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設計原理案例分析(5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27560
2022-07-04
5頁
2.06MB
1、公共建筑設計原理案例分析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設計原理分析于塵 2013.6【摘要】:本文依據(jù)公共建筑設計原理的相關知識,以建筑的總平面圖、平面圖、立面圖以及體量造型等方面對賴特設計的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進行原理性分析。【關鍵詞】:場地分析 平面布局 立面構成 體量造型引言:古根海姆博物館是索羅門.R.古根海姆基金會旗下所有博物館的總稱,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之一,也是全球性的一家以連鎖方式經營的藝術場館。總部設在紐約的美國古根漢姆博物館,在西班牙畢爾巴鄂、意大利威尼斯、德國柏林和美國拉斯維加斯擁有 4 處分館。今天所介紹的是位于紐約的古根海姆博物館。該建筑為賴特是晚年的杰作。19472、 年進行設計,1959 年建成后,一直被認為是現(xiàn)代建筑藝術的精品,以至于近四十年來博物館中的任何展品都無法與之比美。建筑外觀簡潔,白色,螺旋形混凝土結構,與傳統(tǒng)博物館的建筑風格迥然不同。1969 年又增加了一座長方形的 3 層輔助性建筑,1990 年古根海姆博物館再次增建了一個矩形的附屬建筑,形成今天的樣子。圖 1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1一、場地分析設計古根海姆博物館基地位于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與東八十八街的交叉口。毗鄰中央公園,周圍為吵雜的街區(qū)。地段面積約為 60m80m。在紐約的大街上這座博物館的體形顯得較為特殊。其上大下小的白色螺旋形體,沉重封閉的外貌、不顯眼的入口,異常的尺度等等,使其與紐約3、城市方格形的道路布局產生3 強烈的對比,看起來像是童話世界中的房子。也正是由于這樣的不協(xié)調,使它雖然蜷伏在周圍林立的褐色磚砌高樓大廈之間,仍然成為了這個地區(qū)的景點。從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圖 2古根海姆博物館總平面圖層面,博物館設計之初應該是預留了比較充裕的發(fā)展空間使其在 1969 年又增加了一座長方形的 3 層輔助性建筑,1990 年再次增建了一棟矩形的附屬建筑。二、平面布局平面布局對空間劃分至關重要。古根海姆博物館的平面根據(jù)功能劃分成動態(tài)的不對稱布局。以入口軸線為界,左右分別布局一大一小兩建筑主體。這樣的平面布局使觀眾參觀路線、工作人員路線互不干擾,二層平面又再次通過平臺將兩館連接。這樣對比又協(xié)調的4、平面既區(qū)分主次又相互聯(lián)系。古根海姆采用了交通流線明確,空間開闊的設計。呈現(xiàn)出主次分明、疏密有致、流暢而井然的圖案。圖 3一層平面圖2圖 4一層平面圖 5上層平面1、功能模型。古根海姆的建筑空間可以簡單地視為由三大部分:入口空間(包括上部連接平臺)、主展空間(大螺旋體)、輔助空間。入口空間:博物館的入口設計相對低矮、隱蔽、樸實無華,其上部支撐二樓平臺。入口上部半封閉,下開放為通道,連接兩展廳。穿過低矮的入口,向右即轉入主展廳。展廳中庭空間頂部采光、開闊明亮、貫穿建筑六層,給人豁然開朗的印象;主展空間:空間隨坡道盤旋向上升六圈后止于玻璃天窗之下,圍合出一高大的共享空間。這樣使空間延伸由水平的二維突5、破為三維,空間關系核心圍繞,具有向心性、連貫性。