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的特征學案二(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27342
2022-07-04
3頁
21KB
1、中國建筑的特征學案二一學習目標:1理解建筑的“文法”和“可譯性”2掌握本本文的說明方法3、掌握科普說明文的語言特點二、學習重難點:1、建筑的“文法”和“可譯性”2本本文的說明方法三、學習過程1、導入2、精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1)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國建筑的文法”?_ (2)怎樣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間的“可譯性”?_(3)作者在說明中國建筑的特征時都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效果?_3、討論:與其它文體相比,科普說明文在語言上有啥特點,在本文中是如何體現的?_四、當堂訓練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5題。漢語可以治病 美國費城有一個小學五年級學生,聰明好學。一天,他看報上的天氣預報,竟然連2、報上的一個字也不認識。后經醫生診斷,這個孩子患了一種叫“失讀癥”的病。 我們知道,人的大腦皮層有一個語言中樞,是人類語言能力的生理基礎,它的作用就是調控人類的語言行為。這個中樞一旦因腦外受損或因腦血管供血障礙,人的語言行為便出現障礙,常見的有“失語癥”。失讀癥是失語癥中的一種。這個美國少年患上這種病是腦外傷造成的。 傳統的看法是,人腦的語言中樞在大腦左半球,按這個觀點推論,_但事實卻不全是這樣。 科學家經調查發現,中國和日本患失讀癥的人要比歐美少得多,這是為什么?經過多次實驗,發現了一個基本的,卻是最簡單的事實:中國和日本都使用漢字,歐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們記認字音和字義,使用的是大腦左半3、球,而且僅僅是左半球,但中國人、日本人使用漢字,對大腦的利用精細得多,左半球記認字音、字義,右半球記認字形(連字義),而且左右兩半球均衡協作。這就是中國、日本患失讀癥的人少的原因。 更有趣的是,美國科學家對中國兒童和美國兒童的閱讀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較實驗,發現中國兒童的智商要高得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兒童學的是漢語,因此他們的大腦左右半球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鍛煉。 根據漢字與大腦兩半球的這種關系,費城的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個試驗:他們首先教這位美國少年學漢字、漢語,接著在一張紙上,上行寫英語句子,下行寫同樣意思的漢語句子,讓這位美國少年看著漢字讀出英語句子來,結果,這位美國少年毫不費力地把4、英語句子念了出來。試驗初步成功了。 不過,這個試驗有一個問題,即漢語句子只起“喚醒”英語句子的作用,不等于把病治好了。根據以后的試驗表明,這一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因為在不斷“喚醒”的作用下,患者能慢慢恢復英語的閱讀能力。 漢語、漢字的學習和使用,可以使人們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腦兩半球,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已有人提出用學習漢語、漢字的方法提高西方兒童的智能,還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們感興趣地期待著這些研究成果。10這篇文章的說明順序和運用的說明方法是() A.時間順序舉例子分類別 B.邏輯順序舉例子作比較 C.邏輯順序舉例子分類別 D.空間順序舉例子作比較11第段中兩個加點的“這”字所指代的內5、容是() A.相同 B.不同 C.基本相同 D.基本不同12結合前三段的內容,用概括的語言給“失語癥”下定義。(不得超過24個字。)13第段首句“根據漢字與大腦兩半球的這種關系”中的“這種關系”具體是指什么關系?在文中找出中國建筑的特征學案參考答案: 10.解析:本文先解釋“失讀癥”“失語癥”兩個名詞,繼而揭示中國、日本兒童患失讀癥的人要比歐美少得多的現象和原因,接著交代費城的心理學家做的用漢語治療失讀癥的試驗。層層深入,屬邏輯順序。文章舉了美國費城一個五年級學生患失讀癥和費城心理學家做試驗的例子,并且把中國、日本兒童與歐美作了比較。 答案:B 11.解析:第一個“這”指代“中國和日本患失讀癥的人要比歐美少得多”,第二個“這”指代“中國和日本都使用漢字,歐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們記認字音和字義,使用的是大腦左半球,而且僅僅是左半球,但中國人、日本人使用漢字,對大腦的利用精細得多,左半球記認字音、字義,右半球記認字形(連字義),而且左右兩半球均衡協作”。 答案:B 12.大腦語言中樞病變(受損)引起的語言功能障礙。(注意:答案必須寫出“語言中樞”,“病變”或“受損”“受傷”,“語言功能”或“語言行為”,“障礙”這些關鍵詞語。)13.左半球記認字音、字義,右半球記認字形(連字義),而且左右兩半球均衡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