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門大橋掛籃施工方案(9頁).doc
下載文檔
上傳人:正***
編號:433226
2022-07-07
9頁
82.50KB
1、不二門大橋掛籃施工方案一、 工程簡介 不二門大橋主梁斷面為單箱單室箱形截面箱梁。變截面箱梁梁底線形按1.7次拋物線變化,箱梁根部外邊緣梁高為8.5m,跨中梁高為3m,箱梁頂板全寬為12.8m,頂板厚度0#塊為48cm,其他梁段為28cm,設有1.5%的雙向橫坡。底板寬度為6.8m,厚度為100cm(墩頂)-28cm(跨中)(3#墩4#墩跨中12#-17#懸澆梁段底板厚度為58cm);永順岸現澆段底板厚度位28cm;梁端底板厚度為65cm。二、掛籃施工 1、掛籃構造采用自錨平衡桁架式掛籃施工。掛籃由主桁架、前吊橫梁、水平支撐桿件、前后橫梁、外行走梁、外吊點滑輪、底模縱桁架、內模后滾輪腳架、底模、2、軌道連接器、軌道、工作平臺、千斤頂、錨桿等組成。、掛籃主桁架主桁架是掛籃懸臂承重結構,由型鋼焊接而成。、掛籃前吊橫梁掛籃前吊橫梁由型鋼焊接而成。其主要作用是將底模、外模和內模承受的懸澆重力荷載傳遞給主桁架。、掛籃底模系統掛籃底模直接承受懸澆梁段的施工重力荷載。它由縱桁架梁、工字鋼桁梁和前、后橫梁等組成。通過吊桿與前吊橫梁與主桁架相連。、掛籃外模系統掛籃外模系統分為三個節段,隨著箱梁高度的減少可相應拆除。它通過其行走系統懸掛于主桁架及后梁上,并可隨之移動。、掛籃內模系統掛籃內模系統根據箱梁內室形狀由組合模板和連接骨架構成。其構成靈活,適應箱梁內室形狀尺寸多變的特點。它也通過其行走系統懸掛于主桁架3、及后梁上,并可隨之移動。、掛籃行走及后錨系統掛籃行走及后錨系統由前、后支座、軌道、鋼枕、扁擔梁等組成。其作用一是推動掛籃系統移動;一是在移動或懸澆施工過程中,保持掛籃的穩定。掛籃具體構造參見掛籃結構設計圖。2、主桁架試壓(1)試壓目的為了檢驗掛籃主桁架的性能和安全,并了解結構的非線性變形,每套主桁架均需試壓。 (2)試壓方法本項目掛籃主桁架采用對稱反頂法,將每套掛籃的兩片主桁架水平鏡像對稱放置在平臺上,主桁架的前吊中心和后錨中心用預應力精軋螺紋鋼錨固,在主桁架前支點位置安放千斤頂反頂主桁架。反頂法運用線性結構反力互等定律,主桁架受力模式等同于箱梁懸澆狀態受力。前支點位置的千斤頂采用分級加載。主4、桁架2-1模式前支點反力取值38.2T,主桁架3-2模式前支點反力取值37.6T,主桁架3-1和標準模式前支點反力取全橋最大值57.6T。加載前前吊、后錨之間中心位置用油漆做測點,測量兩片主桁架之間距離。加載到10%、20%、50%、100%、130%分別測量兩片主桁架測點之間距離。加載到130%穩壓10分鐘后回油,測量兩片主桁架測點之間距離。在加、卸載過程中用鋼尺測量掛籃主桁架測點的撓度值。根據實測數據得出掛籃的撓度變化曲線,同時為施工預拱度提供參考數據。3、掛籃拼裝(一)、掛籃拼裝工藝步驟如下:安裝軌道系統。以箱梁中心線為主要基準,參照掛籃設計圖紙,找準軌道所在位置,先鋪設鋼枕,再在其上放5、置軌道。適當調整鋼枕位置,使軌道處于水平。嚴格控制軌道間的中心距與圖紙一致。然后利用箱梁豎向精軋螺紋粗鋼筋把軌道壓緊(錨固處設有螺母和錨墊板)。