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汴特大橋跨規劃公路連續梁支架法施工支架搭設專項方案(27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428927
2022-07-05
27頁
328KB
1、鄭州至徐州客運專線ZXZQ02標段鄭汴特大橋跨規劃公路連續梁支架法施工支架搭設專項方案 編制: 復核: 批準: 目 錄 一、編制說明1(一)編制依據1(二)編制目的2二、工程概況2(一)設計概況2(二)河流、周邊道路位置關系3(三)水文地質情況3三、支架方案設計簡述3四、支架施工工藝4(一)基礎及地基處理5(二)膺架體系施工7(三)碗扣支架搭設10(四)人行馬道搭設12(五)支架預壓13(六)箱梁模板15(七)支架拆除16五、安全保證措施17(一)現場布置的安全技術措施17(二)施工機械的安全控制措施18(三)高處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19(四)安全應急措施20六、質量保證措施21(一)原材料保證2、措施21(二)技術保證措施22(三)強化監督檢查制度23七、環保與文明施工措施24八、附件24一、編制說明(一)編制依據1.鄭徐客運專線施工圖鄭汴特大橋(DK010+076.865至DK051+639.525標段一、標段二)第四冊;2.鄭徐客運專線無砟軌道主跨48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雙線圓端形實體橋墩鄭徐客專施圖(橋參)-3;3. 鄭州至徐州客運專線施工圖 鄭汴特大橋(DK046+039.835至DK046+153.335)(31.9+48+31.9)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支架現澆) ; 4.鄭徐客運專線橋梁綜合參考圖一鄭徐客專施圖(橋參)-2;5.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范(TB 10002.1-3、2011);6.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 130-2011);7.建筑施工碗扣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 166-2008);8.鐵路工程地基處理技術規程(TB 10106-2010);9.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 50007-2010);10.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10;)1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10);12.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10 241號);13.高速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鐵建設2010241號);14.鋼管滿堂支架預壓技術規程(JGJ/T194-2009);15.鐵路橋涵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TB4、 10303-2009);16.鄭徐客運專線指導性施工組織設計。(二)編制目的明確跨規劃公路連續梁支架法施工工藝、操作要點和質量標準,以及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確保施工質量和安全。二、工程概況(一)設計概況新建鄭徐鐵路客運專線鄭汴特大橋DK046+039.885DK046+153.285跨規劃公路(1093#1096#墩),橋跨設計為31.9+48+31.9m連續梁,兩側與32m簡支梁橋墩連接。