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路施工方案1改(7頁).docx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2619
2022-07-07
7頁
71.35KB
1、管道穿越道路施工方案及技術措施1、管道穿越道路施工前應辦理審批手續,應經當地公路管理部門批準,手續齊備方可施工。2、管道穿越道路外設套管過路(水泥路)采用剛頂法施工。套管的長度、直徑、材料、防腐及施工方法等必須符合設計和有關方面的規定。3、穿越前道路兩側應留有足夠的施工場地,施工工序為先穿越后施工,施工前暫不挖管線溝,防止管溝影響靠背強度。穿越前人工開挖操作、交匯坑如遇地下水位比較高、 易塌方地段, 為了穩定頂管設備及施工人員安全,應及時排水鋪墊基坑墊層(混凝土或碎石)和安裝頂進設備滑道并做好安全防護。4、工作坑開挖后,頂管施工的靠背承受壓力根據頂管壓力確定,一般不小于 400t,靠背應先用直2、徑大于300mm的元木打成排樁。 操作坑大小應滿足施工需要。 要想使管道在地下近似水平的頂進施工,就必須在地下布置設備,這就需要工作坑。 工作坑的作用是給地下頂管提供工作場地,所以工作坑的側壁必須具有一定的強度和剛度,以免側壁土方塌方造成安全事故。工作坑的平面尺寸根據管徑、管長、設備及現場具體情況確定,一般 4 米5 米,工作坑的深度一般比管道內底低0.5 米。根據頂管規范,一般當管道直徑小于1.5 米或工作坑深度小于6 米時,可以采用鋼板樁工作坑;否則必須采用鋼筋砼沉井工作坑。5、穿越道路用鋼套管必須防腐,焊口必須滿焊。6、頂管施工要挖一段頂進一段,每次掘進深度不宜過大,一般應在0.5m左右3、。7、為防止交通事故,穿越工程施工中應在穿越處作出明顯標志。嚴禁在路旁安全界限內堆放料具,穿越時不得破壞路基、路肩。8、穿越后,土方應盡快兩側同時回填,回填時為夯填,并恢復路肩路旁地表原狀。9、頂管法中的幾個技術指標1)、頂管最小覆土:一般要求管頂覆土大于2.5 倍的管道外直徑,其最小不得小于 1.5 倍的管道外直徑。2)、一個工作坑的經濟頂管長度:由于工作坑的造價比等長度的管道造價高得多,所以一個工作坑頂進的管道越長,每米管道造價分攤的比例就越少,但是頂進的管道越長,出土的費用就越高,頂進的速度就越慢,所以一個工作坑的頂進距離即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一般泥水平衡法的每個工作坑經濟頂進長度為24、0 米-25 米,土壓平衡法的每個工作坑經濟頂進長度為 12 米-15 米,人工挖法的每個工作坑經濟長度為4.5 米-5.0 米。3)、頂進速度:在機械掘土的頂管中,頂進掘土的速度很快,但是安裝設備及輔助管線(水管、泥漿管、導軌等)較慢,同時施工過程中需要糾偏,所以每天的頂進速度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快,對于機械掘出的較小管徑頂管每天可頂進 25 米左右,對于大管徑(直徑 0.8 米以上);每天可機進 15 米-20 米;人工挖土的一般每天可頂進 6 米-8 米。4)、泥漿池:一般一個作業段要用2-3 個泥漿池輪流使用,以減小沉淀的時間和泥漿池的尺寸。泥漿池的尺寸,根據施工場地的情況而定,一般一個池5、子的容積15-20 立方米。頂進程序示意5)、直線頂進工作坑平面尺寸可參照矩形工作坑平面尺寸選用表選定。當選用的機頭及管節長度較長時,工作坑的長度應經計算后作相應調整。矩形工作坑平面尺寸選用頂管內徑( mm)頂進坑(寬長)(m)接收坑(寬長)(m)3006003.5 7.53.5 4.0 5.06008004.0 8.04.0 4.0 5.01200 20004.5 8.04.5 5.0 6.02200 24005.0 9.05.0 5.0 5.010、材料1)、管材:目前頂管用管材,大都采用國家建材局頒布的行業標準JC/T640-1996。