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建筑特征及案例(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27327
2022-07-04
8頁
30KB
1、中國傳統建筑特征及案例Features and cas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某某云南農業大學 昆明 黑龍潭 650201 課程名稱: 建筑欣賞 學 院: 經濟管理學院 年級: 2013 專 業: 電子商務 學號: 云南農業大學2015年6月中國傳統建筑特征及案例某某云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昆明 650201摘 要中國建筑體系完整,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對傳統建筑的研究,可以讓我們有更好的了解和深刻的認識。此次研究將從傳統建筑的組群布局、空間、結構、建筑材料及裝飾藝術等方面結合相關案例來分析講述。中國傳統建筑在經歷過幾千年的沉淀之后,與中國2、傳統文化緊密結合,追求自然主義,將建筑與自然環境融合為一體,已經形成了它獨一無二的特色和風格。也正是這種特殊的建筑風格,使得中國傳統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傳統建筑從一定的角度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形態,將會以典型的傳統建筑故宮為例。關鍵詞:傳統建筑;特征;自然;故宮Features and Cas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MOU MOU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ABSTRACTChinese archite3、ctural system is complete, has a distinc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study of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an let u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arch will be from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group layout, space, structure, building materials and deco4、rative art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ase to analyze.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e 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sedimentation,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losely, pursuit of naturalism, the fusion of architecture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s a whole, has formed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5、nd style. It is also this special architectural style, which make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in the world architecture histor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from a certain point of view reflect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form, will be a typical traditional 6、architecture - the the Imperial Palace as an example.Key words:Traditional architecture;Features;Nature;Culture目 錄1. 概述.12. 中國傳統建筑的歷史演變.1 2.1傳統建筑經歷的時期.23. 中國傳統建筑的基本特征.1 3.1組群布局.2 3.2建筑材料.3 3.3裝飾藝術.4 3.4追求自然.54. 故宮建筑特征分析.1 4.1背景概述.2 4.2故宮的特征.31. 概述建筑,一開始人們為了尋求庇護而建造的掩體,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建筑也隨之而演變。中國傳統建筑指的是從先秦到7、19世紀中期以前建筑,它是一個獨立形成的建筑體系。傳統建筑風格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才形成的,是華夏民族數千年來經過實踐而逐漸形成的特色文化之一,也是中國各個時期勞動人民智慧和創造的積累。中國的傳統建筑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時期,各種類型建筑都會隨著建筑材料和建筑技術的改進從而會有不同的變化,這些變化又會與當時的政治、文化、經濟、審美等意識形態密切相關。從建筑的形態上看,中國的建筑大體可分為:城墻、宮殿、園林、民居、寺廟、牌坊、橋梁等幾大類型。這些建筑類別大多結構精巧、準時精美,形成了自己的獨特的形態和風格。2. 中國傳統建筑的歷史演變在世界建筑體系中 ,中國傳統建筑是源遠流長的一個獨8、立的發展體系,這種體系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時期就已經初步形成,其風格優雅,結構靈巧。中國古代建筑的發展時期大致經歷了原始社會、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元金、明清這七個時期。一直到二十世紀,始終都保持著自己獨特的結構和布局原則,也傳播和影響到了其他國家。3. 中國傳統建筑的基本特征3.1組群布局從古代文獻記載,繪畫中的古建筑形象與現存的古建筑來看,中國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種很明顯而又簡單規律,這就是每一處民居、宮殿、寺廟等建筑,都是由一些單一座建筑和一些圍廊、圍墻之類環繞成一個個庭院而組成的。可以說,多數庭院都是前后串連起來,通過前院可以到達后院,這是中國封建社會“長幼有序,9、內外有別”的思想意識的產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應和外界隔絕的人物,就往往生活在離外門很遠的庭院里,這就形成了層次分明的空間組織。同時,這種庭院式的組群與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對稱的方式,沿著縱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比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縱軸線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兩側的橫軸線上,這種布局是和中國封建社會的宗法和禮教制度密切相關的。