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與生態建筑(2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0855
2022-07-06
2頁
21.94KB
1、智能建筑與生態建筑一、智能建筑: 21世紀發展大趨勢智能建筑正在我國興起。智能建筑作為21世紀建筑技術進步與發展的國際性主流趨勢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智能建筑的構成必須具備三大系統:一是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主要是對現代化建筑中所有的機電設備和能源實現自動控制。二是通訊自動化系統,主要指電信網絡、電視網絡以及計算機網絡。三是辦公自動化系統。還有防火自動化和安全保衛系統。1984年,美國康涅狄格州的哈德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廈,引起了各國的重視與仿效。近年來,美國新建和改建的辦公樓有70 %為智能建筑,總數計上萬座。日本從1985年開始建智能大廈,并制定了從智能設備、智能家庭到智能建筑、智能2、城市的發展計劃,到本世紀末將有65 %的建筑實現智能化。英、法、德等國家也相繼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發展各具特色的智能建筑的潮流。我國智能建筑的建設始于1990年,北京的發展大廈是我國智能建筑的雛形,隨后建成了北京燕莎中心、上海商城、廣州世貿中心等一批具有一定智能功能的大型化公共建筑,最成功的上海博物館的智能化系統,居國際先進水平。“上博”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館藏青銅器、陶瓷、書畫等21個門類的12萬件珍貴文物。“上博”大廳入口兩側各有一臺觸接式電視屏,只在觀眾在所需要的項目色塊上輕輕一點,畫面上即刻出現你想了解的內容,并伴有概況介紹,可了解館內各個展覽館的位置、藏品種類及特點。3、如果走累了想休息一會兒,觸接屏便會告訴你餐廳、茶室、酒吧的位置。文物是國寶,安全保衛更是博物館的重中之重。館內設有中心監控室,一旦出現情況,館內警報保安系統便會自動啟動,布成罪犯無法逃匿的羅網。智能建筑的發展將帶動一批相關產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如電子、電力、郵電、機械工業等。智能建筑作為高新技術的生長點之一,所帶來的綜合效益也相當可觀,有較高的回報率和節能效果。據統計,智能建筑比常規建筑節能30 %。二、生態建筑:建筑市場的“綠色革命”2000年4月13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的國際科聯促進地區生態發展、規劃與管理研討會上,與會的26個國家的100余位環境問題專家為浙江金華的生態建筑所折服,盛贊這4、一發明為人類建筑的發展開創了新模式,樹立了環保的成功典范。生態建筑在設計上有三大特點:一是地下建有沼氣凈化池;二是屋頂覆土種植或養殖;三是墻體垂直綠化。生態建筑采用沼氣凈化池處理糞便和污水,外排水接近或達到國家規定的二級排放標準,為就地、分散、無害化處理生活污水闖出了一條新路。同時,生態建筑節土、節水、節能,較好地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三統一。有專家形象地喻之為“制氧加工廠”和“小型污水處理廠”。目前生態建筑的沼氣凈化池污水處理技術已被國內20多個省、市推廣。海口市創建生態城市時就大量運用了生態建筑的成功技術。重慶推廣的生物式公廁也是借鑒該技術研制成功的。金華生態建筑在全國聲譽鵲起,成為一張響當當的“城市名片”。參加研討會的國內外專家給浙江金華的生態建筑下了這樣的評語:它克服了常規建筑對環境的破壞影響,是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完美結合的范例,對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具有戰略意義。一些環境問題專家甚至預言,生態建筑將給人類帶來一場建筑“綠色革命”。總之,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隨著建筑技術的不斷進步,極具發展前景的智能建筑,體現綠色環保意識的生態建筑,必將主宰我國的建筑市場,為生活日益豐富的人們提供舒適滿意、健康自然的安居產品。 2 / 2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05-06
129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