設計速度目標值350km/h,主跨Lp=48m,線路縱坡為4.4,在1094#-1095#墩之間跨越規劃公路。主墩1094#墩設計樁基11根,承臺尺寸12.3m8.6m3m,墩身尺寸3.6m8.3m5、,墩身高度13.5m。主墩1095#墩設計樁基11根,承臺尺寸12.3m8.6m3m,墩身尺寸3.6m8.3m,墩身高度13.5m。邊墩1093#墩設計樁基11根,承臺尺寸10.2m6.8m2.5m,墩身尺寸3.2m8.3m,高度13m。邊墩1096#墩,設計樁基11根,承臺尺寸10.2m6.8m2.5m,墩身尺寸3.2m8.3m,高度13.5m。采用鉆孔樁基礎,矩形承臺,圓端形實體直坡橋墩。鉆孔樁、承臺混凝土標號為C40,墩身距離承臺頂1m內混凝土標號為C40,1m以上混凝土標號為C35,支承墊石混凝土標號為C50,梁部混凝土標號為C50。主墩分別在規劃公路兩側,建成后對規劃公路不影響。連續6、梁為單箱單室、等高度、等截面結構。箱梁頂寬13.4m,底寬6.625m,梁高3.25m。頂板厚度除梁端及中支墩附近外均為30cm,底板厚度除梁端及中支墩附近外均為47.5cm,腹板厚除梁端及中支墩附近外均為67cm。全橋共設置4道橫隔梁,分別設于中支點和端支點截面。(二)周邊道路位置關系跨規劃公路連續梁與周邊道路位置關系圖(三)水文地質情況橋址范圍內,主要地質組成由地表向下分別為粉土和細砂,持力層基本承載力120kPa。此地層結構松軟,壓縮性較高、強度低,工程特性差,易產生過大、不均勻沉降,地下水位較高,埋深約2.0m(參照原地面標高)。橋區原地面標高與1096#墩承臺頂面標高基本持平,標高約7、為78.7m。三、支架方案設計簡述跨規劃公路連續梁采用鋼管柱和工字鋼以及貝雷梁搭設膺架進行施工,碗扣架支撐在貝雷梁頂分布工字鋼上,鋼管柱支撐在承臺頂和條形基礎上。邊跨箱梁底板下部貝雷梁長度為29m,翼緣板下部貝雷梁長度為31m,貝雷梁整體分成2跨,跨度為13.15m+13.5m。中跨箱梁底板下部貝雷梁長度為44m,翼緣板下部貝雷梁長度為48m,貝雷梁整體分成3跨,跨度為14.5m+13.5m+13.5m。貝雷梁下部采用5根(橫橋向)直徑630mm,厚8mm鋼管立柱作為豎向支撐,鋼管柱高約8m,1#、10#支墩處橫橋向間距2.25m4,其余支墩處橫橋向間距2.8m2+2.4m2。共設計10道臨時8、支墩,1#、3#、4#、7#、8#、10#直接支撐在承臺頂面上,不需要進行地基處理;2#、5#、6#、9#支撐在條形擴展基礎上。鋼管柱下部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倒T型截面擴大條形基礎,垂直于線路設置,基礎長度12m,腹部寬1m,基礎底面寬度為2.5m;高0.8m,采用兩階,基礎埋深0.8m。基礎下面存在軟弱下臥層,在條形基礎施工前,需要對基底土層進行處理,處理過后的土層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250kpa。四、支架施工工藝連續梁支架體系布置方式及位置尺寸詳見“鄭汴特大橋跨規劃公路連續梁現澆支架平面圖、立面圖、截面圖”、“鄭汴特大橋跨規劃公路連續梁條形基礎施工布置圖”、“鄭汴特大橋跨規劃公路連續梁現澆支架9、馬道布置圖”。(一)基礎及地基處理邊跨及中跨共設置10道臨時支墩,1#、3#、4#、7#、8#、10#直接支撐在承臺頂面上;2#、5#、6#、9#支撐在條形擴展基礎上,條形基礎垂直于線路方向設置,條基下部土層需進行換填夯實處理。1.承臺頂面預埋鋼板由于設計施工方案變更影響,跨規劃公路連續梁承臺施工時在承臺頂面未預埋錨固鋼板,按此方案施工時,需在承臺頂面重新埋置鋼板做為鋼管柱支撐底板。按照圖紙設計位置采用鉆孔植筋方法,按照鋼板位置在承臺頂部植入4根HRB400 直徑20mm螺紋鋼筋,植入深度0.3m,上部穿孔焊接10mm厚0.8m0.8m鋼板,鋼板頂面保持水平,與承臺頂面齊平。鋼板埋置位置必須嚴10、格按照施工圖紙要求預埋。施工詳圖見基礎施工布置圖。2.