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養(yǎng)老建筑案例分析.ppt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29638
2022-07-05
35頁
4.92MB
1、建筑設計研究丨丨中小型老年建筑案例分析中小型老年建筑案例分析中日養(yǎng)老設施實例分析報告人:報告人: 不給看建筑設計研究丨丨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分布圖中國人口年齡結構分布圖 中國目前已經進入老齡化快速發(fā)展期,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人口總數(shù)的13.26%,預計到2050 年,老年人口將占人口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建筑設計研究丨丨現(xiàn)階段我國老年建筑存在的問題 國家十二五老齡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以機構養(yǎng)老為支撐”,大力推動養(yǎng)老設施建設,并制訂養(yǎng)老設施相關設計規(guī)范。然而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養(yǎng)老設施在設計上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問題設計理念陳舊空間形式單一細節(jié)處理粗糙其他問題建筑2、設計研究丨丨國內優(yōu)秀老年建筑案例分析國內優(yōu)秀老年建筑案例分析西藏拉薩城關區(qū)社會福利院西藏拉薩城關區(qū)社會福利院建筑設計研究丨丨西藏拉薩城關區(qū)社會福利院西藏拉薩城關區(qū)社會福利院 城關區(qū)社會福利院是由政府投資建設,在原址上新建的援助設計工程,2011 年7 月,福利院正式落成并開始入住。基地現(xiàn)狀總平面圖效果圖 在滿足適老化及通用設計的基礎上,“與村落的和諧共生”、“尊重老年人的居住習慣”以及“符合管理運營需要”成為了本項目設計的主要原則。通過合理設計,為藏族老人們營造一個舒適、安心的養(yǎng)老居住環(huán)境。設計理念設計理念建筑設計研究丨丨西藏拉薩城關區(qū)社會福利院西藏拉薩城關區(qū)社會福利院設計理念設計理念福利院設3、計理念4.考慮管理運營要求按區(qū)域布置護理服務站點用廊道聯(lián)通各幢建筑,形成循回路線公費老人和自費老人分區(qū)安置3.符合地域文化特色立面設計借鑒藏式元素室內空間借鑒藏式風格2.尊重老人們生活習慣滿足老人曬太陽的需求為宗教活動提供場所1.與村落和諧共生采用院落式布局,保留現(xiàn)有古樹公共設施對外開放,實現(xiàn)村民與老人的良性互動建筑設計研究丨丨1-采用院落式布局,保留現(xiàn)有古樹采用院落式布局,保留現(xiàn)有古樹 基于基地周邊居民均為1、2層院落式住宅,因此該建筑也采用了2-3層的層高,這樣可以使建筑與周邊建筑有更好的協(xié)調,同時爭取到了更多房間朝南的機會,同時立于院落進行劃分,更好的退出樹木位置,為保留原生樹木提供了條4、件。 建筑與樹木保持良好的關系,使來人們可以在多個角度欣賞樹木,建筑與樹木相互映襯,環(huán)境十分宜人。建筑設計研究丨丨1-公共設施對外開放,實現(xiàn)村民與老人的良性互動公共設施對外開放,實現(xiàn)村民與老人的良性互動一層平面圖一層平面圖對外開放設施對外開放設施 將福利院內一些公共設施設計為可對內對外均可使用的形式,以彌補村子內公共設施配套不全的現(xiàn)狀,主要有診所、餐廳、浴室、理發(fā)店、鍛煉活動場地等。這樣不僅可以帶動村子內的商業(yè)氛圍,促進村民的聚集交流,同時可以增加福利院的收入,也為老人們提供了一個轉經之后休息交流的地方。建筑設計研究丨丨2-滿足老人曬太陽的需求滿足老人曬太陽的需求2-為宗教活動提供場所為宗教活5、動提供場所 曬太陽是當?shù)乩先松钪械闹匾M成部分,當?shù)孛窬哟皯艉艽?,且窗戶很低,人們喜歡沿著窗戶布置床鋪,以獲取陽光曬暖被褥。