豎向粗鋼筋長度不夠,應采用連接器增加其長度。最后用長尺復核軌距。安裝前、后支座安裝前支座和后支座(反扣滑輪組),使其分別坐落在軌道合適的位置處。安裝掛籃主桁架系統(含兩榀主桁架和兩片橫聯桿)主桁架為焊接成整體的鋼結構,單片主桁架重6.7T(在攬索吊吊裝能力范圍內),可通過纜索吊單片起吊至橋面。主桁架與前支座和反扣滑輪采用焊接連接。主桁架與橫向連桿采用銷接。安裝時應確保平整度。安裝后錨系統 在每處后支座上部位置放置兩根后錨扁擔梁,每根扁擔梁中部穿插兩根足6、夠長度的后錨桿(精軋螺紋粗鋼筋)。后錨桿的下端通過下錨扁擔梁反錨在軌道上。必須注意:下錨扁擔梁位置附近的軌道必須保證有四根以上箱梁豎向精軋螺紋粗鋼筋錨固。安裝前吊橫梁安裝前吊橫梁(含前平臺),并在前吊橫梁上放置吊桿、扁擔梁和千斤頂等設備,以備安裝底籃系統和外側模板系統。前吊橫梁與主桁前吊支座焊接連接。施焊處應確保焊接質量。安裝外模系統按照掛籃設計圖紙,先在地面把外模行走梁吊至外模框架內部對應位置,并將行走梁做適當固定。在箱梁翼板預留孔處安裝行走梁吊耳。將外模和行走梁(共重8T)一并起吊。行走梁前端通過吊桿與前吊橫梁連接,后端通過吊耳懸掛在箱梁翼板上。重復上述方法,安裝另一側外模系統。安裝底籃系7、統按照掛籃設計圖紙,先在平地上將底籃前、后橫梁、底籃縱桁架梁、底籃工字鋼梁及底模橫肋和面板聯成一體,然后一并起吊安裝。在底模系統吊至設計位置附近時,使底籃前橫梁處于前吊橫梁下方,將事先穿插在前吊橫梁上的吊桿擰入位于底籃前橫梁上部的吊桿座連接螺母中。同樣的方法將位于箱梁底部的底籃后橫梁通過吊桿和扁擔連接懸掛在箱梁的底板和翼板上。至此,底籃系統安裝完成。安裝內模系統在安裝內模前,應先綁扎箱梁底板和腹板鋼筋。內模系統安裝先安裝兩根內模行走梁,然后在起上安裝內模骨架,最后拼裝內模板。調整通過千斤頂來調整掛籃和模板系統的位置和標高,測定標高并記錄。至此,掛籃系統的安裝基本完成。(二)掛籃安裝注意事項1嚴8、格按照掛籃設計圖紙及鋼結構施工規范要求進行施工。2底模及內、外模板尺寸必須準確。3組合構件應先焊接成型,然后組裝。4安裝工作平臺、欄桿時應做到使欄桿成圍,并檢查其可靠性。5根據現場施工實際情況增設施工通道和工作平臺,完成相應的安全措施。6封頭模板采用鋼模,由施工人員現場制作。7風速大于六級時,人員應離開掛籃,以策安全。 4、掛籃試壓、試壓目的為了檢驗掛籃結構的性能和安全,并得出箱梁澆筑的修正值。、荷載組合:混凝土重量+模板重量+人群及施工機械荷載=133.4+(12.8+1.5)+2.3=150噸。考慮到保險系數試壓加載到105%,即157.5噸。 、加載來源(1) 砂袋10T,萬能桿件1229、T,配重鐵2.5T,鋼絞線23T。合計157.5T。(2) 砂袋由保靖岸用纜索吊分兩次加載。(3) 萬能桿件由永順岸用纜索吊分21次加載。、試壓程序 試壓過程由監控單位、監理處、施工單位共同監控。考慮到纜索吊來回一趟需要40分鐘以上,考慮到安全施工晚上不能施工,試壓工作分兩天進行。