條形基礎共布置4道條形基礎,基礎長度12m,頂部寬1m,基礎底面寬度為2.5m;高0.8m,采用兩階,每階高度為0.4m,基礎埋深0.8m,采用C30混凝土澆筑。在基礎頂面相應位置應預埋10mm厚0.8m0.8m鋼板。基底以下土層承載力較低,為滿足施工要求,在基底下部1.5m范圍內采用磚渣進行換填,換填長度13.8m,換填寬度4.2m,換填層頂面鋪設10cm厚C10混凝土墊層(包括在1.5m厚度內)。施工方法(1)先測量條基范圍內原地面標高,挖除1.5m范圍內松軟砂土,底面開挖長度13.8m(每邊超出條基邊線0.9m),開挖寬度4.2m(每11、邊超出條基邊線0.85m),條形基礎頂面標高按原地面標高計算為準。(2)基坑底在開挖過程中要基本整平,清理到位后,準確測量開挖基坑的尺寸和開挖深度,檢查合格后立即對坑底松軟土層采用壓路機碾壓夯實。采用重力式觸探儀實驗檢測承載力,承載力不得小于150KPa。(3)坑底土層壓實完成后,經檢查合格立即開始1.5m磚渣層回填,回填層尺寸控制為13.84.21.5m,分5層采用壓路機碾壓夯實,每層壓實厚度控制在0.3m。夯實過程中每層壓實土都必須采用EVD實驗檢測承載力,壓實標準要求55Mpa。(4)條基施工時在鋼管柱對應位置要預埋10mm厚0.8m0.8m鋼板,鋼板要精確定位,頂面與基礎頂面齊平,并保12、持水平。條基平面布置以及鋼筋綁扎施工詳見“鄭汴特大橋跨規劃公路連續梁條形基礎施工布置圖”。(二)膺架體系施工貝雷梁下部采用5根直徑630mm,厚8mm鋼管立柱作為豎向支撐, 1#、10#支墩處橫橋向間距2.25m4,其余支墩處橫橋向間距2.8m2+2.4m2。1#鋼管柱頂標高84.837m,鋼管柱高6.739m;2#鋼管柱頂標高84.837m,鋼管柱高約6.7m(根據現場實際確定準確);3#鋼管柱頂標高85.837m,鋼管柱高7.170m;4#鋼管柱頂標高84.987m,鋼管柱高7.320m;5#、6#鋼管柱頂標高84.987m,鋼管柱高約6.9m(根據現場實際確定準確);7#鋼管柱頂標高8413、.987m,鋼管柱高7.108m;8#鋼管柱頂標高85.167m,鋼管柱高7.288m;9#鋼管柱頂標高85.167m,鋼管柱高約7.0m(根據現場實際確定準確);10#鋼管柱頂標高85.167m,鋼管柱高7.069m。安裝鋼管柱時必須按照本方案嚴格控制柱頂標高。鋼管柱頂部架設貝雷梁,共20道。貝雷梁頂部搭設碗扣式支架。1.鋼管柱安裝鋼管柱吊裝采用25噸吊車,鋼管柱吊裝前先對鋼管立柱頂部和底部人工打磨處理,確保鋼管柱端截面的平整度。在頂部焊接10mm厚0.8m0.8m鋼板做為上面工字鋼的墊板,各鋼墊板均與鋼管柱采用坡口焊接,焊縫高5mm,墊板下部與鋼管之間雙面貼腳焊接四處10cm10cm1cm14、三角形加肋板保持穩定性。鋼管柱吊到位后,先由吊車吊著,在鋼管柱頂部掛四根測繩,下面掛吊線錘,四只測繩沿鋼管柱對角方向設置,根據吊線錘與鋼管柱之間距離調整鋼管柱垂直度。位置及垂直度調整好后將鋼管柱底部與基礎預埋鋼板(10mm厚0.8m0.8m)采用環向坡口焊接,焊縫高5mm,鋼管底部與墊板之間雙面貼腳焊接四處10cm10cm1cm三角形加肋板保持穩定性。各鋼管柱安裝好之后,在鋼管柱之間距離鋼管底部2.0m位置處采用14槽鋼做系梁及剪刀撐,剪刀撐與系梁支撐整體高度2.4m,兩根14槽鋼十字交叉布置;同時腹板下部鋼管柱設置縱向桁架以保持整體穩定性,在鋼管柱之間距離鋼管底部2.0m位置處采用10槽鋼做15、縱向桁架,縱向桁架整體高度2.4m,縱向桁架施工方法詳見“跨規劃公路連續梁支架圖”。在鋼管柱外壁焊接16螺紋鋼筋做爬梯,工人自爬梯上、下作業。2.鋼管柱頂工字鋼安裝1#、2#、5#、6#、9#、10#鋼管柱頂上鋪3拼I40a工字鋼,3#、4#、7#、8#鋼管柱頂上鋪2拼I40a工字鋼。工字鋼吊裝前每隔兩米在翼緣板處進行點焊連為整體,采用25噸汽車吊吊裝到鋼管柱頂后,下部翼緣板與鋼板之間進行焊接,焊縫長度不小于5cm,且鋼管柱頂三根工字鋼頂部翼板每隔2m焊接在一起,焊縫長度不小于5cm。3.工字鋼頂貝雷梁安裝工字鋼上縱向放置貝雷梁,貝雷片橫橋向共20道,每兩道一聯,腹板下布置3道,底板下布置6道16、,翼緣板下每邊布置4道。