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拆除施工方案(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29265
2022-07-05
6頁
475.53KB
1、建筑物拆除方案1 一、編制依據經過現場勘查,綜合考慮施工安全、施工進度等要求,結合我公司多年來從事此類工程的施工經驗,編制此施工組織設計。二、工程概況本拆除工程位于我商業城內, 北臨中山路,西臨西大街, 出口共計三處,西門主入口一處,北向中山路入口一處。由于本工程施工場地狹小。尤其是在正在營業的消費場所內,人流川流不息,對拆除場地布置不利,拆除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防護措施及文明施工措施是本項目中的重中之重。(三)拆除工程的合同工期要求本工程工期要求為20 日歷天三、施工組織機構的建立針對此工程項目,我公司推選的項目班子一律持證上崗、押證施工,并且該項目經理部僅負責此工程。實行項目經理責任制,項目經2、理將對工期、安全、成本及文明施工全面負責。各施工管理職能部門在項目經理部的直接指導下做到有計劃的組織施工,確保工程質量、工期、安全等方面達到目標要求。并配備技術負責人、施工主管、安全負責人及其他技術、安全、施工等專業人員組織施工管理。人員配備情況如下:勞動力安排計劃表:工種級別按工程施工階段投入勞動力情況指揮工 拆除工 機械工架子工水電工氣割工2 20 2 10 1 2 四、拆除工程施工準備1技術準備工作(1)施工技術人員要認真審閱建設單位提供的以下資料:拆除工程的有關圖紙和資料;拆除工程涉及區域的地上、地下建筑及設施分布情況資料。全面了解拆除工程的圖紙和資料,進行實地勘察。弄清建筑物的結構情3、況、建筑情況、水電及設備管道情況。(2)學習有關規范和安全技術文件。(3)明確周圍環境、場地、道路、水電設備管道、房屋情況等。(4)向進場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教育。2現場準備(1)施工前,要認真檢查影響拆除工程安全施工的各種管線的切斷、遷移工作是否完畢,確認安全后方可施工。(2)拆除走廊通道內的電源線路,從拆除建筑物頂板內側重新布線延伸至各電源供給點,保證正常的用電照明。建筑物拆除方案2 (3)按拆除范圍搭設閉鋼管架,外加彩鋼板或彩條布封閉。(4)清理被拆除建筑物倒塌范圍內的物資、設備,不能搬遷的須妥善加以防護。(5)向周圍群眾出示安民告示,在拆除危險區域設置警戒標志,沿街向二個方向,安排每班4、3 人進行交通疏導安全指揮。3機械設備材料的準備本工程結構為二層建筑結構,擬采用人工拆除為主、機械運輸的方式進行施工,5在工地固定場所設置下列標牌(1)工程概況牌:標明工程項目名稱、拆房施工單位名稱和施工項目經理、拆(竣)工日期、監督電話等。(2)房屋拆除安全生產牌。(3)文明施工牌。在拆除工程施工現場醒目位置應設安全警示標志牌,采取可靠防護措施,實行半封閉施工。6施工影響范圍內的建筑物和有關管線的保護應符合下列要求:(1)相鄰建、構筑物應事先檢查,采取必要的技術措施,并實施全過程動態管理;(2) 相鄰管線必須經管線管理單位采取管線切斷、移位或其它保護措施;(3)開工前察看施工現場是否存在架空5、線和埋地線,拆除施工的機械設備、設施在作業時,必須與管線保持安全距離。五、拆除工程施工管理1. 施工順序(1)首先搭設鋼管腳手架封閉拆除,一層拆除完畢后,二層部分再一起進行拆除工作。(2)本工程采用手動工具進行人工拆除建筑,施工程序應從上至下,分層拆除,按照先非承重結構后承重結構原則進行拆除。(3) 拆除框架結構建筑的承重梁、 柱,應在其所承載的全部構件拆除后,再進行拆除。2. 留設行人通道拆除工程的施工現場必須有作業通道。平面通道寬度為1 米左右,以滿足正常行人通行的需要,作業通道內不得堆放雜物,要保證室內上、下通道應保持暢通。非作業通道利用警示帶隔開,并制作標志牌利于通道口作出警示。3墻體6、拆除應自上而下粉碎性拆除。4. 施工注意事項建筑物拆除方案3 (1)對部分拆除的同一建筑物或構筑物進行拆除前,應先對保留部分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2)禁止立體交叉方式拆房施工。砌體和簡易結構房屋等確需傾覆拆除的,傾覆物與相鄰建筑物、 構筑物之間的距離必須達到被拆除物體高度的1.5倍以上。(3)必須采取相應措施確保拆除的安全。對部分拆除的建筑,必須先將保留部分加固,再進行分離拆除。(4) 施工中必須由專人負責監測被拆除建筑的結構狀態,并應做好記錄。當發現有不穩定狀態的趨勢時,必須停止作業,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隱患。(5)拆卸下來的各種材料應及時清理,分類堆放在指定場所六、拆除工程文明施工管理 1 7、清運渣土的車輛應在在施工封閉范圍內停放;清運渣土的車輛應封閉或采用苫布覆蓋,出入現場時應有專人指揮。清運渣土的作業時間應遵守有關規定,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噪音影響。