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企業國際化商業模式創新探索(4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0902
2022-07-06
4頁
40.75KB
1、中國建筑企業國際化商業模式創新探索【摘 要】伴?S著全球產業升級和中國發展方式的轉變,基于生產要素低成本比較優勢的對外直接投資模式遭遇瓶頸,中國企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期,中國建筑企業也面臨轉型升級和加快國際化進程的雙重任務,需要轉換國際化競爭思維模式,實現從低層次比較優勢到全球競爭優勢的轉換。本文將結合中國建筑企業在國際化歷程中產融結合創新模式的實踐為例,對中國建筑企業國際化經營模式創新進行分析和討論。【關鍵詞】中國建筑企業;國際化經營;商業模式創新;產融結合;拉美;案例分析一、引言產融結合模式是指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之間通過股權融合及業務合作等各種形式的結合與互動,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能夠2、降低銀行與企業的交易費用,消除二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性,提高交易效率。我國產業資本在國際化經營的過程中,金融資本給予了大力支持,但主要是通過銀行信貸方式支持企業的海外投資,實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基本上沒有股權方面的融合。本文將以中國某大型建筑企業在開拓拉美基礎設施市場過程中使用的產融結合創新模式實踐為例,分析利用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共同搭建海外經營平臺的跨境產融合作模式。由于涉及商業機密,本文將隱去公司名稱和部分關鍵數據(以Z項目作為案例代稱),但仍力爭在不違背保密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揭示真實情況。二、Z項目案例分析1.背景介紹近年來,拉美各國紛紛出臺政策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投資,為中國國有企業和有3、經濟實力的大型民營企業打開了商機。如巴西政府計劃投入總額657億美元修建或擴建國內7500公里公路和1萬公里鐵路;墨西哥頒布實施2013年2018年國家基礎設施發展規劃,對全國大約1.8萬公里的陸路網和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進行全方位現代化改造等。拉美多國投資環境優良,政治穩定、與經濟相關的法律和規章制度較為完善,運作透明,市場的秩序與效率都較高,PPP、BOT投資管理較規范,對投資者的保護措施也在不斷健全。基于上述拉美基礎設施供給不足,國際融資需求越來越大的背景,各類投資者紛紛進入拉美基建投資市場,投資主體日益多元化。市場主要投資機構如養老基金等的投資需求集中于已建成運營的經營性資產,對推進基4、礎設施項目落實作用有限,不能有效緩解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的問題。同時,新投資者不斷涌入,但成熟項目供給不足,資產出售價格被不斷推高。為了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投資者的投資重點逐漸向項目開發前端轉移,這為有基建管理能力的綜合投資商提供了商機。2.合作伙伴介紹(1)A公司中國大型建筑企業A公司是中國境外整體上市的特大型基建企業,作為世界500強企業,業務足跡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領域覆蓋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領域,從事港口、碼頭、航道、公路、橋梁、鐵路、隧道、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業務,自身已基本建立全球營銷網絡,有較強的國際商務能力,具有與國際一流承包商同臺競技和在競爭中合作的優勢。5、(2)B公司國際投資銀行和咨詢公司B公司是亞太區最大的專項投資、財務顧問和金融服務的國際供應商之一。近10年來,B公司在全球很多國家對基礎設施、機場、收費公路、水務等公用事業以及房地產進行投資和收購。B公司所參與的交通基建投資項目的資本價值排名全球第一,積累了豐富的項目投資經驗。B公司在Z項目中將利用其全球商業網絡,為項目進行最優融資安排及相關資源組合,使得項目可以以最優價格進行出售,從而為Z項目股東爭取最大利益。(3)C公司巴西某銀行C公司是巴西里約熱內盧的一家投資銀行,主要是為個人以及公司提供銀行類產品及相關金融服務。投行業務主要是針對于巴西市場,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產品及服務。C公司由商業銀6、行逐步轉型成為集多種私人業務、資產管理與投行業務于一體的綜合性金融機構。C公司可利用其在拉丁美洲,特別是巴西的廣泛資源,為Z項目提供商業、金融等多方面的協助。特別是對于巴西市場的投資項目,能夠提供全面的當地資源支持。3.合作模式介紹Z項目擬以合資公司的形式構建,主要從事拉美地區基礎設施項目的開發工作。