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流河2圍堰施工方案修改(7頁).pdf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2891
2022-07-07
7頁
82.17KB
1、碧流河 2 圍堰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本標段工程穿越碧流河2 位于營口市與莊河市交界處, 鋼管鋪設長度為 425 米(包括穿越 305 國道)汛前流量 164.4m3/s ,汛后流量177.44m3/s ,河道上游蓄水設施, 因此在修筑圍堰時一定要考慮防洪標準,根據施工期河道流量大小,設計圍堰防洪能力,上游達到20年一遇標準,下游達到20 年一遇標準。二、施工作業安排根據工程特點, 施工前必須進行土石方圍堰施工。排水后清淤進行土方回填,并壓實整平。1、技術準備工作:施工前,組織項目經理進行現場勘察,了解場地環境、地質及水下情況, 并與上游蓄水設施的運行管理單位協商在我部施工期間避免泄洪,以保證我2、們穿越施工順利進行。2、人員、機械落實:進場前向設備部租用施工專用機械,組織勞動力有序進場。3、施工計劃工期:自進場起30 日歷天完成施工任務。根據過河段管線設計圖紙,具體施工進度計劃安排如下:施工導流渠計劃 3 天,圍堰施工計劃 4 天,溝槽開挖計劃15天,管線鋪裝計劃 10 天,溝槽回填計劃 15 天,拆除圍堰及恢復河道計劃 5 天。三、施工順序工藝流程:現場勘察修筑施工道路圍堰施工排水、清淤、溝槽開挖鋼管鋪裝溝槽分層回填壓實拆除圍堰。四、主要項目施工方法1、施工測量(1) 測設前根據圖紙和業主提供的測設基準資料和測量標志點,平面控制測設采用DJ2經緯緯儀控制,標高控制采用 S3水準儀控制3、。(2)測設根據原有導線點,并滿足通視要求,當不能滿足施工要求時進行導試點加密處理,并形成閉合導線;測量精度控制:角度閉合差為 16 N(N 為測點數),坐標相對閉合差為 1/10000。(3) 水準測量,根據已知水準點采取每50M 設立一臨時水準點,采用往返閉合法測設,根據場地平整圖標高進行標高控制。2、施工導流渠導流渠施工前, 應先確定該地段河水的流速和流量,通過計算獲得導流渠施工的具體參數,如寬度,深度及轉彎角度等,根據計算的參數做好導流渠的設計,設計導流渠時應盡量利考慮用原有河道進行, 不能利用河道的部分須充分考慮該段上、下游的落差等施工參數,確保導流作業能夠起到應有的作用。根據設計的4、導流渠形式, 進行現場測量、放線工作,并標識清楚、復合準確。導流渠施工時須嚴格按照測量的線路進行開挖作業,保證導流渠的寬度、深度, 轉彎角度等參數滿足設計的要求,對重點部位開挖后應進行復測,并及時修正。地質條件不好的地段,應對導流渠溝槽側壁采取適當的加固措施, 保證在引流過程中, 導流渠側壁不會出現坍塌事故發生。導流渠開挖時,上、下游臨近河流的部分應暫不開挖,待導流渠整體開挖完成后,應先挖開下游,使之與河流聯通,再開挖上游臨近河流部分,使河水進行導流渠中,成功實現導流目標。3、施工圍堰圍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截流、擋水,為鋼管鋪裝工程創造施工條件。嚴防涌水,避免堰堤坍塌是圍堰成敗的關鍵,為此,特作5、如下要求:(1)堰堤及其位置符合設計規定,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實施,以利排、降水,堰堤的加固詳附圖。(2)圍堰的施工流程:打木樁用編織袋裝土壘堰堤填筑堰體鋪迎水面太陽布往太陽布上鋪一層編織袋裝土。(3)為保證圍堰的質量和穩定性、有效抵抗河水的壓力,堰堤應筑成向迎水面拱的弧形, 拱起高度為河寬的10,并不小于 2 米,在堰堤背水一側邊坡中打兩排木樁加固。木樁的稍徑不小于 10 厘米、長為 46 米,排距 1.5 米,樁距 1.0 米交錯排列;在木樁的內側用裝滿粘土的編織袋筑2 米寬的小堤,后填筑堰體。土石方工程至少 3.0 米寬。在堰體迎水面滿鋪一層太陽布, 并鋪往河床一側不少于 2 米, 上下層太6、陽布搭接長度為1 米, 其余接頭搭接為 0.5 米,最后在太陽布上覆蓋一層編制袋裝土。(4)填筑堰堤的材料應以土石料各一半為宜。當堰堤填到一定寬度后,應在迎水面一側填筑厚度為0.51.0 米的一層粘土層,以利阻水、減少滲水、漏水。填筑可從兩邊向中間進行。(5)堰堤的斷面及其構造詳見附圖。(6)圍堰完成后,應立即將堰內水排干和清除河底的淤泥。圍堰1-1 剖面圖五、施工步驟本標段工程過河段部分, 根據管線設計方案, 分為橫向穿越全部河道和穿越半幅河道兩種。 我項目部根據設計圖紙的要求,以及河道和河道周邊的環境,擬定按兩種不同的方式進行圍堰施工。1、穿越全部河道的過河段我項目部計劃先在河道一側修建一7、條施工便道至管線穿越河道起始位置,然后在該部位上游段10m左右的位置開始進行回填作業,回填到河道寬度的3/4 位置為止,同時從相同的一側對安裝管線位置和下游段 10m左右的位置進行回填作業, 并保證三段回填作業進度基本保持一致, 待全部回填到河道寬度的3/4 位置時,在上游段回填和臨近未回填的1/4 河道部位施工圍堰,未回填的河道作為導流渠使用。回填施工時要注意上、 下游的填筑高差,防止出現河水從導流渠流過后,從下游部位倒灌進管線施工作業區。