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建設的方案(19頁).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29583
2022-07-05
19頁
104.54KB
1、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建設方案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建設方案課程負責人:程澤峰建筑應用文寫作建筑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性質課程的性質 l是建筑類高職學生的綜合文綜合文化素質化素質課程之一。l以突出育人功能育人功能為主線;l為提高建筑類高職各專業人才的工作素質工作素質服務;l為未來的求職和就業求職和就業服務。建筑類應用文寫作能力文章分析與處理能力不同專業需要有效溝通解決實際問題創新能力課程的作用課程的作用l 1、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l 2、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口語與書面語的表達能力;l 3、通過課程向學生傳授寫作建筑應用文的方法與寫作技巧,能夠全2、面提高學生適應工作需求,解決實際問題的職業能力;l 4、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持續發展的能力,并為學生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提供必備條件。 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課程設計的理念與思路 l基于工作過程基于工作過程重新構建了建筑應用建筑應用文寫作教學內容文寫作教學內容,滿足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社會發展需要l以“必需、夠用必需、夠用”為原則重新構建了寫作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體系; l以職業能力和素質職業能力和素質培養為重點,制定與各專業相適應的建筑應用文寫作教學要求,達到共性與個性共性與個性相l結合。 總結完善寫作實踐教學講義教學大綱工作過程需求教學內容選取教學內容選取l充分3、充分進行校外行業、企業調查,調查,了解社會需求l有針對性地滿足相關工作崗位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有針對性地滿足相關工作崗位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真正服務于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共性與個性模塊相結合l在對教學內容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構建重新構建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有效溝通、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與創新能力l以學生學生為主體主體,以實踐練習培養學生寫作技能技能為主導主導,以專業崗位工作需求設置“模塊”,體現職業崗位和能力培養的要求。同時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l按照“必需、夠用”的原則,重新修訂課程教學大綱重新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在具體的課程內容安排上,基于基于建筑企業相關工作過程4、相關工作過程所需要的教學過程為主線,突出“項目項目”教學教學的思想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內容的組織 l1.遞加式提出教學目標要求,減緩學生畏難心理;l2.精心安排每次課的情景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l3.教學工作任務設計科學,教學準備充分,不斷加強配套學習資料的建設和完善;l4.每次課前布置好學生課前準備內容;l5.確保教學網絡運行暢通,保證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用的流暢;l6.實訓項目跟蹤落實,增強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教學內容的具體表現形式教學內容的具體表現形式 l1.教材教材 l2.網絡教學軟件資源網絡教學軟件資源l(1)課程已制作教學課件并使用;l(2)課程教學大綱、講義;l(3)實訓項目方案;5、l(4)建筑應用文寫作習題與解答;l(5)建筑應用文寫作試題與答案;l(6)教學參考資料目錄。 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設計教學設計l模塊化模塊化-滿足各專業需面向的工作崗位不同、需解決問題不同的需要;課程教學內容的確定以問題解決為方向,以培養應用能力服務于專業為目標,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l 對比:建筑工程技術與物業管理專業l充分利用建筑業文檔案例引出教學內容,達到學生在校學習內容與工作崗位任務的一致性l引入項目教學項目教學,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特點,以獨立的實訓形式,強化訓練,提高學生自學與團隊協作精神,利于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方法與手段-6、教學方法教學方法l1.文檔實務教學法:文檔實務教學法:基于工作過程 分解典型工作任務 創設具體情境 寫作實踐 自主學習與發展 l2.學生團隊法:學生團隊法:合作練習 代表競技 團隊意識l3.對應教學法:對應教學法:講授相關內容,同時分析格式、內容要素等,邊分析邊找出二者的異同 l4.講、練、評相結合教學法講、練、評相結合教學法 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手段教學手段l1.充分利用學院的網絡教學資源網絡教學資源及及圖書館圖書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l2.