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邊坡位移沉降監測方案(7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27413
2022-07-04
7頁
31.65KB
1、.深圳市公路交通工程試驗檢測中心樓群后邊坡加固工程監測方案審定:審核:技術負責:方案編寫:深 圳 市 勘 察 研 究 院 有 限 公 司二 零 一 零 年 十一 月.深圳市公路交通工程試驗檢測中心樓群后邊坡加固工程監 測 方 案一、監測目的邊坡場地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布吉街道辦南坪快速路出口約1km處,地處深圳市公路交通工程試驗檢測中心樓群的后面。邊坡長約110m ,坡高 825.0m,該邊坡為建筑高邊坡。邊坡的設計與施工直接關系到邊坡本身及鄰近環境的安全。根據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 GB 50330-2002)的有關要求,要對邊坡工程進行監測。由于巖土工程的復雜性, 邊坡支護系統受到許多難以確定2、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邊坡施工過程中及竣工結束后一段時間內對邊坡變形等進行監測,應用監測所得的信息指導設計、施工,及時、詳細的掌握支護系統的變化和穩定狀況, 以確保支護系統和周圍環境的安全。二、監測內容根據深圳市公路交通工程試驗檢測中心樓群后邊坡加固工程施工圖及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 GB 50330-2002 )中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工程的具體情況,本工程實施以下兩項監測。1. 位移監測;2. 沉降監測;三、監測技術的依據1 、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 GB 50330-2002);2 、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93);3 、建筑變形測量規程(JGJ/T-8-97);4 、深圳市公路交通工程試3、驗檢測中心樓群后邊坡加固工程施工圖。.四、監測點布置根據 深圳市公路交通工程試驗檢測中心樓群后邊坡加固工程施工圖設計要求,在坡頂布置 5 個位移監測點、在二級平臺擋墻頂部設置4 個位移監測點,共布置監測點9 個,具體見監測點平面布置圖。五、監測原理、方法及監測儀器1、主要監測、檢測儀器序號監測項目主要監測儀器1位移監測日本索佳 SET210K型全站儀2沉降監測日本索佳 SET210K型全站儀或 DSZ2 水準儀2 、位移測量水平位移觀測為平面控制測量,必須先在測區內建立平面控制網。水平位移監測網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用如下方法:2.1. 采用基準線法時,基準線兩端分別建立檢核點。觀測前先檢查基點是4、否移動。觀測時位于基點的全站儀和位于測點上的標牌均要檢驗對點器的可靠性,量取偏距時均移動鋼尺讀數兩次。2.2. 采用三角測量法進行觀測,控制網為三角網。三角網由測區內若干個起控制作用的點(工作基點)和基坑周邊按規范要求的間距設置的位移觀測點相互連接而成。觀測中使用鋼尺或紅外測距儀測量控制網中三角的起始邊(基線)長,使用索佳SET22D型全站儀觀測各三角的內角,按四等三角精度觀測。外業觀測成果經內業整理計算即可求得各點的位移量。測量中的主要誤差如下:(經過計算,角度值已經折算成長度值。)對中誤差: 1.0mm整平誤差: 0.3mm瞄準誤差: 0.4mm方法誤差: 0.3mm.2.3. 根據控制點5、及水平位移測點的通視情況,用固定的日本索佳SET22D型全站儀、固定的反射棱鏡、固定的控制點測出固定方向和點位。第一次水平角一測回,邊長一測回四次讀數取中數;其計算成果作為本工程水平位移點坐標的初始值,以后各次測量水平角一測回,邊長一測回兩次讀數取中數。水平位移觀測作業方法:1) 、水平位移觀測采用固定基準點、固定定向點、固定儀器的方法。在坡頂及有平臺能架設反光棱鏡的觀測點位上, 用日本索佳 SET22D 電子全站儀采用極坐標法直接測量觀測點的坐標進行比較。水平角觀測兩測回,邊長采用紅外測距一測回(四次讀數) ,垂直角觀測一測回,儀器高、覘標高量至毫米。2) 、數據處理、極坐標法:將測得的坐標6、變化量投影至垂直邊坡走向方向的位移量;、小角法:按下式計算 式中平面位移量 206265觀測基準點至監測點的距離 觀測小角3、沉降測量在坡頂和平臺上布置觀測點,觀測點應通視良好,以利于精密儀器測量。當位移值超過該建筑物允許值之后,立即會同有關單位共同制定防止位移發展措施,以控制建筑物的變形。測量方法根據現場實際情況采用如下方法:3.1. 水準儀水準監測按照國家等水準測量規范的要求進行。水準儀型號為DSZ2+FS1光學平板測微器,每公里往返測量高差標準差為0.7mm 。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每千米高差水準儀的水準尺觀 測往返較差、附和或環全中誤差型號次 數線閉合差 (mm)(mm)二等2D7、ZS2銦瓦尺往返各一次4L注: L 為往返測段、附和或環線的水準路線長度(km) 。水準觀測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水準視線長前后視前后視視線離地基輔分劃基輔分劃儀的度 (m)較差累計差面最低高讀數較差高差較差型號(m)(m)度(m)(mm)(mm)二等DZS230130.50.50.7注:視線長度小于20m 時,視線高度不應低于0.3m 。為確保觀測精度,水準點設在土質堅硬、便于長期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地點,各等級的水準點均埋設水準標記。運用一座二等水準點和9 個普通水準點組成閉合水準路線,作為該區沉降觀測的高程控制。對已制作好的觀測點進行水準路線設計。從已知水準點測至另一已知水準點上。根據周邊道路觀8、測點點數及設站數以水準導線長度構成閉合或符合水準路線。采用雙安平單項觀測,水準路線均滿足2mm K (K為測站數 )。3.2 全站儀建立沉降監測點9 個,施工期間每星期監測一次,如變量有異常,即加密監測。沉降觀測點的測量從沉降工作點起。丈量前后視距離,使同一測站前后視距離基本相等,滿足不調焦進行讀數的要求。轉站時用鋼釘砸入堅固地點,確保穩固可靠。第一次沉降測量兩次,取平均值后作為本工程沉降測量的初始值。以后各次可單程觀測,如高差有異常,即認真復測。觀測方法以沉降觀測基準點為起算點,測出每點的高程,然后將本次高程值減去上次高程值,得到沉降變化量.六、監測周期及報告1 測點和預埋測試原件埋設隨工程進度進行, 土方開挖之前監測2 次,用其平均值作為初始值。監測周期按設計要求,即監測期限為施工期間及竣工后兩年內,監測周期:施工期間7 天觀測一次,加固完成并表明穩定后1 個月一次,半年后2 個月一次,監測數據異常、邊坡下挖、附近爆破或大雨后加密監測次數,預估觀測次數為 20 次。2 每次觀測后及時提交監測結果報告,通知邊坡監測的最大值及所在的測點,數據異常時立即發出書面通知單通知有關各方。3 監測結束后提交監測竣工報告一式四份。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二零一零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