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案列分析PPT課件.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29233
2022-07-05
19頁
3.09MB
1、LOGO綠色建筑案例分析綠色建筑案例分析譚雷雷 陳衡零衡零 劉毅均劉毅均 劉仁球劉仁球 李明李明組員:v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v所謂“綠色建筑”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 綠色建筑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 綠色建筑的室內布局十分合理,盡量減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陽光,節省能源2、,為居住者創造一種接近自然的感覺。 以人、建筑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在利用天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環境的同時,盡可能地控制和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使用和破壞,充分體現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報之間的平衡。綠色建筑綠色建筑充分利用太陽能,采用節能的建筑圍護結構以及采暖和空調,減少采暖和空調的使用。根據自然通風的原理設置風冷系統,使建筑能夠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導風向。建筑采用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平面形式及總體布局。在建筑設計、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選擇中,均考慮資源的合理使用和處置。要減少資源的使用,力求使資源可再生利用。節約水資源,包括綠化的節約用水。設計理念設計理念 節約能源節約能源節約資源節約3、資源回歸自然回歸自然綠色建筑外部要強調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和諧一致、動靜互補,做到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綠色建筑綠色建筑v托馬斯赫爾佐格于1941年生于德國慕尼黑,1965年畢業于慕尼黑工業大學,獲得工學碩士學位。因成績優異,榮獲德國科學院獎學金赴羅馬大學進行“充氣結構”研究,并獲博士學位。于1971年創立了自己的事務所,開始了設計實踐與研究相結合的探索。他的作品曾多次被展出。他本人獲得了多個獎項和榮譽,其中包括羅馬獎,密斯凡德羅獎,德國鋼結構建筑獎,弗瑞茨-舒馬赫獎,國際建協應用技術獎,以及法蘭西學會金質獎章。他在1993年獲得了德國建筑界的最高榮譽德國建筑學會金獎,該獎自60年代設立至今只有密斯4、凡德羅等13位建筑師獲此殊榮。他自1973年開始在德國卡塞爾大學任教,為當時德國最年輕的建筑學教授,于1986年轉至達姆斯塔特工業大學任教,自1993年至今為慕尼黑工業大學教授,現任系任。他同時是德國國內及國際上多個藝術學會的會員。在完成了眾多建筑創作的同時,赫爾佐格組織并領導了建筑學與多學科的合作研究,出版了諸多專著,發表了大量論文。托馬斯赫爾佐格先生所設計的作品,無論是小型住宅還是大型展廳,都出色地體現了生態理念。他在太陽能應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專家及同行的高度評價。在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關注焦點的今天,他的研究及設計作品尤其顯示出其遠見卓識。托托馬斯斯赫赫爾佐格佐格托托馬斯斯赫赫爾佐格佐5、格-工作工作經歷 197l1975 瓦爾迪米爾?尼克里克合伙人19831989 米夏埃爾弗爾茲合伙人1973卡塞爾綜合大學設計及產品開發教授1986達姆斯塔特技術大學教授 建筑技術學教授1971 開始個人建筑師職業生涯2000建筑技術教授 洛桑技術學院常年客座教授2000德國科學研究促進協會特別顧問2000威尼斯國際建筑雙年展總代表v 托馬斯赫爾佐格在從事建筑設計活動中除了運用各種新材料、新構件、新系統之外,也一直在研究和開發更新、更生態、更合理的材料、構件和系統,如:佩托卡波那外墻體系、菲舍爾立面組裝系統、日光柵格系統等。v 托馬斯赫爾佐格更關注的是建筑與周圍環境協調基礎上自身的節能程度、技6、術的精確性和高效性。通過精心設計的建筑細部提高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耗費,來達到對生態環境的關注。v 托馬斯認為,建筑師應該利用高效率的技術,因為可以通過采用比常規做法少得多的物質材料,滿足同樣的功能要求。當然,采用新技術的前提是他們必須是正確、恰當的。他非常關注設計的靈活性和建筑元素的靈活性,不僅強調建筑功能的靈活性,還強調建筑細部的靈活性和多功能性。 托馬斯說:“綠色建筑,并不是色建筑,并不是簡單的的綠化和陽光,其化和陽光,其真正的目真正的目標是是為了了節省省資源、能源和保源、能源和保護環境境?!