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燒結余熱節能發電項目汽機島模板支模架施工方案(2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l**
編號:429136
2022-07-05
23頁
135.50KB
1、陜西龍門鋼鐵有限責任公司3#燒結余熱節能發電項目汽機島模板支模架施工方案 編 制: 審 核: 審 批: 時 間: 目 錄一、工程概況.1二、編制依據.1三、施工計劃.1 1、材料計劃.1 2、勞動力計劃.1 3、進度計劃.2四、施工工藝技術.2 1、技術參數.2 2、工藝流程.2 3、支模架搭設構造要求.2 4、質量標準.4五、施工安全保證措施.4 1、組織保證.4 2、技術措施.5 3、應急預案.6 4、監控檢測.8六、模板計算 .8 1、計算參數.8 2、模板支撐方木計算.10 3、方木支撐鋼管計算.12 4、扣件抗滑移計算.13 5、板支架荷載標準值.13 6、立桿穩定性計算.14 7、2、立桿地基承載力計算.16汽機島模板支模架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陜西龍門鋼鐵有限責任公司3#燒結余熱節能發電項目位于韓城市、龍門鎮,該工程包含汽機發電機主廠房、循環水站、鍋爐島和除鹽水站4個單體工程以及給排水系統、總圖運輸系統、廠區內管網、道路等公用輔助設施。其中主廠房汽機島7.986m層板厚1400mm,梁最大截面尺寸:635*1736mm,單位面積最大線荷載達:35KN/m2,屬于超過一定規模危險性較大的項目,故此編制此施工方案。二、編制依據1、余熱發電汽輪發電機主廠房施工圖紙2、建筑施工手冊3、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11)4、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 5003、09-2012)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術規程(JGJ162-2008)6、鋼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7-2003)7、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 (GB50300-2013)8、建質200987號文件關于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三、 施工計劃1、 材料計劃計劃投入48*3.25:6000米;對接扣件:800個;直角扣件:3000個;旋轉扣件:400個,絲杠:780個。2、 勞動力計劃 搭設過程中設專職安全員1名,專門負責架子搭設過程中的日常安全檢查,計劃投入架子工5人,負責支模架搭設工作。3、 進度計劃余熱汽機島7.986m層混凝土板計劃予2015年3月30日開始,計劃予204、15年4月11澆筑混凝土,予2015年4月30模板拆除完畢。四、施工工藝技術1、技術參數柱模板采用12mm的鏡面板和80100mm方木配制,木方沿柱高豎向設置,其水平間距不大于200 mm,柱箍沿柱高400500mm設一道,加固前豎向沿柱高先采用鋼管與架體連接不少于3道,小吊垂直穩固后用鋼管作為柱箍進行加密加固,柱箍的長度為柱截面邊長加200mm,兩端鉆16孔,采用14對拉螺栓擰緊。梁、板采用12mm鏡面板,背楞采用6080mm方木,采用側模包底模,頂板模壓梁側模,扣件式鋼管滿堂支撐架的施工方法,立桿縱、橫間距均為500mm,水平桿間距為1000mm,大梁底模下部加設頂撐,間距為1m,下部設掃5、地桿。2、工藝流程搭設滿堂架墻模板定位、垂直度調整模板加固驗收搭設和調平梁底模桿按標高鋪設梁底模板拉線找直綁扎梁鋼筋安裝墊塊安梁兩側模板調整模板安裝頂板模板驗收綁扎頂板鋼筋澆筑砼。3、 支模架搭設構造要求(1) 掃地桿:在距離底座200mm處設置掃地桿,用直角扣件連接予就近的立桿上。(2) 立桿a) 立桿采用對接扣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H/400mm。b) 立桿接頭應交錯布置,兩根相鄰立桿上的接頭不應設置在同步內,同步內隔一根立桿的兩個相隔接頭的高度方向的距離不應小于500mm,各接頭中心節點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步距的1/3。 (3)水平桿a) 立桿之間按照步距滿設雙向水平桿,確保兩個方向足夠6、的剛度。