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學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和指導性教學計劃(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27701
2022-07-04
7頁
1.16MB
1、 建筑學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和指導性教學計劃一、培養目標與基本規格(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立足湖州、服務浙江、面向長三角,結合建筑業相關產業,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要求,注重學生的綜合素養教育、個性化發展、實踐動手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全程化培養,使學生具備過硬的政治思想素質,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學生應具有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的基本知識和扎實的建筑學專業基礎理論,具有建筑設計等實際工作能力,以及更高層次的后續深造能力,在建筑學領域具有 “篤學崇工、厚德尚用”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二)基本規格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2、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2具有基本的體育、衛生和軍事基本知識,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身體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一定的文化藝術素養。3系統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了解學科專業發展的趨勢,獲得初步的科研訓練,具有一定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科學的思維方式。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并具有一定的應用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能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書刊。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4掌握建筑設計的基本原理3、和方法,具有獨立進行建筑設計和用多種方式表達設計意圖的能力。了解與建筑有關的經濟知識、社會文化習俗、法律與法規的基本知識以及建筑邊緣學科與交叉學科的相關知識,具有多元、競爭、生態和國際化等現代觀念。5. 能運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進行本行業技術的應用設計和開發,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的工程應用型技術人才。(三)專業特色本著學以致用和與時俱進的原則,課程建設向綠色節能建筑設計方向傾斜,該方向符合新型城鎮化、循環經濟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國家宏觀政策導向。針對傳統設計模式很難適應生態節能建筑設計要求的現狀,結合借鑒國內外已有經驗,在建筑設計與建造的各個階段,從最初方案階段開始4、便引入生態節能的種種理念,并在后續的設計中綜合建筑、規劃景觀、結構、建筑設備和室內設計等各個專業,通過密切協作,綜合采用成熟的高新技術及產品,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全過程生態節能體系。二、學制與學位(一)學制和修業年限學制5年,在校修業年限為47年。(二)最低畢業學分和授予的學位本專業最低畢業總課程學分200學分,第二課堂學分不低于14學分,授予工學學士學位。三、主干學科和主要課程主干學科:建筑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學位課程:大學英語I-、建筑設計-、建筑設計原理。學生修讀學位課程的學分績點須達到湖州師范學院學士學位授予條例中規定的最低要求,方可獲得學士學位。核心課程:建筑設計初步I-、建筑設計I-5、IV、建筑設計原理、建筑物理。四、知識體系基本框架知識領域主要課程知識點繪圖 基礎畫法幾何投影的基本知識、點和直線的投影、平面的投影、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相對位置、投影變換、曲線曲面的投影、標高投影。