本G色建筑綠色建筑分析內容分析內容v托馬斯赫爾佐格的大量作品所遵循的生態建筑設7、計原理和策略: 1 緩沖空間的營造-小別墅 2 采光與遮陽的協調-漢諾威26號展廳 3 自然通風的組織-雷根斯堡住宅1 緩沖空沖空間的的營造造v 現代建筑物理學研究表明,使用者對于建筑空間的熱舒適性不是一個恒定的指標而是一個區域,并且這個區域還由于季節、服飾、使用者的不同發生一定偏移。這也就是說,單純使用機械空調措施并不能滿足使用者舒適度的要求,而且大量消耗能源。營造緩沖空間就是根據建筑使用功能的區別,針對不同使用頻率的建筑空間進行不同處理的設計原理。在赫爾佐格的作品中,常常把輔助空間或不能使用的消極空間作為緩沖空間來保證主要使用空間的舒適度。托托馬斯斯赫赫爾佐格佐格作品作品v小別墅就是運用了8、緩沖空間的營造,這是一個獨立支撐的單個家庭別墅。立方體向南的角落被打開,兩個安裝了玻璃的立面處于其中,他們就象建筑的外表皮和內表皮一樣。中間的存儲空間是一個熱量緩沖地帶,安置了一個太陽能集熱器和一個排氣裝置。許多年來,這個空間經常被用來作為一個附加的生活區。 小小別墅墅v小別墅采用了“溫度洋蔥”的措施v 就是按照不同的使用溫度要求,把不同使用空間從內向外依次布置。通過設置具有梯度的空間,達到最大限度的節能。在小別墅項目中,將需要保持較高溫度的洗澡間置于建筑最深處,其他空間依次布置,最外層還設置太陽房作為室內外緩沖空間,以保證室內溫度穩定。托托馬斯斯赫赫爾佐格佐格作品作品2 采光與遮陽的采光與遮9、陽的協調v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不僅能夠節約大量能源,還是使用者生理和心理舒適的基本要求。伴隨著現代大體量建筑的出現,建筑空間往往忽視了對自然光的利用。v但是,由于自然光的使用也容易伴隨著過多的熱量引入。因此,協調解決采光和遮陽是赫爾佐格作品的重要課題,其主要表現為兩種策略:北向光北向光線的利用的利用,采光與采光與遮陽的遮陽的轉換。v26號展廳是為德國貿易展覽會組織DMAG設計的。作為“2000年世博會的第一件展品”,它的設計體現了本次世博會的主題:“人-自然-技術”。巨大的展廳長200m,寬116m,布置成三跨。整個建筑外觀是一種獨具藝術性的技術,是建筑結構和對環境中可持續發展的能量形式進行優10、化開發的完美體現。設計的目的之一是,開發一種大尺度建筑幾何造型。托托馬斯斯赫赫爾佐格佐格作品作品漢諾威威26號展號展廳v北向光線的利用v北向光線屬于漫射光,且帶有的太陽熱量 較少,因此在赫爾佐格的作品中被大量使用。其常用手法是通過反射作用,把北向光線均勻引入室內。在漢諾威26號展廳中,為了給高大展覽空間提供質量的均勻照明,光線通過大面積北向天窗上的百葉,折射到展館室內屋頂上巨大“反射板”而引入更遠的公共區域,從而使光線均勻分布。 PS:其實在林茨的設計中心項目中,也利用到了這點。托托馬斯斯赫赫爾佐格佐格作品作品漢諾威威26號展號展廳3 自然通自然通風的的組織v自然通風是在滿足建筑換氣量的同時并11、不增減額外能耗而是建筑降溫,從而提高室內舒適度。相對于現今大量使用的機械通風和制冷來說,自然通風具有方便、清潔的優點,但是也具有低效的缺陷。v在赫爾佐格的作品中,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利用和組織自然通風,另一方面也把機械通風作為必要的補充,進而滿足室內舒適度的要求。這里重點分析其組織自然通風的方法。大致可分為:一般一般建筑的通建筑的通風,大,大廳型空型空間的通的通風,高,高層建筑的通建筑的通風。v該住宅的基地被綠樹環繞,而它的周圍是一些建于20世紀50年代的多層建筑,地面標高低于街道水平面2m。并有一條來自生物小區的小溪從中流過。為了與這些有生命力的自然環境形成對比,托馬斯赫爾佐格設計了一棟結構簡潔12、的住宅。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設計,都充分考慮了幾何美學特征。雷根斯堡住宅雷根斯堡住宅托托馬斯斯赫赫爾佐格佐格作品作品v雷根斯堡住宅雷根斯堡住宅是屬于是屬于滿足一般建足一般建筑的通筑的通風。v小體量建筑的自然通風往往采取直接利用外窗進行空氣交換的方式。同時,也有利用內部空間的得熱不同,即熱壓通風(由于空間內不同的溫度而產生了熱空氣向冷空氣處流動的現象)而進行的通風設計。 在著名的雷根斯堡住宅中,南向的玻璃溫室,在冬季,發揮白天收集儲存熱量、晚上釋放熱量、阻隔室外寒氣的緩沖空間作用;在夏季,則因下部空氣受熱升溫而向北側上部出氣口運動的氣流,并把室內多余熱帶走。 托托馬斯斯赫赫爾佐格佐格作品作品雷根斯13、堡住宅冬夏通雷根斯堡住宅冬夏通風分析分析圖托托馬斯斯赫赫爾佐格佐格作品作品夏季白天夏季白天冬季白天冬季白天夏季夜晚夏季夜晚冬季夜晚冬季夜晚小小結v 從托馬斯赫爾佐格的設計思想可以看出:在生態建筑中有三個因素必須強調考慮,那就是可可調節建筑立面及空建筑立面及空間的的設計,城市,城市規劃的相互交融性劃的相互交融性以及有效利用新技以及有效利用新技術進行仿真模行仿真模擬和新材料的開和新材料的開發運用運用等。對此,他的解釋是:一幢大樓如果要有效的調節戶外和戶內的光冷熱等因素,立面及空間起到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v以上三個因素是建筑師們在設計綠色建筑中應該有所注意的部分。正是基于以上幾點的考慮,托馬斯赫爾佐格才設計出生態與建筑功能有機結合起來的建筑。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