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入樁工施工方案(10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2724
2022-07-07
10頁
34.01KB
1、打入樁施工工藝按照相關要求,三明2#立交橋預制方樁施工在全面展開之前需選擇21棵預制樁進行實驗性打樁。通過試樁讓我們更了解現場地質情況、檢驗前期各方面(機具、設備)的準備、應對措施是否有效。先將試樁工藝介紹如下:一.編制依據 1.新建鐵路向莆線三江鎮至福州段站前工程三明北2號立交橋施工圖(DK353+351.1) 2.項目部編制的三明2#立交橋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3.現場勘察和調查情況:4.項目部施工管理、技術與質量管理水平,技術裝備實力以及各類專業人才等資源條件。二打入樁試樁施工工藝(一) 施工準備1.材料(1) 鋼筋砼預制方樁必須在場地養護不小于14天,才能用于施工現場.(2) 接樁用的焊2、條的牌號不能小于”5”系列的.焊縫要飽滿,搭接長度符合要求.(3) 鋼板或角鋼的材質、規格因符合設計要求,且應有質保書或檢驗報告,宜采用低炭鋼。(二) 操作工藝1. 樁夾應平穩地夾設在打樁部位,用鋼纜拉牢,打樁機的安裝,必須按照有關程序或說明書進行安裝就位。3. 樁機就位。打樁機就位時,應對準樁位,垂直穩定,確 保在施工中不傾斜、移動。4. 起吊預制樁。先拴好吊樁的鋼絲繩及索具,然后應用索具捆綁住樁上端約50cm處,起動機器起 吊預制樁,使樁尖對準樁位中心,緩緩放下插入土中。插樁必須正直,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過 0.5%,再在樁頂扣好樁帽,即可斜去索具。樁帽與樁周邊應留5-10cm的間隙,錘與樁3、帽、樁帽 與樁頂之間應有相應的彈性襯墊,一般采用麻袋、紙皮或木砧等襯墊材料,錘擊壓縮后的厚度以 120-150mm為宜,在錘擊過程中,應經常檢查,及時更換。5.穩樁。樁尖插入樁位后,先用低錘擊一二下,樁入土一定深度后,再使樁垂直穩定。10m以內短 樁可目測或吊線錘縱橫雙向校正;10m以上或打接樁必須用線錘或經緯儀縱橫雙向校正。6.樁在入土前,應在樁架或樁身上設置尺寸標志,以便在施工中觀測、記錄。7.打樁。打樁宜重錘低擊,錘重的選擇應根據地質條件、樁的類型、結構、密集程度及施工條件選 用。8.打樁的順序宜按下列原則確定:(1) 打樁順序可采取從中間向兩邊對稱施打。(2) 根據平面位置進行施打試樁4、,記錄打進深度。(3) 根據樁的規格,宜先大后小、先長后短進行施打。(4) 根據樁位與原有建筑物的距離,宜先近后遠進行施打。9.接樁。(1) 在樁長度不夠的情況下,采用焊接接樁,焊接接樁的預埋鐵件表面應清潔,上下節之間的間 隙應用鐵片墊密焊牢。焊接時,應采取措施,一般對稱焊接,以減少變形,焊縫應連續、飽(2) 接樁一般在距離地面 1m左右進行。上下節樁的中心線偏差不得大于10mm,節點彎曲矢量 不得大于 1樁長。(3) 接樁處的焊縫應自然冷卻10-15min后才打入土中,對外露鐵件應刷防腐漆。10.送樁。“送樁(工具)”的中心線應與樁身吻合一致方能進行送樁。送樁深度 一般不宜超過 2m。11.5、當樁的打入深度和貫入度達到設計要求時,應根據地質資料核對樁尖入土深處的地質情 況,即可進行控制。一般以要求最后三次十錘的平均灌入度不大于開始打入的錘擊次數,并且三次十錘的貫入 度不能遞增。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收錘,移動樁機。12.打樁時應由專職記錄員做好施工記錄。開始打樁時,應記錄每沉落 1m所需的錘擊數并記錄樁錘 下落的平均高度。當下沉接近設計標高和灌入度要求時,應在一定的落錘高度下,以每落錘十擊為 一陣擊階段,測量其貫入度并登記入表。13.打樁時出現下沉異常現象的判斷和處理(1) 打樁過程中發生下沉量突然增大,原因是樁尖穿過硬土層進入軟弱土層,或樁已被打斷,此 時應對照地質資料進行檢查,若6、樁尖進入軟土層,應繼續施打;若樁身被打斷,應會同有關 單位研究補樁方案。