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發展歷程(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0860
2022-07-06
2頁
15.51KB
1、開篇語:有人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建筑就像一本打開的書,從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負。而當一個建筑歷經滄桑保留到現在時,那么它也超越了它的實用性,成為了一件藝術品。關于建筑正如現在這幅PPT上的三句話,建筑是音樂,是史書,蘊含著人文思想。在古代,沒有大型的建筑機械,沒有鋼筋混凝土,所有的大型建筑全靠人力來完成,可我們的老祖宗還是給我們留下了長城,留下了故宮,留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留下了一次又一次讓世界驚艷的中國古代建筑文化。正因為全憑勞動人民的雙手來創造這些奇跡,所以,大型建筑的修建與一個王朝的富強程度息息相關。而我國的古代建筑發展有三次大的高潮,分別在我國古代最為強盛的三個時期:秦漢,隋唐2、與明清時期。建筑的發展與人類政治,經濟的發展具有密切關系,下面,請大家隨著歷史時間的順序來看中國古代建筑的發展歷程。首先呢是原始住居與建筑的雛形的形成,早在幾十萬年前,中國原始人就知道找尋山洞來躲避風吹雨淋,到了新石器時代,古人已經開始自己建造簡陋的房屋,并發展成為原始部落。在我國古代,就有“有巢氏”教人們用木材來搭建房屋,躲避野獸,有巢氏也因此成為部落聯盟的首領,有巢氏的傳說也反映出古人從山洞居住到建造房屋的階段。在此期間,古人就已經知道使用榫桙結構(比如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遺址)。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古人的政治,經濟取得了重大的發展,建筑文化也隨之取得進步,大的城市也開始了營建,夯土技術也被廣泛3、的運用,比如河南偃師二里頭早商都城遺址。還有許多王城和都城,這些城市的規模龐大,以國王的宮室為中心,并且屋頂開始使用陶瓦,使用彩繪,這些表示古代建筑達到了雛形階段,這是中國古代建筑進一步發展的基礎。第二個階段呢是秦漢時期,秦漢時期是中國古代建筑發展史上的開拓階段。李白有句詩是:“秦王掃六合,虎氣何雄哉”。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國家強盛,動用全國的物力人力財力來修建長城,宮殿,陵墓,一個工程差不多就得幾十萬人勞動幾十年,而這些工程中的阿房宮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萬里長城和秦始皇陵大家都很熟悉,而阿房宮大家只從高中時的阿房宮賦中了解過它的雄偉壯麗,“六王畢,四海一,蜀4、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這是杜牧對它文學化的描寫。傳說,秦王嬴政小時候在愛上一個女子,名阿房,秦皇統一天下后想立她為后,卻遭到眾大臣反對,只因她是趙國人。阿房為了不讓嬴政為難,上吊自殺。秦皇為了紀念這位他深愛過的女子,因而起名阿房宮。阿房宮也確實是足夠的龐大,它的一個前殿就相當于整個故宮三分之二的面積,史書上記載項羽火燒阿房宮足足燒了三個月!當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也不過燒了三天。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它的規模是多么的龐大。到了漢代,經過文景之治后的大漢王朝,國力強盛,又開始了大規模營造建筑的時期,并且屋頂形式多樣化,這一階段呢中國的建筑體系已基本形成,出現了第一次發展高潮。人們初步掌5、握了夯土和燒制磚瓦的技術、木構架結構漸趨成熟、斗拱在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屋頂的形式多樣化,拱券式結構有了發展。這個時期的建筑遺址主要有宮殿、陵墓、馳道、長城。第三個階段是兩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戰爭比較頻繁,經濟實力不足,都城與宮殿的建筑明顯不能和秦漢時期相比,但是在這一階段佛教發展迅速,于是佛教建筑開始被廣泛修建。中國古代建筑對外來文化的攝取期,形成了別具特色的中國式的佛教建筑藝術。我國古代建筑進入了對外來文化的攝取期。巨大的寺、塔和石窟成為這時的主體建筑類型。第四個階段是中國古代建筑發展史時上的興盛時期。也是第二個高潮期,這一時期的建筑繼承了前代成就,又吸收了外來影響,加上隋唐時期國力強6、盛,把中國古代建筑推向了成熟階段。比如石家莊趙縣的趙州橋,建于隋朝大業年間,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約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還有五臺山的佛光寺、南禪寺等。這時的建筑技術有了新的發展,朝廷也制定了營繕的法令,并且有專門的官員來負責建筑修建的設計與繪圖。第五個階段是宋遼金時期,宋遼金時期南北對峙,積貧積弱,無力修建大規模建筑,所以只能在細節上發展建筑藝術,從北宋時期開始,建筑的風格有宏大雄渾向細膩纖巧發展,更加注重建筑的裝飾。這一時期,北宋頒布了營造法式,說起這本書很多人可能都很陌生,當初梁思成學習建筑據說是因為他的父親梁啟超先生送給他的這本營7、造法式,而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兒子起名叫梁從誡,意思是為了紀念這本書的作者李誡。這本書的出現 在建筑史上具有很大的意義,標志著工程技術與施工管理方面已經到達新的歷史水平。第六個階段是明清時期,是中國古代建筑史上的最后篇章,此時的封建社會的發展已經接近尾聲,所以說它是最后的發展高潮,現在我們看到古代建筑很大一部分是這一時期的,比如說北京故宮,還有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外八廟,山海關,還有江南園林。在明代的時候,明朝統治者南修武當山,北建紫禁城,給后世留下了一筆珍貴的遺產。在清朝,皇帝修建了圓明園,避暑山莊,外八廟等建筑,這一時期的喇嘛教建筑完全是出于政治需要,規模宏大,建筑精巧。在南方,這一時期的民間園林蓬勃發展,比如滄浪亭,網師園,拙政園等園林,把建筑和風景巧妙融合在一起,非常的優美和諧。經過宋元時期的轉變和進一步的發展,明清時期中國古代建筑體系達到空前的完善和高度的成熟,取得了無與倫比的巨大成就。建筑材料質量不斷提高,建筑設計和施工逐步標準化,裝飾風格也出現了許多新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