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設計要素對建筑景觀的影響(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0622
2022-07-06
4頁
68.31KB
1、園林設計要素對建筑景觀的影響風景環境中的自然景觀要素在建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是構成場所特征的重要因素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素體現在:地形是依托和根本,水體最具可塑性和表現力,植物是活力和生命的體現。因此,在風景園林設計中,應不斷地追求崇尚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創造出一種能讓建筑與自然在矛盾中共生的環境。1.地形不同的地形對風景園林建筑的布局、功能及體量影響非常明顯, 是連接風景環境中所有要素的主線。1.2 建筑景觀設計應考慮地形的協調性地形可被當做視覺要素來使用。 從視覺角度出發,把建筑和地形放在一起時,構成了明確的天際輪廓線, 因此對建筑的體量、 外形輪廓與地形之間審美關系研究的重要性就非常重2、要。 在考慮風景園林設計時, 必須深入研究這些關系, 形成良好的天際線,這對環境的整體性設計至關重要。 當地形的尺度遠遠超過建筑時,形成建筑以地形為背景,建筑形態與自然地形之間就是“圖與底”的關系;當地形的尺度與建筑尺度相接近時,要盡量使建筑配合自然地勢,與地形相互協調。地形既有利于建筑結合環境形成有序的空間序列, 同時也可以屏蔽設計中的不利因素, 因此在設計中可通過對地形的適當改造,引導人的觀景視線,使其更好地服務于風景園林設計; 還可對建筑群體布局進行適當分割和恰當分區, 這不僅有助于滿足功能上的要求, 還可以減小單體建筑的體量,緩解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 這些都是風景園林建筑對地形的回應3、。 如果不考慮地形因素, 一味追求建筑的新奇特,勢必造成對天際線和整體環境乃至生態平衡的破壞。1.3 注重地形坡度對風景建筑的影響地形坡度對風景建筑的影響非常大, 作為以坡地為顯著特征的山地風景建筑是最為常見的建筑形式 在坡度較小的平坡地 (坡度在 3%以下 ) 和緩坡地 (坡度3%10%) ,建筑布置不受地形約束, 可以取得日照朝向和較好的景觀視野, 土方量一般不大;中坡地 ( 坡度 10%25%) 和陡坡地 (坡度 25%50%) 地形能夠提供俯視周圍景觀的制高點, 對視線具有導向性和開闊性的觀景特性, 建筑群布置受到較大限制, 建筑內部一般設梯級。 日本美秀博物館選址于自然保護區, 建于4、山腰陡坡上,建筑高度限制在 13m 以內, 80%的建筑面積埋于山體之下,與地形環境緊密結合在一起,同時建筑面向寬闊的湖山景色 (圖 1);而地形凹地則給人以內向和領域歸屬感,有利于形成安全穩定的生活狀態。2.植物植物是風景園林建筑場地環境中重要的自然要素, 不同的植物在大小、形態、色彩、質地以及所體現的性格特征上都有變化, 它們豐富多彩的效果使得植物在整個風景環境中成為最富于變化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生態環境備受關注的今天, 綠色植物更應借助于各種技術手段融入建筑當中。2.1 植物配置在建筑布局中的作用在風景環境中,設計應盡可能不破壞植被以維系原有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基于此,建筑布局要緊湊以避免占5、據過多的綠化面積。同時,建筑物的布局還應靈活多變,與基地環境和自然植被相適應。風景環境設計應通過最大限度地減少建筑的接地面從而保護自然生境。同時,建筑外環境中可修建平臺等架空方式以此減少對土方的挖掘, 也體現了對自然場所生態系統的尊重,能夠達到風景建筑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目的。1合理、適度的植物配置也能分隔、 限定、建構和完善建筑外部空間界線和范圍,增強空間連續感和整體感等。作為軟性的設計素材,喬木、灌木、草地等都可襯托硬質界面的風景園林建筑, 豐富建筑的質感和色彩, 協調不同的建筑立面和地面鋪裝處理等, 形成宜人的風景建筑環境。 樹干如同支柱, 以虛體的方式限制空間 瑞士盧加諾開放公園中, 6、喬、灌草與風景建筑相呼應, 建筑豐富了自然,植物豐富了空間。