(2) 樁到一定深度后打不下去,或樁錘和樁突然回彈,原因可能是樁尖碰到孤石或已打到硬土 層,這時應減小樁錘落距,慢慢往下打,待樁尖穿過障礙之后再加大落距,如仍打不下去, 應根據地質資料核對樁尖入土深入的土質情況,會同有關單位解決。(3) 施打過程中,若樁頭已嚴重破損,不得再打,待采取措施后方可繼續施打。(三) 質量標準1.保證項目(1) 預制樁必須在方樁場灑水養護不小于14天才能運至現場進行使用。(2) 樁的貫入度、樁的接頭節點處理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2.允許偏差樁的平面位置允許偏差不超過100mm。(四) 7、施工注意事項(1) 樁身斷裂1)現象:樁在沉入過程中,樁身突然傾斜錯位,當樁尖處土質條件沒有特殊變化,而貫入度 逐漸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時在樁錘跳起后,樁身隨之出現回彈現象,這時可能是樁身發生 斷裂。2)原因a.樁節的細長比過 ,沉入又遇到了較硬土層。b.樁制作時,樁身彎曲超過規定,樁尖偏離樁的縱軸線較大,沉入后樁身發生傾斜或彎曲。c.樁入土后遇到大塊堅硬的障礙物,把樁尖擠向一側。d.穩樁時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的方法校正,使樁身產生彎曲。e.兩節樁或多節樁施工時,相接的兩節樁不在同一軸線上,產生了曲折。f.樁在反復長時間打擊中,樁身受拉應力作用,當拉應力值大于同抗拉強度,樁身某處8、即產生 橫向裂紋,表面砼剝落,如拉應力過大,鋼筋超過流限,樁即斷裂。g.制作樁的砼強度不夠,樁在堆放、吊運過程中產生裂紋或斷裂未被發現。3)預防措施a.施工前應對樁位下的障礙物清理干凈,必要時對每個樁位用釬探探測,對樁構件要進行檢 查,發現樁身彎曲超過規(L/1000且 20mm)或樁尖不在樁縱軸線上的不宜使用,一節樁 的細長比不宜過大,一般不宜超過40。b.在穩樁過程中,如發現樁不垂直應及時糾正,樁打入一定深度后發生嚴重傾斜時,不宜采用 移架方法來校正。接樁時,要保證上下兩節樁在同一軸線上,接頭處應嚴格按照操作要求執 行。c.樁在堆放、吊運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發現樁開裂超過有關驗9、收規定時不得使 用。(2)樁頂碎裂1) 現象:在沉樁過程中,樁頂出現砼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樁頂鋼筋全部外露打壞。2)原因 a.設計時沒有考慮到工程地質條件、施工機具等因素,砼設計強度偏低,或者樁頂鋼筋網片不 足,主筋距樁頂面距離過小。b.樁預制時,砼配合比不良,施工控制不嚴,振搗不密實等。c.砼養護時間短或養護措施不當,致使鋼筋與砼在沖擊荷載下,不能很好地協同工作,樁頂容 易嚴重碎裂。d.樁頂面不平,樁頂平面與樁軸線不垂直,樁頂保護層過厚。e.樁頂與樁帽的接觸面不平,樁沉入時不垂直,使樁頂面傾斜,造成樁頂面局部受集中應力而 碎裂。 f.沉樁時,樁頂未加襯墊或襯墊已損壞,未及時更換,使樁頂直接承10、受沖擊荷載。g.錘重選擇不當,樁錘小,樁頂受打擊次數過多,樁頂砼容易產生疲勞破壞而打碎;樁錘大, 打擊力過大,樁頂砼承受不了過大的打擊力,也會發生碎裂。3)預防措施a. 樁制作時,要振搗密實,主筋不得超過第一層網片,樁成型后要嚴格加強養護。在達到設計 強度后,宜有 1-3個月的自然養護,以增加樁頂抗沖擊能力。b. 應根據工程地質條件,樁斷面尺寸及形狀,合理地選擇樁錘。c.沉樁前應對樁構件進行檢查,檢查樁頂有無凹凸情況,樁定平面是否垂直于樁軸線,樁尖有否偏斜,對不符合規范要求的樁不宜采用或經過修補等處理后方可使用。 d.檢查樁帽與樁的接觸面處替打木是否平整,如不平整應進行處理方能施工。e.穩樁要11、垂直,樁頂要加襯墊,如襯墊失效或不符合要求要更換。1)現象:樁設計時是以最終貫入度和最終樁長為施工的最終控制。一般情況下,以一種控制 標準為主,以另一種控制標準為參考,有時沉樁達不到設計的最終控制要求。2)原因分析a.探測點不夠或勘察資料粗,對工程地質情況不明,尤其是持力層的起伏標高不明,致使設計 考慮持力層或選擇樁有誤,也有時因為設計要求過嚴,超過施工機械能力或樁身砼強度。b.