陰影透視陰影的基本知識、點、直線、平面的陰影、平面立體的陰影、曲線、曲面的陰影、輻射光線下的陰影、透視的基本知識、點、直線、平面的透視及視點、畫面和物體的相對位置、透視圖的畫法、曲線、曲面的透視、透視圖中的陰影、倒影與鏡影。素描素描寫生的入門知識、基本技法和步驟要領,包括石膏幾何體、素描靜物、結構素描、素描石膏像、人物肖像和速寫的繪畫方法色彩色彩基礎知識、色彩的屬性、對比、調和、心理、冷暖配色6、同類及對比配色、綜合配色計算機輔助設計CADAUTOCAD、PHOTOSHOP、Revit軟件的使用建筑學基礎 知識建筑設計初步建筑基本知識、建筑設計表達技法、形態構成、建筑方案設計方法入門建筑設計原理建筑設計的內容、依據、要求和特點,空間與結構造型,建筑構圖法則,建筑設計方法論,建筑外部環境及群體組合設計,建筑平面、剖面、體型和立面設計,建筑技術經濟等內容建筑力學培養學生應用力學的基建筑力學本原理,分析和研究建筑結構和構件在各種條件下的強度、剛度、穩定性等方面問題的能力。建筑結構介紹建筑物(包括構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來承受各種荷載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間受力體系。建筑結構因所用的7、建筑材料不同,可分為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輕型鋼結構、木結構和組合結構。建筑構造上冊以大量性民用建筑構造為主要內容,包括:墻體、樓底層、飾面裝飾、樓梯、屋蓋、門窗、下冊以大型性公共建筑構造為主要內容,包括:高層建筑構造、建筑裝修構造、大跨度建筑構造、工業化建筑構造。建筑材料書重點闡明建筑材料基本性質,如膠凝材料、混凝土與砂漿、建筑鋼材、墻體與屋面材料、防水材料、建筑塑料、木材及裝飾材料等。建筑物理建筑聲學,主要研究建筑聲學的基本知識、噪聲、吸聲材料與建筑隔聲、室內音質設計等內容;2建筑光學、主要研究建筑光學的基本知識、天然采光、建筑照面等問題;3建筑熱工學,研究氣候與熱環境、建筑日照、8、建筑防熱、建筑保溫等知識。建筑設備主要介紹了與房屋建筑緊密聯系的建筑設備所涉及的內容,包括建筑內部給水系統、燃氣及熱水供應工程、建筑消防給水、建筑通風及高層建筑防排煙工程、供熱工程、空氣調節工程、電氣照明及設備安裝、檢測與控制儀表、建筑智能化系統等內容。綠色建筑設計環境行為與人體工程學主要包括環境行為學概述及環境知覺理論,環境-行為關系理論及研究方法,建筑空間視覺與環境心理,人體工程學,建筑空間與人體工程學,建筑空間設計與環境行為分析等。景觀設計主要內容包括景觀設計概述、景觀設計的相關理論基礎、初識景觀設計、景觀構成的環境要素、景觀設計的過程與方法、景觀設計的成果與表現、各種層次的景觀規劃設計9、以及現代景觀設計的理論與實踐。綠色低碳建筑設計綠色建筑節能發展、評估體系、綠色建筑節能設計與實例、綠色建筑節能材料、綠色建筑墻體節能技術與實例、綠色建筑門窗節能技術與實例、綠色建筑屋面和樓地面節能技術與實例、綠色建筑施工技術與實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與實例。城鄉建筑設計居住環境與住宅 設計原理重點論述了住宅建筑的基本設計原理、住宅類型和設計方法,融匯了當代綠色建筑及住宅產業化方面的新技術、新發展。居住區規劃設計主要包括:居住區規劃的演變與前瞻,居住區規劃設計概念,住宅區的規劃組織結構與布局、住宅用地、公共用地、道路用地及停車設施、公共綠地等規劃設計,綜合技術經濟指標,豎向規劃設計,居住區規劃10、實踐成果展析,實例及管線工程綜合概述等。建筑學歷史中國建筑史中國古代建筑、近代中國建筑、現代中國建筑三部分,每一部分除對發展概況進行綜述外,重點對城市建設與各類型的建筑作了分章論述。外國建筑史主要介紹了古代埃及、兩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歐洲“古典時代”的建筑,歐洲中世紀建筑,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和絕對君權時期的建筑,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建筑,亞洲封建社會的建筑,美洲印第安人建筑等。五、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結構圖六、課程結構及學時、學分分配(一)各類課程學時數和學分數統計專業名稱學時總數課程門數必修課學時選修課學時課內教學學時實驗教學學時小班化教學學時(30人以下)分層分類教學課程門數學分總數必修11、課學分選修課學分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學分課內教學學分實驗教學學分課外科技活動學分建筑學326284167815842114702724182001019924122445其中:選修課學分占總學分的比例為 49.5 %;小班化教學學時占課內教學學時的比例為34.2%;分層分類教學課程門數占總課程門數的比例為21.4 %。