投資者A、B、C公司將按照所持股比對公司重大事項行使決策權。Z項目除股權籌資外,擬采用以所持資產作抵押取得無追索權的方式融資。隨后,根據實際運營情況及需求,考慮納入其它潛在性合作方。Z項目的投資定位和理念是基于對目標市場的綜合考量確定的。當前拉美市場多數投資者的目標集中在已投入運營的資產,使得相關7、資產價格上漲,也使得處于開發階段的資產價格上漲不明顯,為像該項目投資者這樣有項目綜合運作和資本運作能力的投資者創造了有利條件。投資者將Z項目所進行的基礎設施項目開發工作集中于項目前期工作,如環評審批、各類政府審批手續的獲取,以及必要的融資活動等。投資者整合各方優勢資源、最大限度發揮兼具基建管理能力和投資管理能力的優勢,全流程把控項目周期,在項目前期開發階段介入,通過運作并落實EPC承包合同和融資方案后出售資產實現收益,或持有項目至建成后,再出售給長線投資者,獲取收益。三、中國企業在跨國產融結合模式中獲得的價值增值中國企業A公司以參股形式在拉美設立Z項目合資公司,符合國家鼓勵企業加快“走出去”步8、伐、提升國際化經營水平的政策導向,是落實公司國際化經營戰略規劃要求的重要實踐,可以通過產融結合實現由“工”向“商”的轉變,打造全球知名基礎設施綜合投資商。拉美地區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市場潛力大,風險總體可控;設立Z項目合資公司可利用各家公司的全球商業網絡,為項目進行最優融資安排及相關資源組合,同時可以促進A、B、C公司在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推動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合作,利用各自優勢,共同推動企業實現共贏發展;并有助于中國企業提高新型商業模式運作能力,提高投資收益管理和投資退出管理水平,有助于提升A公司的品牌在拉美地區市場影響力以及拉動A公司主業發展。 Z項目主要投資區域為拉丁美洲,在項目實際9、操作過程中,會與當地開發商、承包商、投資商、第三方專業咨詢機構、金融機構等各界組織及機構建立聯系。A公司在項目運作過程中積累的商業信息及拓展的商業網絡,可進一步支持自身當地乃至全球業務相關業務的開展。此外,從項目本身看,根據Z項目財務模型分析,其單筆交易項目稅后IRR在全球基建投資市場回報值預測處于較高區間。針對各種潛在風險,股東公司作為項目財務顧問及項目開發顧問,制定了較詳盡的應對措施,力求最大程度地保證股東的利益,確保獲取豐厚利潤。中國企業也具有EPC合同及資產購買的優先權,A公司通過參與項目前期運作,可掌握到優質項目的第一手信息,減少單純作為工程承包商的信息不對等或不透明的問題。在掌握關10、鍵信息的條件下,A公司可對項目收益、風險等方面信息有更為全面、客觀及公正的評估,降低決策過程中信息不足產生的風險。拉動主營業務,發揮施工實力,確保自身利益。四、小結可見通過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對接的市場高端運作,可進一步發揮中國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公司的全產業鏈優勢,實現項目規劃、工程咨詢、勘察設計、投融資服務、施工建造、采購安裝、工程管理的內部資源整合,形成新的競爭優勢,發揮主業優勢。同時,通過升級進入新的市場,突破現有的產業層次,落實高端發展戰略,實現創新發展,進一步拉動業務向行業高端發展。根據我國企業的實踐和國際化經營的發展階段,實現產融模式的創新與升級,建議采取分步走、先易后難的策略進行試點11、推進,可遵循“海外項目公司海外經營平臺綜合跨國經營集團公司”的脈絡來開展,通過先在海外項目公司層面實現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股權融合,奠定產融結合緊密發展的基礎;隨后利用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共同搭建海外經營專門平臺,在海外經營專門平臺成功運作的基礎上,以核心企業為主組建商產融一體化的綜合跨國經營企業集團。在分步?E推進產融模式發展的同時,中國建筑企業要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探索創新國際化經營模式。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要形成產業聯盟,打造產融一體化綜合性跨國經營平臺,由單一企業“走出去”向多企業、多產業聯合經營發展轉變。參考文獻:1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國外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及創新模式經驗借鑒J,財經界,2008.2刁玉柱,白景坤,商業模式創新的機理分析:一個系統思考框架J,管理學報 , 2012 , 09 (1) :71-81.3王錫秋,基于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能力發展研究J,商業研究, 2010 (7) :193-196.4孔翰寧,張維迎,商業模式:企業競爭優勢的創新驅動力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181-240.5許天信,沈小波,產融結合的原因、方式及效應 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