勘察工作是以帶面,對局部硬夾層、軟夾層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復雜的地質條件 下,還有地下障礙物,如大塊石頭、砼塊等,打樁施工遇到這種情況,就會達不到設計要求的 施工控制標準。c.以新近代砂層為持力層時,由于其結構不12、穩定,同一層土的強度差異很大,樁打入該層時, 進入持力層較深才能得出貫入度,但群樁施工時,砂層越擠越密,最終則會有沉不下的現象。d.樁錘選擇太大或太小,使樁沉不到或超過設計要求的控制標高。e.樁頂打碎或樁身打斷,致使樁不能繼續打入。3) 預防措施a.詳細探明工程地質情況,必要時應補勘。正確選擇持力層或標高。根據工程地質條件、樁斷 面及自重,合理選擇施工機械、施工方法及打樁順序。b.防止樁定打碎或樁身斷裂。(4) 樁頂位移1) 現象:在沉樁過程中,相鄰的樁產生橫向位移或樁身上浮。2) 原因:a.樁入土后,遇到大塊堅硬障礙物,把樁尖擠向一側。b.兩節樁或多節樁施工時,相接的兩節樁不在同一軸線上,產13、生了曲折。c.樁數較多,土壤飽和密實,樁間距較小,在沉樁時土被擠到極限密實度而向上隆起,相鄰的 樁被浮起。 d.在軟土地基施工較密集的群樁時,由于沉樁引起孔隙水壓力把相鄰的樁擠向一側或浮起。 3) 預防措施 a.同本節(1)、 3) a及b。b.采用井點降水、砂井或盲溝等降水或排水措施。c.沉樁期間不得同時開挖基坑,需待沉樁完畢后相隔適當時間方可開挖,相隔時間應視具體土 質條件、基坑開挖深度、面積、樁的密集程度及孔隙壓力消散情況來確定。 (5) 接樁處松脫開裂1) 現象:接樁處經錘擊后,出現松脫開裂現象。2) 原因a.連接處表面沒有清理干凈,留有雜質、雨水油污等。b.連接件不平,有較大空隙,焊14、不牢。c.焊接質量不好,焊縫不連接,不飽滿或有夾渣。d.兩節樁不在同一直線上,接樁處產生曲折,錘擊時接樁處產生集中應力而破壞連接。3)預防措施a.接樁前對連接部位上的雜質、油污等必須清理干凈,保證連接部件清潔。b.檢查連接部件是否牢固平整和符合設計要求,如有問題必須進行修正。c.接樁時,兩節樁應在同一軸線上,焊接預埋件應平整服貼,焊接后,錘擊數次,再檢查一 遍,砍有無開裂,如有應作補救措施。2.主要安全技術措施(1) 打樁施工前應對臨近的建筑物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施工時應隨時進行觀測。(2) 機械司機在施工操作時,必須聽從指揮訊號,不得隨意離開崗位。應經常注意機械的運作。(3) 樁應達到設計強15、度的75%方可起吊,100%方可運輸和打樁。(4) 樁在起吊和搬運時,必須做到吊點符合設計要求,如設計沒有提出吊點要求時,當樁長 在 16m內,可用一個吊點起吊,吊點位置在樁端至入0.29樁長處,樁長16m以上 時,須設兩吊點,吊點在樁距離兩端頭0.21樁長處,樁長大于25m時,應另設計吊點 位置。1) 場地應平整、堅實,不得產生不均勻下沉。2) 墊木與吊點的位置應相同,并應保持在同一平面內。3) 同樁號(規格)的樁應堆放在一起,樁尖應向一端,便于施工。4) 多層的墊木應上下對齊,最下層的墊木應適當加寬。堆放的層數一般不宜超過四層。方樁堆放時,層與層之間必須設置墊木,最下層的 貼地墊木不得省去16、。墊木邊緣處的方樁應用木楔塞緊,防止滾動。3.產品保護(1) 妥善保護好樁基的軸線和標高的控制樁,不得碰撞和振動,以免引起位移。(1) 送樁留下的樁孔,應及時回填密實。送樁(2) 打樁完畢的基坑開挖,應防止土體擠壓引起的位移和傾斜,甚至斷裂。三觸電事故的預防1.對所有涉及到危險電源的員工進行安全用電教育,并學習觸電后的急救知識。2.所有電工必須持證上崗。3.保證用電設備采購質量,嚴防不合格的電器產品進入施工現場。4施工現場的所有線路、開關的安裝,均應符合用電規范要求:對所有的危險電源處應設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5.定期進行用電安全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四工藝總結待21棵試樁結束后,對其方樁打入施工工藝進行總結,完善打入樁施工工藝,為后續施工的全面展開積累經驗。 中鐵十局向莆鐵路FJ-2標第四項目經理部 2009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