因此將老人居室都布置在南側,并擴大窗戶,以利于獲得更多陽光,利用屋頂平臺增設多個露臺,以便于老人們曬太陽。 在西藏,人們都有著虔誠的宗教信仰。住在福利院的老人們每天都沿著瑪尼堆、林卡和白塔轉經。在福利院的設計中,保留了南側白塔和北側瑪尼堆的轉經路線,還在林卡內設置了專門的轉經通道,方便老人到東側寺廟周邊轉經。在老人的居室中,特意留出擺放佛龕的墻面,以方便老人們在房間內供奉佛像。建筑設計研究丨丨3-立面設計借鑒藏式元素立面設計借鑒藏式元素 福利院建筑體型借鑒了藏式建筑交錯6、疊落的形態(tài),并在細節(jié)和色彩上也遵從了藏式的設計形式,如白色的墻面,藏紅色的門頭,以及石砌的塔樓等,使得建筑與周邊民居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建筑設計研究丨丨3-室內空間借鑒藏式風格室內空間借鑒藏式風格 在室內的鋪裝材質與顏色選擇方面對傳統(tǒng)藏式風格元素進行了再設計,以求更符合老年人的習慣和安全需求。建筑設計研究丨丨4-公費老人和自費老人分區(qū)安置公費老人和自費老人分區(qū)安置 4-按區(qū)域布置護理服務站點按區(qū)域布置護理服務站點 為了更好地對公費五保老人和自費老人提供相應服務,將老人居住部分劃分為公費和自費兩個區(qū)域。根據(jù)老人的家庭及生活特點,同時考慮到老人們餐飲費用來源的差異,對餐廳進行了分設,這樣既能緩解用7、餐時人員的擁擠,又方便院方進行管理。 護理站點的分布原則主要是提高服務效率,方便管理。從平面圖中可以看出,在每層設計了兩處護理站,分別分布在自費區(qū)域接近門廳入口處,和公費區(qū)域的餐廳與走廊交接處。服務人員在護理站工作時,視線可以兼顧多個方向,以便對各方情況及時掌握。護理站附近還配置了小公共廚房、公共儲藏間、值班人員休息室等功能空間。建筑設計研究丨丨4-用廊道聯(lián)通各幢建筑,形成循回路線用廊道聯(lián)通各幢建筑,形成循回路線福利院的各排建筑之間通過連廊相互聯(lián)通,從而形成了三個循回路線,工作人員可以連續(xù)巡視和服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連廊給老人們的活動帶來了便利,即便在刮風下雨的天氣,老人也可以方便地到達其8、想要去的空間。同時,連廊還為老人們創(chuàng)造了相遇、交流的機會。循回路線也有利于老人們在緊急時刻向不同方向疏散逃離,提高了居住的安全性能。建筑設計研究丨丨日本各年齡段人口分布圖日本各年齡段人口分布圖 日本從1970 年開始就進入老齡化社會。截止到2010 年,日本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944 萬,占總人口的23.1%。與此同時,日本的人口總數(shù)還在不斷下降,高齡化伴隨少子化的現(xiàn)象使得日本政府對老年人的養(yǎng)老居住問題格外重視。建筑設計研究丨丨日本老年建筑設計理念日本老年建筑設計理念設計理念精細化人性化情感化建筑設計研究丨丨日本優(yōu)秀老年建筑案例分析日本優(yōu)秀老年建筑案例分析日本真壽園老人院設計日本真壽園老9、人院設計日本淑德共生苑日本淑德共生苑建筑設計研究丨丨日本真壽園老人院設計日本真壽園老人院設計 真壽園位于日本埼玉縣川越市,總建筑面積6106m2,可容納100 位老人同時居住。除特別養(yǎng)護老人院外,設施一層還配有日間照料中心,建筑共三層,一層主要為門廳接待空間、后勤辦公空間、老人的公共活動空間,二層、三層為老人的居住部分。建筑采用U 形布局,南側為庭院,面向一片茂密的小樹林,具有良好的景觀視野。建筑立面以暖色調為主,并運用了較多的木材,帶給人親切、溫暖的感覺。建筑設計研究丨丨日本真壽園老人院設計日本真壽園老人院設計空間設計特征空間設計特征空間設計特征空間設計特征1開放、親切的主入口空間消除空間的10、封閉感營造親切的空間氛圍2 多樣化的休憩、活動空間為老人提供更多的選擇滿足室內鍛煉的需求3 具有家庭感的組團化護理空間創(chuàng)造小規(guī)模的居住單元形成多層次的空間屬性4 便捷、有效的服務管理空間就近分散設置服務用房注意空間的有機聯(lián)系建筑設計研究丨丨1-消除空間的封閉感消除空間的封閉感 主入口空間包含了接待、展示和休憩等功能,其空間整體面積雖不算大,但卻給人一種開放、連續(xù)的心理感受。