(二)實踐性課程統計和學分數統計類 別課時周 數學分備 注通識必修課社會實踐1449含課外、網絡學習16課時專業課程課時內實驗(實訓)805課程設計(實驗設計)57236第二課堂實踐活動5專業見習、實習2817畢業論文(設計)87合 計7963679占總學分比例:39.5%(三)各12、學期課程教學周學時統計(實踐環節除外) 學 期類別12345678910通識必修課學時1414107010000專業必修課學時6686682000專業模塊課程課學時0000002400專業任意選修課學時7121012101010840通識選修課學時0022220000建議學期總的周學時29293028202514840(四)各學期考試課程統計學 期12345678910通識課程考試(門)4632000000專業課程考試(門)0023541100合 計4655541100其中教考分離門數4521000000(五)專業課程中跨領域課程統計序號課程名稱開設學期學分類別開課學院課程特色其他1居住區 規13、劃設計52專業選修工學院建筑與規劃綜合2城市設計 理論92專業選修工學院建筑與規劃綜合3環境行為與人體工程學82專業選修工學院跨學科4城市規劃 原理52專業選修工學院跨學科5城市道路 與交通52專業選修工學院跨學科6專業英語62專業選修工學院建筑與英語綜合合計12(六)專業課程中校地共育、就業課程統計序號課程名稱開設學期學分類別合作單位就業領域就業職位其他1計算機 輔助設計32專業 選修課浙江天和建筑 設計有限公司建筑類建筑師2畢業實習9、107專業 選修課浙江天和建筑 設計有限公司建筑類建筑師合計9(七)專業學位課程統計一覽表序號專業名稱學位課程名稱開課學期學分1建筑學大學英語132建筑學大14、學英語233建筑學建筑設計454建筑學建筑設計555建筑學建筑設計656建筑學建筑設計原理32合計23七、課程設置及修讀說明(一)課程設置1課程設置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類。必修課包括通識必修課、學位課程、專業核心課 和實踐性課程;選修課包括專業選修課(含專業限選課、專業任選課)和通識選修課(含通識核心課、一般通識選修課)。課程必修課通識必修課學位課程專業核心課實踐性課程專業見習課程設計(實驗設計)專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選修課專業選修課(含專業限選課、專業任選課)通識選修課(含通識核心課、一般通識選修課)第二課堂課程2通識必修課:學生都必須掌握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方面的課程。通識必修課包括思想政治15、理論課、大學英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公共計算機等,采用“按類、分層次”教學,實施教考分離。3學位課程:規定學生必需修讀各門學位課程(課程名稱前標注D),學生修讀學位課程的學分績點須達到湖州師范學院學士學位授予條例中規定的最低要求,方可獲得學士學位。4專業核心課:專業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課程,體現專業培養目標,保證專業基本規格。5實踐性課程(不含課內實驗、單獨開設的實驗課):根據專業特點設置的實踐性課程。實踐性課程包括專業見習、課程設計(實驗設計)、專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6專業選修課程(含專業限選課、專業任選課):按專業方向設置課程模塊,夯實學科專業基礎、拓寬知識面、注重學生創16、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7通識選修課:分通識教育核心課和一般通識選修課,學生于第2學期開始修讀。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等進行自主選課。8為了給學生更多的選課權和選擇學習機會,設置第二課堂14學分,選修課程學分占總學分比例為49.5%。(二)學生修讀說明1第二課堂學分:第二課堂是指在第一課堂以外的一切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活動,是第一課堂的延伸和補充。第二課堂學分不低于14個學分,均不列入按學分收費范圍,其中“國防教育課程與軍事訓練”(3學分)、“形勢與政策”(2學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實踐)”(2學分)和創新創業基礎(2學分)為第二課堂必修17、學分。其余5個學分指各類競賽獲獎、社會實踐、發表論文、發明專利、創新設計、大學生科研和實驗室開放項目研究等,主要按照湖州師范學院學生課外學分管理辦法認定完成。2通識選修課:每位學生共須修讀8個學分,其中通識教育核心類課程或創新創業類課程2學分,文科類專業學生至少選修自然科學類通識課程2學分,理工類專業學生至少選修人文社科類通識課程2學分,非藝術體育類專業至少修讀藝術體育類通識課程2學分,網絡修讀不得超過4學分。3每位學生必須修滿規定的通識課程、學位課程、專業課程與實踐性課程的學分,總修讀課程學分不低于200個學分,第二課堂學分不低于14個學分,并同時符合學校的其他有關規定,方可畢業。八、建筑學專業本科指導性教學計劃課程設置表注:課程名稱前標注D為學位課程制定人:徐梁 審定人:唐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