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形式與風格分析(5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0937
2022-07-06
5頁
16.98KB
1、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形式與風格分析 摘要: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包含雕刻、繪畫、園藝、山池等要素,有著意境之美、形式之美、和諧之美等特征。我國現存古典園林中保存了很多建筑,象征著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也反映了當時人們的審美要求,功用價值非常高。本文分析了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主要形式,并探討了其風格特征。 關鍵詞: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形式;風格 建筑藝術時人類歷史的積淀,能夠呈現出特定時期人們的思維方式與想象能力。中國古典園林是一種自然山水式園林,以追求天然之趣為主,由畫家、文人、造園匠師們共同打造而成。在中國古典園林的景觀構圖中,主體是不規則平面里面的自然山水,為了營造文化氛圍,提高古典園林觀賞性,會設置很多2、形態各異的建筑,并合理布置植物,道路曲折迂回,與自然環境充分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達到美的境界。 一、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形式 (一)廊 通暢、狹長、空透、彎曲是廊的主要特征,可以將景區與景點連接起來,有著組合景物、分割空間的功能。通暢而狹長能夠誘發人一種盼望與尋求的欲望,實現“引人入勝”的目的;空透而彎曲能夠欣賞到風格各異的景色,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同時,走廊柱頭具有框景的作用。當我們散布于頤和園長廊中,能夠欣賞到昆明湖全部景色;而蘇州怡園的走廊被花墻所分割,墻上設計有各種風格的漏窗,使得園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景中有景,小中見大,變化多端。 (二)亭 休息觀景是亭子的主要作用,也可以作為3、景點。不管是路邊橋頭,還是山嶺都可以設計建設亭子。亭子的形式各樣,根據平面形狀可分為圓亭、方亭、八角亭、矩形亭和三角亭;根據屋頂形狀可分為歇山亭、掂尖亭;根據所處位置分為廊亭、井亭、路亭、橋亭等。同時,園林設計人員可以憑借其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得亭子造型多變,為園林增添一抹亮點1。如北京北海公園的五龍亭、拙政園的別有洞天半亭、蘇州西湖的湖心亭等。 (三)其他 主要包括閣、堂、榭。一般建造在花畔和水面,成為園林中一道獨特的風景。榭是一種精致敞亮、小巧玲瓏的建筑,室內裝飾清新淡雅,近可觀魚賞花,遠可遠觀風景,是園林景點游覽的最佳點,也是最打動人心的建筑。閣是私家園林中最高處的建筑物,是用來休息品茗的4、。閣樓一般有兩層以上的房屋,形體空透,可觀賞四面的風景。堂常常是一種封閉形式,只有正面設有門窗,一般都是主人的起居之地。堂具有各種功能,例如會客、宴請、書房。 二、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風格 (一)表現含蓄 含蓄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典型風格,曲折多變,含蓄莫測是其明顯特征。我們可以從如下方面去品味其含蓄:一是意境含蓄;二是分析園林布局得知在,中國園林一般都不是開門見山的,而是含蓄、曲折,一般都是采用風景形象的曲直、虛實、藏露來達到含蓄的效果2。例如,游客先被門外橋、荷花池等景色所吸引,但是遠看圍墻高筑,那些園內漏出的建筑屋頂、樹木等使人浮想翩翩。北京頤和園便是這樣的,進園口利用大殿,具有掩飾主景的作用5、,走過大殿后便可以欣賞到昆明湖、萬壽山等美不勝收的景色。江南苑里常常采用漏窗的方法來達到含蓄的效果,窗外景觀透過漏窗隱隱約約,這比一覽無余更震撼。如蘇州留園東區以建筑庭院為特色,其東南角設有常常的走量,臨池面設計有各種形式的敞窗、漏窗,將園林優美景色藏匿于窗洞中,游客左右逢源,應接不暇,妙不可言。 (二)強調意境 “意境”也是中國古典園林追求的風格,大多數都是自然山水詩式園林。一般而言,自然山水是園林景色的主題,雖然大多數山水都是人工構造,但是依然具有自然天成之感。在園林中,即便是成片集中的建筑,都應該具有自然趣味。為了打造可游、可觀、可望、可行的園林,必須設計構造相關建筑,但是建筑物卻不能搶6、奪了主體的風光,而是應該襯托山水主體,與其融為一體,并逐漸升華為一件獨特的藝術品。利用中間建筑來表現意境的方法,例如承德避暑山莊的煙雨樓,是一個典型的意境建筑。這座雅致、古樸的高樓,當風雨來臨時,真像“山色空蒙雨亦奇”之意境,令人嘆為觀止。 (三)突出宗教迷信和封建禮教 中國古典建筑中封建禮數和宗教迷信尤為突出,在園林建筑上隨處可見。早期園林建筑大多數都是自然之作,就有求仙神秘之感。例如漢代時期的“樓觀”,就是那時的人們盲目地認為神仙一般居住在高出3。同時,皇家建筑的雕塑裝飾物上隨處可見吻獸,代表了皇家的無上權力。漢代后期造園一般以大自然師法對象。梁靜南北朝是一種重大的轉折點,文人大夫為了擺脫7、政治枷鎖,受到道家、佛教思想的感染,大多數寄情于山水,從中尋找寄托、超脫,自然山水便成為了他們休息、觀賞、居住、休息的形體環境,出現了大量詩文山水畫。 (四)平面布局簡明有規律 在平面布局方面,中國古代建筑具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換言之,就是任何一個寺廟、宮殿、住宅都是由各種單個彈珠和圍墻、圍廊等環繞成一個個庭院而成。一般來講,大多數庭院都是前后串聯而建,通過前院達到后院,這主要是受中國“長幼有序、內外有備”傳統思想的影響。家中重要任務,或者應該同外界隔絕的人(貴族小姐),就必須居住在離外門很遠的庭院中,長期以來,便形成了一院又一院層層深入的空間組織。同時,一般采用均衡堆成方法布局和組群這種庭院,順著橫軸線和縱軸線進行設計。在中軸線上安置比較重要的建筑物,在其左右兩側的橫軸線上安置次要房屋,北方四合院便是這種組群布局方式的典型例子。中國封建社會禮教和宗法制度深刻影響了這一布局方式,其充分體現了尊卑、長幼、主仆、男女等觀念。 結語:縱觀中國古典園林發展,我們可以看到,表現在古典園林中的這種具有古代中國人審美特征的園林觀,絕不僅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視覺感受以及一般意義上的對人類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還是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即通過園林藝術對人的生活環境的調節,來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x。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3-11-24
1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