(1)、掛籃安裝,在底模前、后、上游、下游測點做標記,(2)、底模測點標高測量,平面位置測量,記錄數據(3)、底模上對稱滿鋪砂袋(加載滿鋪底板,防止底板損壞)(4)、對稱加載萬能桿件(加載順序見附表)(5)、加載到105%重量(6)、測點標高測量,平面位置測量,記錄數據(7)、待穩定后,測點標高測量,記錄數據(8)、10、由監理選擇適當溫度下測點標高測量,記錄數據(9)、穩載24小時測點標高測量,記錄數據(9)、對稱卸載,卸完后測點標高測量,記錄數據(10)整理數據得出相應參數。 、組織工作項目部成立掛籃試壓領導小組,負責掛籃試壓的現場指揮工作。總 指 揮: 謝文偉現 場 指 揮: 張 勇 纜 索吊指揮: 盛柳江后 勤 保 障: 楊紅剛加 載 記 錄: 劉 帝 甘 露測 量: 唐文芳 程 剛技 術 負 責: 曾建國 余 高5、掛籃懸臂澆筑施工工藝掛籃安裝后,進行全面質量安全檢查,填寫有關表格,并將檢查結果報監理工程師,經復檢批準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掛籃懸臂段的吊架上,拼裝調整第一節段模板。模板采用大型鋼模,考慮掛11、籃前端豎向變形各施工階段的彈塑性變形及1/2豎向靜、活載。精確測量定位模板并調整預拱度。內模就位前,綁扎底板、腹板鋼筋,埋設預應力管道和掛籃錨固用的預留孔。凡與掛籃施工有關的預埋件和預留孔,在布置時應確保其位置精度,以便于掛籃安裝。內模就位,綁扎頂板、翼板鋼筋,埋設預應力管道和掛籃錨固用的預留孔。最后整個模板形成以下體系:1)底籃的前、后橫梁通過吊桿分別掛在前吊橫梁和箱梁上。2)外模系統擱置在外模行走梁上,行走梁前端通過吊桿懸吊在前吊橫梁上,后端懸吊于箱梁翼板上。3)內模系統擱置在內模行走梁上,行走梁前端通過吊桿懸吊在前吊橫梁上,后端懸吊于箱梁頂板上。4)兩側外模面板始終夾在底模兩側,外模框架12、上、中、下均設置固定構造,上部設置連通對拉桿,中部用對拉桿與內模連接,下部通過外模限位框架與底籃前、后橫梁連接固定。檢查驗收模板、鋼筋、預應力管道,清除模板內雜物。澆筑混凝土。首先應遵循自前端開始向后澆筑,在澆筑梁段根部與前一澆筑段接合,前后兩梁段模板接縫緊密相接后。再依底板、腹板、頂板的順序澆筑。澆筑底板時,需先澆筑底板兩側后再澆筑腹板,最后再將底板澆筑完成。底板不可一次澆筑完成的原因是澆筑搗實腹板時,當底板兩側產生島狀突起,腹板澆筑搗實才能確定完成,此時島狀突出的混凝土再予以鋪平。澆筑混凝土用振動棒搗實。混凝土養生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85%后張拉預應力。張拉完成并灌漿封錨。拆除模板。對梁端13、混凝土面鑿毛洗凈,保證施工接縫處混凝土的質量和強度,確保梁體的整體性。將懸臂掛籃對稱前移至所完成節段,并校準位置。掛籃前移時,及時檢查掛籃主桁架后錨座滾輪與滑軌接觸是否安全可靠,以及軌道的完好性,確保掛籃安全平穩前移到位。重復110步驟向前施工后續梁段。6、掛籃前移工藝在原由軌道前增鋪軌道,確保軌距和水平度,并予以錨固。拆除內、外模對拉螺桿,收拆或拆除內側模板。拆除掛籃主桁架后錨扁擔梁的錨固裝置。此時,掛籃會自由前傾,致使反扣輪組的滾輪安全地反扣在軌道上。放松前吊橫梁上的吊桿,使得內、外模行走梁落在吊耳上。拆除底籃后橫梁與箱梁間的所有吊桿。底籃后橫梁外側兩根吊桿落在外模行走梁上。將內模系統固定14、在已澆箱梁上。用兩套5T葫蘆同時牽引兩片主桁架前支座,同步移動掛籃和外、底模系統至下一梁段位。