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推進淺層地熱能在建筑中規模化應用實施方案(6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27359
2022-07-04
6頁
12.02KB
1、安徽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安徽省發改委 安徽省財政廳 安徽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推進淺層地熱能在建筑中規模化應用實施方案的通知淺層地熱能是指蘊藏于地表下200 米以內淺層巖土體、地下水和地表水中,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熱能資源,是一種儲量大、分布廣的可再生能源。通過使用地源熱泵空調技術,采集淺層地熱能為建筑供暖、制冷,可有效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減少污染排放,是促進建筑節能減排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省屬于夏熱冬冷地區,建筑供暖、制冷負荷基本相近,符合淺層地熱能應用地下熱平衡要求,適宜在建筑中規模化應用。為加快推廣應用淺層地熱能,引領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制定本方案。一、總體要求以調整建筑用能2、結構、促進節能減排為目標,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因地制宜、示范推進”的原則,積極發展土壤源、地表水源(含江、河、湖泊等)熱泵,鼓勵發展再生水源(含污水、工業廢水等)熱泵,加快培育淺層地熱能設備制造、節能服務等相關產業。率先在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中示范應用,引導社會投資的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廣泛應用,實現淺層地熱能在建筑中規模化應用,促進我省城鄉建設綠色發展。二、發展目標1. 示范引領階段(20152016年)。完善配套政策、標準體系,開展試點示范,新增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面積400萬平方米。2. 整體提升階段(20172018年)。強化設計施工、系統集成能力建設,推動設備制造、節能服務等產業發展3、,新增應用面積600萬平方米。3. 規模化應用階段(20192020年)。形成完善的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產業支撐和技術服務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新增應用面積1000萬平方米,形成年常規能源替代能力約50萬噸標準煤,年減排二氧化碳約125萬噸。三、重點任務(一)開展淺層地熱能資源詳查與應用評價。加快推進設區市和重點縣的淺層地熱能普查勘探和評價,提高勘查精度,摸清全省淺層地熱能資源分布和可開發利用潛力,建立淺層地熱能資源信息監測系統,提高開發利用保障能力。在皖北、江淮地區等地質條件較好的區域優先發展土壤源熱泵系統,在長江、淮河、巢湖、新安江等流域積極發展地表水源熱泵系統,支持在城市污水處理廠、主管網4、周邊開展再生水源熱泵系統應用試點。(二)加大淺層地熱能在新建建筑中推廣力度。縣級以上政府應結合當地資源條件,制定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發展規劃,并將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指標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及修建性詳細規劃。民用建筑工程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時,應對能源利用條件進行綜合評估,編制能源應用專項方案,提高淺層地熱能在新建建筑用能中的比例。重點推動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率先應用地源熱泵技術進行供暖制冷,單體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且有集中供暖制冷需求的,應采用地源熱泵系統(淺層地熱能應用條件不適宜的工程除外)。引導社會投資的1萬平方米以上的酒店、商場等公共建筑優先采用地源熱泵系統。鼓勵有集中供暖制冷需求的居住建筑采5、用地源熱泵系統。(三)推動既有建筑應用地源熱泵技術開展空調系統改造。既有國家機關辦公建筑、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公益性建筑以及大型公共建筑,優先采用地源熱泵系統進行空調節能改造。鼓勵具備應用條件的地區在舊城改造、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工程中,同步推廣應用地源熱泵系統。鼓勵集中供熱效率低的既有居住建筑,采用地源熱泵系統進行節能改造。(四)鼓勵應用淺層地熱能建設分布式能源站。在淺層地熱能資源條件適宜地區,鼓勵建設淺層地熱能分布式能源站,實現區域內建筑群生活熱水、供暖、制冷集中供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支持綠色生態示范城區、城市新區率先開展試點示范,探索適合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的規模化、商業化建設運營模式6、。(五)加大關鍵技術研發力度。推動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聯合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關鍵技術研發,重點對新型高效換熱器、高性能管網材料、地埋管施工技術和中深層地熱能梯級利用等進行攻關。制定并發布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技術、產品、設備推薦目錄,加強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技術標準編制研究,完善標準體系和工程造價體系。(六)推廣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鼓勵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開展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工程建設,引導社會資金投入,解決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初期投資大的問題,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和運行水平,降低建設單位、用能單位的經濟、技術風險。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工程原則上應實行建設、運營一體化模式7、,不斷完善節能服務公司、建設單位、系統供應商的利益共享機制,探索區域能源系統特許經營等市場化推廣機制,促進節能服務產業加快發展。(七)推進淺層地熱能產業發展。結合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示范項目建設,加快關鍵技術產業化進程。依托傳統空調設備制造企業,扶持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淺層地熱能設備生產、技術集成企業。支持具有較好產業基礎的城市開展淺層地熱能產業基地創建工作,培育一批省級產業化基地。四、保障措施(一)嚴格責任落實。省政府將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納入對各市政府及省有關部門的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體系。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負責制定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專項規劃、政策措施和技術標準并負責組織實施,會同機關事務管理8、教育、商務、旅游等部門做好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推廣工作。國土資源部門負責開展淺層地熱能資源詳查和評價。發展改革部門負責落實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制度。各市、縣政府加強對本地區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的協調、指導、推進等工作。(二)加強政策扶持。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項目應用淺層地熱能所需投資納入工程投資概算。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項目納入省級綠色建筑專項資金獎補范圍。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對淺層地熱能設備制造、系統集成、節能服務企業提供信貸支持。鼓勵各地結合實際,出臺支持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的具體措施。(三)強化項目監管。嚴格執行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程(DB34/1809、02012)等標準規范,加強對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項目資源評估、規劃設計、施工、運行的全過程管理。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項目進行建筑節能專項審查和驗收時,應同步對淺層地熱能工程進行審查和驗收,重點加強對地源熱泵系統鉆井、埋管、回填等工程質量的監管。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項目應按照相關規范進行能效測評和在線監測,定期開展系統維護,確保運行效果。(四)抓好宣傳培訓。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絡等媒體,通過展覽展示、示范體驗等方式,大力宣傳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的意義,積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將淺層地熱能建筑應用政策法規、標準規范和技術知識,納入城鄉建設領域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重要內容,強化對生產、設計、施工、監理等人員的培訓,為淺層地熱能建筑在建筑中規模化應用工作提供保障。
合同表格
上傳時間:2021-01-21
4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