一方面,接待臺、輪椅用具展示區(qū)、休息座椅等均沿空間四周設置,給中部留出了較為完整、開敞的活動區(qū)域,便于人員的集散;另一方面,主入口空間與周邊空間保持了較好的視線連通,站在玄關處,向西可看到開敞的公共活動區(qū)和內庭,向北能感受到11、服務臺的延伸,從而消除了空間的封閉感。建筑設計研究丨丨1-營造親切的空間氛圍營造親切的空間氛圍 主入口空間的另一個特征是具有親切的生活氣息。其門廳接待臺與辦公區(qū)直接連通,工作人員都在開敞的空間中集中辦公,老人或家屬與工作人員的交流十分暢通。接待臺分為高低兩種形式,低位柜臺便于輪椅老人與工作人員的交談,讓人感到老人與工作人員之間的親切平等。 接待臺一側還設有開敞的商品架、小冰柜等,售賣一些老人日常需要的食品、飲料、生活用品等。老人路過門廳時可自助購買,同時又能和工作人員閑話家常,有助于消除老人的孤獨感。除此之外,主入口空間沒有采用通高處理,而是以更接近住宅尺度的方式進行設計,也使養(yǎng)老居住設施更有12、家一般的親切感。建筑設計研究丨丨2-為老人提供更多的選擇為老人提供更多的選擇 真壽園一層的休憩活動區(qū)在設計上就考慮得十分周到。設計者從滿足老人多種活動、喜好的角度,為老人提供了四種不同的座位形式:普通餐桌椅、沙發(fā)茶座、榻榻米坐席和吧臺高座。(圖22)每種座位都有不同的功能,老人能夠有更多的機會自由選擇停留的場所和個人喜好的位置,設施的空間也因此顯得比較豐富。建筑設計研究丨丨2-滿足室內鍛煉的需求滿足室內鍛煉的需求除設置休憩區(qū)外,一層公共空間西側還為老人提供了一處集中的鍛煉活動空間。平時這里擺放著少量桌椅和鍛煉器械,作為護理人員對老人進行身體機能康復訓練的場所。當老人需要在室內進行集體活動的時候13、,可借用寬敞的走廊形成一處較大的活動空間,能滿足二三十位老人一起跳操、鍛煉使用。建筑設計研究丨丨3-創(chuàng)造小規(guī)模的居住單元創(chuàng)造小規(guī)模的居住單元真壽園即采用了“組團化”的小規(guī)模居住模式,每層分為4 個組團,每個組團居住12-13 位老人。各組團均以街道的名稱命名,既便于老人對所居住組團的識別,又創(chuàng)造出一種社區(qū)化的居住氛圍。組團內為每個老人設有單人居室,并配有小起居廳(兼餐廳)、護理站等。設計者特意在每個組團入口處設計了玄關,起到劃分組團內外空間的作用,增強了領域感。玄關處設有鞋柜、坐凳、輪椅存放處、魚缸、小臺面等,尺度小巧宜人,老人進入組團后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十分具有家庭氣息。建筑設計研究丨丨14、3-形成多層次的空間屬性形成多層次的空間屬性 除了組團內的小起居廳和一層的休憩、活動區(qū)外,真壽園的每層還設有一處陽光活動廳(圖26),供各層四個組團的老人共同使用,形成了介于私密和公共屬性之外的半公共空間,使組團與外界之間形成了舒緩的過渡。老人可以在這里曬太陽、打盹,也可到露臺上種花、觀景,具有了更多的選擇性。建筑設計研究丨丨4-就近分散設置服務用房就近分散設置服務用房4-注意空間的有機聯(lián)系注意空間的有機聯(lián)系真壽園每個組團內部設有各自的護理站,護理人員負責組團內老人的用餐、日?;顒拥?。每兩個組團之間設有一處服務臺,包含洗衣間、污物處理間、倉庫等,每層還設有小型公共浴室。這種將服務后勤空間分散、15、就近配置的做法有利于縮短護理人員的工作動線,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服務質量。值班、記錄、復印、洗晾衣等功能集中設置,并保持了各空間的相互連通。當管理人員位處服務臺時,既能透過兩側組團的玄關觀察到組團內的狀況,又可方便地備餐、監(jiān)管后臺洗衣設備及晾曬區(qū)的狀況,還能及時知曉走廊側的來人,使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建筑設計研究丨丨日本淑德共生苑日本淑德共生苑淑德共生苑位于日本千葉縣千葉市,建筑位于一片城市近郊的用地內,周圍沒有高大建筑,綠樹環(huán)繞,環(huán)境幽雅。