邊跨貝雷梁組合形式為:93m+12m(底板下);103m+12m(翼緣板下);中跨貝雷梁組合形式為:143m+12m(底板下);163m(翼緣板下)。由于墩身阻擋,底板下貝雷梁和翼緣板下貝雷梁布置形式不一樣,貝雷梁具體布置方式詳見“跨規劃公路連續梁現澆支架圖”。在地面上將每跨每排貝雷梁連接成一體,采用25噸汽車吊整體吊裝,各貝雷梁安裝時,各銷軸口應全部穿插鎖軸,且都應設開口銷。每片貝雷梁與工字鋼采用U型螺栓(鋼墊板,雙螺母)固定。貝雷梁橫向連接采用45cm和90cm兩種花窗連接,為了增加貝雷梁整體穩定性,在每跨中部貝雷梁底采用14槽鋼加設U型螺栓(鋼墊板,雙螺母)與每排17、貝雷梁進行連接。貝雷梁安裝之前,必須按照方案設計位置,在每處支墩工字鋼頂面準確放樣出貝雷梁位置,貝雷梁平面位置誤差不得超過1cm,貝雷梁橫斷面布置如下圖所示:貝雷梁吊裝作業必須在指定區域拼裝好后,然后采用2臺汽車吊同時作業。作業時專職安全員必須全程監控,作業區內設禁行標志,作業區兩端各設1名防護員,禁止人員、車輛穿越作業區。作業時每臺汽車吊必須配備1名專業信號指揮工指揮作業,確保起重作業安全。4.貝雷梁頂分配工字鋼安裝貝雷梁上安放I10分配工字鋼,縱向間距0.6m,長度15.3m,為了增加穩定性,每根I10分配工字鋼與貝雷梁之間采用U型螺栓(鋼墊板,雙螺母)連接,每根工字鋼與貝雷梁連接不少于618、處。工字鋼上直接放置碗扣式支架可調高底托,上部搭設碗扣式腳手架。(三)碗扣支架搭設碗扣式支架鋼管類型為483.0mm ,模板采用竹膠板,底模厚度為15mm,側模和內膜為10mm。底模下部橫向方木規格為100mm(高)100mm(寬),橫向方木間距為300mm。橫向方木下布設支架頂托梁,采用規格為150mm(高)100mm(寬)方木,按照支架立桿橫向間距布設。碗扣支架搭設原則如下:1.立桿縱距:立桿縱向間距為600mm。2.立桿橫距:立桿橫橋向在箱梁腹板下間距300mm,底板下面間距為600mm,翼緣板下面間距900mm。截面立桿布置為(0.9m4+0.6m2+0.3m2+0.6m3+0.3m)19、2。3.立桿步距:立桿豎向步距為1.2m。4.為確保支架的整體穩定性,沿支架周邊和內部每5排(3m)縱向立桿和每5排(3m)橫向立桿設置一道豎向剪刀撐,剪刀撐采用連續交叉不間斷布設,原則與水平面呈45夾角,角度偏差小于15度,剪刀撐要求下至10#工字鋼頂,上至底模。5.水平桿的布設:在碗扣支架頂部加設縱、橫向水平桿,以確保立桿頂部自由端長度不超過30cm。支架底部四周均布設掃地桿,掃地桿距離地面距離不以大于35cm。6.底模的坡度利用碗扣支架和頂托來調節,在搭設中頂、底托調整距離均控制在20cm以內。7.每一處與碗扣支架連接處必須用扣件緊固,剪刀撐斜桿的接長采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得小于1m,等間20、距設置3個旋轉扣件固定,最外側扣件距離鋼管端部距離不應小于0.1m,所有剪刀撐斜桿與立桿交接處均需固定牢靠。8.頂托、底托放置均應正中,以保證頂、底托軸心受壓,頂托與方木處還應增設木楔,以保證頂托受力均勻,防止偏心受壓。9.所有碗扣式支架搭設應卡扣到位,橫平豎直穩固可靠,縱、橫、豎向應拉線、吊垂。(四)人行馬道搭設在連續梁主墩1094#、1095#橋墩處靠近便道側分別搭設人行馬道,采用落地式碗扣架搭設 “之”字形,人行馬道一次性搭設到與箱梁頂面同高,在主墩墊石頂高度處設一個開口。馬道搭設外形尺寸長度為3.6m,寬度為3m,馬道設7層,每層高度2.4m,每層兩跑,每跑寬度1.2m,馬道坡度控制為21、1:3。馬道搭設前需要對鋼管支撐下方地基進行加固處理,地基處理采用原土夯實,再在上方澆筑20cm厚C15混凝土墊層。馬道搭設支架布置及尺寸標準詳見“跨規劃公路連續梁現澆支架施工人行馬道布置圖”。人行馬道搭設原則如下:1.人行馬道搭設在主墩靠便道側面,采用“之”字形,搭設7層,每層高度2.4m。2.每層分為兩跑,每跑寬度設為1.2m,采用1:3坡度,每跑高度為1.2m,每跑長度為3.6m。