安裝主桁架后錨固裝置。安裝前、后吊桿。重復前文所述的掛籃和模板安裝調試步驟,然后鋪設鋼筋、放置預應力管道和布置預留孔,完成混凝土澆筑。6、合 龍 方 案 (一)合龍順序設計要求的合龍順序為:保靖岸邊跨合龍永順岸邊跨合龍中跨合龍。(二)合龍時間設計要求“合龍段應選擇在攝氏15度左右時的低溫狀態下形成剛性連接及澆筑混凝土”。根據設計要求,在合龍施工前,需提前對前兩天中的氣溫變化情況進行觀測記錄,了解溫度變化規律,以確定適合合龍的時間,確保合龍質量。(三)合龍方案采用掛籃合龍。見附圖邊跨合龍方案圖、中跨合龍15、方案圖。3#墩跨中掛籃在澆筑完其對應的22#梁段后,后移一個梁段(4m),由2#墩跨中掛籃進行合龍施工。各合龍段采用掛籃按表1分配。應為合龍預留吊桿孔。表1合龍順序合龍位置對應掛籃備 注保靖岸邊跨合龍段3#墩邊跨掛籃永順岸邊跨合龍段2#墩邊跨掛籃中跨合龍段2#墩中跨掛籃(四)合龍工藝流程1合龍所用掛籃澆筑完懸澆梁段,待強后前移掛籃至合龍位置。2在兩端箱梁頂面上設置平衡水箱,用于合龍段平衡重。在溫度達到設計要求的15攝氏度左右時及時焊接剛性連接(詳見設計圖紙),使該跨懸臂梁形成剛性連接。3立模,鋪設鋼筋,為澆筑混凝土做好準備工作。4按設計要求張拉預應力束。標記、做好記錄。5在溫度達到設計要求1516、攝氏度左右時澆筑混凝土。邊澆筑混凝土邊等重對兩邊平衡水箱放水減載。使合龍段在不變的荷載下澆筑混凝土。6待合龍段混凝土強度達到85%后,按先長束后短束的原則張拉其余預應力束;再將已張拉合龍設計值的預應力束補拉到設計噸位。7張拉完后期預應力束后,解除(鑿除)3#墩位處臨時固結。(五)其它注意事項1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合龍順序進行,即先連續梁和剛構墩分別合龍后,再全橋合龍。在連續梁邊跨合龍時,張拉完后期束,必須馬上將臨時固結鑿除。2永順岸邊跨現澆段支架懸臂端采用兩根加強鋼管樁。鋼管樁的頂端不要直接頂在貝雷架下端,要預留34cm的間隙。7、 1、2號塊施工方案 2號墩1#塊、3號墩1、2#塊采用掛籃施工17、。由于其施工方式有別于一般的掛籃懸澆施工模式,特此單獨說明。(一)2號墩1#塊施工方案2號墩1#塊施工方案見2號墩1#塊施工方案示意圖。2號墩1#塊采用兩肢掛籃懸臂對稱施工。由于0#塊施工空間有限,掛籃前支點后移1.65m,至加強桿節點位置。同時,兩肢掛籃順橋向通過臨時拉桿和臨時固結聯結成整體。掛籃前吊橫梁臨時放置在主桁架梁下弦桿上。掛籃其他設置同常規模式。2號墩1#塊采用掛籃施工的關鍵在于順橋向兩肢對稱澆筑混凝土。這樣,掛籃結構上對后錨點的反力要求較小(理論上為零),因而可以滿足施工要求。(二)3號墩1#塊施工方案3號墩1#塊施工方案見3號墩1#塊施工方案示意圖。同2號墩1#塊施工方案相類似,只是掛籃前支點后移4.15m,仍至加強桿節點位置。掛籃前吊橫梁臨時放置在主桁架梁上弦桿近節點處。其余同上。(三)3號墩2#塊施工方案3號墩2#塊施工方案見3號墩2#塊施工方案示意圖。相對于1#塊施工,掛籃前支點前移2.50m。其余同上。(四)1、2#塊施工圖12號墩1#塊施工方案示意圖XL2-123號墩1#塊施工方案示意圖XL3-133號墩2#塊施工方案示意圖XL3-2