筑依據(jù)場地形狀,以兩組院落圍合式的建筑組團連接組合而成。一層在兩組建筑的結合部設置公共出入口,以開放的庭院形成入口對景?;拘畔⒒拘畔⒔ㄖO計研究丨丨日本淑16、德共生苑日本淑德共生苑建筑特色建筑特色日本淑德共生日本淑德共生苑苑項目選址注重交通便利注重環(huán)境設計注重老人精神層面的需求看護單元的設計建筑設計研究丨丨項目選址注重交通便利項目選址注重交通便利淑德共生苑,位于離東京很近的千葉市,緊鄰連接高速路的城市干道,交通便利。既方便老人的兒女親友前往看望,又方便老人參與熟悉的城市生活。淑德共生苑淑德共生苑千葉市千葉市軌道交通軌道交通高速路高速路城市干道城市干道建筑設計研究丨丨注重環(huán)境設計注重環(huán)境設計 項目在用地緊張的情況下,設法營造幽雅的環(huán)境。淑德共生苑利用綠化中庭使各層共享內部環(huán)境,還在屋頂開辟種植小農場,既豐富了內部環(huán)境,又為老人提供了多種活動方式。屋頂17、花園位置建筑設計研究丨丨注重老人精神層面的需求注重老人精神層面的需求建筑的頂層,還專門設立了一個供入住老人參拜的佛堂月影堂。由于淑德大學是佛教學校,每周五會請來附近寺院的僧侶來講經,并與入住老人進行交流,給老人以很大的心理寄托。這里也常常成為舉行家庭親子聚會的多功能廳。 屋頂佛堂屋頂佛堂月影堂月影堂建筑設計研究丨丨注重老人精神層面的需求注重老人精神層面的需求 看護單元的設計是整個養(yǎng)老設施成敗的關鍵。護理單元由10個帶衛(wèi)生間的單人房間和一個集中的公共區(qū)域組成。公共區(qū)域的設計借鑒了家庭起居的模式,設置廚房、家庭料理臺、家庭式餐廳還有家庭起居室等。餐食統(tǒng)一配送到護理單元,以家庭廚房方式提供給單元內老18、人用餐。老人們在這里類似于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可以下廚配餐、圍桌共餐,還有繪畫、縫紉、手工等適合老人的活動空間,也有大家一起看電視的家庭起居交流空間。老人的獨立居住單間相對私密,內設衛(wèi)生間,衛(wèi)生間有洗手盆及座便器設施。從老人安全角度考慮,獨立衛(wèi)生間不設置洗浴設施,每個護理單元設置一處集中的洗澡間。建筑設計研究丨丨建筑設計與運營管理的緊密配合建筑設計與運營管理的緊密配合淑德共生苑二層部分輔助空間集中設置,利用回游動線串聯(lián)起護理站,公共衛(wèi)生間,儲物間等房間這樣的布置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員的服務效率:一方面,護理員可以一邊從事后勤工作,一邊照看到公共空間中的老人;另一方面,在老人吃飯、洗浴等所需人手19、較多的時間段,附近的工作人員可以實現(xiàn)相互間的協(xié)作,減輕工作壓力。除此之外,集成式的布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間的利用效率,有助于節(jié)省建筑面積?;赜蝿泳€回游動線輔助空間建筑設計研究丨丨陽臺的設計陽臺的設計同一層的陽臺大多是相互連通的,并與走廊、樓梯間、公共起居廳等空間相連,在火災、地震等災害發(fā)生時,可為老人提供除走廊之外的第二條緊急逃生通路。此外,在平時的使用當中,陽臺作為老人居室向室外空間延伸的部分,是老人休閑、觀景、曬太陽的好去處,空間的連通可促進老人之間的交流;與此同時,陽臺通路優(yōu)化了工作流線,有助于縮短護理員在工作過程中的行走距離,提高工作效率?;ネㄊ疥柵_建筑設計研究丨丨參考網(wǎng)址參考網(wǎng)址http:/ / 林婧怡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來源: 裝飾雜志2012年第9期建筑設計研究丨丨謝謝謝謝END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09-04
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