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積混凝土降溫施工方案.doc(6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2644
2022-07-07
6頁
206.95KB
1、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整體改造工程整體改造工程大大體體積積混混凝凝土土降降溫溫施施工工方方案案目錄目錄一、一、工程概況1二、二、編制依據1三、三、大體積砼施工特點1四、技術措施21)對原材料的要求32 2)冷卻水管排布33 3)溫導管布置34)混凝土覆蓋45)大體積混凝土的測溫工作56)養護保溫計算6一:工程概況:本工程屬改建項目,核醫學科及放射科項目位于 5 號樓地下一層、二層。原設計為一類高層公共建筑,地上19 層,地下2 層;總用地面積6690 ,總建筑面積 49870 ;建筑總高度 75.8m。建筑功能為病房樓。本工程2、主要加固地下一層的樓板 1112 軸線交 AB軸電梯井改造加固和地下二層及地下一層 812 軸交 AD 軸新增直線加速器改造加固, 所以大體積混凝土在地下二層及地下一層 811 軸交 AD 軸之間。混凝土厚度有:1500mm、1700mm、1800mm、3000mm 工程量為。超過混凝土厚度的有關要求,成為大體積混凝土,內部水化熱必須及時釋放。為了更好、有效的降低基礎筏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水化熱的溫度,經項目技術部研究,宜采用冷水循環降溫法降溫。二、編制依據二、編制依據:1、 xxxx 醫院核醫學科及放射科整體改造工程醫院核醫學科及放射科整體改造工程施工圖紙2、 xxxx 醫院核醫學科及放射科3、整體改造工程醫院核醫學科及放射科整體改造工程施工組織設計3、設計交底及圖紙會審答疑4、 土建工程施工涉及的有效國家建筑工程質量驗收規范和規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規范GB50496-2009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50204-2011混凝土質量控制標準GB50164-201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術規程JGJ/T10-2011混凝土強度檢驗評定標準GBJ107-2010砼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03本方案依據原結構設計圖紙、 改造設計圖紙、 現場情況及類似工程進行編制。三、大體積砼施工特點三、大體積砼施工特點、 本工程設備基礎混凝土施工特點: 結構尺寸體積較大, 屬大體積混凝土4、,配筋較密,質量要求高。設備基礎厚 1500mm、1700mm、1800mm、3000mm 工程量為 678 。、本工程基礎采用 C35 混凝土。、大體積砼強度等級比較高,單位水泥用量較大,水化熱和收縮容易造成結構的開裂;需通過優化配合比進行混凝土開裂的預控。、大體積砼由于其水泥水化熱不容易很快散失,蓄熱于內部,使溫度升高較大,容易產生由溫度引起的裂縫。 因此對溫度進行控制,是大體積砼施工最突出的問題。必須處理或解決由于水泥產生的水化熱所引起的砼體積變化,以便最大限度地減少砼裂縫。針對以上大體積砼的特點,本工程砼采用商品混凝土,因質量要求高,砼需要經過嚴格的配合比申請及外加劑、摻和料的檢驗。砼5、強度為 C35。四、技術措施四、技術措施(一) 、對于原材料的要求:、商品混凝土必須滿足預防混凝土工程堿集料反應的規定。、水泥:選用水化熱較低的礦渣硅酸鹽水泥,水泥應有出廠合格證、復試報告,應有鄭州市技術監督局核定的法定檢測單位出具的堿含量檢測報告,嚴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骨料:石子:宜選用5-31.5 的級配碎石,針片狀顆粒含量10%,含泥量小于 1%,泥塊含量小于 0.5%。砂:應為質地堅硬、級配良好的中砂,細度模數為 2.5-3.0,含泥量小于 3%,泥塊含量小于 1%。、水:采用自來水。(5)、摻合料:I 級粉煤灰。(6) 、外加劑:所用材料應經備案且有使用說明、出廠合格證及復試報告6、單,混凝土外加劑的性能和種類, 必須是鄭州市建委所規定批準使用的品種和生產廠家,并滿足設計要求。混凝土出罐溫度:出罐溫度不高于 25 度。混凝土初凝時間 4h。大體積砼施工是通過對砼溫度和應力的計算(主要包括拌合溫度、出罐溫度、澆筑溫度、絕熱溫度、內部實際最高溫度、表面溫度及溫度應力計算) ,確定控制溫度的措施,并對砼攪拌、運輸、入模、澆筑等全過程及配合比、外加劑的優選,在確保砼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溫度變化的情況下,采用科學管理方法,嚴密組織施工, 采取相應技術措施妥善處理溫度差值,合理解決溫度應力并控制好裂縫的開展。以滿足結構物澆筑的需要。(二) 、冷卻水管排布設備基礎厚 1500mm、1707、0mm、1800mm、3000mm 工程量為 678 。采用熱傳導性好并具有一定強度內徑32mm,壁厚 2.5mm 的鍍鋅管作冷卻水管,端頭扯絲,并以彎管接頭和直管接頭螺紋連接,轉彎處采用 90螺紋連接彎頭,螺紋吊絲上下固定,連接時纏好膠帶,以防漏水。