行,精度要求詳見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DB11/T446-2007)中的相關規定。5.4.3為了更好的保證施工質量,要求勞務公司在細部放線時,剪力墻兩邊要有20公分的邊線控制線,框架柱四周要有50公分的軸線控制線且要在柱四周的柱中地面上彈出中心軸線。5.4.4主樓放線時東西、南北兩條大軸線需用經緯儀布點,嚴禁使用施工線抻拉布布點。5.4.5三級控制線要保證清晰可見,線條均勻,注意防止墨汁污染。彈錯的線要刮干凈。5.5建筑裝飾施工測量5.5.1建筑裝飾與設備安裝施工測量的技術要求應符合下列規定:室內外水平線測設每3米距離的兩端高差應小于1mm,同一條水平線的標高允許誤差為3mm;室外鉛垂19、線、采用經緯儀投測兩次結果較差應小于2mm。室內鉛垂線,可采用線錘、經緯儀等儀器,其相對投測。5.5.2地面施工時,在建筑物四周墻面和柱子上測設出1米水平線,作為室內地面面層施工的標高控制線,并用水準儀檢測基層標高。5.5.3吊頂施工測量時,以1米線為依據,用鋼尺量至吊頂設計標高,并在四周墻上彈出水平控制線。對于裝飾物比較復雜的吊頂,應在頂板上彈出十字分格線,十字線應將頂板均勻分格,以此為依據向四周擴展等距方格網來控制裝飾物的位置。屋面測量首先要檢查各方向流水實際坡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并實測偏差,在屋面四周彈出水平控制線及各方向流水坡度控制線。5.5.5測門窗洞口凈空尺寸偏差,并繪圖記錄;建筑20、主體結構完工后,在有垂直龍骨的主要部位,用懸吊鋼絲法沿墻面檢測垂直度,并做好記錄和繪制豎向剖面圖。安裝時在門窗洞口四周彈外墻面控制線,在內外墻面彈1米水平控制線。控制垂直龍骨可采用鉛垂吊鋼絲,所用線錘的重量和鋼絲直徑隨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幕墻分格軸線測量放線應與主體結構的測量放線相配合,對其誤差應在分段分快內控制、分配、消除,不使其累積。幕墻與主體結構連接的預埋件,應按設計要求埋設,其測量放線允許誤差:高差為3mm,埋件軸線為7mm。在結構施工中,從電梯井底層開始,以結構施工控制線為準,及時測量電梯井凈空尺寸,并測定電梯井中心控制線。5.57每層門套兩邊彈豎直線,并保證電梯門坎與門前地面水平度一21、致。5.6管道安裝測量管道安裝前,要檢查穿墻、穿層洞口位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以結構控制線為依據,進行管道安裝測量工作。5.7施工測量放線的復測預驗收質量檢查員應對施工測量紀錄的內容進行復測檢查,施工測量放線自檢完成后,關鍵部位由質量檢查員報監理驗收。所有驗線工作獨立進行,方法和使用儀器有別于測量放線工作。驗線的部位主要是關鍵部位和最薄弱環節。施工測量放線驗收通過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5.8記錄對施測所需的各類數據及施測方法均要有詳細的記錄,要求做到原始有效,公正和連續,字跡工整,內容具有可追溯性。第六章、變形監測建筑物變形監測由業主委托有專業資質的測量單位進行,施工方對此將進行幫助、協調并22、提供方便。第七章、施測的質量標準及保證措施7.1對于計算校核主要采取復算校核、幾何條件校核、總和校核和變換法校核。測設工作中采用復測校核、幾何條件校核和變換測法三種方式進行校核。7.2 在定位測量時,經緯儀測角、設角必須采用測回法,嚴禁使用半測回;全站儀測距取四次測量的平均值;大尺量距應采用50N標準拉力,并加三差改正。7.3使用激光鉛直儀投設點位時,每個點要投四次,每次將儀器旋轉90,取四點的中心為最終點位。7.4 定期對控制樁進行校測,并根據校測結果對控制樁的數據進行修正。7.5對于控制樁及主要軸線應進行標識,以便于使用。7.6為施測提供良好的作業條件,如樓層施線前結構面上不得有明水,不得23、在施測區域內堆放物料。施工時要對施工測量工序留有充分的工作時間。7.7放線后在未得到相關各方的最終確認之前,不得進行下道工序。7.8 為測量操作人員提供必要的安全措施和安全保證。7.9 儀器要每三個月進行一次自檢,確保儀器的精度滿足施測要求。7.10認真做好自檢、互檢、交接檢。確保監理部驗收后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7.11施工測量放線的實施程序7.11.1施工測量各項內容的實施應按照方案和技術交底進行,遇到問題應及時會同技術部門進行方案調整,補充或修改方案。7.11.2施工測量中必須遵守先整體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即先測設精度較高的場地整體控制網,再以控制網為依據進行局部建筑的定位、放線。7.1124、.3施工測量前必須嚴格審核測量起始依據(設計圖紙、文件、測量起始點位、數據)的正確性,堅持測量作業與計算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7.11.4實測時應做好原始記錄。施工測量工作的各種紀錄應真實、完整、正確、工整,妥善保存,對于需要歸檔的各種資料應按施工資料規程整理及保存。7.11.5每次施工測量放線完成后,按施工資料規程要求,測量人員應及時填寫各項施工測量紀錄,并提請質量員進行復測。第八章、測量成果保護措施8.1 與業主辦理紅線樁、水準點及相關測量原始資料的交接手續,存入技術資料中。8.2對移交的樁點用混凝土進行保護,用紅油漆做好測量標記,防止樁點受到擾動破壞。8.3根據業主提供的測量原始依據進行校核,校核內容包括:紅線數據校核,定位條件校核,紅線樁校核,水準點校核。8.4對測設完畢的各類樁點、線加以必要的保護。8.5施測前要編寫詳細的技術交底。第九章、安全注意事項9.1 施測人員進入現場,必須佩帶安全帽;9.2嚴禁在工作中打鬧取笑;9.3嚴禁酒后疲勞作業;9.4在高空作業時,應嚴格系好安全帶;9.5投測時,上下一致用對講機隨時聯絡,互相提醒,迅速,高效地完成投測;9.6工作中應嚴格、認真、負責及時校核,避免因測量出現大誤差影響施工質量、進度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9.7及時收集、整理、保管各種測量設備及資料。 A9定位放線控制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