b) 水平桿采用對接扣件進行連接,兩根相鄰橫桿的接頭不能在同一跨內,不同跨的兩個相鄰接頭在水平上應錯開距離不小于500mm。(4) 剪刀撐a) 豎向剪刀撐:支架四周外立面應滿設豎向剪刀撐,中部可根據需要并依構架框格的大小46m設置一道。b) 水平剪刀撐:沿架體高度每隔10m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確保架體在縱橫方向的剛度和穩定性。c) 剪刀撐采用搭接,搭接長度不小于1m,應采用不少于3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距邊緣不應小于100mm。d) 剪刀撐應用旋轉扣件固定在與之相交的水平橫桿的伸出端或立桿上,旋轉扣件的中心線至主節點的距離不宜大于150mm。e) 豎向剪刀撐與地坪的水平夾角宜在4567、0之間,并由底部連續設置。(5) 頂托:梁下支撐立桿采用頂托承重,U型支托與梁背楞有間隙必須楔緊,其螺桿伸出鋼管頂部不得大于200mm,螺桿外徑與立桿鋼管內徑的間隙不得大于3mm,安裝時保證上下同心。4、質量要求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及驗收規范進行驗收,其中允許偏差如下表:序號項 目一般質量要求1構架尺寸(立桿縱距、橫距、步距)誤差20mm2立桿的垂直偏差架高25m50mm25m100mm3縱向水平桿的水平偏差20mm4橫向水平桿的水平偏差10mm5節點處相交桿件的軸線距節點中心距離150 mm6相鄰立桿接頭位置相互錯開,設在不同的步距內,相鄰接頭的高度差應500mm7上下相鄰縱向水平桿接頭位置相互8、錯開,設在不同的立桿縱距內,相鄰接頭的水平距離應500mm,接頭距立桿應小于立桿縱距的1/38桿件搭接1、搭接部位應跨過與其相接的縱向水平桿或立桿,并與其連接(綁扎)固定2、搭接長度和連接要求應符合以下要求:類別桿別搭接長度連接要求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立桿1m連接扣件數量依承載要求確定,且不少于2個縱向水平桿不少于2個連接扣件9節點連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擰緊扣件螺栓,其擰緊力矩應不小于40N.m,且不大于65 N.m其它腳手架按相應的連接要求五、施工安全保證措施1、 組織保證安全組織機構圖項目經理:崔俊良安全員:張偉技術副經理:陳明書記:張偉生產副經理:馬亭風技術員孫小虎資料員胡喬齊安全員張偉質檢員9、常凱施工員林瑋濤材料員姚鵬英杰勞務隊 2、 技術措施(1) 支模架搭設安全技術措施: 1)支模架搭設前,必須及時對施工班組進行方案交底及安全技術交底。 2)支模架搭設材料必須經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支模架搭設過程中嚴格執行“三檢”制度,并做好各工序間的交接。 4)搭設過程中棟號長、安全員堅持每天巡查,保證嚴格按照方案進行搭設。 (2)模板拆除技術措施1)模板拆除應按照有關規定、程序進行,拆除前需對施工班組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應嚴格遵循模板拆除的技術要點。2)拆除時應按照順序逐塊進行拆除,模板拆除應遵循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拆除時應設臨時支撐,確保安全10、。3)嚴禁操作人員站在正在拆除的模板上進行操作。4)高處拆除作業時,應有專人指揮,并在地面上設置圍欄或者拉警示線,嚴禁非操作人員入內。5)已拆除的模板、鋼管、扣件應及時運走或妥善堆放。6)墻柱砼強度達到1.2Mpa,保證其表面不沾模,不掉角方可拆除,梁板模板拆除參考每層頂板混凝土同條件試件抗壓強度試驗報告,跨度均在2m以下,強度達到50%即可拆除,跨度大于8m的頂板當梁及懸臂構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100%強度后方可拆除外,其余頂板、梁模板在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強度后方可拆除。(3)混凝土澆筑技術措施1)混凝土澆筑前,項目部應通知監理單位對支模架進行檢查、驗收,同意并簽署混凝土澆筑11、申請令,方可澆筑。2)混凝土澆筑前,由項目部進行安全、技術交底。3)樓層平面應分層對稱澆筑,梁應由中部想兩邊擴散的方式進行澆筑,避免堆載過大的現象發生。