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業行業發展調查(3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0999
2022-07-06
3頁
19KB
1、中國建筑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得到高速發展,建筑業也迎來發展高潮,在推動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在吸納就業方面更是功不可沒。從歷史數據看,建筑業增加值從1978年的138.2億元發展到2010年的26451億元,建筑總產值95206億元,持續年均增長15%以上,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建筑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建筑業現狀11.1行業發展過多依賴外部投入建筑業的增長方式是典型的外延型增長,即行業發展主要依靠外部經濟要素投入的拉動,其中特別依賴資本投入的拉動。客觀地說,三十年中國建筑業的快速發展,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帶2、動效應,而非通過行業和企業的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形成,亦不是通過企業綜合素質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實現的,因而這種增長和成長缺乏與之相對稱的價值內涵和可復制性。1.2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1.2.1技術人員比例低在我國建筑業854萬正式職工中僅有178萬技術人員,其比例僅為20%,是排名第一的教育業的四分之一。另外,由于大量農民工的加入,目前建筑業就業人員達到了3893萬,這使得建筑業的技術人員比率僅為4.6%。建筑業較低的收入水平,也從側面反映出行業勞動密集型的特征。2010年職工年收入為27529元,是年收入最高行業的39%(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11)。1.2.2平均技術含量低我國國民經濟仍處于3、經濟恢復發展時期,由于長期供給不足以及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造成了通用基礎設施、普通工業及民用建筑供應的巨大的缺口。因此,建筑業至今面臨的主要任務,仍然是以滿足社會對此類建筑的巨大需求為主。形成產值的建筑產品中,主要為技術含量較低的普通建筑,因此對從事建筑施工的勞動力技術要求較低。1.2.3資金投入低建筑業資本含量低,表現為典型的非資本密集型行業。2005年建筑業人均固定資產為2.8萬元,僅是第二產業平均水平11.24萬元的四分之一。根據2004年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建筑業人均資本水平是所有非農產業中最低的行業。2010年人均固定資產凈值為1.99萬元,僅是工業平均水平22.13萬元的十一分之一(數4、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1)。1.2.4低收益高負擔建筑業的效益和收益狀況,同樣表現出明顯的勞動密集型特點。低效是針對建筑業運行效率和社會貢獻的評判,對建筑業內部企業來說,行業的基本經濟狀況則更多地表現為效益低下和負擔沉重。長期以來,建筑業產值利潤率維持在2%3%,屬于國民經濟中的低利行業,且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在低利潤的同時,負債率卻高居不下,以2005年數據為例,建筑施工企業的平均資產負債率高達65%。1.2.5競爭激烈建筑業企業面臨和感受最為深刻的狀況,是行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建筑行業競爭的特點是,市場整體處于過度競爭狀態,而局部市場則表現出競爭不足。在工程數量大、競爭最為激烈的普通房屋工5、程領域,直觀的競爭現象就是建筑企業數量的激增,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行業內規模相當、業務相類似企業的同類同質競爭,競爭手段主要以價格競爭為表現形式,并伴有為項目業主方墊付部分工程款項的融資條件競爭。建筑業趨勢展望2 由于環境因素不會發生重大變化,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國建筑業的基本構架、格局和基本形勢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2.1行業地位不會變長遠看,我國國民經濟進入新一輪的增長周期,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投資額占國民產出的比率不斷上升,建筑施工面積和建筑施工領域就業均呈現顯著增長。盡管2011年中央政府打擊高房價政策會動搖房地產商的投資熱情,但是拉動內需的要求,以及國家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的大量開工6、,國內固定資產投資仍顯火熱。短期看,建筑業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和吸納富余勞動力就業這兩大任務仍舊不會改變,因而其支柱產業地位不會變化。2.2企業模式不變在行業地位難以出現本質性改變、當前經濟政策和經濟環境不會出現重大變化的前提下,建筑施工企業總體上很難改善自身處境。2.3政策指導思想不變2.3.1拉動經濟建筑施工行業雖然低效,但效益體現在建筑業價值鏈的其他部分及相關行業,從宏觀經濟整體而言,外部要素對建筑行業的投入,仍然很好地拉動了經濟發展,在這一拉動過程中,建筑施工行業成為國民經濟很好的轉泊平臺。2.3.2緩解就業壓力平衡城鄉發展在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已經發生并將繼續發生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入7、非農產業領域,以及農村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在這個進程中,如何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是大量經濟社會穩定問題的關鍵。根據過去十年的新增就業統計,建筑業成為最穩定的吸納就業的領域之一。2.4國有企業地位不會變大型國有施工企業,成為承接各地大型公共建設項目的主力,尤其在鐵路、公路、隧橋等技術含量較高的工程,以及奧運、世博等標志型工程的承建方面表現尤其突出,占有產值份額巨大。經過近30年的改制,建筑行業的國有企業改制浪潮已趨平穩,目前國有大型施工企業及地方大型施工企業在建筑市場所占的市場份額穩定在20%左右(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2010),國有及集體建筑企業的數量今后無疑將持續減少,但行業中民營企業和國有企8、業在產值貢獻方面的基本格局將不會發生重大變化,在技術和單位產值貢獻方面,大型國有企業仍將發揮主導作用。建筑業發展趨勢3 大型民營企業將加速推進多元化經營方式,以經營和股份結構調整為核心,非建筑業產值將在企業經營中逐步占有主要地位;中小型民營企業仍將以延續目前的經營方式為主,力爭擴大產值規模并獲得更高一級別的資質,同時聚焦專業細分化以求占有局部的優勢;大型國有企業仍將維持目前的發展方向,以建筑業為基本發展領域,進一步鞏固在各自專業領域的壟斷地位,朝更加專業化高技術化的方向發展;而以地方國有為主的中小型建筑企業,在強大的競爭壓力下,其經營方式將不得不向民營建筑企業經營方式靠攏。結語4 經過三十年特別是近十年來的飛速發展,我國建筑行業的基本格局已經形成,未來不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建筑行業發展的基本態勢將是使這一格局固定化。這一過程中,各類所有制和不同規模企業的經營模式的差異性將表現得更為明顯,各自業務范圍的邊界輪廓將逐步明顯,尤其在東部建筑業發達地區,各類企業的市場分工將逐步明確,企業間等級區分分明。這一格局一旦形成,各類企業的市場地位也將隨之確定,等級間相互難以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