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課程建設實踐(3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27353
2022-07-04
3頁
27.11KB
1、“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課程建設實踐摘 要:21世紀是隧道及地下空間大發展的年代,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已經成為土木工程工必須具備的重要專業基礎知識。“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課程是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為更好提高土木工程本科學生專業素質,開展了“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課程建設項目,其中重點對教師隊伍、課程教材、課堂教學和課程設計等四個方面進行了建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教師隊伍;課程教材;課堂教學;課程設計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5-0162-02引言人類21世紀是隧道及地下空間大發展的年代。2、瑞典、挪威、加拿大、芬蘭、日本、美國和俄羅斯在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領域已達到相當規模的技術水平。21世紀的中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數量快速增長,特大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總體規模和發展速度已居世界先進行列,成為世界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大國。我國于1997年11月頒布城市地下空間開發管理規定,指出城市地下空間規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解決城市病,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是我國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向。大規模的新型建設工程,需要大量的工程技術人員和適應技術不斷發展的研究人員,適應市場需要,滿足生存需要,推動國家發展。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已經成為土木工程工必須具備的重要專業基礎知識,其主要對城市地下建筑中3、的建筑學方面內容進行闡述和研究,涉及地下工程結構、地下工程施工、地下建筑設備、隧道工程等課程闡釋的建筑學方面的主要內容,進一步認識地下各類建筑的規劃與設計。高等教育應當適應時代的需求,積極為社會培養地下工程專業人才1-3。“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課程是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限選課,是地下方向的重要專業課。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城市地下建筑的基本概念、城市地下空間規劃理論和方法,掌握地下街的規劃與設計、地鐵的規劃與設計、地下車庫的規劃與設計、地下公共設施的規劃與設計、人民防空工程的規劃與設計、地下建筑環境及災害防治等各類地下空間的規劃原則、布局形態和規劃方法、程序,能應用一般4、理論和方法進行城市地下各類主要建筑的規劃設計,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從事專業技術工作或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基礎,直接影響著學校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教學質量。因此,加強該課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課程教學組力爭經過一年的努力,將該課程建設成學校土木工程特色專業的基礎課程。下面重點從教師隊伍、課程教材、課堂教學和課程設計等四個方面對建設過程中的一些實踐進行闡述,以供參考。一、教師隊伍建設由于“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涉及了城市規劃、建筑空間技術與藝術、環境物理、歷史、城市防御與防災等多個學科,所以,對專業課程的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教師自身不僅需要跨學科的知識積累,同時還需掌握一定的工程實際經5、驗。為了培養學校土木工程專業學生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及寬廣的工程背景,在課程建設中,依托學?!巴聊竟こ烫厣珜I”特點,綜合考慮師資力量水平等因素,成立了“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課程教研室,形成一個有老中青教師結合的梯隊教師隊伍,做到老帶小,培養后備教師力量。在完善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還考慮培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特別把學校的一名日本留學多年的老師吸納進來,重點負責增加國外成熟的城市地下建設案例講授工作。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經過課程建設項目的開展,形成了“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課程教研室,教研室共有3名老師,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日本海歸博士),講師1名。二、課程教材建設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課6、程建設前,圖書市場上有關地下空間建筑的建筑設計學方面的書籍很少,主要有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由童林旭教授編寫的地下建筑學4和哈爾濱工業大學2001年出版的由耿永常、趙曉紅編著的城市地下空間建筑5。這兩本書一定程度了滿足了教學要求和學生的使用,但相較于地下空間建筑的專門課程教學需要還有一定的差別,主要表現在內容不夠全面。鑒于上述現狀,“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課程教研室的3位老師集中力量,編寫了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教材,涵蓋了地下空間建筑的歷史與發展,地下街、地下車庫、地下鐵道、地下民用建筑(窯洞、覆土住宅)、地下貯庫(水庫、糧庫、油庫等)、人防建筑、地下綜合體、地下高速公路等地下建筑形式7、的設計和規劃理論與方法,還對一些特種地下空間工程的管線綜合廊道和地下工程災害防護(地震、火宅、水災)方面的知識進行了介紹。該教材彌補了目前市面上教學用書中規劃內容較少的缺憾,同時根據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的特色專業建設情況和要求,與時俱進,與當前技術和時代接軌。目前,該書正在出版過程中。三、課堂教學建設“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課程的教學內容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且目前開設“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課程的高校也很少。所以在課程建設過程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討:一是在教學過程中增加相應的知識點的實踐環節,使學生了解本課程與建筑學等其他課程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應用其他課程知識來分析和解8、決本課程相關問題的能力。二是布置具有代表性和啟發性的課外調研作業、增加討論課,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必要補充,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通過布置查閱和調研國內外著名的城市地下建筑的設計案例作為課外閱讀作業,培養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同時進一步加強本課程所學知識的運用。三是完善教學多媒體課件。課程建設前,采用的多媒體課件中部分內容和圖片偏老,跟不上當前技術進展和時代的市場要求。課程建設過程中,綜合考慮國內外近年著名的和大型的城市地下工程的發展現狀,國內外的地下工程建筑學的進展情況,調研搜集更豐富的圖像和視頻資料,尤其是近幾年的特色大型地下空間結構體的建筑案例,豐富教學內容,緊跟時代發展要求,建立9、一套更為完備、適合土木工程特色專業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四是增加課堂互動,加強課堂紀律。適時增加課堂互動環節,請學生回答問題或進行課堂練習和討論,引導有興趣的學生參考閱讀相關文獻資料。嚴抓課堂紀律,禁止學生上課玩手機等違紀行為,把平時課堂表現與考試成績結合起來,即課程的考核包括兩部分:一是學生的平時表現,包括出勤情況、課堂回答問題情況、作業完成情況、課堂違紀等;二是課程結束后的閉卷考試成績。四、課程設計建設“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上述教學內容的大綱要求,同時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在課程建設過程中,也加強了課程設計教學環節的建設。課程建設前,課程設計內容是要求學生10、在2周時間內設計一個地下停車場。為了增加多樣性和可選擇性,防止很多同學照搬照抄情況,增設地下商場、地鐵車站等工程的案例設計,將課本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在設計環節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地下工程建筑設計的重點,并充分掌握地下空間建筑設計的方法與要點。通過上述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學生對地下工程建筑學方面的內容知識有了較為全面深刻的認識,為以后的學習深造與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知識基礎。結語“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課程建設旨在探討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培養學生對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方面基本知識的掌握、運用和實踐能力,通過上述四個方面的改革措施,課程建設項目得到了順利11、實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總結其經驗有:建立了合理的教學師資梯隊,完善了教師隊伍的建設;編寫了城市地下建筑與規劃教材,彌補了目前教學用書中規劃內容較少的缺憾;增加國內外著名的城市地下建筑的設計案例,完善教學多媒體課件,加強課堂紀律,保障課堂教學效果;增加課程設計環節的設計題目,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參考文獻:1楊立云,李清.“地下空間建筑與規劃”課程教學探索J.學理論,2013(3):206-207.2徐平,蔡迎春.地下建筑結構課程教學模式探討徐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4):74-77.3張雪松.地下建筑結構課程教學探索J.科技創新導報,2012(27):201-201.4童林旭.地下建筑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4.5耿永常.城市地下空間建筑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