待圍堰施工完成后, 即進行鋼管鋪裝溝槽的開挖及鋪裝工程,待管線鋪裝完成即溝槽回填完成后, 在施工作業區內選擇不跨越管線的部位,安放涵管并施工臨時作業通道,8、待通道施工完成后可拆除部位上游圍堰,將河水引到涵管橋位置。待引流完成后,即按照原來的回填方式對原未回填的1/4 河道進行回填作業,并圍堰施工。 待圍堰施工完成后,即可進行剩余部位的鋼管鋪裝施工。待過河段管線全部施工完成后, 先對過河段施工作業區進行恢復施工,待恢復工程完成后從河道一側開始逐步拆除圍堰,待圍堰拆除完成后從河道一側開始拆除施工通道,恢復原河道面貌, 完成過河段施工工程。2、穿越半幅河道的過河段本工程穿越半幅河道的過河段, 根據設計圖紙為穿越碧流河2 段地段。我項目部根據圖紙設計要求及當地實際情況,擬定該地段穿越河道施工程序為:施工便道施工導流渠施工河道另一側施工便道施工上游圍堰施工9、下游圍堰施工管線施工便道及施工場平整地管線溝槽施工管線鋪裝施工溝槽回填施工恢復原有河道拆除下游圍堰拆除上游圍堰導流渠回填首先從碧流河 2 段河道左側開始施工施工便道, 待施工便道完成后施工導流渠,導流渠由十字街大橋右側第一孔穿過。然后,自碧流河 2 段河道右側施工施工便道, 待便道施工完成后, 先施工上游段圍堰,同時將河水引入導流渠中,再施工下游段圍堰,圍堰施工應嚴把質量關,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及施工技術要求組織施工作業,嚴格執行現場“三檢”制度,確保圍堰結構能夠有效的發揮作用,同時應采取必要的應急準備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待圍堰施工完畢后, 開始進行管線段施工便道及施工場地的回填施工,待場地10、平整完畢后,即可進行管線溝槽開挖施工,開挖溝槽的同時應組織好降水、排水工作。溝槽開挖完畢后, 即進行管線鋪裝施工。 管線鋪裝應嚴格按照圖紙進行,各接頭、 轉角部位應反復檢查核對,保證該部位的施工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待管線鋪裝完成后, 即進行溝槽回填施工。 溝槽回填應嚴格按照設計及規范要求進行, 分層分段回填, 回填后應仔細檢查回填部位的施工質量,確保溝槽回填施工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對不合格的部位要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溝槽回填施工完成后, 應對施工場區進行恢復施工, 恢復原河道面貌。然后先拆除下游段圍堰,再拆除上游段圍堰,將河水引回原河道中,最后回填導流渠,恢復河道原有面貌完成過河段施工。六、安全11、注意事項1、圍堰施工人員應相互協調配合。2、在抽水過程中,現場應有專人檢查堰堤的安全,發現不安全因素,應及時匯報或采取有力措施排除險情。3、圍堰施工完成后應與當地河流上游的水庫、水壩等水利單位或管理處取得聯系,通報我項目部圍堰及管線施工時間、 地點等情況。圍堰及管線施工時應盡量避開上游水庫等水利設置進行泄洪、導流等作業時間,不能避開時,需讓上游水利部門提前通知項目部,項目部應根據上游水庫的作業時間和可能出現的洪水流量做好應急準備。七、質量保證措施、工程實行項目管理制。在健全組織機構分工明確的前提下,做好項目管理工作,完成公司下達的工程質量創優目標。、各級施工人員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指導12、思想,做好現場工程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施工中努力作好動態控制工作,保證質量目標、進度目標、安全目標的實現。、現場人員必須熟悉相關規范。、制定工作檢查驗收制度,消除工程不良隱患。6、嚴把施工材料關,不合格材料堅決不許進入施工場地。7、堅持培訓上崗制度,工程項目管理及操作人員應持證上崗。八、工期保證措施為保證工程有組織, 按計劃進行施工,特制定如下工期保證措施。、公司統一調動施工人員、機械、材料和技術力量,充分保證本工程的需要。2、加強管理,施工材料進行合理堆放。3、加強文明施工措施,確保安全生產、文明施工。4、選擇先進的施工工藝,提高勞動生產率。5、搞好安全生產,杜絕重大事故,絕不能因安全問題影響施工。6、定期檢查設備運轉情況,排除故障隱患,保證機械正常運轉,確保工程順利施工。九、文明施工措施、建立文明施工領導小組,制定文明生產制度,并且定期檢查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做好施工現場管理工作, 場地保持清潔, 材料堆放整齊有序,道路暢通,場內排水良好。、施工中盡量減少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夜間施工時,應盡量避免機具的碰撞和人員的喧嘩。、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嚴禁赤腳、穿高跟鞋、拖鞋等上崗。、現場施工人員要求穿戴整齊,持證上崗,并按各自的崗位責任完成施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