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樓土方開挖施工方案(8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2819
2022-07-07
8頁
90.50KB
1、目 錄一、編制依據及施工技術標準1二、工程概況12.1工程簡介12.2地質條件22.3場地條件2三、施工準備23.1技術準備23.2物資準備23.3. 現場準備33.4. 進度安排3四、施工方法34.1工藝流程34.2基坑開挖流程34.3開挖放坡與支護34.4清底和修邊54.5普探、驗槽6五、質量保證措施65.1質量檢驗標準65.2技術措施65.3管理措施6六、安全保證措施7七、成品保護措施8一、編制依據及施工技術標準陜西富平生態水泥廠巖土工程勘察報告現場場地實際條件 設計院提供的圖紙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CJ79-2002、建筑場地墓2、坑探查與處理技術規程DBJ61-57-2010等相關施工規范 其它工程的有關資料二、工程概況2.1工程簡介辦公樓(軸距90米*31.2米)處擬施工灰土擠密樁,以對濕陷性黃土場地進行地基處理。為滿足施工需要,現根據設計圖紙,應首先進行基坑土方開挖。擬開挖基坑(槽底尺寸,含工作面)東西長109.05米,南北長45.175米,基底標高-6.250米(分兩次開挖,首先挖至-5.6米,灰土樁施工完成后繼續開挖至-6.25米)。其中0.000相對于絕對標高為722.950。2.2地質條件根據勘察設計院巖土工程勘察報告說明,場地上部1-1層填土、2新黃土、2-1土壤2-4新黃土混結核、3古土壤、4層老黃土,3、4-1老黃土混結核均具自重濕陷性,5層古土壤上部局部具濕陷性,場地多屬(嚴重)-級(很嚴重)自重濕陷性場地。為消除濕陷性土層,本工程對需要施工區域先采用灰土擠密樁進行處理。2.3場地條件(1)施工區域場地無明顯障礙,施工及車輛通行滿足要求;(2)場地內初步完成場平工作,除部分區域外,場內標高在+0.2m范圍內。三、施工準備3.1技術準備3.1.1施工方法的確定。根據工程場地條件、土質情況以及我單位的資源條件,基坑土方開挖采用機械開挖,人工配合修坡、清底的方法施工。工作面寬度為1000mm(樁外皮線算起);機械挖至距基底余200mm時,宜改用人工隨挖隨清至設計標高,以保證基底土不受擾動。3.1.4、2圖紙核實。施工前必須將圖紙中有關坐標、軸線尺寸、標高等進行核實,并依據現場實際情況進行復測,并將所測資料上報監理及建設單位。如發現問題應及時與有關單位聯系處理,核實無誤后方可施工。3.1.3技術交底。專業項目技術負責人須對進場施工的所有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并簽字做好記錄。3.2物資準備3.2.1機械選擇。根據工期要求以及施工方法,擬采用2臺1m3反鏟挖掘機進行土方開挖,4臺土方車配合進行施工(設備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3.2.2測量儀器及材料準備。全站儀、水準儀、50m鋼卷尺、5m卷尺、鐵鍬等材料準備齊全。3.3.現場準備3.3.1測量放線。根據施工圖紙和建設單位提供的坐標點、水準點,5、進行閉合復測,核實無誤后,根據土方開挖平面圖測設出土方開挖邊線,復測無誤后辦理預檢手續并報監理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土方開挖。3.3.2施工環境協調。施工前應要求業主會同地方政府部門取得聯系,確認有無地下管線等設施,并辦理有關手續。3.4.進度安排經估算,現場挖至-5.6m土方量約30000立,考慮實際設備能力和總體工期進度要求,需15天左右完成第一步挖土。-6.25m平面挖土待灰土樁施工完成2天后完成。四、施工方法4.1工藝流程確定開挖的順序和坡度放線沿灰線切出槽邊輪廓線下挖至-5.6米清底修坡、護坡普探、驗槽待灰土樁施工完成后繼續向下開挖至-6.25米清底修坡、護坡驗槽4.2基坑開挖流程6、根據樁機施工需要和總體進度要求,總體自西向東進行開挖。第一步平均下挖至-5.6米,待灰土樁施工完成后,在-5.6米平面繼續向下挖至-6.25米。參見土方開挖示意圖。4.3開挖放坡與支護4.3.1基坑放坡基坑放坡的選擇應根據基坑深度、地質、土質、地下水等情況綜合進行考慮。根據地勘報告,基坑穩定計算所需要的參數如下:土層厚度(m)重度(KN/m3)粘聚力(kpa)內摩擦角()2黃土15.215.72623.1 開挖邊坡取1:0.5,自然地面標高+0.00m,基底-6.25米,利用同濟啟明星軟件計算-6.25m基坑邊坡穩定系數為K=1.511.52,滿足規范要求。經瑞典條分、有效應力法計算邊坡安全系7、數,已綜合考慮基底3m以內抗隆的安全度,本工程邊坡設置是安全有效的。 