運用多媒體多媒體并并輔之以板書板書交流,增加教師向學生傳遞的信息量。l利用學院多功能廳、就業洽談室等進行演講、求職等仿真項目實訓,教學7、效果良好。 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方法與手段-網絡教學環境網絡教學環境l1.網絡教學軟件資源網絡教學軟件資源l教學課件、教學大綱、講義、電子教案、實訓項目方案、習題與解答、教學課件、教學大綱、講義、電子教案、實訓項目方案、習題與解答、試題與答案、教學參考資料目錄試題與答案、教學參考資料目錄l2.網絡硬件環境網絡硬件環境l多媒體教室多媒體教室、校園網、高配置的電腦等設備、網上互動平臺、校園網、高配置的電腦等設備、網上互動平臺、網絡交流網絡交流方式、方式、相關網站鏈接相關網站鏈接 l3.充分利用圖書資源充分利用圖書資源l有人文、社科、自然科學等各類圖書、電子圖書及電子期刊有人文、社科、自然科學等各類圖8、書、電子圖書及電子期刊 實踐條件實踐條件 l一、校內實訓設備與實訓環境一、校內實訓設備與實訓環境 l 1.利用學生就業洽談室學生就業洽談室,設置情境,進行求職訓練;l 2.利用復印室復印室等,為教學服務,講解公文印制的過程,并讓其親手操作,了解文件印發、接收知識;l 3.利用學院多功能廳多功能廳、會議室,進行演講及招、投標等實訓;l 4.利用學院辦公室、系部、及學生社團等聯系單位辦公室、系部、及學生社團等聯系單位,讓學生學以致用,將所學社交禮儀知識用以實踐。l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與利用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與利用 l 各專業建立的近百家校外實訓基地近百家校外實訓基地均為本課程所用,體驗企業文9、化,了解企業實際。l 上述環境滿足了本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需求。 特色與創新特色與創新 l1.完成了建筑應用文寫作完成了建筑應用文寫作理論、實踐和實訓教理論、實踐和實訓教學內容一體學內容一體的課程體系構建的課程體系構建l2.形成適用于本課程教、學、做的形成適用于本課程教、學、做的項目實訓項目實訓教教學模式學模式 l3.注重能力的注重能力的考試改革考試改革教學隊伍教學隊伍-主講教師主講教師l1.教師風范:教師風范:每個學期評教,均被評為優秀每個學期評教,均被評為優秀 l2.學術水平:學術水平:發表論文發表論文2020余篇,主持或參與各級教、余篇,主持或參與各級教、科研項目科研項目1010余項,參編10、或編著教材多部,獲得省市級余項,參編或編著教材多部,獲得省市級教、科研獎勵近教、科研獎勵近1010項項l3.教學改革、教學研究成果教學改革、教學研究成果: 編制教學大綱、編寫講編制教學大綱、編寫講義、制定義、制定 “課程考核改革方案課程考核改革方案”、課題、教學成果多、課題、教學成果多項獲獎項獲獎l4.技術服務技術服務(培訓培訓)項目:項目:為學院、行業、企業服務,為學院、行業、企業服務,效果顯著效果顯著教學隊伍教學隊伍-教學隊伍結構教學隊伍結構l 1.學歷結構學歷結構:具有研究生同等學力并獲碩士學位者4人,占教師隊伍的44.4%;l 2.職稱結構職稱結構:副教授5人,占教師隊伍的55.6%;11、講師2人,占教師隊伍的22.2%;助教2人,占教師隊伍的22.2%,結構合理;l 3.“雙師雙師”結構結構:7人具有“雙師”素質,占教師隊伍的77.8%;其中4人具有行業企業經歷,占44.4%;l 4.專兼職教師比例專兼職教師比例:聘請企業兼職教師1人,占教師隊伍的11.11%,專兼職教師的比例為8:1;教學隊伍教學隊伍-教學隊伍結構教學隊伍結構l5.學緣結構學緣結構:9名教師分別畢業于遼寧師范大學、吉林大學、沈陽師范大學、大連外國語學院,符合學緣要求;l6.年齡結構:年齡結構: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7名,占教師隊伍的77.8%,教學思想活躍,有一定的創新性;教學效果教學效果-教學評價教學評價 12、l1.校外專家評價:校外專家評價:具有極大的應用推廣價值具有極大的應用推廣價值l2.行業企業專家評價:行業企業專家評價:所培養的學生勝任各自所培養的學生勝任各自工作崗位需要,符合公司的要求工作崗位需要,符合公司的要求 l3.校內督導評價:校內督導評價:師資力量雄厚,專業水平高,師資力量雄厚,專業水平高,實踐能力強,教學成績顯著,得到了社會的認實踐能力強,教學成績顯著,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學生的好評可和學生的好評。 l4.4.學生評價:學生評價: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段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教學效果教學效果-社會評價社會評價l1.師師資資水水13、平平較較高高,近5年僅前五位主講教師在各級各類公開刊物上發表相關論文20余篇,主持或參與各級教、科研項目10余項,獲得省市級教、科研獎勵近10項。具有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影響力。l2.積極進行課程內容的教學改革教學改革,得到得到行業、企業與學生的認可認可。l3.教學管理管理制度規范規范。l4.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現代化教育手段,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素質培養。l5.考核考核管理嚴格嚴格,考試方式合理考試方式合理。l6.我院的學生就業率連續就業率連續3 3年年在全省各高職院校中名列前茅名列前茅。l7.所培訓學生參加各級演講比賽均取得優異成績。l 無論在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及教學技術手段運用等方面該l課程組均處于領先地位領先地位。 學校對精品課程建設的政策支持與措施學校對精品課程建設的政策支持與措施 l1.獎勵l被評為院級以上精品課程,學院將對有關人員進行獎勵。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頒發課程建設基金50000元;評為省級精品課程,頒發課程建設基金20000元;評為院級精品課程,頒發課程建設基金5000元,并頒發榮譽證書。以上各級獎勵基金不兼得。l2.經費的使用l3.管理辦法l4.實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