澆筑前,將冷卻管用鐵絲與鋼筋固定牢固,以防冷卻管失效。排布間距:400mm;垂直間距:400mm 布置冷卻管,管距設備基礎表面 200mm,上下、左右兩層管錯開布置,呈之字形平面布置和垂直布置在設備基礎的中層鋼筋網上固定綁扎或焊接。在冷卻管的進、出水口各設置一道閥門,以控制進水的方向和流量,使混凝土的內外溫差控制在25以下。見附圖。消防水箱2 個8、(3m*4.2m*1.5m),水泵10 臺,將冷水抽進冷卻管,熱水流入水箱,待水冷卻后可循環利用。當冷卻水箱水溫較高來不及利用時,另外1臺水泵及時將熱水抽入集水坑排走。冷卻水管安裝完成后,須通水試運行, 檢查水管密閉情況。 水循環時, 派專人看管, 防止堵管; 在進出水口安排專人測溫度,每隔 2 小時記錄 1 次,混凝土澆筑 10 天后,待混凝土內外溫差趨于穩定后,即可停止冷卻水循環。用普通硅酸鹽水泥 32.5 級水泥,水灰比 0.5,壓力不小于1.5MPA,灌漿封管。也可以在設備基礎上準備 2 個大水桶和 2 根 4m 長的軟管,并做 1 個離地 1.5m 高的鐵架子,支承水桶,讓水自然循環9、冷卻。混凝土澆筑施工完成,初凝后即開始通水,出水口排出的水引入基礎頂面進行基礎面層的蓄水保溫。使冷卻水能有效的二次利用,同時更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表面降溫過快而產生裂縫。(三) 、溫導管布置在混凝土面層設置豎向測溫導管,縱橫向間距 7 米,成梅花樁型分布, 規格采用內徑32mm,壁厚 2.5mm 的鍍鋅管豎向焊接于設備基礎鋼筋上,澆筑混凝土前封堵上下口,澆筑完成后打開上口隨時進行溫差測量,并做好記錄表格登記。加強測溫工作,測溫達到以下條件方可停止冷卻:、出水口處的水溫以基本穩定或溫差極小;、混凝土的內部與外部溫差不超過5;、在混凝土養護過程中根據冷卻循環水進出口及混凝土內外部溫差監測情況,及時調10、整水溫及流量以滿足溫控要求;、冷卻循環水管及測溫管使用完成后,應在其入口處和出口處用壓力灌漿法進行封堵壓平。(四) 、混凝土覆蓋、砼澆筑后,初凝前應按標高用長刮桿刮平,砼終凝前應用人工多次抹壓,以便減少砼表面收縮龜裂。、設備基礎混凝土澆筑完后,采用蓄熱法養護。砼振搗完畢并刮平后應在終凝前收平拉毛后二小時左右采用塑料膜密封覆蓋,防止砼脫水龜裂,然后加蓋保溫材料從而有效地控制砼內部和表面的溫差,以及砼表面和大氣的溫差,將內外溫差控制在 25以內,且保持不少于一周濕潤養護,防止砼因溫差應力而產生的裂縫。 保溫材料的拆除時間應以砼內部和表面溫差以及表面和大氣的溫差遠小于25為準。一般砼澆筑完畢,第三、11、四天為升溫的高峰,其后逐漸降溫,保溫材料的拆除一般為 15d 以后,但仍應以測溫結果和同條件養護試塊試壓結果為準。降溫速度不宜過快,以防降溫差應力產生裂縫。(五) 、大體積混凝土的測溫工作(1)本工程測溫采用溫度計進行測溫,可直觀、準確、快捷地數字顯示被測溫度,可靠性好、使用范圍廣、寬溫操作環境、體積小重量輕、操作簡單。(2)測溫點布置A、監測點的布置范圍應以所選混凝土澆筑體有代表性的部位,監測點按平面分層布置;B、在每條測試軸線上,監測點位宜不少于 4 處,應根據結構的幾何尺寸布置。確定測溫點的深度:深點深度距離底板 100mm,中點深度為 H/2(H 為底板厚) ,淺點深度為 100mm。12、(3)溫度控制指標及測溫頻率溫度監控指標如下:內外溫差:小于 25降溫速度:小于 11.5揭開保溫層時的溫差:小于 15監測周期與頻率如下:混凝土澆注結束后 3 天內:每 2 小時測一次。混凝土澆注結束后 415 天:每 4 小時測一次。混凝土澆注結束后 16 天:每 24 小時測一次。當內外溫差小于 15時 ,停止測溫。加強施工中溫度控制,使混凝土內外溫差不大于 25 度,每天降溫不大于 1.5度,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應加強混凝土的溫度控制和測溫工作。混凝土出罐溫度:在罐車卸料處安排專人用溫度計對混凝土進行測溫(出罐溫度小于 30 度) ,對于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嚴禁入模。設置專用測溫記錄本,由13、項目部一名質檢員專門負責測溫工作的記錄及歸檔。記錄砼溫度的同時記錄好內外溫度。砼表面與內部溫度差不能超過 25。及時將測溫結果反饋到工程部,實行信息化施工,以便調整砼養護時間及次數。監測報表每周交建設方、監理一份;如溫度差超標, 則及時將測溫結果和應對預案補送一份給建設方和監理。(六) 、養護保溫計算大體積混凝土的養護,其主要作用是為了保溫和保濕,盡可能控制混凝土的內外溫差,防止大體積混凝土出現貫穿性裂縫。為便于施工和提高養護效率,采用1層塑料薄膜加 23 層棉氈的復合養護方法。塑料薄膜的密封性能改變了棉氈易于通風透氣的問題。棉氈養護材料的厚度由下式計算可得:=0.5H(Tn-Th)K/1(Tmax-Tn)式中:為麻袋厚度;H 為大體積混凝土厚度,本工程為 1.8m,為棉氈的導熱系數,0.04W/(m.k);1 為混凝土的導熱系數,2.3W/(m.k);Tn 為混凝土與養護材料接觸面溫度,當混凝土內外溫差控制在25時,Tn=Tmax-25;Th 施工時大氣平均氣溫;K 傳熱系數修正值,K=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