4.3.2基坑的排水和保護基底四周設置環繞的排水溝(300mm寬*300mm深,0.3%縱坡),轉角設置積水井(600mm*600mm*600mm)。a)基坑邊設截水壩,阻止場地雨水流入基坑。在基坑底設置集水井并配足水泵,通過周圍明溝將水排到集水井內,用水泵抽水,及時排除雨水。 b) 根據工程總體安排,開挖基坑需暴露至少約個月時間,基于黃土地質的濕陷性特點,為保障最不利狀況下(雨水侵蝕)的邊坡安全,防止邊坡塌方,在基坑成型后對邊坡使用素混凝土抹面,同時在邊坡土中插入適當的錨筋加強連接。4.4清底和修邊在距離基底設計標高5008、mm邊坡處,抄出水平線,釘上木樁,然后用人工將暫留的土方挖走。在清底時必須要有專人及時測量基坑標高,嚴禁超挖。4.5普探、驗槽 根據圖紙要求,基坑開挖完成后應按照建筑場地墓坑探查與處理技術規程DBJ61-57-2010進行普探工作。 五、質量保證措施5.1質量檢驗標準項目序號項 目允許偏差或允許值檢 驗 方 法主控項目1標 高-50水準儀2長度、寬度(由設計中心線向兩邊量)+200-50經緯儀,用鋼尺量3邊 坡設 計 要 求觀察或用坡度尺檢查一般項目1表面平整度20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檢查2基底土性設 計 要 求觀察或土樣分析5.2技術措施5.2.1開挖基槽不得超過設計的基底標高。如個別地方超9、挖時,其處理方法應取得監理、設計、建設、勘察等單位的同意,不得私自處理。5.2.2基槽開挖時應有專人負責測量開挖標高的監測工作,基底最后200mm的土方須用人工開挖。5.2.3基槽開挖后應盡量減少對基土的擾動,基底附近宜采用人工清理。5.2.4基槽的開挖深度和坡度,除應考慮結構尺寸要求外,應根據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寬度1000mm。5.2.5考慮下雨等對黃土的不利因素影響,基坑周圍5m范圍內不宜堆載,開挖的土體應及時外運或遠離堆放。5.3管理措施5.3.1嚴格按照國家規范、規程和技術要求施工,實行全面質量管理。5.3.2及時做好各項施工記錄,收集有關地質資料及試驗數據,以便發現問題及時采取調整措10、施。5.3.3施工過程中,項目技術負責人、項目質量員必須經常的檢查、指導各工序的施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六、安全保證措施開挖的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挖機的回轉半徑內的作業安全,基坑周邊的安全防護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如下安全措施: 6.1作業人員進入現場必須遵守安全生產紀律。6.2人工挖土時應由上至下,逐層挖掘,前后操作人員間距不應小于23m,夜間施工應有充足的照明。6.3 基坑邊緣1米范圍內嚴禁堆土,5米范圍內不宜堆土。基坑周邊必須做好安全警告和防護圍欄。 6.3機械操作中進鏟不應過深,提升不應過猛。配合拉鏟的清坡、清底工人,不準在機械回轉半徑下工作。 6.4機械不得在輸電線路下工作,在輸電線路11、一側工作,不論在任何情況下,機械的任何部位與架空輸電線路的最近距離必須大于2m。 6.5機械應停在堅實的地基上,挖土機離邊坡應有一定的安全距離;運輸汽車不宜靠近基坑平行行駛,防止坍方翻車。 6.6.人員、車輛行走路線邊上的基坑,必須設警告牌和圍攔。 6.7場內道路應及時整修,確保車輛安全暢通,各種車輛應有專人負責指揮引導。 6.8 基坑邊坡局部失穩的應急預案 對于局部失穩主要表現就是邊坡的松散土層沿邊坡下滑,對于出現這樣情況的應急預案照如下的方法進行處理:(1)對于數量較少的土層滑落,現場采取清除的方式,即將松散土層全部挖掉,然后采用素砼抹面護坡。(2)對于數量較大的土層滑落,現場采取固定的方12、式進行護坡,具體的方式為,現場的邊坡上打入18以上的鋼筋,入土深度2.53.5m,坡面間距為1m,然后在坡面鋪設鋼絲網片,再澆注100mm厚的C20砼進行護坡。七、成品保護措施(1)對定位標準樁、軸線引樁、標準水準點等,挖運土時不得撞碰。并應經常測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標高和邊坡坡度等是否符合要求。定位標準樁和標準水準點也應定期復測和檢查是否正確。(2)施工中如發現文物或古墓等,應妥善保護,并應立即報請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和當地有關部門處理后,方可繼續施工。在敷設有地上或地下管線、電纜的地段進行土方施工時,應事先取得有關部門的書面同意,施工中應采取措施,以防止損壞管線。(3)普探完成后,應做好標記,保護好探孔,未經監理、建設單位、設計及勘察部門的復驗,不得堵塞或灌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