3.在每跑拐彎處設置平臺,寬度與斜道跨度相同,設為1.2m。4.斜道兩側及平臺外圍均應設置欄桿及擋腳板。欄桿設置兩道,在0.6m處設置一道,在1.2m處設置一道,擋腳板高度設為0.18m,擋腳板可用15mm厚的22、膠合板制作,外刷紅黃相間警示色。5.馬道腳手板采用順鋪、接頭搭接,下面的板頭應壓住上面的板頭,板頭的凸棱處應用三角木填順,每隔0.3m設置一根防滑木條,木條規格為3cm3cm(厚度寬度),腳手板兩端使用8#鉛絲打夾綁牢。6.為確保馬道支架的整體穩定性,馬道支架四周設置豎向剪刀撐,剪刀撐采用連續交叉不間斷布設,原則與水平面呈45夾角,角度偏差小于15度,鋼管接長用不少于3個旋轉扣件連接,搭接長度不小于1m,端部扣件的邊緣至桿端距離不小于0.1m,剪刀撐刷黃、黑相間老虎色,色帶長0.4m。7.馬道腳手架體外側用安全密目網全封閉。8.立桿底面地基要經過夯實處理,然后再上方澆筑20cm厚C15混凝土。23、(五)支架預壓1.預壓荷載為梁體最大重量的1.2倍,本方案采用砂袋預壓,全聯分段預壓,根據梁體分段施工順序,對支架進行分段預壓,每次預壓縱向長度不得小于施工段長度。預壓前先按設計圖計算出圖上所示每個節段的重量,再將砂袋在地面上稱好后,計算出每個節段需要的袋數,采用吊車吊裝上支架,且根據梁體重量范圍布置沙袋。2.滿堂支架每預壓段每隔5m設置一個觀測斷面,預壓前分別在底模板表面對應腹板、底板中部以及翼緣板中部位置設5個觀察點,底模板下支架鋼管上標記5個變形觀測點,同時對相應平面投影位置的條基基礎頂面設置觀測點。在加壓前、分級預壓過程中、滿載后、分級卸載過程中、卸載后對各觀測點進行測量,根據觀測點標24、高變化值分析得出支架彈性變形量,為模板支立提供預拱度。3.加載時按照設計荷載的30%、60%、100%、120%、分四級加載,加載前、加載中、加載后每隔4h仔細測出各測點支架和地基的變形量和沉降量。加載120%后繼續觀測48小時,觀測各點標高變化量,根據觀測數值,若支架連續24小時沉降量小于2.0 mm、48小時側向變形小于10mm(不含測量誤差)時,表明地基及支架已基本沉降到位,支架穩定,可進行卸載,再分別按加載級別卸載,并分別測出每級荷載后各觀測點的高程。4.分級加載過程中,設專人檢查支架和方木的支承情況,分級加載過程中和滿載后應連續觀測,直至支架變形穩定方可卸載。5.卸載按加載量倒序分級25、進行,并量測觀測點標高,根據加載前后測量結果計算支架的彈性變形值和非彈性變形值,對模板進行精確調整。預壓完成后要根據預壓結果重新調整模板并設置預拱度支立側模,準備綁扎箱梁鋼筋。6.預壓注意事項(1)砂袋用吊車吊至支架底模上,分層、均勻加載。加載中由技術人員現場控制加載重量和位置,避免出現大的誤差。(2)加載過程中,現在技術人員要時刻觀察支架的變形情況,如出現大的變形和側移,應立即停止加載,分析解決問題后再開始加載。(3)各級預壓過程中,測出各觀測點加載前、分級加載后的高程值,滿載后48小時內繼續觀測,當日變化值小于2mm時可結束預壓,根據測得數據分析、得出各級荷載與高程之間線性關系。(4)預壓26、完成后,根據預壓結果重新調整底模標高,設置預拱度后,支立側模,進行梁體施工。(5)施工時汽車吊(塔吊)下面嚴禁站人,實行專人統一指揮。(六)箱梁模板1.內模及外模箱梁底模采用15mm竹膠板,側模均采用10mm竹膠板,內模可采用10mm厚竹膠板或木膠板。2. 模板背肋腹板內側及外側內背肋均采用100mm100mm方木,按照30cm間距豎向布置,外背肋均采用普通雙鋼管(2根,483.5)縱向布置,間距60cm。箱梁頂板底模下鋪設橫向100mm100mm方木,橫向方木搭設在內模腳手架頂托梁上,頂托梁采用100mm(高)100mm(寬)方木。翼緣板底模下鋪設橫向方木(100mm(高)100mm(寬),27、橫向方木搭設在外支架頂托梁(150mm(高)100mm(寬)上,橫向方木與頂托梁之間縫隙采用木楔塞緊。3.內模支架內模支架采用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縱、橫向間距及步距均為1m,橫桿端部與在腹板外背肋頂緊。