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宗教建筑的區別(1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1086
2022-07-06
1頁
67.58KB
1、 中西方宗教建筑的區別1.宗教建筑選址 教堂往往選擇處在城市中心。基督教認為人作為上帝的造物,需要受上帝的庇護和引導。寺廟往往趨向選址在城市外的山野地區,將自身納入到自然山水之間, 使得自身也成為宏觀的自然山水在人文領域的延伸。2、建筑布局 哥特式教堂的禮拜大廳、圣壇和袖廳形成了一個十字架形狀,大廳比圣壇長,橫廳比大廳短,這樣的十字形叫“拉丁十字”。它蘊涵著耶穌基督受刑的十字架,對于信徒而言,十字架是戰勝死亡而凱旋的象征,被賦予了宗教象征意義。佛教建筑功能布局分散、內向、均衡而充滿秩序感, 反映了“萬物皆有靈” 的多神論, 也反映了神界有著與人倫一樣的對自然的精神性的臣服。3、建筑外部空間 教2、堂往往是以單體建筑結合廣場的形式,廣場負擔聚集人流的作用,有時城市道路也是由教堂發散出去的,這樣也顯示了基督教對現實社會的控制力。突出了上帝在人世間的絕對統治地位。4、建筑單體 西方基督教堂注重實體,強調體積感和雕塑感,往往通過逆光來創造室內空間的神秘氣氛, 強調內外空間的對比和隔絕。這樣,形成一個封閉極強的內省空間,庇護教徒的憊識離開塵世,集中注意力進行虔誠的懺悔。 佛教建筑不注實體, 而更注重“虛” 、空” 。中國佛教建筑采用木構架,也常常采用格扇門、格扇窗,注重內外空間的相融和流通,其內部空間也比較明亮。5、建筑細節 教堂尖拱、尖券、尖頂的運用,建筑立面越向上劃分越見細巧,形體和裝飾越見3、玲瓏,是整個教堂充滿著一種超塵脫世、升騰而上的動感。垂直向上的飛騰動勢令人迷惘,又尖又高的塔群,瘦骨嶙峋筆直向上的束柱,筋節畢現的飛拱尖券,仿佛隨時能使得這些巨大的石頭建筑脫離地面,沖天而起,人們的靈魂也隨之升騰,直向蒼穹,升到天國上帝的腳下。 總結、在基督教建筑中無處不表現著對上帝的象征和追求。他們認為美是上帝的一種顯現,不可見的上帝使自己在秩序和美中為人所見,便是借助了象征的神奇方式。人造物和自然物中給人以感的和諧,不是為獨立實 體的事物本身的屬性,而是神靈的反映 ,作為上帝不完整的形象,世界通過自己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摹仿了上帝的單純性和完美性。最高的美,則是上帝的美,是上帝所造物的美 。美是上帝的屬性,上帝的存在就是美 。 寺院開拓的參悟環境,完全是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自然生態與精神生態和諧發展的優美境界。佛者以解脫為目標,為其自身的修道悟佛提供了一種世間的凈土和良好的修佛環境。他們將現實世界中的自然大美與精神領域中的萬物和合之美結合起來,在有限的山川大地中體驗到無限的人生境界,從而實現了觀照宇宙與考察內心的合一,極富有自由審美的意味。審美的境界趨同于禪的境界,在精神上實現從有限到無限的飛躍。圓融自然即為佛教的美。
地產商業
上傳時間:2022-04-25
10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