它最便于根據封建的宗法和等級觀念,使尊卑、長幼、男女、主仆之間在住房上也體現出明顯的差別。3.2建筑材料古代的宮殿采用石頭為主要建筑材料,因為石頭具有很好的穩定性和防腐性,石頭的堅固性讓它當仁不讓地成為宮殿的主心骨。同時也有很多具有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采用木料和黃色或蘭10、色上釉瓷磚等材料,這樣的材料可以讓這些相鄰的建筑相輔相成,渾然一體。其中木料值得一提,上好的古木當然是最佳選擇,木頭本身就有一種自然的香氣,把它用于宮殿的建筑,更能體現人文自然的特點。在這一點上,木頭也表現出良好的抗腐性,用于建筑中,不用擔心會留存不長久的問題。 3.3裝飾藝術宮殿建筑又稱宮廷建筑,宮廷建筑在中國和外國特別是英國都有顯著特征。中國古代帝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突出皇權的威嚴,滿足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規模巨大、氣勢雄偉的建筑物。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輝、巍峨壯觀。從秦朝開始,“宮”成為皇帝及皇族居住的地方,宮殿則成為皇帝處理朝政的地方。中國宮殿建筑的規模在以后的歲月里不斷加11、大,其典型特征是斗拱碩大,以金黃色的琉璃瓦鋪頂,有絢麗的彩畫、雕鏤細膩的天花藻井、漢白玉臺基、欄板、梁柱,以及周圍的建筑小品。這些建筑的風格都偏向于宏偉,強調氣勢,從而凸顯帝王風采,在裝飾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世界建筑發展歷史進程中,中國傳統建筑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集中表現在木構架的結構體系,群體的空間組合,嚴整的平面布局,正如故宮一樣。從建筑群的整體布局到單體建筑的具體構件都具有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色彩作為傳統建筑藝術裝飾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這些特點的形成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3.4追求自然崇尚自然,喜愛自然自古亙有。古代先民就注意到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協調統一。也正是因為這樣,促使人們去探12、求自然、親近自然、開發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壯麗,景象萬千,中國各地的美好景色又啟發著人們熱愛自然、謳歌自然的無限激情。在這種情況下,人們處理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不是持著與大自然對立的態度,用建筑去控制自然環境。在一些建筑選址上總是選擇在山水之間,讓建筑融于這自然之中。中華民族在建筑與大自然關系的處理上所體現的獨特的環境意識,雖非完全自覺,但卻十分明顯。和諧于自然的環境意識,更自覺更深刻地體現在園林建筑中。4. 故宮建筑特征分析4.1背景概述故宮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建造的。宮城周圍環繞著高12米,長3400米的宮墻,形式為一長方形城池,墻外有52米寬的護城13、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故宮宮殿建筑均是木結構、東門名東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面對北門神武門,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滿山松柏成林。在整體布局上,景山可說是故宮建筑群的屏障。中國古代有關于星宿的傳說,紫微垣(中國古代星象北天極處一區域)位在中天的位置上,是天帝所居住的地方,和天人相對應,所以才把故宮又稱為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的兒子朱棣在奪取帝位之后,決定遷都到北京,然后就開始建造了故宮,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最后的封建帝制滿清,1924宣帝溥儀被逐出宮禁。溥儀也就是最后一位帝王。在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里生活居14、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4.2故宮的特征故宮的建筑藝術是博大精深的,它主要運用的群體之間的組合。為了構成豐富的空間序列,故宮深刻運用了群體之間的聯系、過度和轉換。建筑者把故宮主要分為了兩個部分,分別是南部的前朝和北部的后寢。南部又詳細分為了三個大殿和兩個輔殿,大殿有太和殿、中和殿以及保和殿,輔殿為文華殿和武英殿。三座大殿建立在工字型大概高8米多的三層平臺上,它們的四周有石頭雕刻的欄桿,氣勢宏偉,正是這樣的宏偉建筑,為故宮的崇高地位奠定了基礎。其中太和殿是故宮中等級最高,體積最大的建筑,也是我國現存的一座最大的古代木結構宮殿。北部又詳細分為了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后三殿和御花園等建筑群,外圍有奉先殿15、皇極殿、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這些皇帝的后妃皇子們居住的日常事務所。故宮的建筑氣勢恢弘,規模巨大。整座故宮從頭至尾貫通一氣,最開始的端門、午門一直往里都是氣勢恢宏。如果有仔細留意,就會發現每座建筑的頂端都有互相對稱的鳥,越往里走,殿頂作為裝飾的鳥的數量就越多。城墻四周各設城門一座,南面午門,是故宮的正門,北面神武門,東面東華門,西面西華門。故宮整個建筑群體變化豐富,外觀雄偉壯麗,有主有從,顯示出莊嚴肅穆、唯帝王獨尊的宏大氣勢。比例,主要是指巧妙處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關系,建筑中長寬高的比例,凹與凸的比例、虛與實的比例等,都直接影響到建筑美。參考文獻1羅哲文,王振復.中國建筑大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2沈福煦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表達1989年,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P237-2393李湞;杉木在在古代建筑實踐中的應用J;古建園林技術;20024陸仁艷;淺論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對傳統建筑的影響期刊論文-山西建筑2008(3)5郭黛姮;中國傳統建筑的文化特質刊于清華大學建筑學術叢書建筑史研究論文集1996年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P14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