2 拆除工程施工時,為降低粉塵對人員及環境影響,我方將設專人向被拆除的部位灑水降塵。3、拆除工程完工后,我方將及時將施工渣土清運出場,做到不積壓。4、落實防火安全責任制,建立義務消防組織,明確責任人,負責施工現場的日常防火安全管理工作。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材, 設 4kg 干粉滅火器 26只, 設置 23 個消防沙箱; 并對工人進行安全消防教育,學習正確使用安全器材的方法,加強安全防火意識。七、碳纖維布粘貼加固施工方法1. 施工準備1)施8、工前應認真閱讀設計施工圖,按設計圖紙,在加固部位放線定位。2)應根據施工現場和被加固構件混凝土的實際情況,擬訂施工方案和施工計劃。3)應對所使用的碳纖維片材、 配套樹脂、 機具等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2. 混凝土表面處理1)應清除被加固構件表面的剝落、疏松、蜂窩、腐蝕等劣化混凝土,露出混凝土結構層。2)被加固構件表面打磨平整,除去表層浮漿、油污等雜質,直至完全露出混凝土結構新面。轉角粘貼處應進行導角處理并打磨成圓弧狀,圓弧半徑不應小于 20mm 。并用修復材料將表面修復平整。3)應按設計要求對裂縫進行灌縫或封閉處理。建筑物拆除方案4 4)表面打磨后,應用強力吹風器或吸塵器將表面粉塵徹底清除,并9、保持干燥。3. 配制并涂刷底層樹脂1)應按產品生產廠提供的工藝規定配制底層樹脂。2)應采用滾筒刷將底層樹脂均勻涂抹于混凝土表面。宜在底層樹脂表面指觸干燥后,盡快進行下一工序的施工。4. 粘貼面找平處理1) 應按產品生產廠提供的工藝規定配制找平材料。2)混凝土表面修補應選用丙酮將表面浮塵擦去,有凹陷處,應使用修補膠找平;有段差或轉角部位,應抹成平滑曲面。3)轉角處應采用找平材料修理成為光滑的圓弧,半徑不應小于20mm 。4)用刀頭寬度 100mm 的刮刀對凹坑實施填塞修補、找平,找平程度按眼觀目測無明顯的刮板或刮刀痕跡紋路平滑為準。5)宜在找平材料表面指觸干燥后,盡快進行下一工序的施工。5. 碳10、纖維布(板)剪裁1)按設計規定尺寸剪裁碳纖布,切記必須滿足設計尺寸,嚴禁斜切碳纖布,并防出現拉絲現象。2)保證剪裁后的碳纖維加固向與粘貼部位的方向一致。3)剪裁成型的碳纖維注意保護潔凈不受污染。6. 配制并涂刷浸漬樹脂或粘貼樹脂1)配制粘結劑前應仔細閱讀其使用說明書。2)按粘貼面積確定每次用量,以防失效浪費。3)嚴格按重量比計量使用配制。4)按廠家配合比和工藝要求進行配制,且應有專人負責。攪拌應順時針一個方向攪拌,直至顏色均勻,無氣泡產生,并應防止灰塵等雜質混入。5)調制好的粘結劑抓緊使用。7. 粘貼碳纖維材料粘貼碳纖維布1)粘貼碳纖維前應對混凝土表面再次擦拭,確保粘貼面無粉塵。2)混凝土表面11、涂刷結構膠,必須做到涂刷穩、準、勻的要求,即:穩,刷涂用力適度,盡量不流不墜不掉;準,涂刷不出控制線;勻,涂刷范圍內薄厚較一致。3)碳纖維布粘貼時,同樣要穩、準、勻,核心要求做到放卷用力適度,使碳纖維布不皺、不折、展延平滑順暢。建筑物拆除方案5 4)滾壓碳纖布必須從一端向另一端滾壓,不宜在一個部位反復滾壓揉搓,滾壓中讓膠滲透纖維布,做到浸潤飽滿。碳纖維布需要搭接時,必須滿足規范要求 100mm 。5)多層粘貼時,應在碳纖維織物表面指觸干燥后立即進行下一層的粘貼。如超過 40分鐘,則應等 12 小時后,再行涂刷粘結劑粘貼下一層。粘貼碳纖維板1)應按設計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纖維板,并按產品生產廠提供的12、工藝規定配制粘結樹脂;2)應將碳纖維板表面擦拭干凈至無粉塵。當需粘貼兩層時,底層碳纖維板的兩面均應擦拭干凈;3)擦拭干凈的碳纖維板應立即涂刷粘結樹脂,樹脂層應呈突起狀,平均厚度不應小于 2mm ;4)應將涂有粘結樹脂的碳纖維板用手輕壓貼于需粘貼的位置。用橡皮滾筒順纖維方向均勻平穩壓實,使樹脂從兩邊擠出,保證密實無空洞。當平行粘貼多條碳纖維板時,兩條板帶之間的空隙不應小于5mm ;5)需粘貼兩層碳纖維板時,應連續粘貼。當不能立即粘貼時,再開始粘貼前應對底層碳纖維板重新進行清理。6)表面防護當需要做表面防護時,應按有關規范的規定處理,以保證防護材料與碳纖維之間粘結可靠。八、檢驗和驗收1. 施工開始13、前,應確認碳纖維材料和粘結劑、底層樹脂、找平材料的產品合格證、質量檢驗報告。2. 施工質量檢驗及驗收標準如下:序號檢驗項目合格標準檢驗方法頻數1)碳纖維片粘貼位置與設計要求位置相比,中心線偏差10 鋼尺測量全部2)碳纖維片粘貼量設計數量根據測量計算全部3)粘貼質量a. 單個空鼓面積 1000 2 充膠修復; 1000 2 割除修補b. 空鼓面積之和與總粘貼面積之比小于5% 錘擊法全部或抽樣4)粘結劑厚度板: 2 1.0 鋼尺測量每構件3 處 織物: 2 3. 粘接質量不符合要求需割除修補時,應沿空鼓邊沿,將空鼓部分的碳纖維割除,以每邊向外緣擴展100 大小之同樣碳纖維材料, 用同樣粘結劑,補貼在原處建筑物拆除方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