4)混凝土澆筑前在鋼管支架下部掛通線并在相應位置做標示,混凝土澆筑時,派人觀察架體變化,發現異常及時報告。3、 應急預案(1)危險源辨識根據高大模板分項工程的特點,現場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有:坍塌、物體打擊、高處墜落、機械傷害、觸電等。存在的主要危險源和可能發生的事故有:存在的危險源可能發生的事故作業人員無佩戴安全帽,隨意拋、扔工具、材料垂直運輸材料的吊具的材質和安全措施不符合要求物體打擊高處作業人員無系安全帶樓層無臨邊防護高處墜落模板支撐系統搭12、設不符合規范和相關要求模板局部位置堆料過高、過重坍塌現場電纜、電線老化木工機械無保護接零系統、漏電保護器不起作用施工用電拉設隨意、混亂觸電木工機械設備無防護罩或機械零件部位破損木工操作人員不按操作規程作業機械傷害電焊等作業無防火措施,無按規定配備消防器材和設施火災(2)應急領導機構應急領導小組組長:崔俊良應急領導小組副組長:馬亭風應急領導小組急救員:胡喬齊應急領導小組組員:陳明、林瑋濤、常凱、孫小虎、姚鵬、張偉(3)事故應急程序安全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人員必須以最快捷的方法立即將發生事故的情況報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由組長組織傷者的搶救,現場人員的疏散、警戒及現場保護工作,急救人員根據現場實際情況13、對傷者進行必要的醫療處理,在傷情許可的情況下,組織人員搬運傷員至安全場所,并根據傷情,由組長決定是否撥打120急救電話,或者龍鋼醫院急救電話:,并在事故發生后2小時內由組長上報公司安技部。事故發生后,一方面組織搶救人員和財產,防止事故蔓延擴大,另一方面要嚴格保護事故現場,因搶救傷員,防止事故的擴大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志、拍照、錄像、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證物。附件:應急成員電話號碼序號部門聯系人聯系電話1組長崔俊良2副組長馬亭風3急救員胡喬齊4組員陳明5組員林瑋濤6組員常凱7組員孫小虎8組員姚鵬9組員張偉4、 監控檢測 設置安全員一名,專門14、負責架子搭設和使用階段的檢查、檢測工作,架子搭設時應按下列階段進行質量檢查、檢測,發現問題應及時校正,校正后重新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1)基礎完工后及腳手架搭設前;2)操作層施加荷載前;3)達到設計高度后。六、模板計算 1.腳手架參數 橫向間距或排距(m):0.5;縱距(m):0.5;步距(m):1.5;立桿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撐點長度(m):0.1;腳手架搭設高度(m):7.1;采用的鋼管(mm):483.25 ;扣件連接方式:雙扣件,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8;板底支撐連接方式:方木支撐;2.荷載參數 模板與木板自重(kN/m2):0.35;混凝土與鋼筋自重(kN/m3):25;樓板澆筑厚度(15、m):1.4;傾倒混凝土荷載標準值(kN/m2):2;施工均布荷載標準值(kN/m2):1;3.木方參數 木方彈性模量E(N/mm2):9500;木方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13;木方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1.3;木方的間隔距離(mm):300;木方的截面寬度(mm):80;木方的截面高度(mm):100; 圖2 樓板支撐架荷載計算單元二、模板支撐方木的計算: 方木按照簡支梁計算,方木的截面慣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別為: W=81010/6 = 133.33 cm3; I=8101010/12 = 666.67 cm4; 方木楞計算簡圖1.荷載的計算:(1)鋼筋混凝土板自重(kN16、/m): q1= 250.31.4= 10.5kN/m;(2)模板的自重線荷載(kN/m): q2= 0.350.3= 0.105 kN/m ;(3)活荷載為施工荷載標準值與振倒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kN): p1 = (1.