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思想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溧陽建筑業發展情況(4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0766
2022-07-06
4頁
40.50KB
1、政治思想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溧陽市建筑企業發展的情況調查學 院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專 業 建筑電氣與智能化 班 級 建電1201 學 號 121705115 學生姓名 史艷秋 指導教師 靳宏 揚州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學院 二一三年七月 關于溧陽市建筑企業發展的情況調查報告為了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了解溧陽市建筑業的產業結構狀況,建筑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市場分布與發展潛力, 進一步做好建筑業管理工作。近期我對轄區內的建筑企業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綜合報告如下:一、 發展現狀近年來,我市建筑業經濟總量快速增長,支柱產業作用日益顯現。目前我市共有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4家,有生產業務的4家,其中具有二2、級資質的建筑業企業共2家。2008年我市建筑業產值為24121.05萬元,市屬4家建筑企業的產值為14258.16萬元,占到了全市建筑業產值的59 %。大企業對整個行業的支柱作用。總體來看,整個建筑業的運行還是比較平穩的,施工產值也在穩步提升,但是對于利潤率的增加卻相對緩慢。二、當前制約建筑業發展的問題(一) 僧多粥少 雖然我市建筑業市場比較繁榮,但是國有大型企業仍有吃不飽的感覺,有的企業沒有多少工程可以干,這是因為建筑施工企業上的規模少,小而全的企業多,我市建筑市場只要發布工程招標公告就有幾十或上百家建筑企業投標競爭。造成“僧多粥少”,惡性競爭,制約了建筑企業的健康發展。(二) 建筑市場不規3、范壓級壓價、墊資施工、拖欠工程款、索取回扣等問題一直是建筑業的頑癥,盡管我市對上述諸多問題都進行了大力地防治,但一個統一的、開放的、體系完備的、競爭有序的建筑市場在我市尚未建立。1. 目前一些地區在招投標過程中仍存在違規操縱、互相串通、明招暗定等諸多不規范的運作,給建筑工程質量及安全埋下隱患。現行招投標制度和“最低價中標方法”在實踐中日益導致的問題和弊端主要有:以低于成本價中標,為彌補損失,偷工減料,降低施工人員素質,影響工程質量;現場施工管理不到位,存在安全隱患,甚至導致安全事故;為保不虧,工程結算時巧立名目,高估冒算,甚至拉攏腐蝕,滋生腐敗現象;工資金不足,半途而廢,造成爛尾工程;拖欠工人4、工資,拖欠材料款,造成經濟矛盾,糾紛不斷,影響社會穩定等。2. 工程項目墊資施工已成普遍現象建設領域墊資施工已成業內“潛規則”幾乎沒有不墊資的工程項目并且建設單位要求墊資施工的程度越來越高。前幾年一般墊資到工程進度達到基礎正負零的水平現在則增加到建筑主體封項甚至更多。大量流動資金被工程項目長期占用建筑企業生存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3. 工程款既拖又欠所有被調查的企業認為拖欠工程款對建筑企業的生存造成了嚴重影響是企業面臨的較大困難。當前建設單位拖欠工程款的現象十分普遍在一些不講究社會信譽的開發商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政府要求對農民工的工資拖欠問題在三天之內解決而建設單位拖欠建筑企業工程款問題的解決卻5、遙遙無期。工程款拖欠時間一般在一年到五年許多項目工程款已形成壞死帳。此外部分建設單位以物抵款將一些物品以原值或高于原價值的價格抵給施工單位變相克扣施工單位的應得款項。大部分企業的債權及未追回的拖欠工程款占企業資產的左右完全收回項目的工程款的預計期限大都在年左右。(三) 社會相關信息化服務機構不健全,整體服務水平不高。不論政府網站還是商業網站,大都以信息發布為主,缺少工具類網絡軟件,缺少信息互動。以企業管理診斷和重組為特長的咨詢機構太少,軟件市場的無序競爭 問題 也亟待解決。(四) 政府和有關部門對建筑企業信息化管理的促進作用認識不足,在技術、資金、通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夠。另外,政府6、信息化程度不高,沒能為企業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支持環境和對接方式,未發揮對企業信息化的推動作用。三、加快我市建筑業發展的建議(一)努力減負,為建筑企業營造寬松的發展環境,我市建筑企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同在。政府要繼續抓好企業收費項目的清理工作,下決心砍掉不合理的亂收費項目,下決心搞好工程款清欠工作,組織相關職能部門,深入企業,調研我市建筑企業的現狀,努力為企業減負,制定具體可行的政策,扶持建筑業健康快速發展。(二)建議設立溧陽市建筑科技進步獎,以促進科技進步發展。調查中,發現我市許多企業為鼓勵職工科技創新,也都分別建立了科技創新獎制度。(三)提高工程技術人員的整體素質。從溧陽市建筑行業企業現狀來看,工7、程技術人員的比例嚴重短缺,僅為20%左右,距離國家要求相差甚遠。總工程師業對科技進步過問較少。實踐證明,抓好企業科技進步,總工程師應是主要帶頭人。要經常組織他們學習、研究四新技術。總結表彰先進分子,促進全面科技進步。要加強第一線施工人員(農民工)的培訓工作,使財政撥付的培訓款項真正發揮作用。(四)進一步規范建筑業市場機制。推進我市建筑企業建設首先要強化立法意識。重視建筑立法工作,加強立法宣傳,讓從事建筑工程質量管理的人員牢牢樹立起法制意識,形成人人遵法守法、依法管理的良好氛圍。完善立法程序和立法體系。根據中國建筑業發展的實際和國際通用準則盡快制定、修訂、完善與規劃法、建筑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建筑法規相配套的法規實施細則,進一步完善中國的工程建設法律體系。 3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1-05-24
2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