4.拉桿布設拉桿分普通對拉桿和通長對拉桿,腹板內外模之間按照60cm間距梅花形布置對拉桿,對拉桿采用10鋼筋制作,兩端頭采用套絲機加工絲紋,對拉桿穿過外背肋(雙鋼管之間),配置雙層山形卡及雙螺母。在箱室內距離上、下倒角10cm位置處布設2道通常對拉桿,采用16鋼筋制作,通長對拉桿正中設花蘭螺絲用于調緊,兩端頭采用套絲機加工絲紋,端頭穿過腹板外側模外背肋(雙鋼管之間),配置雙層山形卡及雙螺母。(七)28、支架拆除當全聯預應力終張拉、壓漿、封端后,即可進行支架拆除。支架拆除采用25噸吊車配合人工拆除。支架拆除的原則:后支先拆,先支后拆,豎向分層拆除,禁止立體交叉作業。1.翼板下支架拆除前,先松除翼板下頂托,使外模與梁體分離,將翼板模拆至地面后,再拆除豎桿、橫桿。2.底板下支架拆除應配合底模拆除進行,在拆除翼板支架的同時即可拆除底模下支架,先松除可調高頂托,使底模與梁體分離,再從邊上往里面依次拆除支架,同時由25噸吊車配合拆除底模板。3.上部碗扣式支架拆除完畢后,先松除工字鋼與貝雷梁之間連接的U型螺栓(鋼墊板,雙螺母),再將橫向工字鋼吊到地面。拆除貝雷梁前,先松除貝雷梁與鋼管柱頂橫向工字鋼連接的U29、型螺栓(鋼墊板,雙螺母),再將貝雷梁整體吊至地面。4.拆除鋼管柱頂部橫向工字鋼以及縱向工字鋼前,先人工用鐵錘將工字鋼之間與工字鋼與鋼板之間焊渣除去,再將工字鋼吊到地面。拆除鋼管柱之前,先拆除兩根鋼管柱之間橫向連接系梁及剪刀撐,在鋼管柱頂設置吊環,采用鋼絲繩配合吊車將各根鋼管柱拆除。五、安全保證措施(一)現場布置的安全技術措施1.支架在搭設和使用過程中必須配專人監控。2.施工現場的布置符合防火、防洪、防雷電等安全規定和文明施工的要求。3.現場道路平整、堅實、保持暢通;現場道路旁有河溝、排水溝、深坑等情況時,需設置防護欄桿;危險地點懸掛安全警示標志標牌。4.各類房屋、庫棚、料場等的消防安全距離符全30、國家或公安部門的規定,室內不得堆放易燃品;嚴禁在木工加工場、料庫、油庫等處吸煙;現場的易燃雜物,隨時清除,嚴禁在有火種的場所或其近旁堆放。5.氧氣瓶不得沾染油脂,乙炔發生器必須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裝置,氧氣瓶與乙炔發生器要隔離存放;作業時氧氣瓶、乙炔瓶之間安全距離不得小于5m,與明火的距離不得小于10m。6.施工現場的臨時用電,嚴格按照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技術規范 的規定執行,達到“三級配電、逐級保護”的基本要求。7.支架體系兩側每隔30作接地保護,接地電阻不大于10。(二)施工機械的安全控制措施1.各種機械操作人員和車輛駕駛員,必須持有操作合格證,不準操作人操作與操作證不相符的機械;不準將機械設31、備交給無操作證的人員操作,對機械操作人員要建立檔案,專人管理。2.操作人員必須按照本機說明書規定,嚴格按照工作前的檢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觀察及工作后的檢查保養制度,做到:工作前檢查、工作中觀察、工作后保養。3.嚴禁酒后操作機械,嚴禁機械帶病運轉或超負荷運轉。4.機械設備在施工現場停放時,應選擇安全的停放地點,夜間應有專人看管。5.嚴禁對運轉中的機械設備進行維修、保養調整等作業。6.指揮施工機械作業人員,必須站在可看到人了望的安全地點,并應明確規定指揮聯絡信號。7.使用鋼絲繩的機械,在運轉中嚴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觸鋼絲繩子,用鋼絲繩子拖、拉機械或重物時,人員應遠離鋼絲繩;起重用鋼絲繩安全系數不小于32、12。8.起重作業嚴格按照建筑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和建筑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規定的要求執行。9.