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北方建筑差異(2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1051
2022-07-06
2頁
34.01KB
1、 中國南北方建筑差異 南北方差異的主要體現首先,北方的強調的是陽光,而南方強調更多的是通風。雖然這兩個字眼看似寬泛,但它卻影響了建筑的體型設計、門窗設計和院落設計。對陽光的利用、對通風條件的改善,都會影響到一系列平面圖、剖面圖、立體圖的設計。北方強調陽光,正因為陽光是它的優勢所在。所以說,北方的陽光,從生活的角度來講,能提供更高的舒適度,同時,又能塑造出一個建筑的陰影、輪廓,也即建筑學上常說的“陽光是真正刻畫建筑特色的把式”;南方強調通風,主要通過大量的半室外空間解決。 在綠化植被方面,北方的庭院設計可以強調其四季變化的特點,這是南方做不到的,因為北方有很多具有鮮明季節特色的植物,如喬木、灌木2、等,一年四季,紅、綠、黃,色彩變化很豐富;而南方,更多強調水的特點,如湖面、小溪、小河、甚至點狀的池塘,同時,在綠化方面,多用花卉來體現其的綠化植被的特色。 在建筑細部,北方在強調閣樓的同時也可以強調地下室。閣樓可以根據各種造型利用更多的空間,同時,由于北方氣候比較干燥,所以,地下室也利于使用;而南方在這兩個方面稍微處于劣勢。因為,南方的閣樓在夏天,日曬相當嚴重,所以,本身的使用是其次,其主要作用在于,為閣樓下面那層空間提供隔熱。所以,雖然需要閣樓,但主要不是為了使用,而用來隔熱。同時,它的地下室也比較少,原因是氣候比較潮,而地下室防潮的成本又非常高。所以,如果說綠化植被方面南方稍占上風的話,3、那么,就建筑細部而言,北方別墅理應 稍占上風。 南方多風雨,房頂尖,北方冷,房頂平,房子矮 總的來說,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中國古代建筑形成了以木架結構為主要方式,合理運用建筑比例、尺度、節奏、均衡、層次等藝術手段,其總體風格是古樸、典雅和靜謐,表現出中國文化特有的氣質和美學傾向。 造成南北建筑差異的原因分析 1 氣候因素中國北方地區多處于中溫帶,氣候比較寒冷,民居需要充足的日照,因此,正房都力求坐北朝南,宅院的內部構成也多為離散型。緯度越高,氣溫越低,用地就越寬松,這種離散式的程度愈明顯。寒冷的氣候還要求建筑擁有厚重的墻體和厚重的屋頂,使得建筑實體十分笨重,而不便于凹進凸出,建筑空間受到實體的嚴4、格枷鎖,不得不呈現規整的形體。 相反,南方氣候炎熱,民居建筑的墻體和屋頂都可以做得單薄、輕巧,建筑空間處于較主動的地位,可以自由地伸縮、凹凸,方便地展延、通透。 2 地形、地貌因素中國北方平原與高原分布廣泛,人口密度比較稀疏,因此,聚落與建筑選址經常設在平坦的地段,大多數屬于平原型的構成。地段的寬松和地形的平整,為北方村落和宅院的規整布局提供了有力條件和基礎。因此,同一地區的鄉土建筑形式十分統一。 3 人文因素南北建筑風格樣式的差異還緣于南北居民的文化習俗、喜好和 審美觀念具有一定的差異。南方受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顯得繁雜自由,北方表現在規整、簡單、一致,由于人文傳統的不同,還導致二者在建筑裝飾5、上出現許多差異,南方的裝飾比較寫實,而北方大多數傳統民居的裝飾比較抽象。這就是所謂的“南繁北簡”和“南奢北樸”的裝飾特征。建筑差異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中國居民屋頂的坡度從南往北是逐漸減緩的。南方屋頂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氣候又炎熱,高而尖的屋頂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風散熱。北方由于降水較少,所以屋頂多建成平頂,這樣既可節省建筑材料,還可兼作晾曬作物的場所。另外,中國南方的園林建筑,輕巧纖細,玲瓏剔透,內外空間連貫,層次分明,蘇州的拙政園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園林建筑則平緩嚴謹,粗壯質樸,內外空間界限分明。中國著名園林學家陳從周做出總結:“南方為棚,多敞口。北方為窩,多封閉。”可見,從適應環境6、居住舒適出發,南方建筑注重通風散熱,北方建筑利于保溫保暖。南方民居一提起南方建筑,許多人立刻就聯想到那小橋流水的美麗畫面。江南的一些小鎮,大都是一條小河流過,兩岸都是青灰色的小房子,一水的馬頭墻,青灰瓦,安安靜靜的。一般的民居都是從門口進去,便是一個天井,旁邊有一個石水槽,那是洗衣服和洗菜的地方,往前便是一個廚房,很大,連餐廳都包括在內了,向左一轉,便是一個木樓梯,走上樓去,那里有幾間臥室。從樓上可以俯視樓下的天井,由青石板鋪就,那里在夏天時可謂是花團錦簇,到冬天則是小孩子打雪仗的好地方。當然,這只是一個模式,各家會根據自家的特點來把設計房屋。南方地區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連成一體,南方民7、居多使用穿斗式結構,房屋組合比較靈活。在南方,房屋的山墻形似馬頭,南方建筑多粉墻黛瓦,顏色淡雅。南方水資源較為豐富,水從門前屋后流過,水也是一種景致。有錢人家喜歡住房連著花園,這就是園林,南方園林不需要很大的地盤,卻能營造出仙境。其中無非是游廊,漏窗,卻能營造出對景,借境等名堂。干欄式竹樓是滇南傣、佤、苗、景頗、哈尼、布朗等少數民族的主要住宅形式。滇南氣候炎熱潮濕多雨,竹樓下部架空,以利通風隔潮,多用作碾米場、貯藏室及雜屋;上層前部有寬廊和曬臺后部為堂和臥室;屋頂為歇山式,坡度陡,出檐深遠,可遮陽擋雨。江蘇民居以蘇州為代表。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稱的蘇州水網密布,地勢平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門、臺階、過道道均設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橋之中,多樓房,磚瓦結構為主。青磚藍瓦、玲瓏剔透的建筑風格,形成了江南地區纖巧、細膩、 溫情的 水鄉民居文化。由于氣候濕熱,為便于通風隔熱潮防雨,院落中多設天井,墻壁和屋頂較薄,有的有較寬的門廊或寬敞的廳閣。位于長江口的上海,地理位置優越,是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經濟發達,住宅質量較好,多為磚瓦結構樓房,式樣新穎美觀大方,建筑風格充分 顯示出人文因素的影響,頗有“海派”文化的影子。
建筑施工
上傳時間:2024-10-29
164份
CAD圖紙
上傳時間:2024-10-31
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