+2)0.50.3 = 0.45 kN;2.強度計算: 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彎矩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1.2(10.5+ 0.105)=12.726 kN/m; 集中荷載 p=1.40.45=0.63 kN; 最大彎距 M=Pl/4+ql2/8 =0.630.5/4+12.7260.5002/8= 0.476kN.m; 最大支座力 N17、=P/2 + ql/2 =0.63/2 +12.7260.5/2=3.497 kN ; 截面應力 =M/w=0.476106/133.333103=3.573 N/mm2; 方木的計算強度為 3.573 小13.0 N/mm2,滿足要求!3.抗剪計算: 最大剪力的計算公式如下:Q=ql/2+P/2 截面抗剪強度必須滿足:T=3Q/2bhT 其中最大剪力: Q=0.512.726/2+0.63/2=3.497 kN; 截面抗剪強度計算值 T=33496.5/(280100)=0.656N/mm2; 截面抗剪強度設計值 T=1.3N/mm2; 方木的抗剪強度為0.656小于 1.3,滿足要求!4.18、撓度計算: 最大彎矩考慮為靜荷載與活荷載的計算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計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載 q =q1+q2=10.5+0.105=10.605 kN/m; 集中荷載 p=0.45 kN; 最大變形 V=510.605500.0004/(38495006666666.67)+450500.0003 /( 4895006666666.67)=0.155 mm; 方木的最大撓度 0.155 小于 500/250,滿足要求!三、木方支撐鋼管計算: 支撐鋼管按照集中荷載作用下的三跨連續梁計算; 集中荷載P取縱向板底支撐傳遞力,P =12.7260.5 + 0.63 =6.993 kN; 支撐鋼管計算19、簡圖 支撐鋼管計算彎矩圖(kN.m) 支撐鋼管計算變形圖(kN.m) 支撐鋼管計算剪力圖(kN) 最大彎矩 Mmax = 0.604 kN.m ; 最大變形 Vmax = 0.328 mm ; 最大支座力 Qmax = 12.399 kN ; 截面應力 = 0.604106/4790=126.176 N/mm2 ; 支撐鋼管的計算強度小于 205.000 N/mm2,滿足要求! 支撐鋼管的最大撓度小于500.000/150與10 mm,滿足要求!四、扣件抗滑移的計算: 雙扣件承載力設計值取16kN,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0.8,本工程實際的旋轉雙扣件承載力取值為12.8kN 。 縱向或橫向水平20、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 R= 12.399 kN; R fg=48kN/m2 。所以地基承載力的計算不滿足要求! 采取具體措施: 1、回填土內添加12碎石,其中碎石占全重的50%,并分層回填夯實,壓實系數0.94,地基承載力可150kN/m2。 2、支模架底部滿鋪松木板,以達到增大基底受力面積。 3、施工方法上采用先澆筑8根950mm*950mm混凝土柱至梁底,然后施工梁板結構,混凝土柱作為上部梁、板結構的支撐,達到一定的卸荷作用,減少了鋼管架壓力。經過以上措施后再次進行立桿的地基承載力計算: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 fg = fgkKc=60 kN/m2; 其中,碎石土的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gk= 150kN/m2 ; 腳手架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kc=0.4; 立桿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 ,p=N/A =51.02 kN/m2 ; 其中,上部結構傳至基礎頂面的軸向力設計值 :N = 12.755 kN; 基礎底面面積 (m2):A=0.25m2。 p=51.02 fg=60kN/m2 。 所以地基承載力的計算滿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