定期組織機電設備、車輛安全大檢查,對檢查中查出的安全問題及時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機械事故的發生。(三)高處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1.所有進入施工現場的人員必須戴好安全帽,并按規定配戴勞動保護用品,高處作業人員必須系安全帶、穿防滑鞋。2.作業人員不得穿拖鞋、高跟鞋、硬底易滑鞋和裙子進入施工現場。3.在距邊緣1.21.5m處設置護欄或架設護網,且不低于1.2m,橫桿間距不大于0.35m,立桿間距不大于2m,并要穩固可靠。4.從事支架搭設施工的人員,要有架子工證件方可上崗作業;對進行模板施工,高度超過2 米33、的支架必須由專業架子工去完成。5.施工作業搭設的扶梯、工作臺、腳手架、護身欄、安全網等,必須牢固可靠,并經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應符合建筑施工高處作業安全技術規范和建筑安裝工人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的要求。6.人員上下通告要有斜道或扶梯上下,不準攀登模板、腳手架或繩索上下,并作好防護措施的管理。7.作業用的料具應放置穩妥、小型工具應隨時放入工具袋,上下傳遞工具時,嚴禁拋擲。8.進行兩層或多層上下交叉作業時,上下層之間應設置密孔阻烯型防護網罩加以保護。9.腳手平臺應掛配醒目的安全警示牌,夜間施工必須有充足的燈火照明。(四)安全應急措施為應對連續梁支架搭設及預壓施工中的突發事件,確保連續梁支架施工的順利34、進行,制定如下應急預案:特成立應急準備和響應領導小組:組 長:于覌春副組長:朱輝 蘇連軍 匡維雄組 員:龍 廷 魯何修 鄧建軍 刁玉棟 劉二虎 應急準備和響應領導小組設應急預案辦公室:聯絡員:李亞楠1.應急預案的啟動條件(1)支架搭設過程中人員高處墜落。(2)支架搭設過程中高處墜物,砸傷人員。(3)支架預壓或梁體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支架變形過大。(4)支架施工過程中突遇大風、雷雨天氣。2.應急措施(1)發生高處人員墜落、高處墜物及物體打擊安全事件,立即停止工作,將傷員放置平坦的地方救護員對傷者進行止血或其他救護措施,實施現場急救現場負責人聯系救護中心向指揮部領導報告保護現場指揮部安排后勤保障開展調35、查與處理工作。(2)在支架預壓及梁體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支架變形突然增大,必須立即停止作業,并及時通知指揮部總工程師、安全總監、工程部部長、安質部部長,現場查看分析原因,根據嚴重程度采取加固處理或者拆除重新搭設兩種方案。(3)在支架搭設過程中如遇大風及雷雨天氣,現場管理人員應立即命令停止作業,安排作業人員有序撤離,杜絕強令冒險作業。(4)應急救援電話公共醫療急救電話:120中牟縣第一人民醫院聯系電話:0371-62181441/62193200中牟縣中醫院聯系電話:0371-621810033.應急設備、材料架子隊和施工班組應根據本段工程和工地的實際情況,配齊配足木材、鋼材、砂袋、片石、蓬布、發36、電機、大功率抽水機、消防設備等應急搶險器材、設備。成立救護隊及醫療搶救站,配備急救和搶救設備,并指定專人保管,經常保持其良好狀態,搶救設備不得挪作他用。六、質量保證措施(一)原材料保證措施1.材、砂石料、水泥由指揮部中心試驗室負責檢驗,按標準規定的檢驗頻次進行抽檢,收料時由物資部人員對其進行初步質量驗收,不合格材料堅決不予進場。鋼筋檢驗合格后的鋼筋進場后,分類分規格放在加工場待用,采取墊高覆蓋措施防止生銹。按圖紙和規范要求進行配料、加工、綁扎成籠,鋼筋焊接頭,應按規定抽樣試驗,不合格者堅決返工。2.碗扣式支架構配件進場必須具備制造(生產)合格證、檢驗合格證,進場后安質部、物資部、中心試驗室、工37、程部以及架子隊技術質量安全管理人員聯合對其外觀質量、直徑、壁厚進行檢查驗收,檢查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驗收,經監理工程檢查驗收通過后方可投入使用。