實際施工時可給據荷載情況及埋設位置,選擇管道級別及標6、準。由于在頂管施工中,需要從注漿孔內注入膨潤土,所以,管材預制時要每三節中要有一節帶有注漿孔。注漿孔在管道的前端,一般每節管上有 3-4 個孔,沿管道四周均勻布置。 注漿孔一般采用帶內絲的 DG25 鍍鋅鋼管,注漿結束后用, 用給水管件的 DG25 悶頭,將其封堵,以免管道運行時發生滲漏。2)、管道內壁防腐涂層:一般采用在管道內壁涂刷氫凝或瀝青防腐漆進行防腐,以延長管道的使用壽命。在管道頂進過程中由于管內設有軌道,所以對防腐涂層沒有任何影響。3)、在管道頂進過程中,為了避免管口接觸處因應力集中而發生擠壓破壞,所以需要在兩管口之間加墊柔性材料,以減小應力集中的程度。柔性襯墊材料一般為本襯墊(厚17、2mm)或多層油氈。11、頂管的施工順序和施工方法1、施工要求( 1)頂管的施工順序,應從整個排水系統考慮,并結合工程施工的具體條件,一般宜從管道的下游開始,逐段頂進。具體施工順序為:對設計和施工條件進行調查研究、 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并報監理批準、 頂管機具的選型和設備維護、管材加工或采購、測量放樣、頂管工作坑(井)和頂管接收坑(井)的施工、頂管機具和設備的安裝調試、頂管機出工作坑開始頂進、壓注減摩觸變泥漿、頂管測量與頂進糾偏、頂進中的環境監測(建筑物與地下管線的保護 、頂管機進接收坑頂管貫通、管接口與進出洞口等修繕工作。(2)通常應選擇施工條件較好、頂程較短、技術風險較少的頂段作為起始頂管段,8、在頂管前進行必要的現場技術數據的測試和分析,設定施工技術參數, 通過起始段的頂進, 逐步調整各項施工技術參數和對頂管機的操作,為下一段的正常頂進優化施工工藝。( 3) 頂管機有敞開式和封閉式頂管掘進機兩大類型。頂管的施工方法,根據采用頂管機頭的不同類型, 分為敞開式頂管施工方法和封閉式頂管施工方法。敞開式頂管機包括手掘式、擠壓式、網格(水沖)式等型式;封閉式頂管掘進機主要包括泥水平衡、土壓平衡、加泥式土壓平衡、斗鏟式和多刀盤等型式。( 4) 頂管施工方法的選定,應結合頂管沿線的地形、工程和水文地質、設計(管徑、管材、復土厚度) 、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線、有無地下障礙物、對地表變形控制的要求、交通9、場地及環境條件等因素綜合考慮,經技術經濟比較后選定。一般應選擇技術上先進、有成熟施工經驗的方法,以確保質量、安全,經濟適用。( 5)頂進中應安排日夜連續施工,不宜隨意停頂。( 6) 管節在起吊、運輸過程中,應輕起輕落,端部接口嚴禁碰撞,堆放場地應平整。 堆放層數: 1350mm及以下,不超過 3 層;1500 1800mm,不超過 2 層; 2000 以上及單層,底層管節必須用墊塊塞穩。堆放在路邊應設安全標志。(7) 當兩條相鄰的平行管道均使用頂管施工方法時,應貫徹先深后淺、先大后小的原則。 其相鄰管壁之間的最小凈距應根據頂管施工沿線的土質、頂進方法和兩段頂管施工先后的錯開時間等因素來確定。 一般相鄰頂管外壁的間距應不小于大管的管節外徑。(8)施工人員必須根據設計圖紙、質量標準、工程和水文地質、施工方法、施工環境條件等因素,編制施工組織設計,報監理批準。對操作人員應進行施工技術交底和安全教育, 明確職責分工。 施工過程中應對施工操作、頂管質量、頂力、頂速、頂程、糾編、壓注減摩觸變泥漿、頂管機狀況、 頂進發生的情況與采取的措施等施工錆況, 做出全面詳實的記錄,并實行交接班制度。(9)過路頂管處管線埋深為 -3.8m 深工作坑及交匯坑及管線必須采用井點降水具體見降水方案。乘風 6-1 號樓東側污排維修工程過路頂管施工技術方案編制:劉平審核:李濤大慶萬方建筑安裝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