在功能上這種空間形式把展廳、交通、縱向空間統(tǒng)一于一體,流暢有序;輔助空間:輔助空間包括:小螺旋體四層,主要擺放監(jiān)控設備,加建過程中把其中的三、四層改為展廳;咖啡廳,位于主展館二層平臺;地下層,講堂及技術用房。2、動線分析。人流自然導向,觀者在步行中便能瀏覽展品,整個過程輕松愉悅。觀眾參觀時先乘電梯到最上層,然后順坡而下,參觀路線共長 430 米。美術館的陳列品就沿著坡道的墻壁懸掛著,觀眾邊走邊欣賞,不知不覺之中就走完了 6 層高的坡道,看完了展品。這種參觀路線顯然比常規(guī)的一間套一間的展覽室要有趣和輕松得多。圖 6交通流線到使用空間圖 7立體交通流6、線三、立面構成古根海姆博物館的外部非常樸實無華,只是將博物館的名字裝飾了一下。平滑的白色混凝土覆蓋在墻上,使它們仿佛更像一座巨大的雕塑而不是建筑物。整個建筑以上大下小的白色螺旋形體為主,彎曲厚實的外墻帶動整個白色建筑螺旋上升,樓層間的縫隙為環(huán)形窗帶,直至六層。建筑為白色螺旋形混凝土結構,外觀簡潔不作修飾,與傳統(tǒng)博物館的建筑風格迥然不同。以白色為主的立面色給人明快清新的感覺,和街區(qū)其他以灰褐色為主的建筑形成了3圖 8立面造型強烈的對比關系。、而螺旋形體向城市的空間敞開,并清晰明確地表達了其內部結構,并有別于周遭的板型建筑,成為地區(qū)焦點。其形式雖顯獨特,但不乏合理性。基地面積小,豎向空間拓展有利于7、節(jié)約空間;周圍街區(qū)環(huán)境嘈雜,內向的建筑形式有利于隔絕噪音;建筑位于街角,圓形建筑有利于緩解硬朗的街景。古根海姆博物館的采光設計極為獨特,螺旋的中部形成一個敞開的空間,從玻璃圓層頂采光。光線通過頂部玻璃窗和螺旋形結構外周的高窗照射進來,基本滿足了博物館內部的采光要求,同時輔助以人工采光,使得參觀者能夠感受到獨特的參觀氛圍。美術館分成兩個體積,大的一個是陳列廳,6 層;小的是行政辦公部分,4 層。陳列大廳是一個倒立的螺旋形空間,高約 30 米,大廳頂部是一個花瓣形的玻璃頂,四周是盤旋而上的層層挑臺,地面以 3的坡度緩慢上升。圖 10平面與立面關系圖 9立面圖4四、建筑體量造型博物館在體量關系上稍顯8、不平衡,重心過于偏向一邊。在 1990 年加建了矩形附屬建筑后體量上的失衡得到了很好的緩解。圖 11體量關系圖 12體量關系1、從幾何體的角度形體感造型。下圖為樂高玩具中古根海姆博物館的模型,從這個玩具模型中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到,博物館以多種圓柱體和長方體的疊加、聚集、拼接、咬合、穿插等方式組合而成。水平切割、螺旋切割,減輕了其大體量的笨重感,使其前后空間在感覺上具有很強的連續(xù)性。是加法構成與減法造型的綜合運用。2、從感性心里方面質量感造型。古根海姆博物館給人一種均衡穩(wěn)定感,整體看起來就像是童話世界中的房子,給人以美的感受。圖 13古根海姆博物館樂高玩具模型圖 14基本幾何形體的加減法【結語】:建筑設計原理是把原型落實到圖像層面的方法體系。古根海姆博物館造型獨特,與其他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可以說外觀像一只茶杯,或者像一條巨大的白色彈簧,一直被認為是現(xiàn)代建筑藝術的精品。通過對其建筑設計原理的分析,一方面,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這一建筑藝術中的瑰寶,另一方面,我們也能更好了理解公共建筑設計原理這門學科。參考文獻:1公共建筑設計原理 劉云月2外國近現(xiàn)代建筑史 羅小未3古根海姆博物館 百度百科4古根海姆博物館 百度文庫5
商業(yè)街區(qū)
上傳時間:2024-10-31
3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