(二)技術保證措施1.重視軟基處理施工,必須按照本方案進行換填處理,杜絕不合格填料以次充好進行換填,施工前認真進行基底換填處理技術交底工作,施工過程現場技術、質量人員加強監控。對于條形基礎基底換填料承載力的檢測,每處每層不少于3點。2.重視測量工作,必須確保基底換填深度,以及準確放樣基礎、鋼管柱平面位置,確保各部位平面位置、標高準確無誤。3.施工前進行技術交底,架子隊技術負責人需對所有參加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技術交底要做到明確施工要點注意事項和安全事宜38、,并對交底內容進行詳細的記錄。嚴格執行內部三檢制度(即自檢、互檢、專檢),合格后,再報請監理工程師檢查,監理工程師認可后,才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以確保工程質量達到優良。制定工藝標準,實行標準化作業。4.在支架預壓環節,必須按照本方案要求進行沉降觀測工作,如在預壓過程中沉降突然增大,應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根據沉降觀測結果計算彈性變形和非彈性變形,梁體施工時預拱度設置要考慮彈性變形。5.在支架預壓工作開始之前,要組織一次全面的支架檢查驗收工作;在梁體混凝土澆筑之前要組織一次全面的支架檢查驗收工作,自檢合格后報監理工程師進行驗收;在梁體混凝土澆筑過程中要安排專職安全員、專業架子工對支架體系進行39、不間斷檢查巡視,發現有松動現象,立即采取措施進行加固處理。(三)強化監督檢查制度1.指揮部、分部及架子隊專職的質量檢查人員,要堅持原則、不徇私情、秉公辦事,嚴把工程質量關。2.嚴格執行工程質量檢查簽認制度,凡應檢查的工序經檢查簽認后才能轉入下道工序施工。3.主動配合支持監理工程師的工作,積極征求監理工程師的意見和建議。4.保證按規范施工措施(1)根據技術交底通知單的要求,實行自檢制度和定期檢查制度,把影響質量因素消滅在施工過程中對不符合要求的堅決返工。(2)由指揮部質檢工程師進行質量監控工作,并配合監理工程師共同把好質量關。(3)定期召開質量專題例會,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4)采用質量預控40、法,從準備工作、技術交底,施工質量評定,資料整理五個部分提出質量預控措施。從施工管理、施工人員、施工材料、制作安裝、設備等幾個方面進行質量監控。七、環保與文明施工措施1.根據場地實際情況合理地進行布置,設施設備按現場布置圖規定設置存放,并隨施工不同階段進行場地布置和調整,最大限度地減少耕地占用。2.在場地清理過程中,各種材料、設備按規定堆放整齊,不得占用施工場地和道路。 3.臨時用地使用完畢后及時復還,防止水土流失。 4.清洗施工機械、設備及機具廢水、廢油等有害物質及生活用水,不得隨意排放,以防止污染水質和土壤,采用過濾的方法或沉淀池處理,使生態環境受損降到最低程度。5.施工所產生的垃圾和廢棄物質,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處理,不得裸露棄置。場地廢料、土石棄方處理,應按設計要求,按監理工程師指定地點處理,盡量減少對周圍綠化的影響和破壞。施工廢水、生活污水不得污染水源、耕地、農田、灌溉渠道,應采用滲井或其它措施處理。6.生活垃圾、施工現場要及時清掃,垃圾要運輸至環保指定地點。八、附件(一)跨規劃公路連續梁現澆支架平面、立面、截面圖。(二)跨規劃公路連續梁條形基礎施工、布置圖。(三)跨規劃公路連續梁現澆支架馬道搭設圖。(四)跨規劃公路連續梁現澆支架設計計算書。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1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