2.2 植物的合理配置提升建筑環境質量植物要素具有把人建筑、大自然聯系起來的能力,具有對建筑形體及其他視覺要素統一起來的作用。 從美學的角度看, 植物通過季相變化的生長特點能夠使建筑具有層次豐富的動態變化, 可以在整體環境中將建筑形體延伸到自然風景中,也可以把室內外空間聯系起來, 在整體環境視覺審美設計中起到協調的作用。喬、灌、草的合理結構配置具有穩定的視覺審美意義和生態意義。 譬如在超出視線的微地形高處,種植一株或一組姿態較好,可觀葉、花或果的觀賞樹,形成重要的對景, 背后種植高大的常綠樹作背景, 樹下種植觀賞期較長的地被, 混入低7、矮匍匐的本地野草,降低日常管理費用。植物設計中通過在建筑物屋頂、 墻面以及外環境中種植植物, 不僅可以遮陽,而且能夠使建筑物與風景環境融合, 產生建筑與植物一體的天際輪廓線。 植滿草皮的坡屋頂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建筑物的體量, 讓植物自然衍生在屋頂上, 使得建筑與環境形成統一的視覺關系。3.水體水對人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為人服務的風景設計應包含親水設計,在其中可以充分運用水的空間美學及精神功能,通過水的循環利用 雨水收集等方法補償生態環境,增強生境營造。3.1 水的協調性提升建筑的審美感水體具有較大的景觀價值, 以寬闊的水面作為背景, 建筑漂浮其上而產生建筑和水的融合,在風景設計中是常用的手法。8、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因為“水”而使得整座城市成為風景的建筑。人是向往水的, 設計中應體現人與水最適合的關系, 這就需要結合建筑的點景、觀景等功能進行設計。建筑群體外部臨水,呈開闊、外向的空間布局,建筑在水面的襯托下向外伸展, 視野開闊、流暢、蘇州滄浪亭,一池綠水繞于園外,與園內的假山融為一體,在假山與池水之間,隔著一條復廊,廊壁開有花窗,透過漏景溝通著內山外水 其整體布局充分體現了建筑的親水性格。風景設計中,首先應關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質和量的保護, 充分發揮親水或臨水陸地的有益條件, 弱化建筑尺度, 虛化建筑界面以減少與自然的矛盾, 在空間處理上與水體建立良好的協調關系, 使建筑場地在規模和視覺上9、達到最為合理的存在狀態。3.2 水的特性構造完美的建筑空間豐富而有特色的水體能夠為空間增添活躍的氣氛和效果, 也能夠引導和組織建筑空間。水的特性構筑空間效果主要體現在點、線、面等形式。水體呈點的形式時,應靈活考慮水與建筑尺度的關系點水既可作為庭院空間的中心景觀, 也可作為建筑入口的標志景點。在貝聿銘先生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整體布局中,新館巧妙地借助尺度合宜的水體,與緊鄰的拙政園 忠王府融會貫通,將各類建筑要素穿插起來, 柔化了生硬的建筑材料, 并形成良好的交通組織,2建筑與水體相映成趣。水體呈線性時,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從而可以引導人的視線, 步移景異,體現了風景建筑空間的序列。設計中還可利用10、線狀水體來組織空間的韻律和節奏,利用水體的寬窄、 岸線的曲直和水體的不同形態求得變化, 形成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尾的豐富空間層次。通過線狀的水將不同的風景建筑及空間靈活相連,這樣就起到了脈絡的作用,建筑也成為水體引導下的景觀。水體呈面的形式時, 一般作為建筑背景將風景建筑及景觀襯托出來, 這時建筑群體包裹水體或被水體托付 建筑可以以水面為中心布局,建筑環水而建,通過水面的向心性被連接到一起,使得建筑之間關系拓樸有機,耐人尋味。4.結束語綜上所述,在進行風景園林設計時, 不僅要為人們提供欣賞風景的場所, 要考慮到場地整體環境對它的影響, 以及建筑的合理布局、 空間構造、形體及材質應用等。理想的建筑應該與自然相協調,尊重地形、水體和植物等要素,從中創造出生態化的建筑園林景觀。3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2-28
7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